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新诗满面尘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3-3 18:12: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新诗满面尘土
                                         汤一凡


     我以为,新诗一百年只写好了一首。也就是那首著名的《再别康桥》,让现代中国人还有一首新诗可读。五四以来的新诗成就,较之于小说、散文无疑是逊色的,较之古诗词的辉煌更是微不足道的。诗歌自盛唐以后一直呈衰败颓势,但新诗这种形式本身,便是五四诗人的最大成就,仅此一点,五四诗人是无愧于后人的。
  新诗自三十年代就开始堕落了。在国破家亡的大背景下,诗人除了“冲啊”、“杀啊”,没有喊出新鲜的话语。“愤怒出诗人”,愤怒点燃了头发,扭曲了面孔,使诗歌变得狰狞。诗歌在沦为工具的同时,也抛弃了美。愤怒象狂风一样席卷一切,这在客观上有助于拯救家国,对诗歌来讲不能不说是一场灾难。
  于国破家亡之日谈诗论美,好象是一种罪恶。也正是基于这种心态,诗人们把愤怒解释成狂呼大叫,把悲哀解释成嚎啕大哭。象“国破山河在”这样的沉郁苍凉之作没有了;象“三十功名尘与土”这样慷慨激越之作没有了。诗的规律、诗的美学被嘲弄被践踏。也许他们的感情是真实的,也许他们作为战士让人敬仰。但用人品代替诗品,无疑又是一个误区。况且许多人动机未必高尚,更还有一些投机分子!
  新诗在文字上也没有过关。撂开文言,这些老夫子不知如何说话了。很多人还有留洋背景,这好比在半生的米饭中又加了胡椒粉,更难以下咽了。本来,深厚的古文修养和广博的外文功底是难得的,但我看不出有什么好处。吃下了青菜,拉出的菜青。
  五六十年代的诗人,一直小心翼翼秉承上意,几十年间只翻唱一句“太阳最红”,毫无廉耻地抄袭政治家的口号。诗人不但抛弃了诗歌,连做人最起码的尊严也荡然无存。而诗美、诗人的良知却成了最大的罪恶,这是时代的错误,也是历史的错误。但是我们的诗人谁也不能说自己无辜吧!
  其实,众多“诗人”心中根本没有诗,念念不忘的是领导的意旨。说到底,中国只有政客,没有诗人。所谓的“遵旨文学”,不单是为讨官家欢心,也可趁机往碗里多扒拉几块肉。而平常的功夫,裁判的就只有世道人心了。
  挣扎在人欲横流的社会,是很难有什么选择的,但时间会选择的,历史也会选择的。说到底媚官和媚俗一样卑劣,都是为了钱。当诗歌沦为工具的时候,也就无话可说了。所谓婊子出卖肉体,诗人出卖灵魂,也是各有各的无奈吧。就怕是当了婊子,还要立贞节牌坊,那才可恨!
  朦胧诗的诞生无疑是对当时诗歌的背叛,是以一个极端挑战另一个极端。这在很长时间都将有一定积极意义,而且至今仍是一道亮丽的风景。抒写自我,抒写自己的家国之痛,以自己的心灵观照世界,这也是朦胧诗得以流传的原因之一。
  所谓的“伤痕文学”用来描述诗歌也是恰当的,这是那个时代的主题。灯光刚刚打开,诗人就迫不及待展示伤口了,好象从酷刑下解放出来的都是英雄。其实,大多人不过是被动的受害者而已,甚至有相当一部分是做帮凶不成,又沦落为受害者。这时都以英雄自居了,以时代的见证人自居。
  没有人痛定思痛地反思自己,反思那个时代悲剧的真正原因,只是简单地归结为一小撮人的野心,象红头文件一样说得冠冕堂皇。诗歌的喜悲与个人的得失联系得太密切了,诗人作为时代启蒙者的角色早已淡化。而诗句的艰涩,诗意的含混导致了新一代诗歌的堕落。
  “现代”、“后现代”的诗人,正如他们的年龄层次一样,在神像被打破以后,已经没有信仰了。面对扑面而来的西方思潮饥不择食,一番生吞活剥之后,便宣称所谓神圣的“主义”,否定古人、今人。如潮的物欲更是让他们变得急功近利不甘寂寞,诗歌成为众多无病呻吟鹦鹉学舌的工具。
  如果说以前是政治家把诗歌当成工具,而今天则是诗人别有用心地把诗歌当作承载个人欲望的船筏。在语言的冒险中,诗人变得不知道如何说话,象一群痴人说梦的疯子。把最无聊的话题弄得高深莫测,把最简单的立意弄得玄奇诡异。诗歌变得无法感受,诗人们也疯狂得不可对话。诗人写的太多了,这使我们的后人将不得不面对如山的文字垃圾。
  新诗自诞生以来,诗人就在规范诗歌的作法,就象用鞋子去规范脚的成长。但有谁提供了千古一律的范本?又有谁写出了传唱一时的佳作?诗人把一个充满活力的文学样式弄得不可理喻。诗歌满面尘土,诗歌衣衫褴褛,而诗人却油头粉面春风得意。试问,谁来还诗歌本色?谁能让诗歌自然地生长?
  华山论剑,一凡论诗。本来这嚣嚣诗坛,没有我置喙余地的。但我不求名不求利,只为自己痛快,旁人大概也奈何不了什么。我就索性来个乔老爷乱点鸳鸯谱,彻底砸烂孔家店吧!
  
                                                             (原载天涯论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26 09:35 , Processed in 0.122442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