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2中华读书报年度图书之10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29 17:59: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2中华读书报年度图书之10佳

    这里是由本报编辑部评选的年度十佳图书。选书的范围:2011年12月至2012年11月,在内地首次公开出版发行的图书。评选标准一如往年,着重考量如下因素:人文性,思想性,独创性,品质,趣味。学界和读者口碑亦曾参考。点评文字均由本报编辑部撰写。

    1.《2666》
    [智利]罗贝托·波拉尼奥著,赵德明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1月第一版,69.00元
    在这本将近九百页厚的长篇小说中译本问世前,关于它和作者波拉尼奥的种种超乎文学范畴的或真实或演绎过的传奇早在很多中国读者中流传。在该书中译本出版一年后回看它近乎奇迹的销售业绩和获得的相当正面的评价,无疑对它已在拉美文学乃至整个欧美文学界所处的位置是个验证。五个相互独立又不无关联的故事,穿插其间的大量人物,跨越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不同时空转换,涉及文学、历史、哲学、法律等领域的知识点,兼容黑色幽默、侦探推理、社会反讽等有些模糊的小说品类界定……综上所述,它对读者的阅读考验远不止于篇幅的长短。英年早逝的智利作家波拉尼奥的写作才情和文学野心在这部正朝着经典之路而去的作品中得到集中体现。在近年《百年孤独》重出江湖和略萨得诺奖等带动拉美文学在中国热度渐升的状况下,波拉尼奥这位其实内里是反“拉美文学大爆炸”潮流的主将的作品,对中国读者理解拉美文学的含义添上了更趋完整的一笔。读完《2666》肯定是个艰巨的任务,但在纯文学阅读已然边缘化的年代,这样的奢侈如若偶尔为之,《2666》不失为一个选择。

    2.《剑拔弩张的盟友:太平洋战争期间的中美军事合作关系(1941-1945)》
    齐锡生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5月第一版,89.00元
    对于二战期间的中美关系,学界(特别是美国汉学界)的相关研究已很多,但本书绝非陈陈相因之作,作者在大量重读经典史料和利用新材料的基础上,重新讲述了这段历史,并对西方学界依赖单一史料所得出的结论进行了检讨,提出了不少颠覆以往成说的新观点。作者认为,由于美国的对华政策并未遵循“公平合理的利益交换”原则,吝于在中国进行必要的“投资”,加之就美国对华政策的执行而言,用人失当(尤其是史迪威),就使得所谓“美国在中国的失败”是不可避免的了。本书自始至终批判了中美合作中美国人的种族优越感和文化偏见,对史迪威等人能力、人品的指摘更是毫不留情,对中国一方则颇多回护,也许会招致不够客观之讥。事实上,对太平洋战争期间美国的对华政策,也必须抱以“了解之同情”,美国外交一向秉持功利主义、现实主义逻辑,弱国与强国结盟,要求其时时遵循“公平合理的利益交换”原则,也并无可能——没有实力作为筹码,哪有什么“公平合理”?另外,也必须指出,本书重在指出中美同盟的种种问题,但正像作者说的,我们不应该忘记,中国“还是通过中美同盟合作关系,而取得了极为可观的成果”。无论如何,本书的出版大大增进了我们对那段错综复杂的历史的认识,这是应该感谢作者的。

    3.《可操作的民主:罗伯特议事规则下乡全纪录》
    寇延丁、袁天鹏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年4月第一版,28.00元
    “民主”作为口号早已深入人心,可实际操作起来仍困难重重。大家好像都很懂民主,却又不知道该怎么做。1876年美国人亨利·罗伯特所创的代表治理规则与决策流程的议事规则典范《罗伯特议事规则》规定了民主制衡的程序细节,体现的正是权利、法治和民主的精神。其核心原则,就是要“谨慎仔细地平衡组织和会议当中人或者人群的权利”。总之,它提供了一种可以让“民主”付诸行动、拥有可操作的策略与程序的可能性。
    作家、民间公益行动者寇延丁和美国海归的议事规则专家袁天鹏2008年赴安徽阜阳南塘村,将《罗伯特议事规则》以调研、培训、讨论的方式传递、渗透到村民的心里,告诉村民如何在没有权威的前提下实现平等自治、达成共识与秩序重建。这本书即为对这次颇富实验性、启蒙性的西方议事规则经典与中国乡村政治生活民主意识相融合的记录。大量会议现场的情景、对话如小说一般将议事规则生动地阐释出来。民主是一种生活方式。不过,民主也是技术活,它需要学习和训练。民主的细节决定民主的真实,没有操作细节的民主往往意味着欺骗,可操作的民主才是民主的真正落实。南塘实验的最大意义,在于迈出了这关键的一步。

    4.《梦话录》
    钱理群著,漓江出版社2012年2月第一版,29.80元
    鲁迅曾说,人的本性是,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回头看看,这句话在物质如此丰富的今日,依然振聋发聩。在钱先生的众多著述中,他做鲁迅意义的诠释者,几乎耳提面命地告诉人们,“温饱之后”要有梦想坚持,有“物质世界里的真我发现”,以及“自我反省后的生活重建”。《梦话录》即是这位沉潜于社会深处的智者的“梦话”与“话梦”。
    “当下中国需要讲什么,我能讲什么?”作者带着这样的问题意识,沉潜于社会深处,洞察中国当下最切实的需求,提出制度建设、文化建设、价值建设、生活建设等主张,融合了专业发现与现实省思,显现一个人文思想家的洞识与全局性关怀。在作者看来,现代中国最为重要的思想资源——鲁迅思想和五四传统,还远远没有得到全面、准确的认识。即便三十年代的左翼传统,也存在鲁迅左翼和政党左翼的分别,五四传统同样也有参差不同的取向。这些构成现代中国活跃丰富、多元并存的思想局面。中国社会和中国人的改造,这个现代课题还远远没有完成;回应和处理现实问题,不仅需要沉潜,而且仍然需要理想的烛照,需要大讲精神,讲超越于物质的“梦话”。青年就应该“做梦”,就应该讲理想、价值、彼岸世界和终极关怀。清醒的梦想,坚韧的持守,这部作品同样贯彻了一代人文学者对民族健康发展最深情的关注与探求。

    5.《那么远 那么近》
    蓝英年著,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2年5月第一版,28.00元
    帕斯捷尔纳克为什么拒绝诺贝尔文学奖?利季娅如何被开除出作协,又如何在法庭上捍卫记忆、揭穿谎言?索尔仁尼琴为什么没有成为苏联解体前的精神引路人?高尔基是斯大林的亲密战友吗?……蓝英年带领我们穿过历史的迷雾,触摸苏联文坛以及政坛的真实。书中收录了作者近年来写作的25篇随笔,涉及罗斯特罗波维奇、帕斯捷尔纳克等苏联艺术家、作家,“灰衣主教”苏斯洛夫、“拉普”总书记阿维尔巴赫等掌管苏联文坛的人物,以及《骑兵军》、《捍卫记忆》等重要作品,还有“少年英雄”帕夫利克、“劳动英雄”斯达汉诺夫等苏联史上的名人,从各个侧面向我们呈现了一个真实的苏联。蓝英年的文章不掺水分,很少议论和发挥,除了事实还是事实,既好读,又有力量。蓝英年曾说,这些年来的他从不写学术论文,但他的随笔并不缺乏学术性的新发现新见解(如以前我们认为苏共中央《关于〈星〉和〈列宁格勒〉两杂志的决议》是苏联打压知识分子的自由思想的产物,而蓝先生却指出背后还牵涉到苏联高层的内斗)。苏联文学深深地影响过中国读者,苏联文学作品中描写的那片土地、那些人民都曾经是那么美好,苏联文学寄寓了中国人的光明梦……蓝英年先生的书惊醒了我们的迷梦,也许有些残酷,但无论如何,不被假象蒙蔽更重要。

    6.《生命册》
    李佩甫,作家出版社2012年3月第一版,36.00元
    李佩甫持续三十多年关于平原的书写,在《生命册》中得到了一次饱满的释放。在他的笔下,乡村与城市、历史与现实、理想与欲望并置,既有对20世纪后半期政治运动中乡民或迎合或拒绝或游离的生存境况的描摹,也有对乡村人“逃离”农村,在物欲横流的都市诱惑面前坚守与迷失的书写。李佩甫用树状结构的写法,以一个人的内心独白作为树干,身后的巨大背景作为树枝的分杈,试图分析“土壤”与植物的关系,写出了一个人50年的心灵史、成长史:为什么是这个样子,怎么长成了这个样子,可以生长到什么样子,为什么局限在这片土地?
    在这里,民间世代相传根深蒂固的意识已经植入“背着土地行走”的“城里人”的灵魂记忆中,为“城里人”在新的价值观面前的迷茫和困顿提供了反哺和滋养。李佩甫从中原文化的独特内蕴出发,以乡村和城市为参照系,将各色人等在时代巨变面前对前路的探寻、人性的坚守与裂变等进行了人文主义的观照,权力、欲望背后,透视出最原初的民心与民性。借助这次写作,李佩甫完成了对知识分子在时代鼎革之际的人生选择与生命状态的诸多可能性的揭示,在无限逼近历史和人性真实的过程中,为我们绘制出一幅具有哲理反思意味的人物群像图。

    7.《我不是潘金莲》
    刘震云著,长江文艺出版社2012年8月第一版,29.80元
    《我不是潘金莲》延续了刘震云“倾听民间”的主题,他自称:“这部小说直面生活,直面当下,直面社会,直面政治,但不是一本政治小说,也不是一本女性小说,而是‘底线小说’——探一探当下的喜剧生活中幽默和荒诞的底线。我写的不只是官司,更是官司背后的生活逻辑。”他写出了中国官员的生态,包含着极为尖锐的对现实的干预,对人民疾苦的呼吁。支撑起作品的是一种民间的智慧和民间的话语方式,这是刘震云独有的。他的语言细致且总是“绕来绕去”。从《一腔废话》、《一句顶一万句》和《我不是潘金莲》,他始终走不出所“绕”的圈子。要说清一件事,必须说清八件事;每件事里又有八个道理,要说清这件事就要说清八八六十四个道理,说话就变得特别费劲。不把六十四个管道打通,这个事情说不清楚。刘震云把日常生活中的这种“说不清楚”艺术化地在小说中予以表达,却是试图“把事说清楚”,因为在他看业,这正是知识分子的责任。

    8.《在新疆》
    刘亮程著,春风文艺出版社2012年2月第一版,33.00元
    虽然先后有《虚土》、《凿空》两部口碑还不错的长篇问世,《在新疆》仍然证明了刘亮程写得更好的还是散文。作为土生土长的新疆人,他关于新疆的写作在题材上似是必然,这些年来,他几乎是个文学异数,醉心于新疆的风土人情、民俗文化,慢慢地感受慢慢地记录。小到文坛大到整个社会都在变化,而他在书中这些散文随笔里的写作姿态、讲述节奏乃至所关注的切入点都呈现着有别于时下很多聚焦边地写作的独到之处。他写耳闻目睹的新疆风物、凡人轶事,也写自己的亲情、交游、内心触动,但他往往透过上述内容深入到人的精神世界、信仰层面,深入到风景和遗迹背后的地理历史背景。他的文笔基本省却了浮华与夸饰,用近乎素描的写实和大巧若拙的质朴情感凸显出文字的力量。他笔下的新疆和新疆人与李娟所写的恰成不同性别角色作家形诸文学上的对照,扎实、平和、感性、内敛,充满男性视角的广阔与粗砺,却也不乏诗意和细腻。《先父》中凝结在内心深处的克制着的忧伤和《飞机配件门市部》里极富超现实色彩的穿越荒漠和草原的梦境刻画,也体现了刘亮程内心世界和写作风格的两极。

    9.《政治秩序的起源:从前人类时代到法国大革命》
    [美]弗朗西斯·福山著,毛俊杰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10月第一版,68.00元
    通过过多学科综合研究,福山试图勾勒一幅今日政治制度是如何从历史中发展出来的全景画面。本书把对政治秩序的探讨向前延伸到人类的灵长类祖先,然后依次讲述人类部落社会的出现,第一个强大国家在中国的生长(战争推动了国家能力的加强),法治在印度、中东和欧洲的开始(这与宗教有很大的关系),一直到近代以来负责制政府在欧洲的出现(这与封建贵族对君王权力的限制有关)。作者认为现代政治制度包含了三个要件:强大的国家、法治和负责制政府。在探讨这些要件在何时、何地、如何起源的过程中,本书给了中国不少笔墨,通过梳理中国漫长的历史,福山论证了中国是世界上创造强大国家的第一个文明,但长久以来并没有发展出法治和负责制。福山在全书最后坦言,中国的政治传统具有极大独特性,其前景如何,“迄今尚无答案”。本书目标宏大,涵盖极广,作者又并非专业的历史学者,也许在细节方面的可靠性还有待检验,但作者借助政治学理论解释人类历史,借助历史事实理解政治学理论,这两者的结合,使得本书对于普通读者也是一本易于阅读、富于启发的著作。

    10.《主流:谁将打赢全球文化战争》
    [法]弗雷德里克·马特尔著,刘成富等译,商务印书馆2012年4月第一版,49.00元
    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时期,每一个国家和民族都在研判形势,探索符合民族特色的文化发展道路,从而捍卫本国的文化主权、维护并向外推广自己的主流文化价值观念。当“文化强国”、“中华文化走出去”成为中国社会关注的焦点时,《主流》的引进出版,可谓是恰逢其时。《主流》一书作者——有着外交官、学者、记者等多重背景的法国人马特尔,通过历时5年的实地调查,访谈了全球1250多位影视、游戏、音乐、出版、互联网等行业的领袖以及学术研究、文化评论界的精英,指出:一派歌舞升平之中,世界文化大战已经打响!作者分析了好莱坞与美国政府的“亲密合作”、文化产业资本的全球运作攻略、文化精英向大众文化的“主动投降”等美国流行文化征服世界的五大密码;揭示了“酷”日本意欲“先征服亚洲,再征服世界”,韩国不惜成本制造“美丽”、输出“韩流”,印度的“宝莱坞”联合美国、抗衡中国,中东半岛电视台“新闻+娱乐”的经营模式等众多文化现象崛起的战略与战术,为我国“文化大发展与大繁荣”的具体实施提供较为全面深入的战略借鉴,也为文化产业的参与者、建设者提供较为翔实的实践参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5 12:53 , Processed in 0.063399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