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赵克明先生有近三十年未见了。
与赵先生的再次相逢是在博客中。那是2012年9月,一个叫“古蓼耕夫”的博客映入眼帘时,我的心不由得动了一下,“蓼”是我家乡县城的简称,这“古蓼耕夫”一定是家乡的人了。打开博客,博主的照片让我惊喜得跳了起来:这不是我的初中语文老师吗?
赵克明先生是我初二时的班主任、语文老师。记忆中的赵先生既是位英俊潇洒的年轻人,又像是位持重老成的夫子。赵先生教我时也就20出头的年纪,那时的他,说话的语调总是慢慢的,走路的步子总是缓缓的,常持一卷书、背着手缓步走在校园里的树林里,或低头沉思,或驻足阅读,或仰天观看。尤其是在冬季,赵先生总爱着一身长长的藏青色的棉衣,围着一条青灰色的围巾,加上他那长年向后梳着的发型,用当下的话说:“酷毕了!”赵先生偶尔也到小镇街市上走一圈,这一走便会引来男女老少的一片惊叹:“这赵老师啊,要是再拿一把油纸伞,就活脱脱一个去安源的毛主席!”
赵克明先生的课如今已不太真切了,但记忆深刻的却有两件。第一件是初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结束后,赵先生把我叫到教室外谈话,谈话的具体内容已经淡忘,但好像不是训斥。我上学早,上初二时也比同班的同学年龄小,学习不是很好,在班级里非常不起眼。赵先生却独独找到了我,在寒风中慢声细语地跟我讲了很多很多,我只记得那时的我好像只顾着抹着大鼻涕,对赵先生讲的什么根本没听进去,或许那时也听不懂。第二件是初三时,我因在初二病休留级,没能跟随赵先生升班,初三时分到别的班去了。赵先生那时已成名师,因为他带的第一期学生一个考上了省重点高中(三年后又考上了清华大学)、数个考上了中等师范及技校。赵先生那时带初三(1)班,我在初三(3)班。赵先生到1班去上课时总从3班教室门前经过,我经常在3班门前拦住赵先生向他请教,赵先生总是有求必答,末了,还会说一句:“欢迎来问!”
我初中毕业后,赵先生就因教学成绩突出被调到县城一中教高中去了;我呢,却在远离县城的另一所高中就学,高中毕业便报名参军到千里之外的东北当兵,从此与赵先生再也没见。想不到时光过去快三十年了,在网络上遇到了久别的恩师,兴奋之余,赶紧给赵先生发了一个纸条,向老师汇报了我的近况。
赵先生很快就回复了我,说他很高兴,也很自豪。我以为赵先生的高兴是情理之中的,自豪或许是客气话。不几日,赵先生便在博客里上传一文,《坐在路边鼓掌的人》。赵先生在文中说:“我给我的学生鼓掌。每当得知早年的学生有的成为大学的教授,有的做了企业集团的老总,有的升任党政军干部,有的成为成功的创业者,我会情不自禁地为他们鼓掌;每当看到所带的一届届学生身体一天天长高,知识一天天增长,思想一天天成熟,个性一天天张扬,我会发自内心地为他们鼓掌;每当发现学生在课堂上有精彩的展示,在活动中有出色的表现,甚至在听课时有一个会心的微笑,我会热情洋溢地为他们鼓掌。”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因工作性质不同,我对教育不是很了解,但在赵克明先生的博客里,却发现了什么。赵先生博客文章比较多的是对“语文教学急功近利”的担忧,是对“真正的语文教育”的呼吁。 赵先生在《我为何要提出“语文养成教育”》系列研究论文中说:当前学生学习语文出现了一种怪现象,即文本可以少读甚至不读,只是抱着教辅资料摇头晃脑地背记那些所谓的结论,或者只是埋头摆弄那些选择ABCD的训练题。更有甚者,语文教学出现了理科化的倾向,一些老师照搬市场上销售的按照数理化等理科训练模式编写的五花八门的语文训练册,课上练,课下练,反复操练,由“模块训练”,到“单元训练”。赵先生痛心地发问:这种只重“结果”却忽视“过程”的教学,符合语文学习规律吗?它真的靠谱吗?对此,赵先生连续撰文阐述自己的观点,《“急功近利”,语文教学的一大笔病》(刊《语文报?高中教师版》)、《语文教育别搞“形象工程”》(刊《中学语文教学》)、《语文“伪教学”当休矣》(刊《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对炮制山寨版“满分作文”说“不!”》(刊《语文学习》,并被人大书报资料中心《高中语文教与学》转载)、《高考真把人弄“魔”了》(刊《语文学习》)。赵先生说:“语文养成教育”才是“真正的语文教育”,我们要对背离本真的“功利性”语文教育说“不”,要寻求语文教育的“安全通道”。 看看赵先生对自己2012年的盘点,就可见赵先生当选为中华语文网 “2012年度最人物”真是实至名归。2012年,赵克明先生被推选为安徽省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第五届理事会常务理事,申报参评的教学成果“中学生作文养成训练研究与实践”入选《安徽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育教学成果汇编》,被安徽省人社厅专家评审列入“拟推荐2012年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人员名单”,指导的学生作品展示于国家教育部主管、武汉大学主办的中国写作学会会刊《写作》杂志,辅导荐评21位学生的习作发表于《大学指南》、《中学生阅读》、《中学生》、《中学生百科》、《作文与考试》、《青苹果》等报刊,新浪博客“古蓼耕夫--赵克明”在安徽省教育厅组织的教育博客评比中获得一等奖,策划主编的《取法美文写佳作》一书由现代教育出版社出版,撰写的26篇教研文章发表于《语文学习》、《语文教学通讯》、《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教师博览》、《写作》等教育杂志上,发表于《湖北招生考试》的论文《高考现场作文六大应急方案》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全文转载。
赵先生现在的名头很多,安徽省特级教师,六安市首批语文学科带头人,全国优秀语文教师,安徽省教育学会中学语文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安徽省教育学会语文教学法研究会理事,《教师博览》签约作者,《语文学习》杂志特约通讯员,《创新作文》等杂志特约编辑,《中学生》等杂志专栏作者,等等。但在我的眼里,赵先生就是一名普普通通的语文教师,他虽然已年逾半百,但依然在语文教育战线上默默耕耘,孜孜求索;他虽然已功成名就,但依然为真正的语文教育而奔走疾呼;他虽然教过的学生不计其数,但依然牵挂着每个学生的成长与进步。这就是赵克明,一个以门生有成、教坛有得、案头有获为乐的为教育而生的人。 中华语文网给“年度最人物”赵克明先生的评语是“让语文素养灿然绽放的学科带头人”,这样的评价是准确的。当下教育,多么需要这样的老师,多么需要这样的语文学科带头人啊!
(作者王军为赵克明二十多年前教的学生,现就职于辽宁沈阳市公安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