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9|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写作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2-24 18:59: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写作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葛桂斌
根据我们多年的观察,目前中学生在写作上存在着这样一些突出的问题:
1、缺乏观察:对生活熟视无睹,印象淡漠,写作时总觉得无从说起;
2、缺乏阅读:读书太少,知识匮乏,见识浅短,没有才华,无力整合材料,进行称心如意的表达;
3、缺乏体验:感受肤浅、迟钝、麻木,由于自己感受不深,写作时也就不痛不痒,难以感人;
4、缺乏中心:思路混乱,中心不清,主题不明,文意散乱,不知所云;
5、缺乏材料:腹中无才,笔下无能,东拉西扯,空话连篇;
6、缺乏真情:无病呻吟,矫揉造作,故弄玄虚,弄巧成拙;
7、缺乏文采:词汇贫乏,语言无味,情趣淡薄,味同嚼蜡;
8、缺乏想象:文思僵化,文意枯涩,内容单调,语言乏味;
9、缺乏创造:才力不济,难以创造,东拼西凑,难以成文;
10、缺乏训练:懒于训练,笔下生涩,勉强成篇,差强人意。
这些司空见惯、令人头痛的现象充分表明写作教学始终是语文教学中最难攀登的悬崖峭壁,是最难啃动的硬骨头,自然也是语文试卷中最难得高分的项目,由于写作教学的综合性、复杂性、长期性和艰巨性,常常令人望而却步,使学语文的芸芸众生中,少有人能够登上那风光无限的险峰,采到那山崖间烂漫绽放的鲜花。
究其原因可以发现,长期以来写作教学始终存在着这样几个突出问题:
1、对以观察、立意、选材、结构、表达和修改为内容的写作基本能力的系统指导和训练很不到位;
2、对具体的写作操作过程的技能训练相当忽视;
3、学生写作兴趣淡漠,写作水平普遍偏低;
4、教师自己的写作理论修养和能力状况不济等。
面对语文教学中的这个老大难问题,究竟应该怎么办呢?我们认为迫切需要从如下诸方面去解决。
一、重建写作基本能力的训练体系
国家教育部门近来制订的《语文课程标准》第一次将“写作过程”的写作能力培养作为课程标准,要求“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环节”,这是数十年来写作教学的经验总结,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实践证明,不从基本的写作能力训练抓起就去抓文体训练的做法是违背写作教学的客观规律的。因此我们应该在学生学习写作的初期就进行系统的写作基本能力训练和培养,使他们具有较强的观察能力、立意能力、表达能力和修改能力。具体做法是:
1、 编写写作基本能力训练教材,提出要求,指出方法,指引途径,提供范例,从理论、思维和方法上进行指导;
2、通过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等途径,从实践能力上进行训练。
二、系统训练常用文体的写作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对常用文体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
根据这些要求,要通过大量的阅读和训练使学生做到:
1、从文体知识上熟练掌握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应用文的文体特点与写作要求;
2、按照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规律,循序渐进地训练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
3注意将基本能力训练与文体写作能力训练结合进行,使之相辅相成。
三、探索适合学生实际的写作指导模式
我国写作教学平常对学生写作活动的具体指导普遍疏忽,往往是只要果实,不管播种。鲁迅先生曾回忆说小时候学作文,先生多不给指导,只好一个人在黑暗中摸索。今天依然不知有多少学生还在黑暗中忧虑苦恼彷徨着。有人认为作文指导就是说教,没有用处,有用处的做法就是让学生自己多写,这与鲁迅先生所说的私塾先生的教法没有多少区别。这如同让学生在黑暗的迷宫里去找寻路径,可是,为什么你做导师的要袖手旁观呢?为什么你不给他指点一个正确的方向,或交给他一支火炬呢?给予学生具体切实的指导和帮助,会大大提高学生训练的成效,缩短他们摸索的过程。我们总结多年来在写作教学过程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学习借鉴古今中外写作教学的成果,深深认识到写作教学应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始终遵循写作教学的基本规律,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在上述认识指导下,我们在实践中摸索出比较切合学生实际的作文训练方法,即:

激趣 → 观察 → 启发 → 表达 → 修改 → 发表
例如按照这一思路去训练学生写一篇以培养观察能力为目的的记叙文,我们的做法是:
第一步:激趣
由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选读一篇中学生所写的记叙文《逛市场》,该文观察细致、生动有趣,因为是同龄人所写,很合学生口味,很能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
第二步:观察
由于学生普遍存在着写作缺乏素材的毛病,所以我们就指导学生放学后到附近的超市去逛一圈,把自己发现的素材记下来,并进行初步的构思,列出构思提纲;
第三步:启发
教师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谈谈各自逛市场的发现和写作打算,交流构思提纲,互相启发,提高完善;
第四步:表达
学生回家按完善后的提纲写出初稿;
第五步:修改
教师在课堂上提供修改标准和要求,学生在合作学习小组内交流初稿,集体修改后,再由作者最后定稿;
第六步:发表
从学习心理上说,学生付出了许多努力终于写出了作文,每个人都渴望获得肯定,体验成功的快慰,这既是对本次习作活动的总结和鼓励,也是在为下一次的习作活动加油鼓劲。所以我们通过小组宣读、班级交流、收入文集、推荐发表、评选颁奖、张贴表扬、网上发表等形式,尽可能地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就感,都越来越相信:作文其实并不难,作文其实很有趣,作文其实很重要。
用这种程序和方法,我们结合记叙文文体训练,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立意、选材、结构、表达和修改等基本能力,并以思维训练为中心,在宏观上形成“基本能力+思维能力+文体写作能力”三结合的训练模式。
为了给学生的习作训练提供尽可能多的理论和方法指导,我们还在课外活动时举办了《文章的萌动、孕育和诞生》专题讲座,举办小记者培训班,开展“七彩读书活动”,组织读书征文比赛,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写作素养,增强其发展的后劲。

四、注意继承和借鉴中外写作教学的成功经验
古今中外成功的写作教学经验可以为我们今天的写作教学改革提供宝贵的启示,我们应该很好地加以利用。
1、中国古代写作教学的成功经验
在我国古代漫长的文化历史中,涌现出多如繁星的作家、诗人,他们成长的经验是我们今天一笔十分宝贵的财富。
①对课,即对对子,这是从启蒙时就开始运用的习作形式,在师生循序渐进、富有成效的训练中,学生的语言素养和审美能力会随着一步步地提高。这真是一条简洁高效、极有创造性的习作训练方法!
②古人相信“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所以通过博览群书以积累语感是古人的一条重要经验。
③高度重视“起承转合”的章法思维训练,使作者的构思有章可循,可以迅速到位,不像我们今天的写作教学,片面理解文无定法,导致学生经常处于茫无头绪、杂乱无章的状态。
④古人习作多有师从,像写字一样先从模仿名家名篇入手,由模仿到自悟再到独创。
⑤高度重视文章的修改,从炼字炼句,到炼意谋篇,无不精益求精,百改不厌,“语不惊人死不休”,这一点不仅体现了古人对写作艺术境界的不懈追求,也体现出古人对事业对后人负责的崇高精神品格。
所有这些在今天看来仍是这么弥足珍贵,联系我们不成章法的写作教学现状,岂不令人汗颜。
2、国外当代写作教学的新思维
当代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在写作教学上提出的不少新主张,对于我们的写作教学颇有启示意义。
①美国:把语文课程称为“语言交流艺术课”,强调运用语言表情达意的生动性、艺术性与感染力。他们认为要提高写作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有必要加强学生对写作的信心,提高教师自身的写作能力。要重视观察和思维等写作基本能力的培养,重视采集和利用信息来帮助写作,重视实用文训练等。
②日本:强调思维语言能力、创新与实用能力以及文体训练序列性和写作指导过程性等。
③德国:重视思维能力、联想想象能力培养,注重作文指导的示范性和趣味化,加强实用文写作训练等。
上述国家的经验中,一个是对思维能力的重视,一个是对实用文写作能力的重视,在这两点上是一致的。可谓不谋而合,发人深思。因为思维能力是成功写作的核心因素,而实用则是写作教学的最终目的。可以说我们国家现在的作文教学在上述两方面都没有做好:一方面以思维为核心进行作文教学的思想在实践中还没有得到明显的体现,另一方面学生在实用文的训练和运用上大多都是空白。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真该深深地反思一下,我们在写作教学中究竟给了学生多少有价值的东西?!我们应该怎样赋予写作教学以生生不息的活力,赋予学生切切实实的创造力!
2006、12、1

2#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4 19:27:29 | 只看该作者
{:soso_e11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5 09:02 , Processed in 0.150590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