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35|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香港推动校本课程开发的经验与启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4-11 19:40: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香港推动校本课程开发的经验与启示
中国教育先锋网  2007-07-12  沈兰 孙青华

    摘  要:本文介绍了20世纪90年代我国香港地区推行校本课程开发的两项典型政策,并就这两项政策的目标、实施过程、成果,及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为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思考校本课程开发如何在其他地区推广提供启示。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政策改革的方向正从原来单一的国家课程模式走向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模式。香港是我国最早推行校本课程开发的地区,它们所经历的经验和教训都是其他地区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宝贵财富,将为其他地区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香港校本课程开发的背景

    香港经济结构在20世纪90年代出现了重大转变,由早期以制造业为主,转向以服务业为主。其中旅游、金融及信息行业最为兴盛,约占劳动人口的70%。香港在经济上的竞争力,已不在于低成本、以人力为主导的工商业,而转向高增长、以科技为本的生产和服务。香港教育统筹委员会认为,学校课程应根据经济的发展进行调整,着重培养学生创造力、应变力,及具有多方面知识和才能的人才。

    香港20世纪80年代受到英国与国际校本课程开发运动的影响,1982年,“教育顾问团”提出《国际教育报告书》,报告书中也对香港的课程与教学提出建议,建议政府鼓励校本课程开发:

    鼓励教育人员中具有专业能力的人员加入课程发展工作,是有利的教育作法。……如果能推动学校层级的课程发展,由学校来选择、调整、发展、评量课程,将使教师有更多参与课程的机会。政府应尽一切努力鼓励学校层级的改革,毕竟学校才是教育实践的场所。

    1992年5月,教育署成立了课程发展处,专门负责处理课程开发事务。课程发展处成立后,提出了一系列课程改革计划,如特殊教育课程、课程统整、共同课程、目标为本课程、愉快有效学习、小学活动教学、校本课程剪裁、通达学习、资优生计划、课程单元化、校本课程计划、电视教育、学校电脑网络、性教育公民教育、道德教育及各分得课程改革等。

    1998年,“课程发展议会”(CDC)终于将校本课程开发的推动列为香港教育改革的紧急任务,并提出“校本发展计划”的构想,希望藉此鼓励学校承担起更多的课程责任。

    从20世纪80年代末,香港地区就开始推行校本课程开发,在教育统筹委员会的领导下,展开了“校本课程设计计划”、“学校管理新措施”、“目标为本课程”、“校本辅导计划”、“课程剪裁计划”等多项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其中,最为典型的是“校本课程设计计划”和“课程剪裁计划”。逐渐形成了多样化经的校本课程开发类型。下文将对两个典型的校本课程设计计划的实施过程做详细的剖析。

    二、香港推动校本课程开发的举措分析

    (一)校本课程设计计划

    香港教育署从1988年9月开始推行“校本课程设计计划”,给予教师实质的鼓励和协助。期望通过教师的积极参与,学校课程能切合学生的需要,并同时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1.目标

    具体来说,香港教育署推动“校本课程设计计划”的主要目标是:

    ·使学校课程更能符合学生的个别需要。

    ·鼓励学校对课程进行调整,减少课程设计与实践的差距。

    ·鼓励教师参与课程发展,激发教师潜能。

    ·提供教师课程弹性空间,使学校适应社会的变迁。

     “校本课程设计计划”虽然鼓励以学校为本位的课程开发,但并不要求学校把课程发展议会的建议课程作全面的更改。“计划”规定,所有校本课程设计的活动范围,必须限定在中央颁布的课程纲要的框架内。由政府对设计项目提供经费补助,发放奖励与制作费。

    学校就课程发展议会课程范围或指引内所提供的课题针对某一特定课程内容开发新的教学策略,或针对某一课程主题设计教学单元或教学资源。参与课程开发的教师必须事前签署合同书,保证所有的课程开发工作,都将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不影响正常的教学,同时也取得任教学校校长的批准,违反者须归还有关款项。

    2.实施过程

    1988年起,教育署开始向学校进行宣传,并召开会议向校长解释计划的理念与运作形式。同时,成立两个委员会作为计划的执行、咨询单位,受理、审核学校所提出的课程方案。这两个委员会分别是“执行委员会”与“咨询委员会”,前者由教育官员组成,负责方案的评价;后者由执行委员会的其中两位成员与外界人士组成,负责提供咨询。该计划执行一年后,咨询委员会的成员中再加入4位学前、小学、中学与中六的教育行政人员代表。整个“校本课程设计计划”中,教育行政人员的主导力量极大。

    每年1月到3月,教育署通知学校提交课程设计计划书,计划书通过后,申请的教师需要与教育署答署承诺书并履行承诺书中所订定的条件。由校本课程设计计划执行委员会下属的监察小组,负责向参与者提供有关设计的意见并监督设计的进展。政府会委派“视学辅导处”的督学与外聘咨询人员共同赴校进行访视,提供相关的咨询与协助。访视的重点是校本课程开发的概念、教师的角色、专门术语的说明与有关问题的讨论。此外,督学也会对课程发展的进度加以督导。为确保参与的课程设计能够发挥实际的效果,课程设计完成后必须在学校试行,再交教育署,由监察小组作最后的评估。获得执行委员会首肯的课程计划,将在每年举行的校本课程设计展览中展出。

    总的说来,“校本课程设计计划”以一段时间内个别教师或一组教师调适现行教材的取向为主。在学校推行的课程开发大致可分为六个部骤:(1)提供、分析“计划”及其要求;(2)辨别可用的材料和相关的人员;(3)发展现行的材料;(4)在督学的监督下在课堂里使用材料;(5)根据督学的意见(如满足行政的要求和展览的需要)对材料作评估和修订;(6)对材料进行定稿。

    1989年11月,第1年的“校本课程设计计划”结束,同时办理了课程展示会,展览经审核通过获得补助的课程成果,并提供学校观摩交流材料,让各学校免费索取。

    3.成果

    1988—1989学年度,共有49件校本课程开发的申请案,通过者35份。从教育阶段分,学前教育2份、初等教育7份、中等教育19份、特殊教育7份。此外,有1份课程方案是结合多所学校与研究单位的资源共享方案,1份方案由两所学校教师合作发展,剩余的33份则是学校的整体课程方案。

    由于香港“课程发展议会”将校本课程开发的范围限定在对中央课程的补充或调整上。因此,通过的方案都是教材的汇集与选择,而不是课程的新编。此外,大部分的方案集中在艺术、环保、电脑应用等方面,只有2份方案是跨学科的综合课程方案,1份是为不同能力学生所设计的课程方案。

    1990年后,督学访视的重点转向如何规划学校课程成品的展示,而不对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提供任何咨淘。提出申请的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只有27份,通过者16份,数量虽大幅减少,但课程方案的名称与内容和第一年级为雷同。其中,在学前与小学教育阶段上,课程方案的主要发动者是校长等学校高层行政人员;在中学阶段,则是任课教师。

    1989年至1993年期间,以学校为本位的课程设计计划里,共有242个完成的计划,其中幼稚园计划有16个、特殊教育计划有37个、小学“计划”有69个、中学“计划”有120个。

    有学者指出该计划能鼓励教师在中央制定的课程架构下调适课程、试行新的教学方法(如利用电脑和通达学习法等),提供一个机会让教师提升其专业能力。

    (二)校本课程剪裁计划

    1.目标

    1994年,教育署课程发展处设立了由资深教师组成的中央课程发展辅助小组,在10所中学进行“校本课程剪裁计划”(下称“课剪计划”)的首期试验。目的是协助学校重整校内课程及改善教学方法,以提高成绩不良学生的学习动机,加强他们的学习信心,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以及缩小他们与正常程度学生的成绩差距。

    该计划认为学业成绩不良学生大多学业基础薄弱、缺乏学习动机,难以适应现有课程。但是大多数这些学生的潜能仍未发挥,若能适当诱导,他们过去的学业失误仍可追补。

    1999年开始,课剪计划以联合国(YNESCO)1996发表的4个学习目标作为新的努力方向:学会求知、学会创造、学会共事,以及学会生存,强调善用各种策略促使学生的内因发生变化,使他们学会自爱,自尊,自强,以及自律。旨在使学生由拒学、厌学转化为肯学、乐学、会学。

    2.实施过程

    1994年9月,共有10所中学参加了试行计划。课程发展处在1996年3月对计划发表中期评估研究报告,结果显示本计划确能使学业成绩不良学生有所提高。《校本课程剪裁计划》推行以来,参加学校的数目不断增加。由试验阶段的10所中学增长至1998—1999学年的92所学中学,此外还有10所小学开展了课程剪裁的试验计划。

    参与计划的学校,必须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需要,对现行中央课程加以剪裁。为推行这项计划,中央课程发展辅助小组负责协助参与计划的学校,提供教育理论、课程开发和教师培训方面的指导。

    为了解学业成绩不良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中央课程发展辅助小组对参与本计划的学生,在中、英、数三个主要科目进行诊断测试。测试的目的,在于诊断学生在学习这些科目中遇到的困难。测试的数据基本能显示学生在课程中哪些单元的基础知识或技巧较强,哪些较弱。中央课程发展辅助小组根据各个学校的测试结果,与有关老师共同商议对策,进行针对性的课程剪裁以提高教学效率。并在学年结束前,对同一批学生进行学科评估测试,以评估其成绩是否有所进步。

    参与《校本课程剪裁计划》的学校可在初中各级选取下列五科中最少二组进行课程剪裁:中文、英文、数学、社会教育、科学科及资讯科技学习。目前本计划共有两个运作模式:加强模式及常规模式。学校可因应发展需要,在初中各级各科选择不同的支援模式。

    3.成果

    《校本课程剪裁计划》主要通过中央课程发展辅助小组的活动,通过定期访校,举办各项专业发展活动,进行有关学科的诊断评估测试,出版教材及参考资料,指导教师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校本课程,改善教学策略和制订有效的评估机制。

    该计划曾进行一系列的测试及评估,结果显示大部分的学生在学业成绩及学习态度方面均有明显进步,尤以中一学生的进步更为显著。在1996年10月,中央课程发展辅助小组对2000多名参加计划的中一级学生在中、英、数三科进行诊断测试,鼓励他们从不愿参加测试到不要放弃测试。在1997年6月学年结束前,又对同一批学生进行学科评估,评估题目的要求达中一平均水平。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在中、英、数三科的成绩有显著进步。除了英文的阅读与写作,在其他方面有超过一半学生能基本跟上中一水平。


2#
 楼主| 发表于 2013-4-11 19:42:13 | 只看该作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5 22:04 , Processed in 0.127721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