常丽华是一个被新教育人不断提及的名字,本报曾经登载过常老师写给家长的教育手记,引起广大读者的热烈反响。常丽华老师植根教室,精心耕种课程,呈现出的那一份教室异样的魅力,诠释了教育的诗意以及理想之境。中国的雷夫在哪里?新教育实验教师能够在教室里走多远?常丽华,带给我们一个值得研究的价值标本。 新教育榜样教师——常丽华
2009年六月,有一个新教育实验班的毕业,被记载在2008-2009年度的新教育大事记中,因为这是第一个在小学阶段完整贯彻了新教育儿童课程理念的实验班级,而且也是语数英几门学科协同进行教育实验的班级。它为以后的实验班,提供了一个堪称完美的雏形。这个班级,就是山东淄博临淄金茵小学五(3)班,班主任兼语文老师就是新教育人非常熟悉的常丽华。
我不止一次听过常老师与她的孩子们的故事,每一次都热泪盈眶。在常老师的故事里,有生命的沉静与热烈,有寂寞的坚持与隆重的庆典,有书籍的润泽与艺术的熏陶……“晨诵 午读 暮省”,这是新教育的儿童课程,也是常老师和她的孩子们所拥有的生活方式。 在生命的黎明,我们让儿童吟诵什么?每天清晨,当孩子们走进校园,走进教室的时候,常老师就会早早地守候在教室里,把轻柔美妙的音乐打开,在音乐中吟诵一首首美妙的诗歌。常老师先是带着孩子们读童谣、儿歌、儿童诗,后是与孩子们一起吟诵唐诗宋词,再后来更加自觉地开展了以二十四节气为线索的“在农历的天空下” 的古典诗词之旅。这是一个以诗词为主的综合课程,以农历时间为线索,根据四季变化学习诗歌,同时配合国画、月亮与星辰、民间故事、汉字、书法、考古、对联、民俗等。
“曾为梅花醉似泥”,是冬至之后梅花诗词之旅的名字。在这段旅程中,常老师在教室里种了一盆腊梅,在梅花的香气中,她带着孩子们诵读了十一首梅花诗词,共读了冬季《森林报》——梅花的精神和品格,就这样镌刻在孩子们的生命里。
春天,万物复苏,常老师与孩子们一边踏春欣赏春天的景色,一边吟诵春天的诗句。立春,他们吟诵王维的《春园即事》;雨水那天,就来吟诵韦应物的《观田家》和龚自珍的《乙亥杂诗》;春分到了,就吟诵欧阳修的《阮郎归》……“斜风细雨不须归”,在那个美好的春天里,常老师和孩子们走进大自然,欣赏花开花落,在“花之咏”的诗词课程中,亲近自然,亲近诗歌,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而这,正是农历课程的核心。
“也无风雨也无晴”,是常老师带着孩子们走过的夏天诗词之旅。 “陇亩日长蒸翠麦”的立夏庆祝活动,“麦穗初齐稚子娇,桑叶正肥蚕食饱”中传达的农人的喜悦,也有“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的悲哀,还有屈原那一颗不屈服的心灵,也永远地留在了这个夏季,留在了他们走过的那些日子里。
在常老师看来,诗词是属于秋天的,秋天的明净,秋天的伤感,秋天的凉意,都有诗词的味道。当常老师带着孩子们穿过雪天,穿过春花,穿过炎暑,返回校园时,也就返回秋天,返回诗歌的深处。从王维的《山居秋暝》开始,他们拥有了一个诗意的秋天。白露到来时,他们背诵“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中秋节,他们在诗歌里探访嫦娥,相约一起赏月,对月高歌;寒露节,他们在杜甫的《倦夜》里,感受到了一颗伟大的灵魂;重阳节,他们和古人一起登高,和先人一起赏菊……在这个秋季里,常老师还带着孩子们进行了两个伟大诗人的专题学习:苏轼和杜甫,一个是旷达的,一个是永远贴近大地行走的——这两个不朽的知识分子,在他们留下来的诗歌里,同样留给孩子们太多的震撼。
秋天结束时,常老师班里一个叫王文晓的孩子写下了这样的文字: “空寂的山/淋着连绵的雨/明月和清泉/浣女与渔舟/立秋这天/她们定格在/初秋的日子里/……皎洁的月光/怒放的菊花/在千古的诗词里/成为秋天最美好的回忆/立冬到来时/身后跟着/日渐长大的北风/秋天温暖的身躯不复存在/有些东西/却永远留了下来。”是啊,孩子们对诗词的热爱,对物候的敏感,就这样留了下来。
一年的时间,就在那小小的教室里,藉由农历课程,常老师带着孩子们走过春夏秋冬,穿越唐诗宋词,感受着诗词的温度和气息,触摸着诗词背后一颗颗伟大的灵魂——一她们就这样和诗词建立了关系。
告别了农历课程,五年级下学期,常老师与孩子们又开始了另一段伟大的旅程:儒家思想课程。她们从阅读《孔子》和背诵《论语》开始,慢慢触摸儒家思想的核心。为了做好这个课程,常老师进行了精心的准备,阅读了李泽厚、南怀瑾、林语堂等人关于《论语》解读的书。她把这个课程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孔子的人生图谱”。为了让孩子们理解孔子的一生,常老师就带着孩子们对《孔子》这本书进行认真的讨论,领会“吾十五而有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随欲,不逾矩”这段话的意蕴。晨诵时间,常老师则带着孩子们通过吟诵《论语》中的句子继续体会这段话。慢慢地,孩子们也开始反观自己:正因为孔子十五岁就确立了远大的志向,终生学而不厌,担当天命,才会成为至圣先师。那么我们呢?五年级的孩子,已经十一岁了,是否也已经有志于学?于是,常老师启发孩子们“描绘梦想”,带着孩子们看《热血教师》,那段时间,常老师还给孩子们写下了一封又一封和梦想有关的信:《敢于做梦》、《梦想是最好的奖赏》、《让生命轻舞飞扬》、《飞得更高》等。就这样,班上孩子们梦想越来越清晰了。王梦尧决心将来要成为超越常老师、超越克拉克的语文老师;张云柏立志要成为一科学家,并在父母的帮助下拥有了自己的一间实验室;刘心雨则希望成为一个精通四国语言的翻译家……常老师说,通过孔子课程的学习,行走在梦想的路上,回头再看孔子的人生图谱,对其中的“有志于学”理解得更为深刻了。儒家课程的第二部分是“孔子之乐”,第三部分是儒家精神,这是这个课程的核心,也是常老师费时最多的两部分。这期间,发生在学生身上的故事很多。当儒家课程画上一个句号的时候,常老师发现,孩子真的长大了不少。 课程的最后一部分是亲近孔子。清明节放假那天,常老师与家长、孩子们一起,去孔子故里曲阜祭拜了孔子。那天,人很多,熙熙攘攘之间,诚意少了,形式多了。常老师就带着孩子们在杏坛一侧坐下来,温习了她们背诵过的《论语》。后来,有孩子们在日记里这样写到: “一开始,我有些不太情愿,害怕蚂蚁爬到我身上。但是当我坐下来,当我们在MS常的引领下背诵,心灵也就慢慢地进入到了孔子的思想世界里。……而那些来来往往朝拜的人,他们当中有多少人是理解孔子的?如果他们只是忙着在大成殿前拍照,在杏坛前留影——这样的朝拜有什么意义?‘祭如在,祭神如神在’,没有了诚意,就没有了意义。而我在孔子墓前的三拜,在杏坛一侧的吟诵,心里的神圣感是越来越强烈的。” 这只是五年级的孩子啊,我看到了他们穿越课程之后的成长。是的,在这样一个浮躁的社会,究竟有多少人能够理解孔子呢?孩子们却理解了。第二天,常老师和孩子们又去攀登泰山。所有的孩子和父母,都是从中天门走到玉皇顶,又从玉皇顶走下来。她们没有选择乘缆车,而是用脚步丈量了这座圣山。常老师告诉我,孔子是人中之泰山,泰山是山中之孔丘——这次朝圣之旅,孩子们更真切地感受到了儒家课程的意义。 我有幸参加了常老师关于孔子课程的结束仪式。那一天,许多父母亲都来了,孩子们身穿蓝白交映的中式衬衫,吹着悠扬的葫芦丝,吟诵着孔子的名言警句,庄严而神圣。常老师告诉我,“这些孩子中,有多少孩子能意识到生命本身的奇迹?又有多少孩子能在将来知道天命并自觉地担当天命?儒家课程到底能给他们多大的影响?我不敢确定。但是,这粒种子已经根植下了,孩子们的生命,也会慢慢向着伟大的未知开放。”
试想,我们还能用什么方法,来让一个孩子比这样的与诗与经典共舞更美好,更能丰富他的语言与精神?一个小学阶段一直与这样的诗歌为伍的儿童,他的精神、他的语言会是什么样的?我无限相信,常老师带着孩子们穿越过的每一个黎明,已经为孩子一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午读,代表的是整个儿童阶段的非学科性质的阅读,其中的核心内容就是阅读属于他们自己的童年的书籍。一到三年级,常老师带着孩子们读着童话和儿童小说长大,四、五年级,她和孩子们一起阅读历史,去探寻人类发展的轨迹;他们一起阅读《居里夫人》、《杜甫》、《苏轼》等人物传记,去感受一颗颗伟大的灵魂,他们也在《游戏中的科学》、《科学漫画》中,感受着科学之美。孩子们因此写下的一篇篇读后感和科学日记,让常老师欣喜不已。阅读,就是要给孩子打下一个精神的底子,要给孩子们一个开阔的智力背景。我经常说,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分数赢得的是一时,读书赢得的是一世。所以,当我知道五年的时间,常老师带着孩子们共读了五百多本童书时,感动不已。配合着阅读,常老师还和孩子们一起看过20部电影,像《绿野仙踪》、《夏洛的网》、《居里夫人》等,都是阅读和电影同步的。
新教育的儿童阶梯阅读有几个核心的理念,其中之一就是班级共读与亲子共读。在山西运城举办的新教育年会上,我们就明确地提出了“共读共写共同生活”的理念——常老师以完美的教育实践阐释了我们的理念。就说常老师带着孩子们进行的那次堪萨斯之旅吧,他们用了一周的时间来读《绿野仙踪》,认识了多萝西。然后又在电影中看到了灰色的卡萨斯,绿色的奥芝国。那是一次奇妙的旅程。在孩子们基本上把书读懂以后,常老师又带着孩子们用了三天的时间来排演童话剧。孩子自由组合,自由排练,常老师只给他们一点提示。读书课上,当常老师把一个个奇妙的信封送到每一个孩子手里的时候,当孩子们打开,看到里面写着的是他们期盼已久的词语,比如“克制”“高贵”“汽车大王”等,孩子们开心的笑了。常老师告诉孩子们,《绿野仙踪》里的稻草人想要一个脑子,铁皮人想要一颗心,狮子想要勇气,这是他们内心的渴望,他们在为着这个渴望而努力着,于是,他们就具备了那些美好的品质。你们也一样,只要你们在追求着,老师就能看到你们身上的美好品质。于是,第二天,常老师就看到了这样的一篇日记:
今天晚上,我呆呆的看着你读书课上送给我的礼物:领袖。我绞尽脑汁的想:我是真的明白了这两个字的涵义呢?还是根本就没有明白?
“领袖”这两个字,代表的是我要更好的为大家服务和做榜样,不是代表着自己有多么厉害。就像稻草人成为翡翠城的领袖,狮子成为森林的领袖,铁皮人成为温基人的领袖一样。
我哭了。因为,你相信我能成为领袖,可是我却没有做到。今天,因为一点小事就和同桌吵架,还赌气说要转学的话,还摔了书——太不应该了。 这个孩子,是常老师班最有领袖天赋的一个孩子。第二天,常老师就看到她主动向同桌道歉。这个故事,因为这样的读书课,穿越了孩子的生命,促进了孩子生命的成长。我们经常说,所有的故事都是同一个故事,所有的故事都曾经发生过,所有的故事都是我的故事,就是这个道理。
我也经常说,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从亲子共读开始,从父母与孩子的分享开始的。为了让家长成为懂教育、懂孩子的父母,常老师做了很多工作。比如,每个学期,常老师至少要开三次家长会,开学初一次,中间一次,学期结束一次。家长会的主题就是“读书”。常老师的班里还有一个通过民主选举产生的家长委员会,由七位妈妈组成,其中有一名主席,一个财务部长,还有一个专门负责购书的副主席。委员会每月一次会议,商讨班级的各项工作。每学期,班里的学生每人至少有200元的“共读”书费,那是家长自愿拿出来让班级统一购买适合孩子们阅读的书籍的(老师负责出书单,买书的事情由家长委员会全权负责)。因为家长信任老师,相信老师带给孩子的是家长无法给予的。仅仅有这些是不够的,唤醒家长,要从点滴做起。从一年级开始,常老师坚持每周给家长写一封信,探讨孩子成长中的种种问题。二年级,她又每天给家长写便笺,和家长做着最为真诚的沟通和交流,希望每位父母都能成为爱读书的父母。几年下来,常老师写给家长的便笺已有20几万字了。这20几万字,拉近了她和家长的距离,为她赢得了家长的支持。当常老师带着孩子们共读一本书时,就会通过便笺布置亲子共读作业。
这是他们共读《真正的贼》时,常老师写给家长的便笺:
2006年9月21日星期四晴
从今天开始读《老鼠阿贝漂流记》,今天晚上就读前五章吧。
1、第一章好美啊!请爸爸妈妈一起读吧,那朵美丽的雏菊啊,简直让人心醉。呵呵,请爸爸妈妈在便条后面写写读后感吧。
2、阿贝是为什么才被风刮走的?遇险之后他想最想念的人是谁?
3、读三、四章,说说阿贝是怎么征服急流的?
4、读第五章,说说阿贝陷入了什么尴尬的处境中?94页的图漂亮吗?说说你的感受。
2006年9月22日星期五
晴
妈妈们写的真好啊。我们来欣赏两位妈妈的读后感。
刘波宇的妈妈写到:
文章一开始就吸引了我,这是一幅多么温馨、甜蜜、快乐幸福的生活画面啊。我已经被阿贝的爱情所感动。阿贝是一个很有情调的绅士,他挑了一多最漂亮的雏菊送给妻子作遮阳伞,阿曼达真是太幸福了!
可恶的风雨吹散了眼前的美景,阿贝为了妻子的纱巾不顾一切的冲了出去。在阿贝逃生的整个过程中,他无时无刻不在思念妻子。比如……(老师省略若干字)每每读到这些,我都控制不住自己不争气的眼泪。每当这个时候,儿子总是好奇的问我:“你哭什么?”
孩子在读这个故事时,是在为阿贝逃生的经历和命运担心,我读到的,远远不止这些。在逃生中,阿贝没有想到自己的安危,却只担心自己带给妻子、朋友的痛苦。阿贝真是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世间的男子,都应该像阿贝一样!我为阿贝而感动!
王红
李沂晓的妈妈写到:
不知道雏菊是不是那种开在沟渠边、山坡上的金黄的野菊花呢?整整一个夏天,我拥有一丛美丽的野菊花,它们生长在我上班必须路过的一幢楼下。因为有一户人家的太阳能热水器每天都漏水,楼下排水管那里的地面上,就长满了湿润的青苔,草也分外的茂盛。更让人欣喜的是,在某一天里,那里竟然盛开了十几朵野菊花,仅仅是那么两三株。就是这两三株,在我每天来来回回时,给予了我无限的快乐和怀念。因为,它们令我想起我的姥姥、姥爷,还有那盛开在机井沟子和水渠边的金灿灿的野菊花伴随着的童年……
说回来,《老鼠阿贝漂流记》给我的震动真是太大了,竟然是骨髓里都痛的感觉。阿贝代表的,也许就是一个标准的美国式好男人:健康、坚强、充满爱心和智慧,热爱生活,热爱生命,永不放弃。爱啊,爱啊!让我们为爱而祈祷吧!
刘丽娜
读着每个妈妈的文字,很感动。也许,幸福就在我们身边,在自己所爱的人的一举手一投足之间,让我们珍惜吧,珍惜平凡日子里的爱。就像那块飘走的纱巾一样,它是那么轻,要小心啊,不小心它就飘走了。
今天就读六、七、八章吧。
(话题略)
2006年9月23日星期五 晴
感谢每一个家长的回复!
李沂晓的妈妈说:
李沂晓说这本书已经赶上《了不起的狐狸爸爸》好看了,常老师一定要打个条,让每个爸爸至少读上三遍还得写读后感。哈哈,要是咱班男生二十年后个个都像阿贝这么好,那才是莫大的成功啊!
刘丽娜
王梦尧的妈妈写到:
昨天晚上我还没来得及看这个故事。妞妞说:“阿贝非常爱他的妻子,我爸爸也非常爱你!”我很高兴的说:“那我就替他回纸条吧,我们家也有一个非常可爱的阿贝!”
崔红
还有好多精彩的文字,因为篇幅,不再一一打出。感谢大家!
周末把这本书读完吧,周一我们上读书课,上的好,我们就读下一本新书啦!
一张张便笺里,透出的是童书的美丽,是共读共写带给家长、老师和孩子的巨大的精神上的快乐,他们因此拥有了共同的语言和密码,也共同生活在了一起。一旦班级有了共同的愿景,在相互协助中彼此理解,彼此帮助,形成了真正的共同体,那么,这个班级才是真正有前途的班级,这时候的管理,才是真正有效的管理。当然,更重要的是,藉由班级共读和亲子共读,老师、家长和孩子拥有了相同的语言和密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一家人。
新教育提出的暮省,只是共读共写共同生活中的共写的另一种表述方式。它可以是一个隆重的仪式,更可以是朴素的真情表达。五年的时间,常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写下了太多的心灵日记,他们用笔编织有意义的生活,就是一种最好的最日常的暮省。
五年的耕耘,回报给常老师的是丰收的果实。在小学阶段的最后一次考试中,她们班级的语文、数学、英语均列级部第一。三科总平均达93.25分,超出全校总平均分5.4分。同时,她们班拿到了最高的两个奖项:教学质量优胜班和素质教育优胜班。小学五年里,她们班一直都是家庭作业最少,班级活动最丰富。而这样的一个成绩,再一次证明了我们新教育的理念:应该让教师和学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对小学生活来说,只要我们保证了浪漫期的丰富,保证了精确期的训练,大量的阅读不仅没有增加学生的负担,反而成为她们精神成长的重要源泉,孩子们完全可以轻轻松松赢得优异的学业成绩。
在今年7月江苏海门举行的新教育年会上,常老师毫无悬念地获得了2009年度新教育实验十佳教室。在此之前,她还获得了山东省淄博市语文学科带头人、淄博市十佳青年教师、山东省教育科研先进个人、2008年“全国推动读书十大人物”等称号,但是她更加珍惜“十佳教室”这个荣誉,因为这个荣誉不仅属于她个人,同时属于所有与她共事的各个学科的老师,属于与她一起成长的孩子们。常老师告诉我,她拥有一个让很多人羡慕的学科共同体,孩子们因此不仅热爱阅读,也热爱数学,热爱艺术——这就是共同体的作用。五年的时间,因为新教育,常老师说,她已经能够做到不抱怨,不浮躁,就像一个农夫那样,静静地抵挡风雨,精心地侍弄这个班级,把自己的生命写入其中。
常老师的学生们毕业了,孩子们的父母做了一个让常老师非常吃惊的决定:做常老师永远的学生。孩子们在升入初中以后,每一个星期六,她们仍然会回到常老师的身边,跟随她继续学习中国文化,继续研读世界文明,继续与伟大的智慧对话。而常老师本人,则把“始终朝向伟大的事物”作为自己一生的追求,对于即将开始的又一个五年,她充满了期待。在海门的新教育大会上,她坚定地向全国的新教育同仁承诺:“儿童课程、课堂教学、专业发展,新教育的这三叶草,我会用自己的全部生命浇灌它,让它在岁月里更加葱茏。” 最近,我又非常高兴地从山东省教育厅得到消息,常老师一举拿下了“齐鲁名师”和“优秀班主任”两个光荣的称号,成为年轻教师的榜样。她告诉我,面对这些,她很淡然。这些东西都是她自己在朝向伟大事物的过程中“额外的奖赏”,作为一个教师,最重要的能够把自己的生命融入学生的生命中去,与孩子一起成长,才是作为教师的最大幸福。 (摘自朱永新著作《中国新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