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0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拍“微电影”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5-6 13:48: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拍“微电影”
文/郭学萍
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尼采

四月,是春天最美的时光。
校园入口处那株粉色的海棠花还未落尽,读书廊边的紫藤花已经迫不及待地从水泥廊架上溅落而下,飞瀑一般。花的感性,一目了然,就像明亮快乐的我,习惯把自己裹藏在丰富浓艳的色彩里,泼悍而又富有青春气息。
我就是在这样一个明媚欢愉的四月的午后,接到了市教育局宣德处负责人的电话:“郭学萍,我们想找你拍一部微电影,讲述你和学生的故事,有时间吗?”
其实,我当时正忙:一个班的语文课要上,学校青年教师的赛课要听,一本新书月底必须交稿,还有每天接踵而至的行政琐事……但我还是很爽快地答应了这件事,因为以前我只习惯用文字,用博客记录我和学生的生活,从来没有想过用画面,用剧情来表现我和学生的故事,这是一次挑战,对我充满诱惑。
“能告诉我具体的主题吗?”我问。
“这部微电影将在2013南京市教师‘阅读文化节’启动仪式暨南京校园电视台改版发布会上用,届时我们还将推出一组“名家微导读”、“名篇微诵读”、“经典微课堂”、“名师微心声”……”市教育局宣传处的负责人耐心地解释着。
我一边听一边在心里琢磨:工作22年,带了16年的班主任。每天和孩子们在一起,每天都有很多故事发生。这些故事就像天上的星星,多得数也数不清。如果要拍成微电影,就必须从这些数不清的星星中挑拣出最闪亮的那一颗。短暂的思考之后,我决定讲述一个用书转变学生的成长故事。
我把自己初步的设想说给宣德处的负责人听,她说:“好啊,你把脚本先写出来让我们看看。”
因为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写起来很顺手,仅一夜的功夫,脚本的雏形就出来了,故事的主标题是“教育,我一生的热恋”,副标题是“长辫子老师和淘气包的读书故事”,故事的梗概是:长辫子老师是一个有魔法的童话老师,她以书为媒,和一个被同学们称为“淘气包”的小男孩“相遇”、“相识”、“相知”、“相约”的过程,表现出长辫子老师的诗意美好,以及对学生的挚爱深情。
第二天,我把脚本给市教育局宣德处和市电教馆的负责人审核,很顺利地通过。我又把脚本发给一位在电视台做新闻的朋友看,他的回答却出乎我的意料:“你写的不是电影脚本,而是一个宣传片!首先,电影的片名只有一个,没有主标题和副标题之分;其次,电影需要有一些基本元素,比如:故事情节、矛盾冲突;再次,电影的脚本中需要有分镜头,拍摄的人按照每一个分镜头去拍。等这一切都做完成了,还有录音、剪辑、配音、配乐,合成输出制作成片……”
听朋友这么一说,我这才意识到——虽然只是一部5分钟的微电影,却并不像我想象的那么简单。于是,我按照电影脚本的撰写模式重新修改。为了避免自己的思维局限,第二天下午放学,我又找来两位青年教师,请他们帮我一起琢磨脚本,揣度每一个镜头,斟酌每一句独白和画外音。这样,两天就过去了。
等到我对这部脚本完全满意,已是周四。我把准备拍一部微电影的事和三(5)班的孩子一说,他们都兴奋得把课桌捶得咚咚响,恨不得马上就拍。第二天一大早,摄影师来了,我带着他走进三(5)班教室,我们的微电影拍摄工作就算开始了!让孩子们没有想到的是——
“好玩”的背后是“不好玩”
根据脚本中的编排,在教室中的第一个场景就是拍全班同学读我写的《漫读古诗》中的《咏柳》。摄影师做了一个手势,孩子们便开始精神抖擞地读了起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摄影师说:“停,有个孩子眼睛瞄镜头了!”孩子们重新振作精神,再读:“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摄影师说:“停,再来一遍,这次需要一个全景。”孩子们继续抖擞精神,再一次读:“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停,再来一遍,这次需要一个中景。”
“停,再来一遍,这次需要一个特写。”
“停,再来一遍,有个同学抠鼻子!”
“停,再来一遍,长辫子老师拿着书站在讲台前和学生一起读。”
……
至少十遍之后,有的孩子不乐意了。“还要读啊!”他们开始埋怨。
“不要说话了,大家再来一遍,这次我要拉一个近景!”摄影师似乎早已习惯了这种埋怨,不急不恼,只管继续提要求。
我这个山寨“导演”只好一遍又一遍地哄着这些临时“演员”:“孩子们,你们一定以为拍电影很好玩吧?其实拍电影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李安那部获得四项奥斯卡大奖的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动用了3000多个员工,耗时3年半,才折腾出那么一部大片,我们幸好只是拍一部3、4分钟的微电影,一个条目才重拍十几遍大家就受不了了,看来演员也不是好当的吧!”孩子们听了我的这段陈辞,都会心地笑了。
因为没有经验,更因为拍摄条件的限制,如果有三台机子同时拍摄,我们就用不着一遍又一遍地重复同一个动作了。因为每个镜头都需要重复好几遍,以至于动作常常“穿帮”,“笑场”的事情便时有发生。
做“配角”也是一种需要
“长辫子老师,怎么不拍我啊?”一个坐在第四组靠墙的男孩子气呼呼地嘟囔着。
“拍了呀!”我说,“摄影师不是给了一个全景吗?”
“怎么没有我的特写?”这个男孩子依然不满意,“我们陪着读了十几遍,就镜头扫一下,估计后期还会被剪掉,到时候连个影子都看不到!”
“宝贝,一部电影中的主角只有一个,绝大部分人都是配角。虽然主角很重要,但如果没有配角,这出戏就没法演。”说完,我接着给孩子们讲了一个《胖石头》的故事——
“今天晚上,演《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你们早点来幼儿园看我演戏。”胖胖对爸爸和妈妈说。
《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演得真好看。胖胖的爸爸和妈妈看到公主出来了,不是胖胖演的;王后出来了,不是胖胖演的;七个小矮人里也没有一个是胖胖演的。最后,国王出来了,还不是胖胖演的。
演出结束后,胖胖问:“你们看我演得好吗?”
妈妈奇怪地问:“你也演了吗?你演了什么角色?
“当然演了!你们没看见吗?”胖胖着急地问。“我演一块大大的胖石头……”
“喔!我看见了。”爸爸高兴地说:“一块很大很大的胖石头。白雪公主躺在上面很长很长时间,胖石头一动都没动!” 妈妈说:“胖石头演得真好!不能讲一句话,不能动一劝。真是不容易!大家都在为胖石头鼓掌!”
胖胖高兴地说:“就是嘛!戏里的小朋友都觉得胖石头不好演,我就演了胖石头。大家都鼓掌了,我还是一动不动,不讲一句话。”
大家都围过来再给胖胖鼓掌。胖胖高兴得小脸通红通红。他想,我今天演了一个最好最好的角色。
给三年级的孩子讲这样的故事似乎有些“浅”了。但我想以这次拍微电影为契机,结合这个简单的故事,让孩子们懂得:在生活中,并非所有人都能成为令人瞩目的“主角”,只要付出努力,“配角”也同样值得骄傲。
一部电影就是一个团队
虽然只是一部微电影,但整个结构是完整的。于是我对孩子们说:“大家都参与了这部微电影的拍摄,谁能说说拍摄一部微电影需要考虑哪些要素?”
孩子们七嘴八舌,把他们的发言概括起来,基本上算是给了我一个比较完整的答案,那就是——剧本的编写、演员的选择、拍摄的环境、拍摄的手法、拍摄的时间、拍摄用的机器,后期制作以及音乐效果等各种要素都要考虑周全。
在这次讨论中,“团队”这个词语频繁出现。一次微电影的拍摄,让孩子们进一步认识到:团队意识是组织文化的一部分,良好的管理可以通过合适的组织形态将每个人安排至合适的岗位,充分发挥集体的潜能。
这部微电影选择的主角名叫张康,他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小演员,上幼儿园时就参与过《南京的夏天》的拍摄,是剧中的男二号。在这部微电影中,他是男一号,而女一号就是我。都说“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这句话用在我们俩身上实在合适。因为我没有演过电影的经验,几处“对手戏”都是张康在带我。因为他的自然,也就让我的表演相对自然了一些。
当然,让摄影师没有想到的是,班上有一个“嗜睡症”的孩子,一个镜头还没拍完就睡着了。
“要不要把这个孩子弄到办公室去,等拍完再让他回来?”摄影师问我。
“你就让他睡吧!拍摄时避开他睡觉时的画面就可以了。”我说,“他很特别,但是同样不可少,因为他是三(5)班的一员,少了他这个团队就不完整了。”摄影师明白了我的意思,拍摄继续。
为了让拍摄出来的效果更好一些,连学校两个门卫师傅都派上了用场,他们一个拿挡光板,一个拿摄影灯,充当了“剧务”的角色。
5分钟的微电影,我们用了三天的时间,一共拍摄了5个小时的素材。有两个晚上还是在我家中的书房拍的,每次都折腾到夜里十点多钟。在家中拍摄时, “剧务”的角色便由我的爱人和儿子充当。
原来,还可以这样“读电影”
一直喜欢既抒情又安静的电影。
看这样的电影,就像读一篇散文,一首诗歌。我希望《长辫子老师和淘气包的读书故事》拍摄出来就是这样的效果。
我把想法说给后期制作听,他一下子就明白了。于是,我就坐在他身边,一个画面一个画面地拼接,一针一针地编辑,我们都是苛求完美的人,连续两个晚上都工作到夜里12点以后。
在这个过程中,他不断地给我普及电影知识,比如:镜头的组接必须符合观众的思想方式和影视表现规律;景别的变化要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不宜过分剧烈,否则会让观众觉得突兀;任何一个情节或一组画面,都要从影片表达的内容出发来处理影调色彩、时间长度、节奏变化等问题。
当然,也有另外一种处理,那就是把一切镜头的、剪接的技巧降至最低,屏弃外在的表现,一切都让位给故事,让位给情感,让位给观众内心深处的思考。这种技巧之外的无技巧,是电影的最高境界。
想起很久以前,我听过台湾卓越教师苏兰解读电影。那次,她一共解读了三部电影,第一部是关于生态环境的《最后的猎人》,讲述了诺曼温德和他的哈士奇犬过的渔猎生活。第二道部是关于两伊战争后,库尔德族一群战争遗孤悲惨命运的《乌龟也会飞》。第三部是根据几米的同名漫画改变的《微笑的鱼》,它用图画的方式讲述了一个男人和一条会笑的鱼之间发生的故事。
如果说当初苏兰带着我们阅读的是电影的内容和意义,那么现在我却跟着这位后期制作在阅读电影的拍摄技巧和表达策略。
写到这里,我忽然意识到,我似乎不仅仅是在写自己拍摄一部微电影的经历,而是在写我的另一种生活。
常常想象,自己就是一只明亮的浆果,挂在阳光如梦的四月。
我轻轻地摇曳,如一场欢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5 18:24 , Processed in 0.070233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