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9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谱事追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2-26 06:33: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谱事追忆
作者:文\管万锦


宗谱,又称家谱或族谱,名称小异,同归谱牒大宗,是家庭、氏族乃至宗族的历史档案。宗谱的内容包罗万象,兴衰变迁、文化底蕴、迁徙走向、生卒婚嫁、承前续后等等,功能齐全。因此,宗谱可谓是家之宝贝、族之财富、国之瑰宝。
对于宗谱的修缮,历代的贤达志士都很重视,宗谱的历史源远流长,影响深远。由于世事的沉沦变幻,宗谱断修的现象多有发生,就像我仁里《管氏宗谱》在民国三十年(公元1941年)续修之后,正遇抗日战争等一系列国难、天灾、人祸,宗谱的续修根本无能为继。二十世纪八十年代 “改革开放”的春潮荡涤中华大地,中华民族终于找到了立国之纲、强国之策、富民之路,到二十一世纪初叶,仅仅三十来年的时间,综合国力己经跻身于世界前列,经济发达、科技进步、社会稳定、百姓富庶,进入了国史少有的鼎盛时期;族中的仁人志士抓住机遇不放,立志慰祖惠后,把续修宗谱视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开启了我仁里《管氏宗谱》的又一个里程碑。
我自知不才,但“责任”二字驱使我勇气倍增而斗胆参与其中。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宗谱终于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续修成功,新谱问世。看到心血己经结成果实,内心无比高兴。回想这一路走来的日日夜夜,感慨颇多。利用管捷先生所主编的《管子文化》杂志平台,和管氏宗亲各位专家达人共享,并望赐以教正。

族中的有识之士积数年不眠的心愿终于在盛世今春发出续修《管氏宗谱》的倡议,多方串联奔走,得到了广大族人的积极响应和支持,形成共识,依据底本、班子、经济的谱事三要素的基本要求,着手进行谱事准备。
底本,是指历代先贤所修的宗谱大集,也称之为续修蓝本。经过了漫长的时代变迁,特别是抗日战争的国难、“三年自然灾害”的天灾、“十年文革”的人祸,底谱蓝本己经成了稀有孤本。以我仁里《管氏宗谱》为例,在1941年续修后的十六卷宗谱,有的在“文革”中当作“四归”被收缴焚毁,有的为避诛连而当作柴火毁于灶肚。这次续修几经寻觅仅得几卷孤本,作为续修蓝本,根本无从借鉴。好在无锡市图书馆当年存储的十六卷全套宗谱尚还幸存,真是不幸之中的大幸。族中志士欣喜之中和图书馆商议借谱复印,底谱蓝本终于有了着落,续修终于有了依据。
有了底谱蓝本,虽然很是高兴,但依然揪心,对于宗谱别说陌生,更是无知,可谓一窍不通。先谱的文言文表述,序言等文章难以看懂领会:世系、世表的姓氏表述均冠有字号、谱名,繁琐复杂;上、下世代的连接查阅较有难度;谱事的专用术语也难以理解应用,导致看谱难懂;续修更是无从下手。由于谱事离我们已太久远,精通谱事的难觅一人,略懂谱事的也是绝无仅有。面对这些困难,真有束手无策之感。可是我们没有就此而停顿。我们首先组织有关工作人员从看谱开始,提出疑难事项集体研讨,从理解谱理开始,逐一理清谱事的程序导向,在尊重先谱为历史遗产不予变动的基础上,断然在续修部分以改革为续修工作的指导方向,充分利用现代的丰富资源,以白话文为主体表述语言,更新部分谱事专用术语,力求体现现代风采。以世系、世表为宗谱躯体、序言文章为宗谱精髓、氏族名人老家、精英人才为宗谱血脉、诗画、余庆为宗谱添红着绿,纵轴一线贯串,横向多点缀饰。续修工作有了比较全面、系统的设想,得以顺利进展。
班子。说起班子,我又一次想起念周先生在1941年领御续修时所撰《续修宗谱记》中写下的“凡为公事者不独难在经济而更难在有志有才与有量三者兼备始克有济盖有志无才着不能为有才无志者不肯为有志有才而无其量者不能终其为惟有其志有其才并能有其容忍之量者方能终其为”的至理名言,其先见之明在于一针见血道出了修谱中的志、才、量的辩证三要素,实属是一笔不菲的谱牒财富。
这次续修的全过程,“志、才、量”时时刻刻在考验着我们工作班子的每一个人员。续修始初,各种争论异常激烈,风言风语不绝于耳,“出风头、争名利”之说有之;“一点臭水乎,修谱一堆屎”之说有之;更多的便是静观候望看结果。我们工作小组成员听在耳中,记在心间,憋着一口气挺住腰杆子,死命也要把宗谱续修修出个模样来。然而谱事繁杂,困难重重,几度出现激烈争论,也有个别成员思想波动,出现中途想退却的情况。然而,我们工作班子成员互相鼓气,互做工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念周公“志、才、量”的修谱遗嘱激励着我们,使我们感到心靡敞亮,立志修谱、发挥才智、拓宽气量,总体形成了“不求个人名利于事前,不计他人毁誉于事后”的精神面貌,求大同、存小异,团结一致,悉心尽力,终于使这次续修顺利进行,新谱成功问世。
颁谱庆典那天,所有工作小组成员的心情都很激动,但都没有谈及自己工作的辛劳,更多的都是感慨我们这个班子集体的团结努力,都有“修谱不容易,班子是关键”的切身体验。
经济。经济是一切、一切的基础。先辈贤才接手修谱,“设局醵金”便是头等大事,我们当然也不例外,何况这次续修较之先辈谱事工程更为复杂、更为庞大。所以,在组织机构落实、谱事理念确定之后,便把经济落实作为当务之急的大事来抓。我们召开了“恳谈会”,邀请各界族人代表近百人莅会,共商谱事,许多族人代表畅所欲言,出谋献策,充分体现了和谐的族情、血浓于水的亲情。当进入“捐资助续”的议程时,群情更显高涨,许多族人代表纷纷踊跃捐资,争先恐后的热烈场面难以忘怀。德高望重的老干部、年轻敦厚的小青年、事业有成的企业家、手脚不便的耄耋老人,都以谱事为己任,尊族爱族的氏族精神令人动容,小额几百元,大额数万元,聚沙成塔、滴水成河,为续修宗谱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北京的一对管氏宗亲老夫妇远道而来捐资助续,精神可嘉。各地支系族亲也都纷纷响应,踊跃捐资。有位六十三岁的孤孀老太,经济拮据,她却是村里捐资助续的第一人,虽只有两百元,可她说了两句话:“我还是管家门里的”;“捐款太少,但我也要表表心意。”两百元!两句话!却充分地体现了老人崇高的内心世界。
“慈怀天下”,是我管氏族人的内涵素质,“精神团结”是我管氏族人的品格精髓。有了先祖们的宗谱遗产为蓝本,有了这么多具备“志、才、量”修谱才智的基本骨干,有了这么厚实的经济支柱,再加上广大族人的力挺后盾,这次宗谱续修,焉能不成?!

宗谱的续修开始于草表的登记填写,这项工作涉及氏族的每户家庭和所有管氏族人,是宗谱续修的基础工作。依据实际情况,草表分表1和表2两个部分。表1为家庭 (上推一至二代)世系总表;表2为家庭成员的世系分表。基于这项工作面广量大,我们以工作小组资料员为基本骨干,分组定户全面铺开,各负其责,并提出了“热心、细心、耐心”六字服务要求。资料员串门达户、起早摸黑、苦口婆心、不厌其烦,舍家事于不顾,视修谱为己任。然而,在草表的登记填写过程中也有不快之事发生,例如有个别族人对修谱之事不甚理解,认为要收取钞票而不予配合,也有族人采取回避态度,不愿上谱,给资料员造成被动和尴尬的局面。但是工作人员并不以此气馁停顿,还是以整体谱事为重,忍辱负重、矢志不渝、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感动了族人,改变了态度,使整个草表登记填写在一个月的时间内顺利如期完成。
氏族中有很多在外地工作和定居的族户和族人,地域分散,登记填表有一定的难度。鉴于这个情况,我们同步和在北京、南京、上海、江西、重庆和广东等地的族人电话联系,寄去挂号信件,并附上“告族人书”、“简表”、“凡例”等续修要件,让他们了解这次续修的宗旨、内容、规定等情况。在外族人接到邮件之后,热烈响应、积极支持,很快回函,有的还汇来捐助资金。但也有因地址出错而退信重寄,最多的一户上海族人一连寄了四次挂号信最终还是没有联系上,我们相当的遗憾难受。
我们仁里管氏分支较多,地处东、南、西、北,在续修刚开始时,我们都前往联系,都很支持这次续修,他们也都曾派族人代表前来参加“恳谈会”、“工作会”等一系列活动,很为融洽。这次草表的登记填写工作,由于路途遥远带来诸多不便,我们数次分赴各地支系,带表上门和支系合作,顺利完成了草表的登记填写工作,获得了各地支系族人的赞许好评。
接下来的正表填写是为宗谱续修的正式定局付印提供最后的保证,事关重大,容不得有半点闪失,必须加倍的尽心尽力、认真细心,严防遗漏错讹。因此,我们再三采取集中行事、交叉过目校对的方法,使之世表填写的定稿工作顺利完成。同时专人负责完成世系的制表工作,终于使这次续修工作基本完成。

我们这次仁里《管氏宗谱》辛卯续修成功,新谱问世,于2011年12月11日举行了颁谱庆典大会,各地族亲、多方宾客光临,井然有序的大会、高潮迭起的文体表演,热烈优雅汇成了一个盛大的节日,影响扩至四方八里,赞誉之声不绝于耳。宗谱的续修为我们带来了氏族从没有过的同堂欢乐,不仅慰抚了先祖后人,更是结识了全国各地的宗亲族友,我们为宗谱而骄傲,我们为续修而高兴。
我们管氏宗族,虽说总体族群不怎庞大,人口总数也不算太多,姓氏排列也处百家姓中游,但是我管氏先祖名声显赫、功绩卓著,后人也不乏名人名家、国家栋梁,我自诩为管氏宗族也算得上中华民族中的名门望族,有理由以此为傲,以此为荣。
这次续修,我们花了很多的心血四方考证、八方联络,终于在我无锡仁里管氏一脉上向前进了一步,认定夷吾管仲为得姓始祖,和南迁常州华渡里的千十五皇佐公、东迁无锡仁里的一清公相提为我仁里管氏的三位老祖宗。八十余世,代代承继、瓜瓞绵延、香火旺燃、人丁兴旺、事业辉煌、功德存史。堂堂“管”字,怎能不以她为傲呢?!
我很赏识管捷先生等管氏精英正致力于“管子研究”等管氏大家庭的系统工程,我期望整个管氏族群都能如期完成《管氏宗谱》的修缮伟业,到那时,完整的全套管氏宗族总谱便指日可待。若真如愿,我定为先生们斟酒致谢!
管万锦,《管氏宗谱》主编
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杨市镇仁里桥206 号
宅电:0510-83553648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5 10:59 , Processed in 0.066920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