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3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小学汉字教学研究”课题述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2-13 10:0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小学汉字教学研究”课题述要

文章作者:屈金城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2010·4B 
  受宜昌市教研中心李祖贵老师委托,由我代表宜昌市“中小学汉字教学研究”课题组就本研究课题的基本框架作简要说明。
  一、关于本研究课题的缘起
  本研究课题可以说是由汉字的特点、当前的汉字教学以及汉字所面临的处境这三者共同决定和催生的。
  汉字是集音形义为一体的表意文字,主要以笔画拼构图形来表达意思,使形与义有机融合,读音观形就可以知其义,所以又称为方块字或注音字。例如:“口”就是人的嘴巴;“川”就像缓缓流淌的河;“古”上面是个“十”,表示多,下面是个“口”,合起来就是世世代代众口相传。这是汉字区别于拼音文字的根本性特点。正是由于这个特点,也就决定了汉字教学必须立足于字形,由形及义。如果舍本逐末,死记读音和字形,而放弃了字形和字义之间的内在联系,就必然导致在汉字理解和应用上的机械死板。
    但是,在我们目前的汉字教学中,所普遍存在的是借鉴拼音文字的教学方法。众所周知,从幼儿园开始,学生所接受的启蒙教育就是ɑ、o、e、b、p、m、f,但这些ɑ、o、e、b、p、m、f,实际上只是一些毫无意义的语音符号,和汉字根本不搭界。而学好这些拼音字母的目的也只是为了给将要学到的汉字生硬地配上一个读音,至于这个汉字的字形与字义的关系,则往往被忽略不计。这就像在日常生活中,别人很突然地向你介绍,这就是某某某,至于这个人的来历、性格、喜好等却是一无所知。用这种方法教学,导致的必然结果就是死记硬背,机械记忆,效率低下。比如,在遇到形近字或同音字的时候,就浑然不辨,乱写一气。例如:“人声鼎沸”的“鼎”,学生很容易错写成“顶”。为什么是“鼎”而不是“顶”?假如我们能够讲解清楚“鼎”的字形和意义的内在联系,学生就能明白二者的区别和各自的使用环境,就不会因为是同音字而出错。当然,这并非是说现有的汉字教学一无是处,因为我们的学生毕竟还是在这种方法的教育之下,基本掌握了常用字的音形义,能够进行一般的阅读和写作的。问题是,这种方法的教学,使学生对于汉字的理解和应用仅停留在一个相当浅的层面上。在学生的眼中、口中、笔下和心中,汉字就只是用笔画拼凑而成的躯壳。正是由于这种局限,决定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水平也就只能维持在一个比较低的层面,就更谈不上灵动活泼、文采斐然。而且这种对汉字的疏离感一经定型,对学生所造成的“内伤”则是持久而深远的。例如:每年的中考中,有相当一部分考生所表现出来的写作水平和他读小学时的写作水平没什么两样。也就是说,他的写作水平在他基本能够用常用字进行写作的时候就已经定格了,而他从那以后所有的写作训练都只是简单的词句重组而已。
    更令人担忧的是,当前我们国人对于汉字的态度总体趋于冷漠和粗暴。在汉字的书写和应用上,写得正确,写得文雅,写得美观,简直成了一种奢望。首先是当今影视书报等媒体中的错误就足以让人瞠目。如今年国庆文艺晚会中的一个节目是《我们的祖国是花园》,其中有句歌词是“哇哈哈,哇哈哈”,而身为国家电视台的央视打出来的字幕却成了“娃哈哈,娃哈哈”!此外就更不用说大大小小的地方电视台中的错误百出了。凡此种种,只要看看每年的《咬文嚼字》就可以窥见冰山一角。而以网络文化为代表的流行文化,则在汉字的应用上,一味追求颠覆,自行其是,拒绝规范,甚至“扭断语法的脖子”,总体呈现出草率化、朦胧化、粗鄙化、游戏化的趋势。同样的,只要看看网上的留言、帖子和聊天,就会发现我们的汉字被糟蹋到何种程度。并非巧合的是,这些肆无忌惮地糟蹋汉字的网民们大多是中小学生和年轻人,更巧的是,他们糟蹋汉字的方法绝大多数是使用的拼音输入法!但令我们惊讶的是,我们自己对之也居然见怪不怪了。
    二、关于本研究课题的具体操作
    我们所要开展的这个研究课题,基本思路是根据汉字音、形、义结合的特点,由易到难,由浅入深,以期不但从根本上解决汉字的识记和书写问题,而且力求理清汉字与组词、汉字与语感、汉字与阅读、汉字与文言、汉字与文化的内在联系,提升语文课堂的文化品位,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因为我们的主要教学任务还是阅读和写作,所以开展本研究课题并不是要开设独立的识字、写字课,而是要把对汉字形与义的剖析作为一种有意识的、经常性的行为贯穿到语文教与学的全过程中去,要让我们自身和学生都能够认识到,我们所有有效的语文学习活动都是建立在对汉字真正的理解和掌握的基础之上的。
    1.打好一个底子。本研究课题的开展实施,关键在于我们教师的引导。只有我们教师自己先对汉字有了正确的、深入的认识和理解,才能正确地、有效地引导学生,才能在课堂上有东西可讲,讲得有味。我们课题组目前正在抓紧准备供课题实验使用的相关资料,主要内容包括一千个高频汉字的基本成字部件的形义梳理、常见错别字正误表,常用字繁简对照表,形近字、多音多义字一览表等内容。其中的重点是一千个高频汉字的基本成字部件的形义梳理。我们参考了《汉字世界》、《细说汉字》、《汉字源流字典》、《汉字详解》等最新权威著作和研究成果,从这些成字部件的形体演变、意义发展变化、构字组词、典型例句等方面一一加以梳理。我们提供这个蓝本的目的,首要的是帮助我们教师掌握一些基本汉字的起源和意义,提高对汉字的深入认识和理解,为课题的开展提供一个抓手。教师们也可以根据本课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结合实际,对之加以创造性地利用。
    2.选好一个切入点。我们要进行的汉字教学研究并不是独立于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之外的,相反的,是要与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互为补充、相互促进的。如果这几者衔接、穿插得好,那么汉字教学就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比如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语言品味的时候,对于那样一些用得好的词语,特别是单音节的词语的赏析,就完全可以深入挖掘一下这个词语的字形字理和来龙去脉。例如:《语文》八上《芦花荡》,“半夜以后,小船又飘回来,船舱里装满了柴米油盐……”其中“飘”字的运用,区别于“漂”字的表达效果。再比如,在进行写作训练的审题的时候,对于关键字词也可以剖形析义,这对于帮助学生理解题目、选择材料、升华主题等都是大有裨益的。例如:以“悟”为话题作文,就可从该字的造字法入手,分析其核心在于用“心”;再由该字组词如“感悟”、“醒悟”、“觉悟”等来打开思路。其他如遣词造句、锤炼语言等都可如法炮制。
    3.开好一条通道。从汉字的起源上来看,是因事而造字,一个汉字就是一个物、一件事,就是一个意义世界,这些意义世界共同组成了浩瀚的中国文化。换言之,分析汉字就是在解读中国文化。我们开展本课题的基本出发点是提高学生对汉字的认识、理解能力和识记、应用能力,进而来促进和提高阅读、写作能力,但终极目的是要通过汉字的教学,打开一条引领学生认同传统文化、延续民族精神的新的通道。我们要让汉字活起来,让汉字说话。除了课堂的穿插、衔接以外,还可以利用专题讲座的形式,一次一个主题。例如:“从汉字看中国古代的妇女观”。在汉字中,既有像“奸”及其繁体、“妒”、“嫉”、“妄”、“婪”等以“女”为形旁,明显带有对妇女歧视和贬损意味的字,也有像“好”、“婀”、“娜”、“妙”、“妩”、“媚”等表现对女性赞美和欣赏的字。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由此可以看出,在中国古代的男权社会,男人对女人持有的是一种双重标准,可谓既爱又恨,爱恨交加。又如:“汉字与身体”。在汉字中,有关身体的部分主要是从“月”——“肉”的本字、从“页”——本义是头,今天的“页”是同音假借——的形声字,如“脑”、“胸”、“腿”、“脚”、“颊”、“颈”、“颔”等。通过这样一些形式,必然会在学生的精神深处扎下根,使学生生发出对汉字的敬畏感。也可以在教给了学生关于汉字的基本特点,学习汉字的有效方法之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审视汉字之美,如古文诵读、对对联、尝试写浅白文言、欣赏书法、练习书法等,以此增强学生对汉字的亲切感。
    4.总结一些经验。本课题的开展,对于我们广大的语文教师而言,尚属新事物,这其中必然会有一些值得探索的问题有待拓展的空间、需要补充的资料等,这就需要我们在实验的过程中,善于发现,不断积累,及时总结。比如,在阅读教学中穿插汉字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是属于生成性的,而并非预设的,这是否会冲淡课堂教学的主题?再比如,我们搜集整理的资料如何使用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等等。所以,我们在实验的过程中,对于一些成功的经验、课堂亮点,乃至失败的经历等,都应及时总结,最好能够整理一些有典型意义的课例、实录,总结一些有借鉴、推广价值的课型。
    三、关于本研究课题的注意事项
    1.本研究课题是在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常用汉字的读音、字形和意义的基础上开展的。学生对汉字并非一无所知,因此,我们不需要也不能再回到初始阶段去教学生每个汉字怎么读,怎么写,是什么意思,可以怎么组词等,那是重复劳动和无效劳动,也是和我们课题的宗旨相背离的。我们所要开展的汉字教学是一种升华教育,我们必须站在文化的高度,去引导学生探究汉字的规律,领略汉字的魅力,发现汉字的神奇,去把汉字背后鲜为人知的、不为人知的东西挖掘出来。只有这样,才能唤醒汉字沉睡的灵魂,才能提升我们的课堂魅力和文化品位,也才能在学生的精神世界烙上印痕,留下积淀。例如:“国”,在甲骨文和金文里,都有“戈”字,意思是以“戈”(武器)保卫国家。这就告诉我们一个最基本的道理:我们是爱好和平的,但是我们绝不会放弃用武力保卫国家的权利!
    2.我们既要有关于汉字文化的底蕴,又要有实施汉字教学的智慧。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因势利导,相机而动,而不能生拉硬拽、牵强附会。简而言之,我们不能刻意为了进行汉字教学,而在课堂上硬塞进去一些其实多余的、没有价值的讲解。相反,对于一些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可利用的点,要抓得住,展得开,也要收得拢。例如:《桃花源记》中有“屋舍俨然”和“便舍船,从口入”两句,其中的“舍”,前者为象形,指房屋,后者是“捨”的简化,作舍弃讲。又,由该课演化出的成语“世外桃源”中的“桃源”,与“桃园结义”中“桃园”的区别,也是一个很好的教学点。
    3.本研究课题不是能在短时期内取得明显成效的急救药,是治标更治本的。因此,在实施过程中,既不能急于求成,生硬灌输,也不能因为见效慢而无所作为,要坚持做下去,做得平淡中有意味,点滴中见智慧。或许我们一堂课所教给学生的关于汉字的东西并不是很多,但一个学期、几年坚持下来,仍然是可观的、有意义的。
    各位同仁,让我们共同努力,为语文教学的精气神,为民族文化的薪火相传尽绵薄之力!
   
(湖北宜昌英杰学校;44300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5 13:13 , Processed in 0.067872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