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1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思维可视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2-9 14:47: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思维可视化(Thinking visualization)是指运用一系列图示技术把本来不可视的思维(思考方法和思考路径)呈现出来,使其清晰可见的过程。被可视化的“思维”更有利于理解和记忆,因此可以有效提高信息加工及信息传递的效能。
  实现“思维可视化”的技术主要包括两类:图示技术(思维导图、模型图、流程图概念图等)及生成图示的软件技术(Mindmanager、mindmapper、FreeMind、Sharemind、XMIND、Linux、Mindv、imindmap等)。随着“思维可视化”技术的发展,其在各领域的应用防越来赿广泛,越来赿深入:比如在商业领域出现的“可视化思考”会议;在教育领域出现的“思维可视化教学”;在科研领域出现的“思维可视化研究”等。


概念区分  “思维可视化”与“知识可视化”的异同
  “知识可视化”的概念较“思维可视化”的概念出现得更早一些,它主要强调的对知识表征的可视化呈现,北京师范大学“知识工程研究中心”在这方面的研究比较深入。而由华东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提出的“思维可视化”则更侧重于知识表征背后的思维规律、思考方法、思考路径,在可视化的过程中更强调对思考方法及思考路径的梳理及呈现。


研究现状  国内外与思维可视化相关的研究主要来自于教育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管理学等领域。国外在这个方面的研究主要是侧重于“方法论”与“工具化”。例如:20世纪60年代英国心理学家东尼·博赞(Tony Buzan )发明出思维导图这种高效的笔记形式;英国剑桥大学的爱德华·德·波诺博士开发出以“水平思维”为核心思想的“德波诺思维训练体系”;日本七田真博士40多年来致力于倡导和实践基于图像记忆功能开发的右脑教育;心理学家及教育技术学家诺瓦克于1970 年在康奈尔大学提出来概念图(concept map)技术。日本管理大师石川馨先生所发明的鱼骨图(或“因果图”)。 相对于国外,此前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主要体现为理论的提出及单一技术的教学实践应用。例如: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提出的“思维型课堂”概念和基本模式;北京师范大学“知识工程研究中心”研究的知识可视化技术,并开发了“易思—认知助手”软件;另外,国内各地也有一些教育研究机构及学校在探索相关技术的教学应用。国内在这一领域已经开展系统性研究的机构是华东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该所专门成立“思维可视化教学实验中心”,主要开展思维可视化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应用研究与实践。中心主任由刘濯源特聘研究员担任,已设计完成针对于基础教育阶段的“思维可视化高效教学模式”,并在全国各地开展了一系列教师培训活动,取得良好效果。2011年,该中心还承担了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重点课题:《思维可视化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7 17:21 , Processed in 0.098504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