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2十大网络婚恋热词出炉:新名词折射新型婚恋观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2-13 08:45: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2十大网络婚恋热词出炉:新名词折射新型婚恋观
2013年01月10日   来源:中国新闻网   
日前,中国红娘网旗下的婚恋研究中心对2012年度的婚恋十大热词进行了盘点。
自我标榜新名词:高富帅、白富美
“高富帅”“白富美”等热词原本不过是无聊笑谈,但2012年的整个网络却被它们充斥。当全天下的男人都被分为“高富帅”和“屌丝”两类时,这两种人群带来的婚恋行为以及价值观就有了其社会意义,贫富差距、社会阶层、中国式门当户对被这些词语无限放大。
畸形新关系:干爹
“干爹”本不是新词,如今带有暧昧色彩,容易被解读为背后暗藏男女关系、权色交易以及强大的利益链。
“励志姐”的故事:郭晶晶嫁入豪门
“励志姐”郭晶晶历经9年爱情长跑,终于与豪门公子霍启刚结合。作为一位奥运冠军,她嫁入豪门并不只靠幸运。在与霍家豪门发生联系之前,就打造了一份辉煌的履历。
婚姻典范崩塌:潘粤明、董洁离婚
曾经无比恩爱的董洁与潘粤明离婚后竟然到了仇敌的状态。这个故事继锋芝恋后,再一次颠覆了不少网友对爱情的信念。
我又相信爱情了:田朴珺&王石
2012年10月,61岁的地产大亨王石被曝恋上“80后”女演员田朴珺,离婚寻求“真爱”,一时成为热议焦点。王石的婚恋观遭到了部分网友的质疑:“不为别的,就为你脱离了传统中国的婚姻家庭观,人们开始对你失望。”
最美是初恋:“那些年”体
“那些年,我们一起……”这个语体源于2012年初《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在内地的火爆,一时间被泛滥引用至影视、美食和书籍等各个领域,“那些年”体之所以走红,除了电影本身的青春、清新等原因外,更多的是因为能引起很多人的共鸣,勾起最难忘的一些经历。
泛滥的浪漫:心形石头
2012年9月,演员李晨因分别赠送妈妈、女友、前女友、女性好友和同事相似款式的心形石头而被网友嘲笑,网友们纷纷拿心形石头开涮。
最不靠谱“红娘”:“学长帮忙”体
“学长帮忙”体源于一位网友更新的一条状态——他让汽车发出怪响,吓得身边一对犹豫要不要拉手的小情侣拥抱在一起,末尾加了一句“加油吧小伙子,学长只能帮你到这儿了。”受此启发,学长们纷纷不计后果地为学弟学妹牵线搭桥。“学长帮忙体”的蹿红,无疑是网友们睿智和娱乐精神的体现,也可以看出人们助人为乐的精神和对纯真爱情的关注、渴望。
生活不全是偶像剧:“十动然拒”体
2012年11月11日“光棍节”,华中科技大学一位男生向心仪的女生送出一封用212天写就的16万字情书。女孩十分感动,然后拒绝了他。“十分感动,然后拒绝了Ta”被网友缩略为新词“十动然拒”。生活中的爱情毕竟不是偶像剧,不会都有童话式的圆满结尾;感动只是爱情的催化剂,但绝不是爱情的“全部配方”。
星座的永恒魅力:星座相亲微电影
2012年情人节前夕,一个标题为《闷骚白羊男,原形终毕露》的爆笑相亲网络视频不到半日点击量就达数万。这部首次以“星座相亲”为主题的网络微电影讲述了12星座男的相亲故事,引起网友的共鸣和热议。
2#
 楼主| 发表于 2013-2-13 08:51:34 | 只看该作者
中国电视剧三十年 第三者形象变“清纯干净”



一个硕大的不锈钢蜗牛,设有内制光源,几万个小孔密密实实凿在蜗牛表面,组成一幅幅抽象画面——都是从中国三十年来几十部经典电视剧中抽离出来的代表性瞬间。这是一组有故事的画面,六集纪录片《我们的故事》邀请三十年经典电视剧剧目的导演、编剧、主演,与影评人和观众一起,讲述这些画面背后的岁月。
中国电视剧的三十年不仅是中国人娱乐方式变化的三十年,更是中国人生活方式、社会结构打碎、重组的三十年。
从刘慧芳式传统女性到“清纯干净”的第三者
关联剧目:《渴望》、《牵手》、《过把瘾》、《金婚》、《中国式离婚》
1990年出品的《渴望》,是中国电视剧历史上一个神话。在此之前,国产电视剧多是描述社会生活,《渴望》第一次把镜头从外部空间转向内部空间,开始关注私人生活。伴随着《悠悠岁月》的主题曲,《渴望》的片头全部用家庭用具空镜头特写串成。吴群记得:“据说当时湖北省委原本晚上要开会,因为那天有《渴望》,大家决定不开会了。《渴望》的导演鲁晓威当时收到大量群众来信,信多得来不及拆,大约有一万多封,有些信直到现在他都没有打开。” 在《渴望》的年代,明星都扎堆生活在老百姓身边。祝勇说有一个细节很好玩,“《渴望》火爆之后,演员孙松(剧中饰演王沪生)和母亲韩影(剧中饰演‘刘大妈’)有次一起坐公共汽车回家。当时私家车、出租车都很少,演员都坐公交车。公车的司机认出韩影母子,主动要求送他们回家。韩影说,不行吧,一车人怎么办?司机说我问问,然后在车上问大家,我们把王沪生和他妈送回去好么?大家都同意,于是一辆公交车浩浩荡荡把韩影母子送到家门口——这是现在无法想象的事情”。
《渴望》播出之后,许多人照着剧中刘慧芳的样子去寻找自己另一半,善良、温柔、忍辱负重,是那个年代美好女性的标准。时代变迁,从1999年的《牵手》到2004年的《中国式离婚》,一些电视剧又不约而同地描摹了刘慧芳式女性的婚恋困境,对传统女性的自我牺牲提出了疑问,更承认人性的复杂和情感本身的残酷性。《牵手》导演杨阳回忆:“《牵手》播出后,当时有一个很著名的女演员给我打电话,她告诉我这出电视剧引发了她丈夫的强烈共鸣,她丈夫突然向她坦承了一段自己出轨的经历。她与丈夫就此赤诚交流后,他们的婚姻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1999年电视剧《牵手》中,俞飞鸿饰演清纯干净的第三者王纯
吴群认为《牵手》塑造了一个“清纯而干净”的第三者形象,给一些人的心灵递上了一把钥匙,纾解了婚外情者的道德压力。“当年婚外情的当事人精神压力还是非常大的。当时的文艺作品谈及这个问题还是根据道德经验判断那是不好的,这出戏站在第三者立场,描述他们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和情感状况,让人们对第三者有更多的了解和理解。电视剧开场就是一个早晨,胡同里的一个早点摊,一个干净、清纯女孩入画面,很着急买早点,买完后发现差了几毛又折回早点摊……日常、亲切,可见片中描摹第三者的立场非常可观,有强烈人文关怀,关注了她们真实的精神世界。正是这样,这出戏才让观众产生反响和共鸣,让有这样经历的人能向另一半坦承自己。”
《牵手》最终是一个开放式的结局,蒋雯丽扮演的妻子晓雪要离开了,她就像所有那些把家把老公孩子视为一切的刘慧芳式女人一样,临走时本能地又把这个家收拾了一遍,据说导演杨阳当时在监视器里看蒋雯丽的表演,觉得所有对婚姻聚也好散也好的感慨都在这里了,蒋雯丽的细微表演让她觉得无限悲凉,看得忍不住看得失声痛哭。从《渴望》到《牵手》到《中国式离婚》,这些中国家庭伦理剧都曾认真地触动了观众的内心世界,台前幕后,无论是明星大腕、清晰冷静的知识女性还是每天守着电视机的家庭妇女,都在这些家长里短的剧目中得到同样的俗世生活的共鸣。编剧王海鸰认为在庸俗的生活的变迁中,不变的是清醒:“如果一个女人在变老的同时,是一个向上走的女人,即便失去了婚姻,她至少还有自己。”只是如此清晰的主心骨,在如今价值观多元的电视剧市场倒显得混沌起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18 19:58 , Processed in 0.105152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