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杏花春雨诗意浓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3-20 18:46: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杏花春雨诗意浓
——咏春诗话
郭志明
春天是无限美好的季节,阳春三月,花繁叶茂,杏花春雨,美景如画。春天也是诗人诗情勃发的季节,人们爱春天、唱春天、赞美春天,留下了不少赏春名篇。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春晓》)早已妇儒皆知,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夜喜雨》)更是家喻户晓。古代不少咏春之作,善于根据时令特点,抓住春天的特征,写出春的无限生机,成为脍炙人口的不朽之作。宋代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支,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廖廖几笔,就勾画出一副生机勃勃的早春之景;宋代另一位诗人叶绍翁的《游园不值》“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构思奇妙,意韵优美,成为千古流芳的咏春名句。
春天是温暖的,“卷帘亭馆酣酣日,放杖溪山款款风”,杨万里的《南溪早春》让人感觉到春的温煦;春天是柔和的,“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和尚的《绝句》从人的触觉让人感受春的抚摸;春天是知人性的,“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唐代诗人武元衡的《春兴》让春风变成多情之人,善解游子乡思;春天是忙碌的,“春风多可太忙生,长共花边柳外行;与燕作泥蜂酿蜜,才吹小雨又须晴”,南宋诗人方岳让我们看到春的辛勤。
春天是时令的一个自然流程,但人们感受春天却有不同的视角和感悟。阅读古人写春天的诗,你会发现他们独具的慧眼,他们以自己的诗心,以自己心灵的独特敏感去感遇春天,所以就能以独特的触角去摹春、状春,表现春天优美、温馨的特点,再现春天勃勃的生机,表达诗人对春天的欣喜,抒发人们对春天的美好感情。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秦 观《春日》
宋代诗人秦观的诗,写春雨过后之景,抓住春之朝阳和春之鲜花来写。瞧,春之朝阳落在经夜雨浇洗的琉璃瓦上,一片洁净晶莹,反射出层层绿光,现出春的明艳清新。芍药花带着残夜的雨珠,泪眼汪汪,脉脉含情。花瓣微垂的蔷薇,则静卧在枝蔓上,娇艳妩媚。碧瓦、霁光、雨珠、芍药、蔷薇,溶成了春天画意诗情的优美意境。
朝来庭树有鸣禽,红绿扶春上远林。
忽有好诗生眼底,安排句法已难寻。
──陈与义《春日》
宋代陈与义的诗,抓住春天之鸟和春天之绿叶红花,写春天早晨之景。写禽,从听觉的角度:朝阳初照,庭树青青,鸟叫声传来,清脆婉转,使人欢欣!写花叶,从视觉的角度,红花朵朵,绿叶绵绵,花叶相衬,满树满林,由近远去,整个世界弥漫一片春的气息。寥寥几笔,春的味道就充分渲染了出来,让读者耳盈鸟语,目满青枝,鼻溢馨香,脑中深印了春的痕迹;
远目随天去,斜阳着树明。
犬知何处吠?人在半山行。
──杨万里《春日》
杨万里的诗,写傍晚之春,山树郁郁葱葱,夕阳光辉灿烂,犬吠声更洪亮,人行精神倍增,这些春之景点组合在一起,创造的是春意勃发的意境,给读者的是一股春的暖流、旺盛的精神。
这里的三首《春日》诗匠心独运:秦观写春,注意选取静物,创造平静温和的氛围,而描绘时,则赋静物以无限活力,体现春的特点;陈与义写春,则用虚实相生的手法。诗人深谙艺术之道,写春,抓住红花绿草鸟语这最能代表春的景物,简笔勾勒,一幅春意欲滴的画面便推到读者面前。然后,作者索性止笔,不再对春进行细描,而是玩起了“诡计”,以其“已难寻”的遁词来引读者,诱使他们自己去看、去想、去感受春意。这种虚实相生的笔法,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诗意空间;宋代诗人杨万里写春,用“铺叙”手法。整首诗紧紧围绕“远目”二字,由极目无边而移视眼前,由睁目四顾而侧耳闻春,由自然之景而人间之境,由盎然春意而温馨亲情,作者调动了视觉、听觉等感觉器官,把读者带入了全景式的春的氛围,让人的感官尽受春的刺激,让热血因春的热烈而沸腾!

写景寓情是古诗通用的技法,所以,诗人咏春天,往往也寄寓了自己独特的感受。宋代罢官闲居的李弥逊《春日即事》诗:“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车主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诗中再现了世情冷暖,倾吐了寂寞忧伤,表现出对春的另类感悟。而王安石则胸襟开阔,“春风取花去,酬我一清阴”同样是罢官归田,他的《半山春晚即事》流露出的却是淡泊宁静,怡然自乐的心境。这自然与作者所处环境和人生境界有关。也有的咏春诗借优美诗句阐发人生哲理,典型的如朱熹的《春日》:“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还有宋代张栻的《立春偶成》:“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这些作品美感无限,又充满哲理,给读者深刻的启迪。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4 19:35 , Processed in 0.057527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