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南怀瑾品史片羽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2-16 15:04: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南怀瑾品史片羽
2007-10-25
   ■李伟国

    今年出版的《南怀瑾讲演录》和《南怀瑾与彼得·圣吉》,内容涉及大量的哲学、生命科学和现实问题,以我之愚,虽读之再三,尚未完全获解。惟有南老讲述的许多中国古代经典命题和历史故事,容易理解而又印象深刻。现谨举数端与读者诸公共享之。

    光“看书”不行要“读书”

    关于读书,南老在《讲演录》中反复强调了一个观点,“以前我们读书叫读书,现在读书叫看书”,小时候,老师说读啊,大家就开始吟唱,这样读书有一个好处,心里会记住,一辈子都忘不了,现在是看书,等一下就忘了,意思懂了,内容统统没有记住,不会启发自己的智慧。英文、法文、德文也一样要背诵,现在外国人也发现自己不背诵的缺点了。背诵还可以治脑的毛病。

    的确,以前读书少而精,《论语》《孟子》《资治通鉴》,唐诗宋词,《古文观止》,每天读,每天背,读一段,背一段,还要一边读一边圈点,记忆深刻,终生受用。现在读的书多了,大多没有记住,甚至随读随忘,只有一点印象。这个道理,不难明白,南老用这样的方式提出来,真叫人豁然开朗,而且非常有说服力。

    南老还多次强调说,现在的教育演变很有趣,小学读的书,到了中学没有多少用了;中学的书,到了大学没多少用了;大学的书,留学又没有多少用处了。“我们当年的教育方法,十几岁读出来的书,一辈子有用,越老越好,越熟越好。现在读的书啊,幼儿园开始,‘小白兔,两只耳朵跳三跳’,跳六跳也没有用啊!”

    对此,我们都有同感。比如历史课,小学学一套,中学又学一套,只是内容繁简不同而已。也许,课程和课本的设计者自有其考虑,低一级的教育阶段是为高一级的教育阶段服务的,只要打下一些基础,掌握一些方法就可以了。但是儿童和少年时代是记忆力最强、求知欲最旺盛的时期,确实应该万分珍惜,让他们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学到对他们的一生最有用的知识、方法和做人的道理。目前,大多数人的教育到中级阶段就结束了,如何让他们一点也不要浪费宝贵的受教育时间,的确是一个大课题。

    就教育问题来说,上述两点也许只能算是细节,但足可给人以启迪了。像我这样的人,小学中学可以说都受过很好的教育,特别是中学,住读于名校上海中学,师资、设备、图书,各方面条件都很好,同学大多是高材生,切磋、竞争,水涨船高,十分带劲,大学读的是古文献专业,又是我特别喜爱的。但是,非常遗憾,那些基本的典籍,虽然在不同的求学阶段都读过,却只是看,看的时候也能理解,就是不能系统的背诵和记忆,与前辈学者形成了很大的差距,这就是教育制度和方法的问题了,用同样的时间,甚至更少的时间,本来是完全可以清晰地记忆一批最基本的典籍的,在成年以后,我也曾想补上这一课,但已经做不到了。记忆基本典籍,不仅对像我这样的人极有用处,对学习其他人文社科的人以至理工医农的人其实同样有用处,因为那些典籍不仅是历史,还是作人处世的道理,还是思考问题的方法,人人终生受用的。

    不过南老所说的这些道理,主要是指人文社科的教育。而且特别重视读思想性强的经典著作,他认为不能主要给孩子们读唐诗宋词,应该提倡读经,如四书五经、英文传统经典文章等等,这样可以使未来中国多出一些大思想家、大科学家、伟大的政治家。这又是南先生的一个独到想法。

    大商人

    南怀瑾先生讲演的受众,有不少是高级工商管理人员,因而南老提出了“大商人”和“大会计”的概念,这是高于纯粹经济层面的概念。

    南老将姜尚封为中国第一个大商人,他说,中国做生意的祖师爷是姜太公。周朝建立了以后,他的封地是齐国,就是今天的山东胶东一带,那个时候是苦寒的地方。姜太公到封地去,走到半路心中很不舒服,有个人就告诉他,你那么大的功劳,封你到齐国,时机难得,姜太公一听就去了。他到了齐国,开始做生意,发展鱼盐之利,打鱼、晒盐,拿来贩卖,齐国就富起来了。齐国富了以后,由姜太公开始,一直到春秋战国,前后八百年,中国最繁荣的市场,就是齐国的首都临淄(现在的淄博)。一般人只知道姜太公是政治家、军事家,这里南老将其治理齐国、发展独特的经济领域作为做生意、做大生意来看,真是别具慧眼。

    姜尚是诸侯国的开国之君,从这个角度去考察,历史上的名相又如何?南老说,第二个会做生意的是管仲。从做小生意来说,管仲没有本事,差不多每次都蚀本,但是他的宰相做得很成功,他为国家在做生意。

    讲到现在的工商业,南老说,《幼学琼林》上面有两句话:问舍求田原无大志,掀天揭地方是奇才。现在搞房地产也是问舍求田,大家用各种办法到政府批块地,盖个商品房,偷工减料盖起来,外面打扮漂亮,然后卖掉。倒霉是你的事,同我没有关系。这是“问舍求田原无大志”,“掀天揭地方是奇才”,那才是人生的目标。此语颇能切中时弊。

    大会计

    南老借用我国上古时代大禹的事迹记载,提出了“大会计”的概念。

    大禹把中国水利修好以后,接手做皇帝,做了八年,死在会稽山。绍兴的会稽山,原来叫做茅山,因为大禹当初召集了全国的诸侯来,“大会计,爵有德,封有功,更名茅山曰会稽,会稽者,会计也”,会计两个字是这样来的。

    对于这段出之于《越绝书》的引文,历来有不同的理解,有人把“大会”理解为召开诸侯大会,“计”字属下读,意思是去做封爵之事。我还是比较赞成南老的读法,“大会计”就是召集诸侯进行一次全面的总结,论功行赏,晋官加爵,并将茅山改名为会稽山,即“会计山”,以纪念这次会计活动,即总结活动。这里的会计既有总结的意思,也有梳理、结账的意思,后来的会计一词发源于此,其意义确实是一脉相承的。大禹的会计是大会计,也就是治理整个国家。

    按照这个概念,司马迁也是会计,他是历史会计,写一部《史记》,把历史都衡量过。《史记》里写皇帝的称为本纪,宰相或者大臣等次于皇帝的,称为世家,其余人物则叫列传。在《史记》中,刘邦的传记固然称为本纪,项羽的传记也称为本纪,这就是司马迁的历史会计。治理国家是会计,梳理和记叙历史也是会计,“会计”亦大矣。

    南老进而说,明清两朝政权,皇帝跟绍兴师爷共天下。现在有的人跟秘书俩共天下。以前做官的请一个师爷就是秘书长,一个管法律,一个管会计,有的一个人兼任,这个会计是管财经的,叫做钱谷师爷,也就是这个官的账房,他像是这个官的口袋,贪污不贪污,保准与那个师爷有关系。

    将师爷与秘书、秘书长联系起来,而且说现在有的人跟秘书俩共天下。南老说这些话的时候,还是前些年,这两年一些地区暴露出来的长官与秘书共天下的丑恶事例,特别是那些大秘书神通广大,所拥有的权力与其表面上的地位根本不相称,经济部门、组织部门一律围着秘书转,高级人事安排可以由秘书决定,秘书的所作所为或与首长沆瀣一气,或完全瞒着首长进行……南老真是未卜先知了。

    有一个唐朝人,南老特别佩服,说如果有下辈子的话,一定要与他做朋友。这个人就是刘晏。安史之乱以后,国家就靠一个大会计刘晏,筹措打仗的经费,安定老百姓的生活,还有兴修水利交通运输等等。比如说发包工程,如果工程预算一千万,承包的人不报价一千二百万,刘晏就不给他做,因为承包商只报价一千万,这个家伙一定会偷工减料来发财,这个工程将来有问题。所以刘晏给你承包一千二百万,给你以后,还叫你来,告诉你其中二百万是送给你的,你要再贪污的话,全家杀头!他说只有这个办法,否则工程质量保证不了。刘晏的气魄很大,是一个大会计。

    当今世界,招投标制度已经不知道比唐朝高明和严密多少了,有关专家一定会认为刘晏的办法很原始,甚至行不通。但招投标不是只看报价,而要全面衡量,就此点而言,刘晏的做法已经很先进。遗憾的是,在一些地方,表面上公正招投标了,但工程质量不能令人满意,甚至出现豆腐渣工程,酿成大祸,有关部门则竭力掩盖,这就比刘晏大大不如了。

    大会计就是宰相之才,要经纶天下。

    以宴安为鸩毒

    南怀瑾先生在讲演时每每吟诵一些中国古代的经典文本来说明他的道理,令人惊异的是,南老年届九秩,记忆还那么清晰,诠释又那么准确、通俗而到位。

    南老引用了汉朝班固《汉书·景十三王传赞》的一段话,详加解读。汉景帝共有十四个儿子,其中一个是汉武帝,其余十三个都被封了王,班固在叙述了这十三个王及其子孙的情况以后,有感而发,写下了一段评语:

    赞曰:昔鲁哀公有言:“寡人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夫人之手,未尝知忧,未尝知惧。”信哉斯言也!虽欲不危亡,不可得已。是故古人以宴安为鸩毒,亡德而富贵,谓之不幸。汉兴,至于孝平,诸侯王以百数,率多骄淫失道。何则?沉溺放恣之中,居势使然也。自凡人犹系于习俗,而况哀公之伦乎!“夫唯大雅,卓尔不群”,河间献王近之矣。

    鲁哀公感叹自己,生来就是职业君主,生在深宫之中,外面的世界什么都不了解,太监和宫女们把他侍候大,一辈子不知道什么是忧愁,也不知道害怕。人生在这样一个环境中长大,最后一定失败,不可能不失败的。所以,我们中国传统文化,最害怕一辈子太享福、太顺利、太平安了,没有忧患意识,像吃了毒药一样,把自己毒死了。这与《孟子》的名言“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是一个意思。

    “亡德而富贵,谓之不幸”,这句话最重要,人生自己没有建立自己的道德行为,而得了富贵,这是最不幸的。汉朝从刘邦开始,一直下来到孝帝、平帝,封自己的高干子弟一百多个,不到六十年,就衰败下来了。大多数诸侯都自己糟蹋自己,尤其一个人没有好的人生观,有钱有了地位,自认为了不起,放肆沉溺到快乐享受的苦海里了。为什么会这样?“居势使然也”,所处的那个地位、形势,促使他这样。

    什么是势?《孙子兵法》的解释是“转圆石于千仞之山”,那么大的一块石头,在千仞高山上绕个大圈子旋转,下面的人都很恐惧,不晓得这块石头落在谁的头上。等到这个石头掉到地上,小孩子都可以在上面屙尿,一点用都没有。所以用兵也好,做事业也好,“势”最重要,重点在把握“转”字。

    “夫唯大雅,卓尔不群”,这是班固特别创造的两句话。只有真正有文化、有思想的人,才能独自站起来,不跟着社会风气走,自己建立一个独立的人格。一个人能够独立站起来,卓尔不群,才能不跟一般人一样随波逐流。

    汉文帝的“无为而治”

    南老在各种场合的讲演中不断引述人们熟悉的或不甚熟悉的中国历史经典事例来阐述他的思想,这里举一个大家熟悉的事例。

    汉高祖统一天下,从惠帝到吕后的十六年当中,吕后当政,搞得一塌糊涂。等把吕后一打倒,找谁来做皇帝呢?想到一个人——汉高祖刘邦的儿子刘恒,他的妈妈薄姬非常了不起,研究老子、庄子道家的思想,一看吕后这个样子,太可怕了,她就靠边去了。所以,刘邦封刘恒到山西代郡去做代王时,薄姬也就跟着儿子到了代郡。薄姬仁慈善良,学老子的清静无为,与世无争,她的儿子教育得好,所以大臣们决定,就请刘恒来。

    汉文帝出来坐天下时,长江以南,还有一个人想当皇帝,公开反对中央的,名叫赵佗,是河北人,在广东称帝,称南越王,广东、广西、福建、越南等地,都在他的掌控之中。汉文帝给赵佗写了一封信,两句话就把赵佗打得动不了啦。信中说,“朕,高皇帝侧室之子”,他很谦虚,等于说赵伯伯,我是高祖皇帝姨太太的儿子,“弃外,奉北藩于代”,我爸爸还不要我,把我丢到山西那个匈奴边上去了。接着说,现在中央政府硬要我来做皇帝,我只好做皇帝了。你的祖宗的坟墓在河北,我已经派人修得好好的,而且派许多部队,把你家里的房子都保留起来了,你家里的亲戚们,我都把他们供养得好好的在那里。天下最好不要打仗,打来打去的,老百姓可怜,死得太多了。就这么一封信,派了一位读书人叫陆贾的去送给赵佗。赵佗打开一看,出了一身汗,刘邦怎么有这样一个儿子啊,这太利害啦,动不了他,马上把自己皇帝的招牌拿下来。他回了一封信,同样是很妙的文章,开头说“蛮夷大长老夫臣佗……”,也很谦虚。接着说,我不是要当皇帝啊,是你爸爸死了以后,你那个大妈妈吕后一塌糊涂,要跟我作对。现在你大少爷做皇帝,做得那么好,我当然不当皇帝,跟你合作。这样南方的半壁江山就统一了。

    之后,汉文帝第二封信写给匈奴,意思也是说,不要打仗,打仗给两边人民痛苦,我们不要争了啊。匈奴接到这封信,愿意讲和。这就是汉文帝,他用的是老子的思想——曰慈、曰俭、不敢为天下先。

    有一天,汉文帝出行经过渭桥,有一个人在桥下面走过来,惊了文帝的马,结果把这个人抓起来,交给廷尉张释之审判。张释之上奏说这个人冒犯了皇上的车,应当罚款。文帝发脾气了,认为处罚太轻。张释之说,“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是,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又说,“且方其时,上便诛之则已。今以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壹倾,天下用法,皆为之轻重,民安所措其手足?”意思是说,如果当时您要侍卫杀了他便罢,你要交给我审判,我是廷尉,廷尉是天下的天平,如果发生偏差,天下都会效法,你叫老百姓怎么办?汉文帝说,“廷尉言是也。”由此看来,文帝也不是天生的样样都懂,事事都对,他能用人才,他能听意见。

    这些故事,真是意味深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5 08:39 , Processed in 0.061104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