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5|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从三重视角看校外培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2-6 10:37: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从三重视角看校外培训 2012年11月23日  作者:张晓东  
  校外培训机构既具有正向的价值,也具有反面的影响,关键是我们如何正确看待这些机构,并进行合理有效引导,让它们在学生的教育生活产生更为积极的作用。
  ■张晓东
  校外培训机构存在并非中国特色,既具有正向的价值,也具有反面的影响,关键是我们如何正确看待这些机构,并进行合理有效引导,让它们在学生的教育生活产生更为积极的作用。
  学生:被动接受与主动选择
  学生上什么样的课外班大部分都是由家长决定的。作为教育者,当我们强调尊重学生,让学生主动学习时,家长这样的做法恰恰是抑制住了学生的能动性。尽管家长出发点都是良好的,但是,好心不一定能够办好事,甚至可能会办错事。而一旦这样的选择不是由学生作出的,他们可能就会觉得上课外班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满足家长的愿望,内在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都会变得严重不足,即使到培训班上学,也达不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家长们能否尝试让孩子在上不上、上什么课外班中有比较充分的选择权。当然,由于学生心智的不成熟,肯定不能完全任由学生随意进行取舍,需要家长进行有效合理的指导。如果双方在课外班的选择上产生矛盾,家长可以和学生在协调中去解决这一问题,既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兴趣和志向所在,也让孩子们知道家长的良苦用心,这样最终作出的选择可能会让双方都感觉比较满意,甚至会进一步加深家长与学生之间的理解和情感。这本身就是一个重要的教育过程,另外还可以成为促进孩子不断学会选择、学会判断的成长过程。
  家长:近期目标与长远追求
  上课外班就是为了获得分数,以达成升学的要求,这是许多家长的现实心态。我认为这只是看到了眼前,忘记了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益的更重要的东西,他们更不知道起跑线远远不止一条,而且,不同的儿童有不同的奔跑方向。为什么孩子们的成长路径变得十分狭窄,就是因为我们都在往一个方向而去。只要是面对真实生活的起跑,付出了辛苦和汗水,就一定会在不同的阶段收获自己的成功和喜悦。
  家长们经常会对孩子们说,现在如何如何,将来就能够如何如何,将来的美好生活必须以眼前为代价,忘记了每个人、每个儿童都首先生活在当下,眼前的生活过不好,没有全面而快乐的成长经历,将来所谓美好的生活也是很难达成的。一些学生时代听话的好孩子、乘孩子,等到上了大学和成人时期,出现让人惋惜的事情,也不是一两个,难道还不能引起我们的警醒吗?
  学校:毫无关涉与积极引导
  看起来校外培训机构的办学与正规的国民教育没有什么关系,是两条平行线。而从大教育的视野来看,他们都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发挥着各不相同的作用,如果能够引导校外培训机构,完全可能让它们在素质教育中产生更积极的影响,甚至会收获许多惊喜。实际上,培训机构的目光不仅限于短期变现的分数,还有很多各种各样的艺体类培训机构,提供了纯粹知识以外的多样化的学习内容。
  学校的高利害升学评价会强烈影响家长与学生对校外培训班的选择,更会影响培训班的课程内容设置,这是显而易见的事情,学校完全可以通过评价对校外培训机构进行导引。如果学校升学等评价更多地关注学生素质的全面养成,超越对单一知识的过度强调,必然会使家长转而关注孩子的全面素养形成,进而让校外培训机构在课程上向全面素质靠拢,使社会上又多了一个素质教育的平台,也是一件大好事。(作者系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博士、研究员)
  《中国教育报》2012年11月22日第8版




2#
 楼主| 发表于 2012-12-6 10:38:29 | 只看该作者
教育还是要回归主渠道  2012年11月23日  作者:索金龙  
  除了学习基础之外,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直接关乎学习成绩的好坏。
  ■索金龙
  怎样理性地看待课外辅导班,值得全社会尤其是教育工作者反思。
  不鼓励学生上课外班。影响学生成绩的因素很多,有智力因素、更有非智力因素。除了学习基础之外,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直接关乎学习成绩的好坏。当学生在学习中出现问题时,家长、教师和学生三方面都应该静下心,查找一下原因,只有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须知,课外班并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灵丹妙药。作为教师,我不鼓励自己的学生上课外班。
  课外学习,作为课堂学习的延伸和补充,对于少数存在知识漏洞和能力欠缺的学生是有一定帮助的。学校的课堂教学,犹如一个人的一日三餐,对于正常进食的人,对于消化吸收没有障碍的人来说,保证其健康成长是没有问题的。因此,上课外班,充其量只是少数人的加餐而已。如果大多数同学都趋之若鹜地奔向课外班,把学生的学习变成“5+2”,那么我们的教育就是一种不正常的病态。
  让第一课堂更精彩。怎样让学生安心于课堂教学的主渠道呢?作为教育工作者唯有更加努力付出,面向全体学生,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让学生在学校学习中收获满满,尽最大努力将学生存在的问题在学校中化解。
  首先,教师应该树立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负责的教育理念。不能仅仅关注少数尖子生,而忽视对落后学生的关注。第二,加强课堂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如在化学教学中重视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究知识。让学生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不是死记硬背现成的结论。教师还应加强习题教学,精讲典型例题,教会学生思维方法和解题思路,授人以渔。第三,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指导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多年的教育实践证明,学习成绩落后的原因往往不是智力因素造成的,更主要的是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不认真听讲,不会记笔记,课下不能及时复习巩固,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在应付状态下混日子,其结果必然是学习成绩每况愈下。第四,教师还应发扬奉献精神,在课下多找学生谈心,关注个别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答疑。
  让第二课堂更宽广。除了正常的课堂学习之外,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周六、日,特别是漫长的假期应该也必须有合情合理的安排。我们是否应该拓宽第二课堂,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和家长有更多的选择,如观光旅行、组织一些公益性质的夏令营、冬令营,图书馆、少年活动中心等部门能否组织读书活动,引领学生在书海中畅游,大学实验室、科技馆能否对中学生敞开大门,这样才能避免学生无奈地走进课外班。(作者系北京汇文中学化学高级教师)
  《中国教育报》2012年11月22日第8版




3#
 楼主| 发表于 2012-12-6 10:39:18 | 只看该作者
课堂上应让知者加速  
 
 
  ■熊川武
  所谓知者,是理解和掌握了课堂学习内容之人。成就他们者大致有二:一是超前的家庭教育或课外辅导,二是学习素质较高,理解能力强,掌握学习内容比别人快。与之对应的是惑者,缺乏与学习内容相关的前提性经验,对教学内容感到困惑,在同等时间内比他人接受慢,甚至跟不上学习进度。不过,知者与惑者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优势较大的知者,可在较长时间里保持超前态势,但有些知者是即时性的,如果遇上自己熟悉的内容,他们学得轻快。要确保优生更优、惑者跟进,鼓励知者加速是重要举措之一。
  在我们自然分材教学实验中,采取的方略大致有以下措施。
  首先,增强意识。师生都要牢固树立“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观念,把知者加速提上重要的教学日程。对于教师来说,不要以为“把不会的教会了”就完成了任务,让“学得快的”等等“学得慢的”无关紧要,而要知道这是在“误人子弟”;同时浪费了教育资源,丢失了不应丢失的教育效率与质量。对于学生来说,知者不加速,坐失发展良机,表面上是个人的事,不过是淡漠自己的生命意义而已,实际上松懈了群体环境,消解了争先向上的氛围。特别需要强调的是,知者加速的关键在学生,因为学习活动是由学生承担的,学习质量是由学生的变化决定的,如果知者能自觉加速,那他就帮助教师达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
  其次,多途并举。知者可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不同的加速方式,或多管齐下。
  一是内容加速与能力加速。内容加速指学习更多、更新、更难的内容,学习的内容不够,要适当增加一些,所学的东西都熟悉了,有必要再学些不大熟悉的内容,所学材料比较容易,不妨选择一些更费脑子的。内容加速也可分为同科加速和异科加速,还可从难易程度上划分,同一学习层次上的内容加速,可让学生准备不同版本的两套教材或习题册等,一本用于共同学习,另一本用于知者加速。而不同学习层次上的内容加速,可给学生提供高于现实教学水平的学习材料,如提高性练习或高一年级的教材。异科加速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区别对待。对于真正的加速者,即便他们在当堂所学科目上确可提升,但他们把主要精力转移到自己薄弱的学科上去,力克“短板”无可厚非。通过这样的加速,他们增强了自学和自制能力,提升了自主性,是只会跟着老师转的学生难以企及的。
  能力加速是开发各种能力的活动。毫无疑问,任何知识加速都包含一定的能力加速。知者通过帮助惑者形成的能力提升,如关爱惑者的能力,指导别人学习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等。在课堂教学中,知者有时不得不脱离小组或群体的活动而独自学习。当小组合作与互帮开始时,知者往往被邀请参与小组活动。此时,知者的主要作用在于帮助惑者,既传授知识,又引导惑者端正学习态度、增强学习责任、掌握学习方法。在这个过程中,知者一方面想方设法让惑者懂得学习内容,从而发展了自己的思维能力,另一方面也增强了自己的耐心与爱心,知道了怎样让惑者不感到接受同学指导的难堪与尴尬。
  二是自主加速与他主加速。前者是学生自作主张进行加速,内容自选、方法自定、时间自筹。不过,也要接受老师对加速情况的检查与监督。他主加速是由教师安排加速任务指定加速时空,包括加速后的反馈等。自主加速能较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精神,但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自觉性和计划能力,他主加速虽然压缩了学生某些自主空间,但过程往往比较顺利。因此,两种加速有必要结合起来,形成互补。
  三是课内加速与课外加速。前者又叫随堂加速,主要是一般学习任务完成后,由老师提供新的内容。这通常是短期的、共有的加速行为,比如做完课堂作业后,再加做一定数量的题目。当然,课内加速也有长期的,特别是那些成绩非常优秀者,可以系统地学习非课堂的内容。课外加速主要是在家庭的行为,其特点是长期性与独立性。因此,合理的计划性必不可少。
  从逻辑上审视,上述各类加速仅是理论上的分野,而在实践中,它们是相洽互融的。
  最后,评价监控。由于知者加速通常是学生独立的行为,因而需必要的评价与监控。这里不妨以自然分材教学的做法为例,一是亮牌示意,要求随堂加速者,将自己的信息沟通牌直立在课桌的左前部,翻出其绿色卡表示自己正在加速,让老师和同学知晓后不打扰他们。二是使用加速册,加速册是编有特殊内容的学习资料,便于加速者阅读和作业,也有利于老师指导与检查。当然,加速者有权自行决定加速内容即可不用加速册。三是填写加速单,加速单是向老师报告加速内容或遇到的困难等的反馈单,便于教师指导。尤其异科加速,如若没有加速单,教师不知道学生加速的内容,难以指导和检查。应该说,这些方法的使用,对监控知者加速的过程,提高其质量大有裨益,特别对那些“打肿脸充胖子”,实则学力不济表面做加速文章的学生是有力的促进。(作者系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
  《中国教育报》2012年11月15日第8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23 10:06 , Processed in 0.295488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