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陈振濂:笔墨写民生求解当代书法“双重性格”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2-15 11:32: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陈振濂:笔墨写民生求解当代书法“双重性格”
时间:2012-06-13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杭州6月13日电(记者 冯源)书法展览多给人以古意盎然之感,不但形式古雅,而且题材也是古典诗词歌赋,而在12日举行的陈振濂书法展上,新闻记事、民生叙事是他笔下的重要内容:柯达破产、“愤怒的小鸟”、惠特尼?休斯顿去世、优酷网与土豆网合并、“杜甫很忙”的炒作、民工网上难买火车票、择校风、居住证、城镇化、“男孩危机”、“双独家庭”养老……
陈振濂教授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西泠印社副社长兼秘书长。他从今年年初开始,就在筹备“社会责任――传播?阅读?创造:陈振濂综合书法群展”。12日,展览在浙江美术馆展出。300多件作品分为“守望西泠”、“金石拓片题识”、“简牍百态”、“古隶新韵”、“榜书大幛”等多个主题。而以新闻记事为题材的158件“壬辰记史”主题作品,以民生诉求为题材的60件“民生叙事”专题作品,格外引人注目。
为了创作“壬辰记史”和“民生叙事”系列作品,陈振濂每天阅读《人民日报》《新华每日电讯》等十多份报纸,摘录其中具有历史价值的内容,同时,他还与《钱江晚报》合作,通过微博、电子邮件、信函等方式征集社会各阶层的民生诉求。“书法天天抄唐诗宋词没意思,要表达时代和生活,要传播引人向善的内容。”
这个思路潜藏在陈振濂心里已经有30年。1981年,陈振濂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术学院),是新中国第一批书法硕士研究生。在提交毕业作品的时候,他就觉得“光写几首唐诗宋词,没啥意思”,就在淡墨中加入花青色,书写了富于动感的草书“舞”字,又用胶泥制作了魏碑体的“振兴中华”拓片。“当时正好是女排三连冠,‘振兴中华’的口号非常响亮。”
毕业后,陈振濂长期在中国美术学院和浙江大学任教,专攻书画篆刻理论研究。而毕业时灵光一现的思路也逐渐清晰。“古代书法就是实用的,《兰亭序》《祭侄稿》写的都是现实的内容。而当代书法艺术表现是书法家自己的,而书写内容却是从古人那里抄现成的,这就使得当代书法存在‘双重性格’。许多人对此习以为常,但是搞学问的人就要对‘习以为常’打一个问号。”
为了求解当代书法的“双重性格”,陈振濂想到了书写民生。“书法对于当下社会生活的关注度是不够的,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距离是较遥远的,它大概是离现实生活最远的一门艺术。因此,我们要认真地提倡书法与现实生活的衔接。”
在创作“壬辰记史”和“民生叙事”系列作品时,陈振濂对素材也进行了加工,把白话文改写为浅近的文言文。“诗词歌赋是古人士大夫的形式,与今天生活已经脱节了,不适于反映时代生活,而完全的白话文节奏拖沓,也不适于书法表达,我选择的是梁启超当时的‘新闻体。”
而求解当代书法“双重性格”,最终是要拉近书法与观众的距离。陈振濂表示:“‘双重性格’使得观众也从阅读书法转为观赏书法,觉得书法与自己生活无关。如果书法家书写的都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内容,我们会觉得书法离自己是更近了,还是更远了?”(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27 03:11 , Processed in 0.133243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