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9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李银军: 教育孩子去世界布中国的“道”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6-2 08:08: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李银军: 教育孩子去世界布中国的“道”
韩宝 林益民
□本报记者 韩宝 林益民
对话缘起
他是深圳市教育系统首期“海培班”学员,出人意料的是,归国后,他却在学校致力研究和推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
从最初单一的写字教育,到后来的汉字文化教育,再到现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从最初的一个冲动,到形成学校的一种教育自觉,他坚持了8年。
他的教育理想是:教育孩子到世界去布中国的“道”。而这个“道”,要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习得。
“海培”归来力推传统文化教育
南方教育时报:作为深圳市首期“海培班”学员,您没有力推欧美教育的先进理念和教育模式,而在您任职田心小学校长期间,却一直致力于推动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这是为什么?
李银军:我是2003年10月份到2004年1月份,作为深圳首期“海培班”学员在美国参加“海培”的,“海培”期间,有两件事触动了我。第一件事是在尔湾大学(尔湾大学是一所基督教学校)一个很显眼的建筑上面,用中文写了这么一句话:到世界去传我们的道。这句话下面还配了一幅世界地图。我就想,基督教在世界范围内影响如此广泛,这个基督教学校还是很在乎在学校包括世界范围内布道。第二件事是在美国的那段时间,我感觉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当地影响比较小,虽然也有唐人街、各种节庆等,但中国文化的表现还是很弱势的,特别是内地文化在那儿几乎看不到,看到的一些中国化的东西大部分都是台湾或者香港带过去的。这就更加激发了我的想法:中国的东西一定会有更旺盛的生命力在异域存活和发展。
尔湾大学这所基督教学校的文化渗透可以说无所不在,学校的很多大型活动,例如唱赞美诗、讲话等,学校都邀请我们参加,了解他们宗教的文化、宗旨甚至教义等,在就餐、谈话、各种仪式中,这种无孔不入的宣传方式力度很大。
基于这两个触动,我就想,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是很好的,为什么就不可以到世界各地去布我们的“道”呢?为什么不向世界宣传我们的文化呢?我们教育者要有这种情怀和义务,把中国文化的“道”传播给孩子们,在他们心里播下中国文化的种子,让他们将来到世界上去布中国的“道”。这是我到田心小学以来从事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最初的冲动,后来演变成我和这所学校的一种自觉,一直坚持到现在。
南方教育时报:“写字教育”是您学校的名片,把中国传统文化通过写字教育的形式课程化,学校是怎么做到的?
李银军:在田心小学推行传统文化教育,也源于这所学校有一定的基础。1994年田心小学就在二年级开办了两个实验班,每个星期上两节写字课,2004年发展为面向全体学生,这个过程历经10年。10年探索也积累了很多经验。
2005年9月开始,学校改编了原来的教材,不仅仅推行写字,还分门别类、系统化地推进写字教育。四年级以后,就把诗词、经典句子、论语全部加进去了,写的过程中,就渗透了传统文化的学习。
2005年,学校引进了字理识字教学方法,编出字理识字的一套课件,300多个字,编出了字理识字的手册1~6册。至此,我们把写字教育提升到了一个新层次——汉字文化教育,包括三个板块:字理识字、诵读经典、规范写字。2007年深圳市教科院把我们这个项目定为深圳重点非资助课题。
我们坚持了5年的汉字文化教育,从2010年开始,在原来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了范围,把陶艺、围棋、国画、绘本等融入进来,开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跟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一些技艺展示,我们也会吸收进来,形成了学校的课程,实现了课程“三化”——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选修课程超市化。通过课程“三化”,我们达到了两个目的:一是实现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二是在学校教育中普遍传播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教育国际化
首先要华语地区教育国际化
南方教育时报:现在教育国际化的呼声很高,不少地区和学校也都倡导“教育国际化”并付诸行动,您对教育国际化有何理解?这和你所提倡的传统文化教育有没有冲突?
李银军:教育者要思考一个问题,我们的培养目的是什么。我想主要是培养有中国传统文化根基的新一代人。但是现在,很多人把教育国际化理解为加强外语教学,外语教育很强势,汉语被冷落。翻开一年级学生的课程表,我们会发现,外语课已达每周3节,再加上一些课外活动和辅导等,学生每周上的外语课就更多。一些外语小学一年级的外语课每周就达到7节。普通学校三年级以上,都是4节外语课。这个比重远远超过美国学外语的比重。但家长们还觉得远远不够,并一再掀起外语热。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很多孩子中文水平不高。我认为,首先应该打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基础,这是作为一个中国人最主要的使命。
不可否认的是,现在的教育国际化呼声很高,加强中外交流也很有必要,但不是所有公民都需要国际化,不是所有人都需要用外语。外语学习现在的状况是,面向所有人设置那么多课时。我们不禁要问:真正走出国门的有几个?现在的外语教育浪费了很多人力、物力和财力,浪费很多宝贵时间。其实九年义务教育范围内,外语教育达到一定的基础就行了。
我觉得深圳的教育国际化,首先应该是加强华语地区的境内外教育交流,比如内地跟台湾的教育交流太少,境外华语地区有很多值得学习的教育经验。其次才是和英文地区的教育国际化。我们要把他们好的教育理念用到我们这里来,并不是说完全舍弃自己的东西,就好比美国的小学课堂,我们是怎样也搬不过来的。
我的理解是,我们和华语地区教育属于同类比较,我们往往过于关注外围比较,少关注同类,可能同类比较会更适合我们。
校长的理想要靠优秀的师资
南方教育时报:现在新课改的契机和学校自主办学权的下放,很多校长拥有自主权去实践自己的教育理想,但也有部分校长觉得,现行的体制束缚太多,管得太死,办学缺乏活力和特色。对这个问题,您是如何理解的?
李银军:做事难是一个普遍现象,有些人会抱怨体制,但我认为,现行体制内还是大有可为的。办学自主权的下放,给了很多校长大展手脚的机会,但是校长的教育理想再美好,没有优秀的师资也是空谈妄想。我想我很幸运,一方面,田心小学有传统文化教育的基础,契合了我的想法。另一方面,我们学校优秀的师资让学校的这些项目得以深入推行。
我所说的师资也包括校外师资。我们不要完全把社会教育机构拒之门外,学校教育可以和社会教育机构合作实现双赢。当然,学校要有底线。我们和社会教育机构合作的原则是:不能为社会教育机构的利益所驱动;不能损害学生和家长的利益;不能损害学校的荣誉。
南方教育时报:课程改革已经启动10多年,作为小学校长,您觉得这10多年的课改,给基础教育带来了什么样的变化,这种变化将如何影响未来中国基础教育的方向?
李银军:10多年的课改,为中国的基础教育带来了很大的变化,我认为最重要的两点变化:一是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相对于过去接受式、灌输式教育为主的教学,现在提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第二个变化就是课堂。现在的课堂教学,已经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了,而是以学定教,老师做引导者、辅导者,让学生大胆地质疑,学生之间互相来提问,然后有所启发和创新。
当然,课改也有遗憾。比如说创新人才的培养,新课改在这方面没有什么明显成效。我个人的观点是,整个课改最核心的就是培养创新型人才,虽然这可能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效果也不会立刻显现。但这一轮的课改对创新人才的培养还看不出什么端倪。
课改要反思的东西也有很多,比如课改过程中机械教条的东西有很多。课程改革从管理创新到教师培训,再到“三维目标”的落实,问题还不少。实现“三维目标”的落实,现在课堂更多的是预设,很少考虑生成,老师就是走程序,不给学生机会生成。还有就是新课改过程中的模仿效应,因为有更多的公开课可以去观摩、学习,教师如果不理解新课改的内涵而一味模仿别人,反而走入了课程改革的歧途。
深圳教育
要让好的教育思想落地生根
南方教育时报:在深圳基础教育这么多年,您对它的期望是什么?
李银军:深圳的基础教育,通过30年的发展,从比较薄弱到逐渐走到全国比较先进的行列,在教育教学、整体质量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深圳的基础教育不应仅仅满足于此,而是要在改革创新方面继续深入前行,为领跑做好充分的准备。
就现在而言,深圳基础教育首先要继续做好均衡发展,应该看到,还有一些学校的办学思想没有真正融入到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喊着热闹口号的多,落实好的不多。特区内外均衡化,师资队伍的均衡化水平也有待提升。
其次,深圳要做好教育现代化。深圳教育的硬件,教育教学设施的现代化是没问题的了,但是校长和教师的教育教学思想行为的现代化,不是一下子能实现的。真正把新课程标准落到实处,培养有特长的学生,使学校教育符合学生个人发展需求,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深圳有很多优秀的教育思想,我希望看到这些好的教育思想能够真正在这片土地上落地生根,枝繁叶茂。深圳教育有这样的土壤,也不缺乏这样的人才,我们期待这一天早点到来。
他的话
■ 我们教育者要有这种情怀和义务,把中国文化的“道”传播给孩子们,在他们心里播下中国文化的种子,让他们将来到世界上去布中国的“道”。
■ 深圳的教育国际化,首先应该是加强华语地区的境内外教育交流,比如内地跟台湾的教育交流太少,境外华语地区有很多值得学习的教育经验。其次才是和英文地区的教育国际化。
■ 办学自主权的下放,给了很多校长大展手脚的机会,但是校长的教育理想再美好,没有优秀的师资也是空谈妄想。
■ 10多年的课改,为中国的基础教育带来了很大的变化,我认为最重要的两点变化是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和课堂的转变。
关于他
李银军,湖南省湘潭市人,现任深圳市盐田区田心小学校长。1976年从教,曾多年担任民办教师,先后毕业于湖南教育学院和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结业于华南师范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生课程班。1991年8月调入深圳,在盐田区海涛小学任副校长,1998年8月以后任田东小学校长。先后被评为深圳市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深圳市优秀校长,2003年10月,被深圳市教育局派往美国协和大学尔湾分校进行海外培训。2004年7月调入田心小学担任校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6 23:43 , Processed in 0.101512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