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0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研究教学法先得去教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6-10 00:59: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原文地址:研究教学法先得去教学作者:吴非
                研究教学法先得去教学

有位知名教授问,高校研究中小学教学法的教师,他们的讲座或者对基础教育的评论,为什么中小学一线老师常常不认可?
我说这个问题复杂,不能一概而论,有些专家学者的讲座,老师们还是很重视的。至于存在问题,可能首先在于他们关注的不是“教育”,而是“学术”;在于他们总是把自己当成“研究者”,而忘记自己也是教师。——不把自己当教师,或是轻视中小学教师,都可能形成隔膜。同样的问题,也存在于一些中小学教研员身上。
有位研究教学法的副教授偶然和我相遇,虽然无人介绍,副教授还是直截了当地对我说:“你能不能上些课让我研究研究?”对她这样说话,我很惊讶:三十多岁的在读博士,有了副教授职称,仍然不会恰当得体地表达。从这句话就能看出,她对中小学教学缺少起码的认识,——教师上课可不是为了让博士去搞研究的。她非但不可能知道教学是怎么回事,不知道课堂上会发生什么,作为教师,她也不具备研究的素质。我估计她对所有的中小学教师都是这样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最近在《教育研究与评论》杂志看到一位化学老师的文章,披露的事实也很震撼:有个师大化学教授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一篇长文,详细记录在中学听的一节课,没有什么分析与评论,几乎是“实录”;杂志刊载这位教授的文章有什么背景,读者不清楚,但那节课的执教老师以后却很难有机会介绍这节课的设计了。执教的中学老师自身有研究能力,而教授不过是个课堂的记录者,他的“研究”没有价值。
有位中学教师说起,某大学的一名教学法副教授,公开声称“中小学语文教师水平太差”,扬言“要逐一批臭”。这类不负责任的言行,也影响了高校教学法研究的声誉。如果高校教学法教师到中小学上课,我们不作太高的要求,至少应当比一般教师要稍好一些,但情况往往令人难堪。
一些教授指责中小学语文教学“少慢差费”,批评中小学教师业务水平低,在应试教育盛行的当下,这种批评有一定的依据,可以理解。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教育现象,教授们为什么不作点反思呢?现今中小教师都受过师范教育,如果大批中小学教师的业务能力出了问题,“培养”了他们的大学难辞其咎。大学教育究竟出了什么问题,教授们的价值观与思维模式有没有值得反思的地方,也是可以讨论的。
研究教学法的教授对中小学教育的批评失之肤浅,可是,如果让他们到中小学挂职一个学期或是听上几个星期的课,他们便会百般推却,这样的“研究者”怎么可能有令人信服的判断?我对教育学者很尊重,然而,当我发现他们鄙薄一线的实践,夸大学术研究的地位时,我逐渐明白这种“学术”和教学的差别。中小学教师,精力和心思在“人”上,——在人与人的沟通和交流上,在对人的潜移默化与滋养上,在对人的未来的期望上,而非构造显示身份与地位的“学术成就”。
同样,从事基础阶段教学的教师,他可以通过努力,具备一定的学术背景,而如果他脱离具体的教学工作,他就不是一名纯粹的教师了。在中小学,常常有教师放弃课堂,热衷于去做轻松一些的“管理工作”。他们当中,有些原本就缺乏专业意识,不擅长教学,有些则是对教学倦怠,专业水平下降,繁杂的社会活动又让他们不可能有学术方面的追求。在现行体制下,这样的“管理者”,除了获得一些对个人“发展”有价值的社会资源,对教育教学而言,没有意义。然而,也正因为这样一种体制,使相当一批脱离教学的管理者获得种种资源,成为“特级教师”、“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不止一次听到中学同行批评:一个省的中小学“特级教师”,一半以上不上课!
“研究者”和“管理者”对课堂居高临下的观察,对一线教学的生疏,使他们不可能对教师的教学作出正确的判断,这也是目前各种“培训”和“指导”效率不高的一个原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5 13:00 , Processed in 0.103462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