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9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毕淑敏:分享幸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2-13 13:19: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毕淑敏:分享幸福
(本文载于《出版人》2010年第7期  4月1日)

记者|田伟青
2010年3月,一份名为《中产家庭幸福白皮书》的调查发布,引发热议。调查结果显示,有近半数的调查对象对家庭生活现状不满意。而经济最为发达的深圳、北京、上海、浙江幸福指数最低,被称为“伪幸福”城市。幸福究竟是什么?在社会快速发展的当下,人们又回到了这个问题的原点。
“幸福是一种内心的感受,是灵魂的成就,是一种快乐和意义的结合体,而不是任何物质的东西。”“一个人只要胸怀理想,不懈地努力,真诚勇敢,爱祖国爱人民,爱亲人爱朋友,就可以到达精神幸福的顶峰,那个时刻,即使生命即将振翅而去,也满怀欣慰与安然。”这是著名作家毕淑敏为幸福所作的解读。虎年春节前夕,央视“百家讲坛”播出毕淑敏主讲的《破解幸福密码》,同名图书也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同期推出。
毕淑敏的登坛开讲是“百家讲坛”执行主编王咏琴近3年来坚持不懈努力说服的结果。拒绝多次后,最终打动毕淑敏的是一道简单的算术题。王咏琴告诉毕淑敏,“百家讲坛”最低的收视率是1%,也就是说至少有1000万位观众能通过节目接受你的心理知识普及,这可远比一本书的影响面要广得多,而且更便宜,更便捷。“我是个当医生出身的人,见过太多的死亡,深感生命的脆弱和短暂。我知道人非常孤独,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当代人的痛苦更多地是由精神层面而来。我希望在自己有限的生命中,与更多的人分享快乐和思考。”这是毕淑敏写作的原始动力,也成为促使她抛却各种顾虑,登上“百家讲坛”的最大内因。而实际上,《破解幸福密码》的收视率达到了3.4%,也就是有3000多万观众,这让毕淑敏感到很大的欣慰。
“我如此地热爱我父母曾经经历过的和我自己正在经历的幸福,我觉得自己有义务和责任,把在幸福之路上的点滴思考,和大家分享。我觉得它是一个有意义的事情,会对很多人有所帮助,尽管我可能说得不好,不完善。不过,我想提出这个关于‘幸福’的问题,让大家引起重视,就是值得的,算是抛砖引玉吧。现在,我很安心,因为我已尽力而为了。”接受《出版人》采访时,毕淑敏这样说。

登坛:自己打65分
    《出版人》:节目播出后,给您印象比较深的观众反馈是什么?
毕淑敏:印象比较深的是有个男孩的家长告诉我,他的儿子正处在叛逆期,本来大人以为天下没有他能听进去的话了,没想到孩子看到这个讲座后,竟然跟着听完了。然后,他对家人说,要找到人生的目标,要自己负起责任来。听了这样的回馈,我还是挺高兴的。我希望有人真的能够从中得到一两句话对他有一点帮助。
《出版人》:给自己的表现打多少分?
毕淑敏:打65分吧。因为这是我完全不擅长的一个工作。我以前做过医生,然后就是写作,基本上都是和在大庭广众之下滔滔不绝地讲话不相干的事情。而且我马上就60岁了,我觉得一个60岁的老人家去做一件自己完全没有做过的事情,实在是有点惊险。再加上我所讲述的又完全没有什么理论体系,就是自己的一些思考。我想,肯定会有各种各样的批评,包括发音不准确,哪个典故讲得不清楚,哪个体系不合适。你想中国有那多么的专家学者啊!所以,参与这件事在我来讲,真的是下了很大决心。期间,我常常用那句话鼓励自己——提出问题就是解决问题的开始,我希望现在已经丰衣足食的中国人能够去思考我们是否真的幸福,或者怎么去争取幸福。
    《出版人》:你心理上还是会有些忐忑?
毕淑敏:是的,基本上轮到我去讲的头一天晚上就会忐忑不安,睡不好觉。要知道,我平常是个睡眠很有规律的人,包括写作,哪怕写到很要害的部分,我都坚持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一种很有节制的工作状态。但是,“百家讲坛”让我的生活规律发生很大变化,我真的几乎会失眠。于是我不断问自己,你失眠的实质是什么?是因为我讲得不好。可是,我还要继续做这件事情。所以,每次都感到没有把握。那我就对自己说,你是否还能讲得更好?想了想不能了。目前,我只能做到这里。然后,我就说,只要尽力而为就可安心了,这才慢慢睡着,每一次都要对自己讲这些话。真的,我每一次都会觉得,这是我一辈子做的最愚蠢的决定。所以,以后也不会再上类似的节目,这是我的“绝响”。
《出版人》:在电视讲座中,你着重讲到关于什么自卑、悲伤、焦虑与幸福的关系。为什么关注这三点?
    毕淑敏:我们总是希望自己幸福,没有什么人会说我这辈子打定主意一定要做一个不幸的人。可是,我们的情绪不可能总是正面的,一定会有一些负面情绪出现。它们会干扰我们对幸福的把握。比如自卑,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很多弱点,但是仍然可以成为幸福的人。悲伤亦然,没有悲伤的人生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们不能被悲伤所粉碎,要不断地在过程中尽量地成长,完善自己。
    还有焦虑,我们都知道这100年里发生了何等巨大的变化,现代社会的节奏和几千年前的中国社会是完全不一样的。特别是现在的年轻人所遇到的挑战和他们的祖辈,包括他们的父辈都是不一样的。现代人面临的1天可能等于过去的20年,人都被裹挟在这些变化中高速旋转。我看到一份资料说,按走路速度来讲,世界上变化最大的就是中国人。所有这些变化都给我们带来特别多有形、无形的焦虑,尤其是年轻人。你几乎看不到一个内心安然的年轻人。我办过几年心理诊所,第一线地接触过心理患者,又因为身为作家的这种训练和敏感,我可以感受到那些人内心的巨大压力,以及自我探索当中的失落。这在某种程度上应该是中国社会进步的表现,但是变化太急速的话,就一定有适应不良的问题,就像天气激烈的变化,人就很容易生病,心理也是一样的。这些都加重了现代人的不幸福感。
    《出版人》:你似乎更关注年轻一代?
    毕淑敏:你说得非常对,我开心理诊所的时候,就诊的年轻人特别多。我想,第一是因为较之父辈,他们会更容易接受心理咨询这件事。第二,他们有更多的隐私观念。另外,他们所遇到的问题,已经是他们父母的经验或者朋友间的交流所没有办法解决的了,所以他们会去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当然,他们的问题也特别严重。我的心理学导师是香港中文大学的心理学教授,也是美国的心理学博士。我曾跟他谈过一些案例。他说:“我虽然是你的老师,听了以后都非常吃惊,中国大陆现在心理问题的严重程度真的是超出了我的想象。”
《出版人》:听说你现在不开心理诊所了,为什么?
毕淑敏:因为来的人实在太多。我那会儿也挺矛盾的,因为好多好多人来预约,春天预约到秋天都排不上。他们特别焦虑,后来连我自己也焦虑起来了。我想这个事情又不能弄个流水线出来,又不能机械化生产,又不能开连锁店,因为心理医生是一个纯粹的手工劳动,永远是个人对个人非常私密的过程。可是,我没办法提高产量。我想不出任何应对越来越庞大的来访者的局面了。我当时真的有一点绝望,好比你是划着小船的一个救生员,在海边上,突然看到有1000只手举起来,说他们马上要沉没了。你说你救谁啊?没办法!
后来我想想,还是写书去吧。我一本书可以印10万、20万册,就有10万、20万的人能够看到。再有,我觉得中国人是有自省的习惯的,如果读书后觉得这个说法有点道理,也许就会有点变化。这也是我答应“百家讲坛”的重要原因。我觉得是去分享一种思想。我真的觉得现代人很痛苦,所以,去做了心理医生。我真的是亲身了解他们有多么的痛苦,所以,我很愿意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
幸福:精神胜于物质
《出版人》:我记得此前你写过《提醒幸福》等文章,到目前呈现给观众一个比较系统化的成果,经历了怎样的积累和思考过程?
毕淑敏:“百家讲坛”给我非常大的自由度,他们说你随便讲好了。我问自己最想讲的是什么?后来发现对我自己来说,特别重要的一点是,要让自己一生幸福,也很想把这个传递给别人,所以确定了这个话题。
我对这个话题的理解的确是逐步推进的。你提到的那篇《提醒幸福》是我的早期作品,被收入全国统编初一语文教材。2008年汶川地震的时候,我曾去北川中学讲过这篇课文。当时北川中学的校长跟我说,他们死了不少学生和老师,而且教师奇缺,希望我去给学生讲讲这篇课文。我当时特别为难。第一,我没有当过老师,对什么主题思想、段落大意一概不清楚;第二,这篇文章名字叫《提醒幸福》,可是那些孩子中,有的亲人过逝,有的同学埋在废墟里,有的身体残疾了,我怎么去跟他们谈“幸福”这个词呢?后来学校方面动员我说,学生看到教材里的一个作者突然出来了,他们会很开心的。我当时想,如果真的能让那些受到那么大创伤的孩子感到开心,那很值得,就去了。
我一直是个特别关注生命和死亡的人。一方面是因为我做医生这个行业,是和平年代见生死最多的职业人。另一方面,我16岁的时候就去西藏阿里当兵,那个地方条件特别恶劣,人是很容易死的。现在来讲,十六七岁的花季女生不会想到什么死亡的问题,但是在那个地方你不得不想。因为你的战友突然就死了,而且可能每天就一下死好几个,尸体都运到卫生科让我们帮助处理。这种事情连续发生,对我的影响挺大的,觉得生命特别脆弱。当你去处理一具尸体时才会发现,他生前所有的东西都不存在了。比如,现在你可能会因为谁表扬你而高兴,或者说因为得到一笔钱或者丧失一笔钱而心理不同。但是当你面对一具尸体的时候,就会发现那些都不重要,重要的就是这个人曾经怎么样生活过?所以,我从17岁的时候就告诉自己,这一辈子一定要活得有意思,要让自己快乐,也应该让别人快乐。那是从我17岁就确立下来的一个人生观,到现在已经40多年过去了,真的是毫无变化,因为是源自对死亡的这种感受和对生命的珍惜。
再后来,我经历了父母的去世。老实说,无论一个人年纪有多大,父母的去世都会对他产生非常重要的震动。任何一个人在那一刻都会感受到生命的短暂,以及生命是不以我们个人意志为转移的事实。生命是一个向着死亡存在的过程,是一个有长度的、不可逆的过程。生命也是我们每一个人所唯一拥有的能力和资本,我觉得这些都是通过父母的死亡而获知的。而我父母过世前,都告诉我们说他们很幸福。我自己做医生,知道临危的病人非常痛苦。可是,我们不能不相信他们所说的话。究其原因,是因为他们特别有意义、有价值地过完了自己的一生。我相信他们那时候真的是幸福的,而我希望自己也能这样走过一生。
    《出版人》:你觉得父母那一辈人和你的幸福观有什么差别?
毕淑敏:没有,岂止是他们那一代和我们这一代,我觉得自有人类以来,这个幸福观都不会有太多差别。这更多的是一种精神的追求,而不是物质的东西。一个临死的人有什么物质呢?眼看唯一的生命就渐行渐远了,但是那个时候他说感觉到幸福。所以,我觉得完全是精神层面的东西。
    《出版人》:现在人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对幸福的感觉却似乎越来越麻木。是因为大家对幸福的标准提高了,还是越来越丧失了对幸福的朴素理解?
    毕淑敏:我是做医生出身,觉得人的幸福感是有生理基础的,是一种叫内啡肽的神经分泌物在起作用。当生活水平低的时候,它是和温饱强烈相关的。但是,几十年中国的快速发展,温饱问题已经解决。那么,以后呢?这个内啡肽又有了新的分泌方向,就是精神层面。美国心理学家马斯诺把人的需要分成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生理需要,也就是温饱问题。第二阶段是安全需要。我觉得现在中国整个社会,温饱问题解决以后,正在满足安全的需要,比如现在对教育安全、养老保险、医疗安全等诉求就是一种表现。在这之后,对于爱、尊严和自我实现的要求都会依次到达,从而实现最高的幸福。这就是科学的力量。
幸福正是贯穿在这五个层次的过程中的,只不过每个阶段体现不同。我觉得现在的中国社会到了转折点,必须要向上提高,可很多国人对此认识并不清晰,还固执于最底层的“温饱”,拼命去积攒财富。这就是你刚才所说的,人们为什么对一些东西麻木了。因为你没有那种精神追求,而只有精神追求是永不麻木、永远不会到底的。我觉得这个伟大的理论简直就是精神领域里的爱因斯坦相对论,可以解答很多疑问。你说为什么有些贪官使劲弄钱,因为他小时候受过没钱的痛苦,所以,认为有钱就是安全。我们都很奇怪,他要那么多钱干什么啊?要是从心理角度去分析就明白了,是因为他的心智完全停留在那个“温饱”的阶段上。
《出版人》:您今年2月去了被称做“最幸福的国度”的不丹,有什么发现吗?
毕淑敏说:我在不丹看到的首先是生命权的平等,还有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在他们国内看病都是免费的,而公务员也都身着民族服装。我真的觉得用国民幸福总值代替国民生产总值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我们的GDP每年都上升8%,升到何时为止呢?而且,这8%的代价又是什么呢?如果教育权不平等、生命权不平等、男女不平等,人们怎么会觉得幸福呢?我们现在已经开始了从温饱向小康的转变,在这个过程中要特别提倡幸福的感觉。幸福,不是我们有更多的金钱,而是一种内心的感受,是一种和平与安宁,是彼此之间那种温暖和关切,是整个国家对人的尊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去享受生命中那些美好的时光。

生命:为无意义确立意义
    《出版人》:你在书的序中提到,孤独感是从出生到生命结束陪伴着每个人一生的,但你并没有做过多的展开。能不能谈一下你对孤独和幸福关系的理解?
    毕淑敏:我觉得孤独是每个人终其一生无法逃避的。有人说有好多的方法能战胜孤独,比如,他无时无刻都和别人在一起,要不停地打电话、发短信,与别人保持联系。我觉得这就是害怕孤独。其实,孤独是人生的常态。因为你独特,所以你孤独。别的不说,你将来一定是一个人去面对死亡。所以,要在孤独当中学会去习惯它,在孤独里找到乐趣。当然也并不是说不和人接触。我想,应该有一个弹性,人要有一些独处的时间,现在人实在粘得太紧了。
    《出版人》:你是一位写作者,面对孤独的时候应该会很多吧?
    毕淑敏:我觉得这样很好啊。有时候我不得不跟我旁边的人说,对不起,让我自己单独待一小会儿。那样,你可以去感受天地万物,可以去面对一棵树,一朵花,也可以什么都不想,坐那儿发呆。我很享受这种时光。其实,这一点都不难,只是一般人不做。你真的可是试试看,会特别安然。你到大自然去看看,一棵树不一定长在树林里,单独长也行啊。树林有树林的好处,单独长有单独长的好处。
    《出版人》:信仰也是人类应对孤独的一种方式。你怎么看它跟幸福的关系?
毕淑敏:我首先觉得人可以有信仰什么或者不信仰什么的自由。其实,都是为了探索一个生命终极的意义,想要给出一个答案来。我的老师曾经跟我说过一句话,人就是一种要寻求答案的动物。所以,我想有些人可能会认为宗教对他们来说就是他们找到的那个意义,他就按照那个去活了。
    《出版人》:所以,对幸福的认知其实是对生命本身的认知?
    毕淑敏:是的,我一直都认为生命是没有意义的东西,所以,需要你去确立一个意义。你看我们是在这么一个星球上,这么渺小的一种生物,你说有什么意义?没有啊。可是生命就是这样子循环往复。我觉得今生今世为人,其实还是挺宝贵的一个机缘,所以要确立一个意义,然后为之努力,在这个过程中去感受幸福;然后,就回归大自然,变成土,变成养料,变江河湖水,变风,变蝴蝶,变蚂蚁去了。所以,我很珍惜我的生命,去做我觉得有意义的那些事情,给别人以帮助,让我自己幸福。我就是这么想的。
    《出版人》:你的博客里有一篇在北川抗震时的记录,里面有一句写给你丈夫的话:请你坚信我在最后时分一定很安详,因为这是我愿意做的事。为什么这么说?
    毕淑敏:一个人做自己愿意做的事情,他应该是幸福的。2008年,我乘船环球旅行,从冰岛跨越大西洋的时候,遭遇到大西洋飓风,海浪有6层楼那么高,非常凶猛。我往外看了一下,估计船要是漏了的话,我大概一秒钟就死了。我以为我会有点遗憾,因为是自己花钱买的船票出去旅游,这可纯粹是自找苦吃,在某种程度上是死的如此没名堂。但实际上,真的非常平静。后来我就想,做自己愿意做的事情,真的是可以宁静的。
    《出版人》:那会不会因此丧失活力呢?
    毕淑敏:不会,我觉得有点像“从心所欲不逾矩”的那种境界。我做这些事情,其实是按照我的心意而做的。比如说以我这个年纪去自费环游地球,后来我才知道原来我们一行的6个人是中国大陆公民第一批去环球旅行的人。但是,去看这个世界,这是我从小的一个梦想,那我就去努力做了。我想这就是源自内心的宁静的选择。
要知道,你要去感受外界,自然界或者人情世故,或者风土文化、历史,内心不平静,你自己都沸腾了,怎么能感受呢?如果你很愤怒,你看哪儿都愤怒;如果你很忧伤,你看到的都是忧伤。那其实不是那个世界,是你自己内心。你只有内心平静,像镜子一样的平静,才能够真实地去反映出外界的客观世界。
   
关于写作:“最好的料子”还没用
    《出版人》:你最初是作为作家被大家所广泛接受的。但是这些年来,作为心理医师的身份逐渐被凸现出来了。你喜欢这样一个角色变化吗?
毕淑敏:其实大家可能忘了,我原来就是一个医生。对我来说,没有什么角色的限制,不用一定要像一个医生或者作家,或者要像个心理学家,用这种外在的标签符号来规定自己。或者,我做医生的时候要医务界的承认,我做作家的时候要文学界的承认,我做心理学家要心理界的承认,这些对我来讲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今生今世怎么让我的生命变得丰富多彩,怎么让我自己觉得快乐,而且也能对别人有所帮助。有可能哪天我又去做医生,也有可能哪天突然去埋头创作我心中酝酿很多年很重要的一部小说。所以,万事皆有可能。
总有人说毕淑敏有一个“华丽的转身”,其实不是转身,对我来说有一个不变的东西,很多人都有点忽略,那就是我是一个对人充满了兴趣的人。人是多么有意思啊,男人、女人,大人、小孩,还有各个国家不同的人,是我们这个地球上最有灵性、最复杂,也最变化万千的一个物种。我做医生的时候是去研究他们生理的变化;我做作家的时候是去看人间各种的百态,并且把它表达出来;我后来发现有一门科学是专门研究人的,又去学了心理学,然后去当心理专家,开心理诊所。就此,我知道了很多人内心的秘密和运行轨迹。这个过程让我对人的了解变得更深入一点了。我了解了人生理的变化,心理的变化,社会角色的变化,那反过来对自己的了解也更多了。我知道,我为什么会成为今天这样的人,也知道我今后怎么去把握我的人生。
《出版人》:这是从《补天石》到《破解幸福密码》间的一个一脉相承的基本点?
毕淑敏:是的。我很可能哪天掉头就回去写我在西藏当兵时候的生活,它对我来讲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源泉。我想我所有的练笔都是为这个而准备的,我一直都非常清楚。有时候我跟朋友说,我就像一个裁缝,有很多布料,而那块最好的料子我还没有用呢。因为,我觉得我手艺不大好,现在先拿别的布练练手。又也许哪天我会写一个科幻小说,我就很想做这事,也已经准备好多年了。所以,目标还是原来的那些目标,但是可能会尝试新的事情。
    《出版人》:比如说?
    毕淑敏:比如说上次的环球旅行对我的震撼挺大的。我突然对全世界的历史充满了兴趣。哲学里有一个观点,全局并不等于局部之和,而是大于局部之和。所以,当我们一个国家一个国家地走了一圈以后,真的对这个地球的感觉大不相同了。我很想把这种感受再沉淀一下,提炼一下,来和大家分享。我这么想,环球旅行虽然是很多人的梦想,但因为它需要一笔金钱,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而且还需要某种心境。但恰好我这点稿费够我买船票,我刚好又是一个比较散淡、不用去坐班或者必须完成什么事的人,能用心感受这些东西。这不是人人都有的机会,所以,不应该一个人独享这种机缘,应该和大家分享。但是,我又不愿意把它弄成一篇流水帐,所以,要看很多的书,得慢慢来。那本《毕淑敏母子航海环球旅行记》更像一个旅行报告,但是关于文化、历史,以及对全球的思考还有很多需要补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6 03:09 , Processed in 0.075860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