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3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散文 新的样式与品格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2-9 16:54: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散文 新的样式与品格

作者:梁艳萍   

世纪转型时期是散文多元发展的时期,散文不再是以往那种陈旧的颂歌式、小品式、个人抒情式的短文,而是走进历史,走进学术,走进人的心理意识,因而出现了历史散文、边疆地域散文、学术散文、经验散文以及类小说散文等散文的新样式,新建构。与全国散文创作的态势和进程相比较,我认为世纪转型时期的湖北散文比较有特色的大致有这样几类--历史散文、学者散文、先锋散文,这几类散文代表着世纪转型时期湖北散文的艺术的创新与嬗变,凸显了湖北散文的艺术探索与精神高标。
    湖北历史文化散文主要有王维洲、任蒙、野夫、李辉、席星荃等的写作,野夫与李辉将当代人的命运与时代的悲剧结合起来,拷问历史进程中人道的、人性的悲剧及其根源的言说,尤为值得珍视。
    湖北的很多学者在教学研究之余,以散文普及学术研究、描述乡村与童年生活、个人经验与现实沉思,将个体的生命融进历史的进程进行解剖与反思,将知识分子的历史承担与教书育人的知识承传有机整合,为散文的大地种植着学术的苗裔。学者散文往往以其独特的内容显示着作者的生命价值、人格力量、思想光辉映照散文,将哲思与著述、教授生活相关联,俯拾即是的点点滴滴化作散文的篇章,给人以启迪与欣赏。他们以博大的襟怀、执着的精神,通过散文创作,承担起理想追求、文化建构的启蒙担当。学者型散文的作者主要有王先霈、张永健、涂怀章、於可训、李先坤、聂运伟、樊星、刘川鄂、彭富春、李辉、徐鲁、梁艳萍、魏天真、麦琪等人。
    湖北的先锋散文主要有张执浩、刘继明、沉河、王芸、谭岩等人,张执浩的散文呈现为一种对形式和意义双重追求,将写实和虚构相互杂糅的特殊先锋气质,主要体现在其对虚拟手法的运用和隐藏其后的精神的虚无感的挖掘。刘继明的散文随笔坚持在反思自己的同时,审视大众的精神处境,执着于从人的日常生活中发现和寻找不断遮蔽的隐秘“诗意”生活的激情和独立的精神品质。沉河的散文集《在细草间》,将自己对生命个体、文学创作的理解和梦想投注到字里行间,尝试着将其对生命、生活和社会的思考纳入到一种对于现实的观照之中。王芸的散文《经历着异常美丽》、《期待的草叶蒙蔽了眼睛》《进入一座老屋的古老节奏》用敏锐的思绪触及对生命、爱与情感、生活,主体的意识往往透过灵动的文字得到延伸。席星筌将乡土情结浓厚地凝聚在他的笔端,为散文多样化提供自足了的一维,而谭岩这位散落在民间的“文学穗粒”,勤奋笔耕,写出了大量历史文化散文与乡土散文,显现出乡土中蕴含的先锋意识。
    与小说、诗歌的成就与受宠程度相比,新时期以来湖北散文的尴尬处境是人所共知的。湖北新时期的散文景象也是如此。作为文学大省的湖北,小说创作可谓“树树皆秋色”,然而“名家众多,大家何在”,一直存在着被人戏称“慢半拍”的现象。湖北的纯散文更是在这种尴尬的狭缝里畸形地喘息,它甚至从来没有获得过报告文学那样轰动的社会效应和小说那样的引人瞩目。但是它的周围仍然簇拥着大批偏爱它的作家和学者。尽管冷落寂寞,尽管只有少许的评奖,在当今这个缺乏耐心的浮躁时代,散文举步为艰但仍不失希望地寻找着自足发展的新走向。

                                                               
                                                                   (来源:湖北日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2 03:57 , Processed in 0.111392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