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人的节气与气节(南翔)
2013年04月23日
来源:天津日报 南翔
读书人需要一个或多个日子来谈读书,俨如农历之节气,这当然不是坏事;但是,只在读书日来谈书、读书,那便成了一种时尚,一种应景。常听人问,现如今大学里,还有学生认真读书吗?一时竟不知该如何作答;因为,不是白与黑,一两句话可以解释得清楚。
认真读书的人从来就有,岂止在大学。不认真甚至不想读书的人从来也有,包括在大学。
读书之事可以三说,读还是不读?读什么?怎么读?
先说其一,读还是不读?某日,一个来自胶东半岛的女研究生在办公室找到我,说她考上研究生以后,在读书还是不读书之间彷徨。原来在老家,父母多年经营着一家制衣厂,年产值及收益不说傲视远近,也足以让自家千金从此不操劳任何俗务,翘起脚来舒舒服服过一辈子。远在山东的父母一直劝她回家去,理由十分本真:姑娘家读那么多书做什么?早点恋爱、结婚、生子,才是人生正典,有一张大学本科毕业证足矣,读高了年龄反倒成了人家挑拣的对象。父母亲继续说,深圳又如何,你就是研究生毕业当一个中小学老师,撑死你万把块一个月,还累死累活要供房。父母亲几乎下了最后通牒:你要是回来,一切都给你安排妥帖,包括找一个好的中学教职;如若不回,家里的一应美景对你而言,都是空中楼阁。我打断她几乎滔滔汩汩的叙述,问道,如果你在深圳找到一个意中人呢?她答,父母还有一句话在后面:你不会找一个比我们家经济条件差的吧?面对这么一个经济强势因而话语也强势的父母,我知道一个当年执拗出来读研,意图不仅提升自己,也有甩掉一个三本大学文凭决心的女生,自此天平倾侧的方向,不问而知。
再说其二,读什么?前面一问,谈的不是狭义上的读书,却是涵盖了狭义的读书。很难证否的是,读书在一部分人眼里,越来越呈现一种纯功利行为。这第二问,依然可以分成广义和狭义的两种,广义地说,读什么专业?高瞻远瞩地说,它是通往人类进步的阶梯;放低身段说,它是通往稻粱谋的栈道。多少年以来,大学的经济、管理等实用性强的学科,录取分数是喜庆人家的装点,串串红。文学、史学和哲学,尤其是后二科,几乎就是一个拉郎配。前不久,深圳大学文学院在全校范围征集报名,办一个所谓国学精英班,一些来自计算机、电子工程等实用科属的学生慕名而至,面试之时,学生倾诉自己对人生至高至大之问的迷惑与追寻;他们不管不顾,毅然转“业”,对这为数不多——也不能多的逆“时代”潮流而动的学生,面试者前面一排文史哲老师眼里都渗出泪花,一连声感叹,太难得了,一定好好培养!
狭义的业余读书读什么,跟广义的读大学或研究生,读什么专业,有相通之处。亦即,实用一点,还是不那么实用?如果说,读什么专业,再漫不经心的家长也不能不虑及几年之后就业市场的繁闹或落寞;那么专业之外、工作之余,能否让我们“祖国的未来”,放松一下身心,驰骋一下思绪,读一点儿文学、史学、哲学;读一点儿环保、生态、科幻;读一点儿“侵凌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也读一点儿“丹可磨而不可夺其色,兰可燔而不可灭其馨,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金可销而不可改其刚”?
三者,怎么读?每一年的出版物,用古人的汗牛充栋来形容,哪里够!光中国的长篇小说出版,就以数千记,到据称是亚洲单体书店最大面积的深圳中心书城去看看,那种淹没感对写书人来说,是一记心胸的重扣。人生苦短,在那么有限度的时间里,选定了一些好书,怎么读就显得十分紧要。有些学校,列出一张长长的书目,规定学生在读期间,必须读满一百本书,并写出一定数量的读书笔记。毋庸置疑,读书须得有一定的量,写读书笔记也是细读的一个好办法,却不是唯一的好办法。现如今,网络发达,好坏两面都如澡堂里的洗浴,一览无遗。任你开出什么书目,基本上都可以百度出一篇、几篇、几十篇乃至更多的“读后”,所谓剪刀加糨糊都是旧黄历了,现如今是复制加粘贴,下笔万言,点击可待!一个人想读书走过场,信息高速公路确实是通衢大道。
要害是,在五彩缤纷的学生面前,需要大中小学、家庭乃至全社会,四面辐辏,八方应和,酝酿惠风、润泽心灵。需要不间断地启发之,不停顿地追踪之,不懈怠地鼓励之,未必能够焚膏继晷,却必当弦歌不辍。问一问,在莘莘学子面对强大的物质主义、实利原则和攀比之风的洪流裹挟面前,我们的各路师长,还有先贤那种“何世无奇才,遗之在草野”的慧眼吗?还有那种“绛帐春风”的人格魅力吗?还有那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气节吗?
“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