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5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2-9 14:35: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

甘谷县总门九年制学校马祎正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正被广大教师引用在教学的各个方面,它以文字、图像、动画、视频、音频等融于一体的特点,改变了传统教学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极大程度地满足了学生的视听感官需求,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给原本沉寂的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一股清新之风。
  
  一、在课前导入时段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巧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景,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在“想学”的心理上展开,为整节课的顺利进行奠定坚实的基础。比如在学习《杨修之死》一课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播放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中的部分片段,并同步播放其主题歌《滚滚长江东逝水》,让学生在视听的双重冲击下,回到金戈铁马的三国时代。再如《蒹葭》这首很有意境的诗,运用《在水一方》的动画歌曲导入,在优美的旋律中营造一个“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朦胧优美意境,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被激发,由被动学习转入主动学习。
  
  二、在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时借助信息技术,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许多学生因缺乏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感性材料而难以展开抽象思维活动,从而影响了对课堂教学难点的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倘若借助信息技术,就能为学生展示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的观察空间,创设逼真的情境,让学生凭借具体形象去感受、体验抽象的事物,进而突破难点,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对《岳阳楼记》一课第二、三、四自然段“予观夫巴陵胜状”至“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的教学,播放岳阳楼的影像资料,让学生“目睹”岳阳楼之壮观,去聆听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拳拳心语,去感悟作者的政治抱负。
  
  三、在讲授新课时借助多媒体技术,可以优化教学过程,增大课堂容量,拓展学生的视野。语文学科是个涉及范围很广、信息内容丰富的学科。如何在课堂中恰当地扩大学习的信息量,提高教学效果是一个很值得关注的环节。据有关专家的研究表明,人们学习知识时如果能同时动用起身体上的多种感觉器官,能收到最大的学习效果。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学生大量增加相关的听和看的机会,而且能够使听和看同时接受某一信息,信息量是原来教学信息量的数倍之多。所以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使学生置身于音像、语音、文字的环境中,使演示和呈现的速度加快,节约了课堂教学时间、增加了课堂信息量、提高了课堂效率。
  
  四、在布置作业时借助信息技术,可以变化作业形式,突出学生自主选择,充分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实践证明,通过应用自主性、操作性、创造性、生活性、欣赏性等形式作业的交替使用,不但可以减少作业的单调与枯燥,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例如,在讲授《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文时,让学生课前分组通过互联网查询关于罗布泊的图片、影像资料,在课堂分别展示本组的学习成果,让学生自我感知破坏环境的危害,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学习科学家的探索精神。
  
  综上所述,在语文教学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使信息技术与课文内容形成一个具有生命活力的整体,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感情,从而促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悟,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来源:每日甘肃网)
2#
 楼主| 发表于 2012-12-9 14:36:13 | 只看该作者
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
-------------------------------------------------------------------------------------------
-
一、语文教学为什么必须充分应用信息技术
  教学中用信息技术,逐步实现教学的网络化,不仅是21世纪教育现代化必须完成的任务之一,也是语文学科克服自身弊端、进一步实现科学化所必经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  教育现代化,离不开现代教育资源的建设。现代教育资源,包括适应现代教育的教师、教学内容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构的教育体系。把信息技术视为发展教育必须凭借的手段与条件,是现代教育与前此任何时期教育迥乎不同的显著特征。所以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特别是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紧密结合,无疑是建设与发展现代教育资源所必须完成的任务。充分加大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紧密结合的力度,才能有效推进教育现代化。  语文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学科。语文学科必须与信息技术紧密结合,要用信息技术来解决以往语文教学中难以解决好的问题,来优化语文教学质量,来推进课程改革。把原来的课堂教学原封不动搬到网上,不仅不能让信息技术“化”掉原有弊端,反会失掉课堂教学某些固有优势;把学生引上因特网去随意浏览,当然更不能与“优化”同日而语。  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不妨从“计算机辅助语文教学”起步。但仅把计算机、电视、投影仪等个别手段当做教学的补充,或仅在某个知识点上使用一下多媒体课件,并不是根本目的。在信息技术迅速改变着人们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改变着人们生存、学习、工作条件的今天,我们有必要从学科课程“整合”的高度,对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给予再认识。完成这种再认识,要广泛借鉴,包括借鉴他国的实践经验与研究成果,但更要靠我们自己在实践中扎扎实实的探讨钻研。  “整合”(integration或integrate)是近年普遍使用的新字眼。integration或integrate不是指不同事物的“拼合”,更不是七拼八凑地“凑合”,而是指不同事物有机结合,融为一体。所以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必然要经过一个相互渗透的较长过程,即信息技术广泛进入语文学科、语文学科广泛采用信息技术的过程。要让信息技术成为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不可或缺的有机要素,而不是强加的、附带的、可有可无的。如果信息技术不屑于观照语文学科的特点,或者语文学科故步自封——以为自己已臻于至善,都不可能实现二者的紧密结合。二者必须有所“整”,才可能融为一体。  信息技术在语文学科的充分应用,是从新视角出发所进行的教学改革。它的目标,是根据时代的发展,根据信息技术新条件、新手段所带来的全部可能,重新审视语文学科并实现其整体优化。它最终解决的是全方位问题,从语文课程标准到教学内容、从教学方法到考试评价,都要在“整合”过程中实现改造。“整合”不是赶时髦,而是着眼未来的改革;也不是盲目否定以往的成果,而是把过去语文学科中许多该做却做不好的事情真正做好,是让过去一切宝贵成果得到更好的继承发展,并真正实现共享。  由于视角新、条件新、手段新,所以“整合”一定是力度空前强大的一场教改,必须敢于创造,善于创造。比如说教材的改革,如果我们不是从纸制品的视角出发,而是从信息技术整合语文资源的视角出发,那么新教材就完全可能以全新面貌出现(例如以经过严格审核的“资源库”为依托,以提供高质量咨询的网络服务为辅助),语文学科的教材改革实验也一定会异彩纷呈。又比如文字、词汇、语音、语法、修辞、文体等静态的知识系统,在基础教育阶段究竟怎样处理更切实用,讨论多年,莫衷一是;如果着眼于未来对语文学习的需要,使之与信息技术在不同层次、不同维度上进行多种方式的整合,以普适型“资源库”的形式提供给大家选择、实验,那么这方面问题的解决一定会出现全新局面。又比如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创见,常常是某种情况下的灵光一闪,闪过即逝。这原是语文教学中极可宝贵的资源,但以往限于多种因素,大多湮没;如果凭借信息技术改造师生互动方式,那么这笔宝贵资源一定会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产生难以估量的巨大作用。再比如语文的考试方式和评价方式,如果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也定会创造出灵活得多、合理得多、也有用得多的办法。  总之,这是与20世纪我们所曾进行过的语文教改既有某种联系、但又跨越到一个崭新阶段的改革。语文学科面对的是未来的挑战,是信息时代的空前机遇,是构建新课程体系的探索;语文教学面对的是空前广袤的视野,是空前拓展的丰富资源,是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学生自主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所获得的空前便利条件;语文教师面对的是课堂教学环境和教学模式都可能在极大程度上被突破,是师生互动将在过去难以想象的同步、异步等多种方式下所实现的空前优化。这自然是一个艰苦的渐进过程。现阶段,在合理利用电教资源、加大校园网建设力度的同时,大力开展利用信息技术改进语文教学的研究活动,充分发挥局域网络的作用,对推动这一进程具有很大意义。与此同时,努力开展虚拟的语文教学实验,探讨如何凭借网络优势实现语文教学资源的共享,也非常重要的。这两方面的努力汇合起来,将有力地启动语文教学的全方位改造,形成语文教学应用信息技术的生动局面。
    二、应用信息技术与发展语文能力的结合点  信息技术如下五方面优势,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发展学生语文能力明显有益:  1.促进综合效应。多种媒体的综合效应,可以使学生更有效地完成语言信息的加工、汲取,可更好地启迪学生思维,提高其吸纳和输出语言信息的质量,从而有效增强其语文修养。这种综合效应,可创造语文学习的最佳情景,可增进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使课堂教学声形并茂,情趣盎然,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极大增加文化底蕴的厚度。(如:《鸿门宴》、《兰亭集序》等)  2.拓展选择空间。语文学习必须广泛涉猎,“好读书不求甚解”是学好语文不可缺少的一个侧面(当然还有别的侧面,比如“求甚解”就是其中之一)。但广泛阅读,多方涉猎,在语文教学中一直难以实现。信息技术在这方面的优势极大,可以极大拓展阅读选择的空间。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可以获得极大的选择自由。语文学习需要充分的选择自由。爱读金庸不爱读艾青,或爱读艾青不爱读金庸,并不妨碍学生学好语文。若不能引发学生健康的兴趣,不能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充分可能,学生很难学好语文。(如:诸如《外国诗四首》一类的课案)
  3.提供便捷手段。①利用“课件”,可以使语文课堂教学中需要学生特别予以关注的语段、语句、语词,及时以最佳方式呈现,使学生对课文的认知加工得到有力支持,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②利用信息技术,可按不同能力等级要求,制作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方面的程序训练软件,让学生通过类似“闯关”的方式,有效地实现基本训练的目的。例如正确掌握字音、正确掌握字形、正确使用词语、正确掌握标点、正确识别语病、文言语感的培养等等,都可制成“闯关”型的专题训练软件。在教师指导下使用这样的软件,可增进学生兴趣,可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③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对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训练(即所谓“双基”)进行“实时监控”,从而及时取得必要的统计数据,这将使语文教改获得实实在在的依据,建立在更加科学的基础上。(如:《“而”字的用法》
《正音正字》
《课外文言阅读》等)
  4.改善参与条件。学生在语文课上的积极参与(思考、质疑、各述己见、交相问难等),在原来的课堂教学条件下受到诸多限制。凭借网络手段则将大大突破限制。如果学生每人一台计算机,那么学生的参与将变成既可以是“即时”的,又可以是“异步”的;而不管是学生的“即时”参与还是“异步”参与,教师都可能“一目了然”,从而相机引导。如果充分利用智能化手段,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也将是另一番天地。学生参与条件的改善,是提高研究性学习质量的重要保障。(如:BBS和聊天室在课堂上的使用。)  5.扩大共享范围。应用信息技术,将使被优化的资源,千百倍地扩大其享用范围。利用VCD和CDROM,是体现这种效果的简便手段。好的文章、各种例文,精彩的讲授,优秀的教学实录,各种独具匠心的课件、课案,各方名家的优秀诵读,都可“整合”进“资源库”。异地可以共享,异步(不同时间)也可共享。这对改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将产生难以估量的重大影响。(如:高一、高二语文学法期刊)  以上五方面,可以说是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五个结合点。倘若仅就某一方面、或某一种结合方法而言(比如根据某课某内容制作某个动画),可能尚难以充分论证这种结合的必要性——人们完全有理由认为那是“可有可无”的。因为,就连语文课所选的某篇课文,人们也很难论证哪篇是非选非学不可的,更何况根据某篇课文制作的素材。但若把五方面总起来看,意义却十分重大。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信息技术在这五方面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那么语文教学就将掀开新的一页。  语文能力是一种多元能力,其构成也是多维度、多层次的。我们至今尚不能说已经把语文能力结构研究得很清楚。因此我们没有理由认为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结合点仅止于上述五个。我们还需要从优化教学过程、优化学法过程、激发学生健康兴趣、养成学生良好习惯等各个方面努力实践。从多方面加大“整合”的力度,信息技术一定能在语文教学中大放异彩。    三、资源库和网络,是推进“整合”的双翼  用信息技术上语文课,目前有三种形式:单机
+
投影仪,校园网条件下的网络教室(或者二者相结合);此外还有利用互联网的远程教学。但主要是前两种。不管是单机
+
投影仪,还是网络教室,都需要素材、“课件”支持。素材、课件的来源,可靠教师自行搜集制作,但教师个人精力有限,所以最好通过定期更新升级的教学资源库(素材库)来解决。  教学资源库,是以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为总体目标,使学科教学可以共享的、专门性的数据库。语文资源库,是以多媒体手段制作的、可按程序检索的、具备一定规模的、用来支撑语文教学活动的视频、音频、文本、图片、动画等种种材料的总汇。它既是教师授课、辅导、测试的资源;又是学生上课、自学的资源;也是教师备课、进修、开展语文教研活动的资源。除了包括足够丰富的多媒体素材资源,资源库还包括在教学中便于师生使用的各种教学课件、课案和工具软件。建设这样的语文资源库,是推进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结合的基础工作。  如果没有这样专门为语文教学服务的共享资源库,并不等于不能进行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实验。靠少数老师个人编制课件,靠师生上网自由搜集素材,也并非不可。但这两种办法都有明显的局限。教师个人编制课件,个性倾向强,难以共享,再则耗时费力过多,不免令人闻而生畏。上网搜寻素材,可补前者的不足。因特网上也确实可以下载到有用的素材,让学生在广阔天地里自由筛选信息,也确实有助于他们提高信息技术素养。但这么做,教学的目的性,教学的效率,都很难保证。而使用专门的资源库,却可免除这些弊端。  其实让学生到网上自由筛选素材,与使用专门性的语文资源库,同样都是利用数据库。只不过前者靠的是因特网上的数据库,后者用的是经过筛选、经过对教学资源与教学方式进行一定整合的专门数据库。应当说,二者相互为用,比较合理。打个比方,譬如培养厨师吧。从哪个层次上培养他们选料、加工的本事好呢?是从四川、山东、淮阳、广东等各菜系通常使用的原料着手,还是从一切可以吃的动植物原料上着手?如条件许可,后一种办法并非不可行。但若只用后一种办法,恐怕多数的厨师培训单位不能接受。当然,如果只准用前一种办法,也会有局限性。所以二者相互为用,应是最好的办法。也就是说,要让学生上网,利用因特网提供的资源——这是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重要一翼;同时也要利用专门为语文教学服务的资源库,利用根据先进教学理念“整合”的语文资源,也是重要的一翼。“双翼”并展,才能飞得更高更远。  教学活动以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为基本特征,而语文教师个性倾向所起的作用更要大于其他学科。因而要凭借信息技术持续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语文教师必须拥有便于个人使用的素材系统。这种个人素材系统是在教学过程中逐渐积累形成的,也是在使用各种共享资源的过程中形成的。如果没有个人的素材系统,那么用信息技术上课,只能偶一为之;如果机械搬用共享素材,那么他的语文课就很可能有形无神、味同嚼蜡。因此语文教师应当打造“个人素材系统”。高质量的“共享资源库”,是教师营造“个人素材系统”的加速器。专门性的“共享素材库”,要不断充实完善,教师“个人素材系统”也要不断改进提高——这样,语文资源建设才可期于大成。    四、要重视语文教学“课件”的研究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要从一砖一瓦、点滴实验做起。  从大面积上看,与语文教师日常工作关系最密切、最直接的实验项目,是信息技术如何进课堂的实验。而在“单机
+
投影仪”条件下,如何使用“课件”上课的实验,似乎更有普遍意义。
  “课件”是资源类教学软件,是体现一定的教学思想、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加以优化的教学资源。未经优化处理的资源,可称“原始素材”。经过加工处理的语文课件,大多是集成性素材。  目前,对语文教学有参考价值的资源(如各种光盘、如网上的各种资料素材)很多,但大多属于“备课”素材,或自学参考素材。直接用于语文课堂教学且符合“优化”标准的课件,目前还不够丰富。有时侯领导严令做课,语文老师也殚精竭虑赶制课件,但真正令大家心悦诚服——感到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真好——的案例,并不多。这与“课件”研制粗糙有很大关系。我们有必要强调“课件”这个环节。要从语文教学自身的特点出发,切实加强语文教学课件的研发。  “课件”是使用了十几年的概念。在课堂教学中成功使用课件的,首推地理、生物、物理等学科。也许与此有关吧,很长一段时间,人们对语文课件的认识,与对其他学科课件的认识差不多。以为语文课件嘛,也不过是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对某些语文资源进行处理而已。这样来制作的语文课件,注重的往往是计算机的单机“演示”功能,较多考虑的是资源怎样展示,一般局限在教什么和怎么教的层面,而对学生怎么学,对教与学的“交互”则较少考虑。对“多媒体”技术,也主要是考虑它在形象色彩方面的优势。这应当说是对课件的一种狭义理解。
  重视教师在课堂上怎样“施教”是对的,但语文能力的养成,绝不能仅靠课上施教,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必须重视课堂上教学双方的“互动”。语文课件,在考虑语文资源优化的同时,必须考虑教学方式、师生交互方式的优化。不仅要考虑课堂上如何教学,还要考虑如何优化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及研究性学习。课件的设计制作,不仅要让多媒体技术在解决知识性问题方面发挥优势,还要让它能优化语文能力的培养过程。语文教学中重、难点的解决,通常不在于是否把某些知识结论展示出来,而在于得出这些结论的过程是否得到了优化。因此语文课件应当是引导学生高质量地走向认识的“平台”,而不应仅是对某种结论起说明作用的多媒体“板书”。它应当是体现资源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综合优化的软件。有计算机、投影仪、大屏幕,再有这样的软件,就搭起了以信息技术支撑的教学平台。所谓课堂教学中开展“整合”实验,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在这样的平台上开展教学实验。  课件制作中的“优化处理”,是具体而微的“整合”。如果在“整合”上无所体现,或体现得很蹩脚,就不可能上出令人满意的“整合实验课”。因此我们不妨把课件的设计当作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实验的一个“细胞”,一个起点;接着是第二步——用课件上课,改进课堂教学。这里说“一个起点”,意思是这并非唯一起点——“一人一机”条件下的网络应用也是重要的起点;怎样利用互连网,有效实施远程教学,同样也是个起点。但只要是利用信息技术来持续开展语文教学,教师就不能没有“课件”。因为课件是使教学充分体现信息技术优势的一个重要凭借。
  “课件”有不同类型。从“资源呈现”上看,有的重在学科知识的形象演示,有的重在抽象问题的直观表现,有的重在复杂内容的简明归纳,有的重在情趣意味的感性渲染。从“教学方式”上看,有的重在课堂上的演示,体现如何进行讲授;有的重在为课堂上的师生交互提供凭借,体现对学生活动的引导;也有的重在为学生自学提供便利。当然也有综合性很强、类似“课案”的大型课件,兼有以上所说的几种特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23 14:34 , Processed in 0.141879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