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1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借得西湖一池水,画出南国三重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28 10:32: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借得西湖一池水,画出南国三重春

   ——读《教语文,其实很简单》

                                                      王艳芳


翻开“新鲜出炉”的《教语文,其实很简单——小学语文名师讲演录》目录,于永正、窦桂梅、韩兴娥、常丽华、薛瑞萍、王崧舟……这些名字如雷贯耳,他们是领跑中国语文教育界的精英,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神话,成为全国同行学习的标杆和前进的航标!我欣喜地读着、品着他们精彩的演讲内容,享受着这份难得的精神盛宴。

李振村老师主编的这本书精选了二十一位名师的讲演,他们在教学上各有各的妙招,正如日本童谣诗人金子美玲所言:“大家不同,大家都好!”但我还是从中总结出几条名师的共性:

一是这些名师都十分注重自身人文素养的提升,爱读书,有深厚的文化功底。他们都在教育刊物发表过论文,有的还出版了好几本专著。他们确信“亲其师、信其道”,对孩子的教育要耳濡目染,言传身教。正如于永正老师所言:“教材中的人文性远不如教师自身的人文性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大。”

二是他们都重视对学生读书习惯的培养。陈琴老师的素读,韩兴娥老师的海量阅读,于永正老师的抓住读写两条线,薛瑞萍的琅琅书声……方法虽然不同,但目的一致——让孩子读书,让课堂充满琅琅书声。这样看似简单的方法却能让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有效提升。把简单的事情坚持做好就是不简单。其实,关于阅读,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早有论述:“学生学习越感到困难,他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他就越需要多阅读:正像敏感度差的照相底片需要较长时间的曝光一样,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的头脑也需要学生知识之光给以更鲜明、更长久的照耀。”看来,这些名师都深得苏翁的教育理念精髓。

三是这些名师都深谙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对12岁之前孩子记忆力的黄金时期都很珍惜。古语道:少年之记,如石上之刻;青年之记,如木上之刻;老年之记,如沙上之刻。正如书中孙双金老师指出的:“12岁以前的语文是童年的语文、积累的语文、种子的语文、经典的语文;是不求甚解的语文,是逐步反刍的语文,是为一辈子奠基的语文。”重诵读、重记忆、重积累,应是12岁之前语文学习的重要法则。

四是他们都注重中华民族经典的传承。正如书中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王德锋所说:“一个普照大地的太阳落山了,西方人是比较坚硬的,因为他们有基督教的信仰,中国人没有上帝,那么靠什么有我们的精神家园?靠的是伟大的人文典籍。”本书的二十一位名师都注重对孩子们进行中华经典书籍的引领学习,这些讲演录也是李振村老师组织的每年一届的全国新经典大讲坛里精选出来的优秀作品。

常丽华老师的“在农历天空下”的诗词之旅把中华经典诗词融入民俗中,让孩子们了解民风民俗,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关注大地上的事情,关注大自然的变化,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无穷魅力。这样的课堂怎一个好”字了得。王崧舟老师的课堂充满了浓浓的诗意——涌动着诗的灵性,洋溢着诗的浪漫,弥漫着诗的芳香,勃发着诗的激情,流淌着诗的旋律,演绎着诗的精彩。让学生课堂上“诗意”地栖居。诚如倡导素读的陈琴老师所言:“化整为零,寒暑不变,如有所诵,各个击破。大经典,同并进,放声读,能成诵,重记忆,轻讲解,诵新篇,常温故。”

这本书还有一个很温馨的地方,那就是在名师们讲演中提到的经典书籍或者教育大家时,都很善解人意地加上注释,很简单但却实用,是学习语文的专业词典和导航图。

古人云:借得西湖一池水,画出南国三重春。虽然我是名音乐教师,但教育上的大道是相通的,音乐课上好好活学活用这些名家的教育理念,多学习他们的好经验。借得他人五彩之丝,和我的孩子们一起编织出音乐画卷的缤纷之花。

(《教语文,其实很简单——小学语文名师讲演录》,李振村、杨文华主编,福建教育出版社2012年12月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7 00:39 , Processed in 0.096701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