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86|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林茶居:莫言与教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2-13 07:41: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3 07:42:01 | 只看该作者
3#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3 07:45:40 | 只看该作者
http://xnjyw.5d6d.net/thread-52215-1-1.html
实名注册,先向本站寄赠样刊样报,方可发布编务工作信息
4#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3 07:47:15 | 只看该作者
2012年第12期“年度教育专号”,《教师月刊》专门为六位“2012年度教师”设计了这样的话题:答《教师月刊》十问。
2013年,《教师月刊》拟开辟名为“答《教师月刊》六问”的小栏目(限于篇幅,择“十问”中的六个问题)。如果您在下面所列的六个方面有自己的体验和心得,欢迎您作答。
总字数(含六个问题)控制在800字内,另附电话、地址、邮编、身份证号(发稿酬之用)、个人近照和简介(包括姓名,出生年月及出生地,毕业院校,职称,任教学校、年段及学科或职务等信息)。投稿邮箱:jiaoshiyuekan@126.com(请在文件名中注明“六问”字样)。
如刊用,将奉寄样刊及薄酬。
本启事常年有效。

答《教师月刊》六问


1.在你的教育生涯中,有哪些得失可以与同行分享?

2.你觉得当前的师生关系存在什么问题?如何解决?

3.在你看来,爱学生需要具备哪些专业能力?

4.这个时代,有一种以升学、高分、名校为核心元素的“教育成功学”。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5.有些时候,外部环境可能不利于个人的理想追求,但个人并非就必须受制于环境而无所作为。对此,你是怎么看并怎么做的?

6.闲暇时,你是否会跟家人去散步或旅游?有什么体会?
5#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0 13:01:33 | 只看该作者

杨林柯答《教师月刊》十问


在你的成长过程中,有哪些人、哪些事对你影响至深?
成长是潜移默化的,影响因素很多。身边是我的家人,他们给我以关爱;上学 后遇到老师,他们大都对我很好。高一时在《宝鸡文学》发表了三首诗歌,著名诗人商子秦专程到学校来看望我,他的儒雅与温和让我终身难忘。20岁前读到路遥的《人生》,大学时从政教系转往中文系,职称评定机制的扭曲让我从个体层面反思体制,开始精神突围,其间遇到哲人周国平、克里希拉姆提等,在万言书事件后遇到钱理群等许多大先生和同道者。

在你的教育生涯中,有哪些得失可以与同行分享?
教育的魅力往往和教师的人格魅力有关。要追求自己的教育个性,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喜欢和信赖的人。如果当班主任,首先要上好课,让学生的前提是。另外,要珍惜时间,自觉努力,要为生命而做教育,不要只为饭碗或为上级而做教育。现在回想,觉得做教师很难,但也很值。孩子和教师都是慢慢长大的,不要急躁。希望更多的教师有生命的自觉,不要像我一样,40岁以前浪费了不少时间,40岁以后才开始追赶和弥补。

你觉得当前的师生关系存在什么问题?如何解决?
主要问题是过于功利化、工具化。商业逻辑被带入教育,育人作用大为稀释,工具理性不断肆虐,师生互为工具。从根本上解决比较难,我觉得,从国家社会层面,要重建我们的历史价值观,在全社会营造学习的风气,从体制上不断改进; 教育层面,要从单一的分数逻辑中跳出来,真正关注每一个生命,而不是口言以人为本,实则以权力为本以名利为本

在你看来,爱学生需要具备哪些专业能力?
其实,爱本身就是一种能力,世界的本源就是爱。教师首先要有清明的自我意识,才可能有体谅他人之心和对世界的悲悯之情;其次要对中西方文化和历史有所了解;第三是要懂一点心理学和社会学;第四要有比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因为教育教学更多是通过语言来展开的,而语言是一种思想能量,它直接关乎学生的学习生活质量;第五要在学历之外追求自己的隐学历,多一些通识方面的知识,不要满足于做学科专家。

这个时代,有一种以升学、高分、名校为核心元素的教育成功学。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我对成功学一直保持警惕,因为吃激素短期有用,长期则有害,毕竟,肥胖和健康是两回事。另外,成功学属于的层面,它在一个高看生存而忽视意义的社会一直很有市场,但教育是要求道的,要让生命长进,不仅仅要学生在现实层面安身,更要让他们在生命层面安心。生命本就是一个过程,是全方位的、整体的,而成功学给生命一个确定的目的,反而容易误导生命。

有些时候,外部环境可能不利于个人的理想追求,但个人并非就必须受制于环境而无所作为。对此,你是怎么看并怎么做的?
追求理想就是一个不断被现实挤压的过程,现实存在一种异己的力量,只有和这种力量进行有智慧的迂回和抗争,一个人才有可能在最大程度上找到自己。与世俯仰可能有许多好处,但也隐含着许多风险,容易被现实同化。我这些年就是多读书,多思考,并把思考的结果写下来。在太多人向外发展的时候,我把更多的注意力转为向内发展,也算是一种自我救赎吧。

如果你认同教师需要有一些必读书,那么你会推荐哪些书?
这个比较难说,教师是需要大量读书的,尤其是文科教师,我对所谓推荐书目一直持谨慎态度,这和吃饭是一个道理。我读书比较杂,但恰恰是教育类的书籍读得比较少,我一直在教育之外读书和思考,关注这个世界,想搞清一些我所关注的问题。我喜欢理论著作,大凡思想哲学、历史文化、宗教神学之类,我都比较关注。这几年才读一些教育图书,诸如《杜威教育名篇》、《陶行知教育文集》、《周国平论教育》,以及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华理克的《标杆人生》、李普曼的《通往内心安宁之路》、钱理群的《做教师真难,真好》、吴非的《不跪着教书》等等。

你对年轻教师有什么建议?
教育近于农业,不能急躁,要学会等待和忍耐。首先要学会爱孩子,教育是爱的艺术,爱比惩罚更有力量,只有爱才能养育出爱,而爱需要学习。其次要珍惜时间,多读书,有想法就写下来;不要只读专业书,读书不妨杂一些。第三,要努力从自己曾经接受的教育中走出来,重建自己的价值观,着眼长远,寻找真正的教育。第四,尽可能和社会流行的东西拉开距离,也不要受学校量化评价指标的操控,在考试升学和生命成长之间寻找平衡点。

工作之余,阅读之外,你还有哪些兴趣、爱好?
和许多老师没什么不同,爬山旅游,喝茶聊天,偶尔下棋,每天写点东西,这半年玩上了微博。毕竟,教育不是生活的全部,个人生活可以多元一些。

闲暇时,你是否会跟家人去散步或旅游?有什么体会?
散步几乎是每天的功课,旅游则是长假的必需。人不能活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如果说读书是放大心灵半径,那么旅游则是放大身体半径,外在空间和内在空间是对应的。旅游的好处是可以感知各地文化风情,提升生命意识,同时也感觉时间被拉长了,因为时空不能分开,外在空间拉大,自然感觉时间也被拉长,生命似乎也延展了。                                                     



秦建云答《教师月刊》十问

在你的成长过程中,有哪些人、哪些事对你影响至深?
2003年,因为非典,高三学生不能在学校正常复习,必须回家自己学习。由于学生对集体的过度依赖,缺乏独立分析和自主设计的能力,学习效果很差,以至于平时学习很好的学生高考成绩都不理想,整体水平大打折扣。从这件事情开始,我反思班级管理的利与弊,逐步意识到取消行政班、建立导师制的必要性,并进一步思考课程设置合理性的问题。

在你的教育生涯中,有哪些得失可以与同行分享?
把你的即便不成熟的思考说出来,就是在别人的质疑甚至嘲笑声中,你也能得到逐步的完善,最终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

你觉得当前的师生关系存在什么问题?如何解决?
当今师生关系中最突出的问题是,教师在实施教育过程中对权力的渴望与滥用,这严重破坏了教育的服务性。应该取消班主任管理体制,通过选课体系强化学生对教师的评价。

在你看来,爱学生需要具备哪些专业能力?
敏锐的观察力,良好的沟通能力与判断力,用学科思想解释学生在生活中感到困惑的问题的能力。

这个时代,有一种以升学、高分、名校为核心元素的教育成功学。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升学、高分、名校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反映教育的成功,我们不应该由于一些不合理的、不科学的做法就绝对地去否定这些。当然,我们要更加注重为了获得这些而应该采用的方法,让我们的方法不仅能满足学生升学的需要,还对其终身发展产生积极的深刻影响。所以说,在一大堆可以实现近期目标的方法中选择科学而有效的方法,永远是教育技术的最高追求。

有些时候,外部环境可能不利于个人的理想追求,但个人并非就必须受制于环境而无所作为。对此,你是怎么看并怎么做的?
搞教育必须有自己的理想,任何一个教师都应该有自己的价值追求。我们应该诚恳地听取来自各方面的不同意见,但不能马上就按照别人的意见,特别是所谓权威意见而改变,应该认真思考,寻找那些符合自己教育理想的元素,从内心深处改变自己。

如果你认同教师需要有一些必读书,那么你会推荐哪些书?
教师需要看各方面的书,以便更全面、多角度地思考。特别要看经济学方面的书籍,从中可以感受到人与人相处需要遵循的最基本规律。

你对年轻教师有什么建议?
观察自然,观察人,深入学习专业理论,不断思考本专业在学生发展过程中其他学科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工作之余,阅读之外,你还有哪些兴趣、爱好?
观察在自然状态下的人的行为。

闲暇时,你是否会跟家人去散步或旅游?有什么体会?
会。你会感觉到自己的作用。


敖双英答《教师月刊》十问

在你的成长过程中,有哪些人、哪些事对你影响至深?
我这一生,经常遇到贵人。对我影响最大的事情莫过于2001年开始上网。网络世界大大开阔了我这个乡村女人的眼界,在湖南教育网和教育在线若干网友的鼓励、资助和关注下,我的班级变得与众不同,班里的孩子成了湖南的孩子,天下的孩子。我要感谢网络,感谢韩冰剑、中板、荆林、天涯芳菲、草地、谢申全、莫莫、土豆、鱼落雁、快乐小荷等网友!
对我影响特别深的人有母亲、外公、郑渊洁、茅卫东、朱永新、童喜喜等。他们直接影响了我的生命,是给我的生命提供特别养料的亲友和师长。他们时时在我眼前晃动,为我指出人生的方向。

在你的教育生涯中,有哪些得失可以与同行分享?
做了快二十年的教师,我得到了孩子们的喜欢和信任,看到孩子们一个个开开心心地上学放学,没有一个厌学,这是我最大的收获。
我也常常遗憾,为什么没有早点遇到新教育,为什么在最初上网的五年里没有找到教育在线,使得我的新教育实验推迟了五年才开始!

你觉得当前的师生关系存在什么问题?如何解决?
在我所了解的农村学校中,师生间普遍缺乏信任,缺乏理解。家庭关系的不健康导致学生不信任老师,不尊重老师;而教师受家长态度的影响,受体制的影响,对自己的职业缺乏认同感、归属感,体会不到教育的成功和幸福,这些都会影响到他对孩子的态度。
我想,要改变这种现状,关键还得靠教师。当前媒体不正常的宣传,让家长对学校、老师产生怀疑,这不怪家长。学校有责任培训家长,教师有责任跟家长多沟通多联系。作为教师,首先要做到真心实意地爱学生。你会在这里找到和家长的美好交集。

在你看来,爱学生需要具备哪些专业能力?
我觉得,一个教师爱学生首先要真的爱,打心眼里爱,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那样去爱。然后要一视同仁,要公平,不偏心。第三是要有同理心,要了解孩子的心理,理解孩子的犯错不是有意的,或者就算是有意的也一定是有原因的。教师要做的,是找到孩子犯错的原因,帮助他改正错误。我觉得教师应该深信这一点并时时提醒自己:没有哪个孩子是愿意学坏的,没有哪个孩子是不愿意进步的。爱学生的教师应该研究儿童、研究儿童心理,了解儿童的心理发育,理解儿童的心理变化,这样才能在爱学生的同时不伤害或者少伤害学生。

这个时代,有一种以升学、高分、名校为核心元素的教育成功学。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我尊重别人的看法,但我培养子女、学生,不会以升学、高分为最终目的。我的愿望是,无论将来是当科学家、教师、明星、警察、运动员、总经理,还是当农民、工人、泥瓦匠,他们能够自食其力,挣钱养家。当官的不做贪官,做生意的不当黑心商人,能够同情弱者,做一个好父亲、好母亲就行了。这就是人生的成功,也是教育的成功。

有些时候,外部环境可能不利于个人的理想追求,但个人并非就必须受制于环境而无所作为。对此,你是怎么看并怎么做的?
外部环境可能不利于个人的理想追求,但是真正有信念的人不会被外部力量所压制,越是有压力,反而越有动力。事在人为,只要行动,就有收获。但要想成功,必须克服困难,并且坚持不懈。退一万步讲,就算不成功,我也曾努力过,不后悔,其实这也是另一种成功了,一种永不言败的成功。

如果你认同教师需要有一些必读书,那么你会推荐哪些书?
我觉得做教师是需要不断学习和阅读的。小学教师最应该阅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再就是阿莫纳什维利的《学校无分数教育三部曲》,还有朱永新老师的《我的教育理想》。书是看不完的,好书多的是。

你对年轻教师有什么建议?
我建议年轻教师在工作之初,最好是一年内能想清楚一件事:你对自己的工作环境、工作岗位是否满意?是否能够坦然接受当前的教育制度?是否热爱这份工作?是否已经决定要用一辈子的时间来从事教师这个职业?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我建议你尽快改行,不要在教育岗位上耗费精力和生命,不要用抱怨来影响孩子和同事。如果你既不想在这里干,又不能改变现状,没有办法离开教师队伍,那么我建议你:认命吧,啥都不想了,既然你命中注定有一段教师生涯,你就安安心心、踏踏实实地干上三五年,多向老教师请教,用心去爱孩子,就把教书当作你将来做父母的免费实习好了。我敢肯定,只要你这样想、这样做,用不了多久,你就会喜欢上这个职业,爱上那些孩子了。

工作之余,阅读之外,你还有哪些兴趣、爱好?
如果能有休闲时间,我喜欢和妈妈一起在菜园里劳动;或者去县城女儿的学校看看她,访访老师;或者骑个单车去家访;或者和妈妈一起带一帮孩子去郊游;或者一家人到山里去看望姑姨伯叔舅表等亲戚,拜访一下族里的老人……想做的事情非常多,不过每次休闲时都会带上相机、录音笔、书本和食物,以便能及时记录下那些新鲜有意思的生活。一旦闲下来,就可以看看书,翻翻相片。

闲暇时,你是否会跟家人去散步或旅游?有什么体会?
仔细想想,我闲暇的时候真不多呀。包括寒暑假,时间似乎总是不够用:阅读、学习、参观、考察、艺术、劳动、采访、表演、电影、童话剧……有好多好多的事情可以做啊!但是没有关系,我的家人和我几乎是一个整体。女儿读中学之前,每到周末,我们一家三口就会去家访,走亲戚,野炊或者郊游,有时候骑自行车,有时候走路。每次带上一帮小邻居,或者带一群班上的孩子。               


胡兴松答《教师月刊》十问

在你的成长过程中,有哪些人、哪些事对你影响至深?
在我的成长过程中,对我影响至深的人是初中班主任彭同山老师和高中班主任周帮松老师,影响至深的事是高考和教师职称评审。参加高考是我人生命运的转折点,让我实现了大学梦,摘掉了民办教师的帽子。2010年,我有幸通过了中学正高级教师专业技术资格的评审,成为广东省首批26名中学正高级教师之一。我坚信有付出定会有收获。人生的成长,事业的发展,只能靠自己一步一步去奋斗。

在你的教育生涯中,有哪些得失可以与同行分享?
能够有幸从事教师职业,并且因为高考而幸运地成为编制内教师,应该算是我的。毕竟,人不可能不顾脸面肚皮。后来的特级省名师等等,虽然多为虚名,但也是对我个人努力的认可。当然,我们不能成为名与利的囚徒。这些东西,没有大学教师到中学教师的身份转换,可能是不可想象的。但是,得由之失亦由之。从大学来到中学任教,学术上的不少,毕竟大学的环境相对更合适做研究。

你觉得当前的师生关系存在什么问题?如何解决?
当前,中小学师生关系总体是好的,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世俗化、功利化与冷漠化。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有赖于和谐的社会文化、民主的政治风气、均衡的教育发展。就教师而言,良心、爱心、责任心,是解决师生关系问题的关键。

在你看来,爱学生需要具备哪些专业能力?
对学生的未来发展负责,是最大的师爱。爱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是:了解学生的能力、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活动组织能力、与学生沟通的能力,而这些,又同时是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的组成部分。

这个时代,有一种以升学、高分、名校为核心元素的教育成功学。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这种教育成功学,可以说是片面追求升学率、读书当官论在新形势下的变种。如果渲染这种教育成功学,极易扭曲人的全面发展,使人步入歧途。教育的终极目的,应当是帮助学生成为具有健全人格的人。当下的教育实践中,许多教育人的努力,也许正被用于批量制造情感冷漠、灵魂崩塌、自我沦落的精神残疾者。这理应引起人们的深思与警惕!

有些时候,外部环境可能不利于个人的理想追求,但个人并非就必须受制于环境而无所作为。对此,你是怎么看并怎么做的?
我们不能改变过去,但可以改变现在;我们不能改变环境,但可以改变自己。我们要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完全取决于自己的选择。当下,做教师难,做优秀中小学教师则是难上加难。然而,正因为难为,才需要我们自觉、积极、主动去有所作为。
作为教师,首先要解决为师的动力源问题,也就是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幸福是一种心态。教师职业的幸福感,主要不是来自高额的薪水与福利、学生考试的进步与成功、家长的问候与祝福、领导的肯定与鼓励。这些都是外在的、暂时的。教师的幸福感主要来自他自身,来自他对学识、能力、情意等素质升华的渴望,来自他在平凡的工作中享受为师的快乐与满足。我认为,求知的欢愉和自我实现的快意,是教师走向成功的内在动力。

如果你认同教师需要有一些必读书,那么你会推荐哪些书?
教师就应该是读书人。每个人的阅读都会有不同的取向,如果让我推荐,哲学类书籍我推荐《西方哲学的故事》、《走进中国哲学殿堂》;教育类经典著作是《大教学论》、《爱弥尔》、《和教师的谈话》,教育类通俗读物是《周国平论教育》、《教育大境界》、《教育科研与教师成长》;心理学类书籍可读张大均的《教育心理学》等。

你对年轻教师有什么建议?
当今社会,教师责任重于泰山。作为年轻教师也许最重要的是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不为名利所诱惑,不为他人所左右,懂得克服职业倦怠感,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坚持走自己的路,干自己想干也值得干的事。
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有一条微笑曲线,其中的三个关键词是:学习、教学、研究。在这条微笑曲线中,教学是最重要的,但其成长空间最小,而学习研究的成长空间最大。作为年轻教师,要努力追求乐学善教精研

工作之余,阅读之外,你还有哪些兴趣、爱好?
不喜麻将,不进舞厅,不抽烟喝酒,有愧于中国男人的称号。小时喜欢钓鱼,喜欢画画,绘画作品曾登大雅之堂。我最大的嗜好就是买书、读书、教书、写书及上网。儿女及夫人戏称我为书虫网迷

闲暇时,你是否会跟家人去散步或旅游?有什么体会?
每晚,与夫人相伴于黄岗公园散步,话人生,谈生活,回忆往事,描绘未来,为一双儿女祈福,实为温馨快乐之事。
喜欢旅游,足迹几乎遍布神州大地,也去过新马泰、北欧五国及美国。爱好摄影,在博客中辟有行摄天下栏目。近几年,每当旅行归来,总会图文并茂地发表博文,记述旅行之感悟,此实为人生之乐事也。

邱磊答《教师月刊》十问
                        
在你的成长过程中,有哪些人、哪些事对你影响至深?
刚才文章中我提到了两个人:凌宗伟校长和张文质先生。这里我还得再说一个人,我把她当作我的学术之师,她就是王丽琴博士。他们都是对我产生深刻影响的人。
再说事。工作之初,因一事延误,被领导大骂。记忆深刻,并非因丢了面子,而是其大骂之内容与先前表扬之辞大相径庭。这使我意识到,赞溢之词如秋风过耳,而发怒时说的每一字,才是一个人的真态度。当然,说这事,不是怨谁,而是对人性的感触。这对自己的教育生活,是有启示意义的。

在你的教育生涯中,有哪些得失可以与同行分享?
得:多花五分钟原则。做一件事,越是到最后,就越是要提醒自己:慢一点、清醒一点。常常,这个时候最容易出错。即使做好了,也不要急于宣布,而是多花五分钟好好查查。这个小动作,会节约以后的很多气力。我在参加江苏省家长学校教案评比时,运用此法,竟得了头甲。
失:对突发事件,最好有预案;如没有,最好多请教,忌自作主张。我曾遇见过一学生出走事件,几天几夜,担心得吃不好睡不好,魂不守舍,当时以为做教师的最大痛苦莫过于此。当时孩子犯了错误,我以为沟通到位,结果他乘机溜走。事后想,在极端事件下的所谓沟通,表面上双方无碍,甚至强作欢颜,但内心里可能波涛万顷,打着算盘。所以对待突发事件,要慎之又慎。

你觉得当前的师生关系存在什么问题?如何解决?
伪善,是当前师生关系的一大问题。这个问题表现在学生不信任老师,不对老师讲真话,学习只是因外力强制而不得已为之,学生也不感激老师的劳动。而教师方面,也对学生不信任,常讲堂而皇之的大道理,喜欢扣帽子,但背地里自己不检点,被学生发现。
解决的办法,是将心比心和以身作则。学生心智上还不成熟,主动权主要在教师这里。学会换位思考,体谅他们的实际,要爱学生,更要会爱学生(陶继新语),讲学生听得懂的话,不提他们达不到的要求。自己做到言必信,行必果,真诚待人,在生活点滴中做教育,而不是只囿于课堂。如此,师生的紧张关系就会慢慢疏解,乃至融洽。

在你看来,爱学生需要具备哪些专业能力?
心理学(行为心理学)基础:不同年段的学生,心理发展的程度是不同的,成长的烦恼自然也不尽相同,所以,应学会倾听、学会理解、学会分析、学会引导。这是必修课。
沟通和表达能力:比如多用肯定句,多用疑问句,多用事实判断,多鼓励,等等。德育原理:正确的伦理观、价值观、教育观、人生观等。
专业知识:一个专业素养很糟的教师,是无法爱学生,也不会得到学生尊重的。所以,有良好的专业素养,是之质量的保证。

这个时代,有一种以升学、高分、名校为核心元素的教育成功学。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这是一种本末倒置的现象,当然,也是浮躁、虚荣、趋利的社会所必然出现的问题。一方面,学生的自我价值要实现,就会有所诉求,比如上名校、取高分之类。这本无可厚非,但作为使人成为人的教育若是不断窄化和异化,直至最终沦为这些诉求的奴隶或工具,则完全是可悲的轻重颠倒。
另一方面,是对成功的反思,有了高分名校就是成功吗?很显然,这种成功学是为了迎合世俗口味而建立的。一个教师,如果不让孩子明白,这个世上除了有这些急功近利的所谓成功外,还有更多的成功等着他们实现,就不能称其为合格的教师。

有些时候,外部环境可能不利于个人的理想追求,但个人并非就必须受制于环境而无所作为。对此,你是怎么看并怎么做的?
我以为,外部的环境并不能在根本上左右一个人的理想,外部环境之甚至还可能激发一个人去实现人生目标,此其一。其二,人是环境的动物,虽然不错,但同时人也是理性的动物。教师完全可以趋利避害,发挥自己的优势。我所在的农村学校硬件、环境都不能与城区学校相提并论,但完全可以到田野上去开展实验和课堂活动。

如果你认同教师需要有一些必读书,那么你会推荐哪些书?
《给教师的建议》、《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唇舌的授权》、《民主主义与教育》、《沉思录》、《论语》等。

你对年轻教师有什么建议?
其实我也是一个年轻教师。我的心得是:多读书,多思考,多写作,多运动;少空谈,少抱怨,少攀比,少熬夜。

工作之余,阅读之外,你还有哪些兴趣、爱好?
打篮球、乒乓球和集邮。

闲暇时,你是否会跟家人去散步或旅游?有什么体会?
经常。最大的体会是有助于孩子的成长,同时这也是极佳的沟通机会,可为平时的缺课挽回点损失。虽然跑一趟回来,可能累得直不起腰,但看到孩子不再整天做乡下的野孩子,可以为所见所闻兴奋大半天,就有种幸福感和满足感。这样的外出,也是我和妻子、父母亲交换意见、增进感情的机会,全家人其乐融融,共享人生。


赵群筠答《教师月刊》十问

在你的成长过程中,有哪些人、哪些事对你影响至深?
对我产生最大影响的人是我的父亲,他从容智慧、淡泊名利的品质深入我的骨髓。还有我的母亲,她有骨气,坚强独立,不贪小便宜的习性影响着我一生。我有一对世界上最好的父母。

在你的教育生涯中,有哪些得失可以与同行分享?
在我教了十年书的那个时期,当时取得了一些荣誉,感觉自己特输不起,特别在意学生的考试分数,甚至计较到小数点。上课风格也随之改变,变得扎实,其实就是机械死板。可是,班级的成绩并没有预期的那么好,相反还有小幅下滑,学生也开始悄悄疏远了我。
我逐渐明白,单纯追求成绩只会加重学生厌学的情绪,而在这种负面情绪下的学习是极其低效的。我及时改变策略,调整好心态,语文课又恢复到先前的状态,灵动、自然、从容,学生成绩便又回升了,他们也有了更多的学习的快乐。所以,还是那句话:任何东西都像是手中的沙子,捏得太紧了,就失去了。

你觉得当前的师生关系存在什么问题?如何解决?
由于应试的绑架,很多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仅仅停留在分数上,缺乏教育本有的温暖。另外就是相互理解、彼此信任的程度可能稍微欠缺一些。解决问题的关键是,社会、学校、教师、家长应该共同来重新定义何为成长成才成功,给孩子宽松的成长空间。

在你看来,爱学生需要具备哪些专业能力?
1.善良,这是爱的前提,与学生心灵相通的基础。
2.能上好课是爱学生的必备能力,这是引导学生前行的重要力量。
3.善于感知学生的爱是不断爱学生的动力之源,爱像阳光,温暖彼此心灵。

这个时代,有一种以升学、高分、名校为核心元素的教育成功学。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成功不是做给别人看的,也不是光用数字就能证明的。我所理解的成功的教育是能找到一条通向学生心灵的路,唤起他们的渴望和内在冲动,并能伴其一生的教育。

有些时候,外部环境可能不利于个人的理想追求,但个人并非就必须受制于环境而无所作为。对此,你是怎么看并怎么做的?
是的,带着镣铐也能跳舞,重要的是自己心中要有音乐。我不太会去想是否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当然还要让自己的心灵小屋充满阳光。相信走一步就有一步的风景,进一步就有进一步的欢喜。

如果你认同教师需要有一些必读书,那么你会推荐哪些书?
我一般是让老师们到书店去自主选择书籍并说明选择的理由,因为我觉得选书也是一种学习。不过语文教师最好每天看点文学作品。
关于阅读,我有个谬论1040岁要多看书,看杂书来了解这个世界,凡事可以想得复杂一些,生活做加法;40岁以后可以少看书,看也要看轻松的书,回归生活的简单纯净,学着做减法。同意的请举手!

你对年轻教师有什么建议?
1.不要急,慢慢来。教学如爬山,不要老是抬头看山顶,走一步再走一步,积累足够了,山顶就在那里了。
2.弄明白我是谁, 然后思考我该做什么我能怎么做
3.不管学生怎么调皮,都不要真的生气,因为他还是个孩子

工作之余,阅读之外,你还有哪些兴趣、爱好?
睡懒觉,发呆,逛街,看电影,听音乐,喝咖啡,给爸妈打电话……哈,就是不喜欢运动。

闲暇时,你是否会跟家人去散步或旅游?有什么体会?
出去旅游的次数不多,因为儿子喜欢宅在家里。不过宅在家里真的挺好,很安宁很安全很自由很幸福……当然,每年暑假会带儿子出去一趟。陆陆续续走了南南北北国内国外一些地方,当时并没有特别的激动,过后翻看照片觉得挺有意思。人生其实就是由一些看似平淡琐碎的人、物、景拼凑起来的,就像一幅碎花棉布窗帘,那是我最喜欢的窗帘模样,温暖平和,充满浪漫和温情。

(原载《教师月刊》2012年第12期“年度教育专号”)
6#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 15:12:55 | 只看该作者
莫言小学毕业获诺奖,教育界该哭呢还是该哭呢?



/陈金铭  
莫言获诺奖,成了中国里程碑式英雄。中国憋了太多年,太需要诞生一个诺贝尔奖了。当然,获奖者必须是大陆的。外籍华人获奖的不是没有,可是,他们获奖越多,中国越尴尬,这正说明大陆的教育有问题、环境不优良。现在好了,莫言可是生在新中国(1955年),长在红旗下(参军多年)。于是,很多人欣喜若狂:谁说我们政治、经济、教育不好了,你看你看你看呢。
理解他们的心情。被列强欺辱那么多年,历史屈辱感烙印烙得太深。现在有钱了,你凭啥还看不起我,我要证明给你看。世博会是这样,奥运会也是这样。这些会用钱能堆得出来。我们可以发动七八千万人赶个大庙会,我们可以豪掷几百个亿建个游泳池,甚至我们可以圈养运动员拿奖牌到手软。诺奖不一样,有钱也使不上劲,整因如此,才更显珍贵。每年诺奖颁发这几天,很多国人就更来了大姨妈一样,别扭好一阵。
不同意他们的心态。有的诺贝尔奖确实能代表一个国家经济、文化、教育等综合素质。比如物理学奖、化学奖、经济学奖。没有好的学校环境、学术氛围、经费投入、精英团队,在今天做出重大科学突破是很难的。美国的科学方面的诺奖为什么会那么多?人家全世界排名考前的名校一抓一大把,数量在那儿摆着呢。可有些诺贝尔奖则跟这些关系不大,比如和平奖、文学奖。它们更多跟政治局势变动、评委欣赏眼光有关。科学方面的诺奖很少有争议,大家一般公认得奖者成果确实牛掰。而人文楼、政治类奖项争议会比较大,青菜萝卜各有所爱,众人公认,比较难。
莫言获的文学奖,就是如此。不说世界范围内有争议,就是国内,也有不少作家觉得比莫言好的作家不在少数。甚至莫言自己也坦承,有资格获奖的大有人在,落到自己头上,更多是评委的厚爱。
当然,这不是抹煞莫言成就的理由。相反,莫言获诺奖,自有打动评委的地方。你没获奖,肯定有没获的理由。表彰莫言,宣传莫言,力挺莫言,怎样都不算过分。但就是说莫言的获奖是教育的功劳,实在说不过去。
公开资料称,生于1955年的莫言小学上到五年级就辍学了,后来当过农民、当过军人。1991年,已经36岁的莫言在北京师范大学鲁迅文学院创作研究生班毕业。熟悉中国教育环境的人都知道,所谓成人后花钱的大学教育、研究生教育,都是镀镀金,拿个文凭。莫言自己也说:“我的北京师范大学硕士是滥竽充数,有名无实,因为我们在1989年上的学,教室在北京东郊的十里堡,离北师大还有20公里之遥,而且我在上学期间有两次险些被鲁迅文学院的老师开除,因为我老是不上课,所以教务长愤怒地说必须开除莫言,以正学风。”
就是这个莫言老不上课的北师大,明知道人家就是来混个文凭的,现在在媒体上公开夸耀“我校校友莫言荣获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不是有点滑稽吗?在我看来,真正有资格说“我校校友”的,恐怕只有莫言的小学。这对我们教育界实在是个大大的讽刺。我们折腾了这么多年,大陆产生的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竟然几乎跟学校教育扯不上关系。
其实不但莫言接受的新中国教育时间短,据统计,前面已经获诺奖的8位外籍华人,只有一位曾在新中国学校上过半年学,其余的都是在国外或解放前接受的教育。要知道,去国外的华人和只短暂接受新中国教育的人在人群的绝对比例是很小的。
为什么获诺奖的不是全面接受新中国学校教育的人?很简单,我们的学校充斥着僵化的应试思维、狭隘甚至错误的价值观、追求高分导致的变态题目。接受完整教育的人,创造力、创新性能完整的少之又少。
不信吗?你看下面这篇小学课文:
很久很久以前,蜗牛可不像现在这个样子。它长着一对有力的翅膀,能在空中自由地飞翔。
在一次飞行比赛中,蜗牛遥遥领先,甩下了所有的对手:蜻蜓、蜜蜂、蝴蝶……捧走了冠军奖杯。
从此,蜗牛得意洋洋。它成天把奖杯背在身上,唯恐别人不知道它是飞行冠军。到了晚上,蜗牛就睡在奖杯上,生怕被别人偷了去。可是,这奖杯很大很重,蜗牛背上它,再也飞不动了。
天长日久,蜗牛和奖杯粘在了一起,一对翅膀也退化了。沉重的奖杯变成了坚硬的外壳,蜗牛只能勉强地从硬壳里伸出头来,在地上慢慢地爬行。
直接说道理已经阻挡不了某些人的野心,连小动物也不放过,成了他们的道德棋子。到处充斥着这样的教材,我们培养出的人,价值观能不扭曲吗?
莫言,一个小学毕业生,得了诺内尔奖,举国欢庆的时候,化用郭德纲的话:我们教育界,是该哭呢还是该哭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15 05:31 , Processed in 0.19556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