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教:福建省福州教育学院二附小
陈
曦
评析:福建省连江县实验小学
刘仁增
一、故弄玄虚,先声夺人
师:今天上什么课?
生:作文课。
师:饼干课。
生:啊?!
师:(手举饼干)这可不是一块普通的饼干。来这的前一天夜晚,我把它塞进行理箱,准备带它来,它可高兴了。夜里,在梦中我听到了饼干先生对我说:“听说你要给XX的小朋友上课,请你帮我做件事,好吗?”我很好奇,就问:“做什么事?”他们说,多少年了,他们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祖祖辈辈长相都是圆圆的,一成不变,一点个性都没有。他有一个小小的愿望,希望你们帮他改变一下身材。你们想帮他吗?
生:想。
【简评】作文教学应该有两重意义,一是写作情感的诱导,二是具体方法的指导,而前者则是作文教学的前提与基础,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的成与败,效果的高与低。因此,有经验的教师总是一开始就重视学生习作心理和情感的优化。陈老师显然是深谙此理的。你瞧,一个“饼干课”就大出学生意料之外,让他们兴趣顿生;继而,“饼干托梦”又赋予教学以神秘、虚幻的色彩,让他们跃跃欲试。如此一个接一个的故弄玄虚,不仅把学生畏惧作文的心理阴霾一扫而光,还不断刺激着学生的好奇心和心理期待:这“饼干课”会怎么上?饼干的身材又如何改变?
二、巧抖“包袱”,出奇制胜
师:他希望改变自己的形象,改变自己的生活,变成一件艺术品。想改就需要特殊的工具。饼干先生要求——用大家平时用来吃东西,又能说会道的嘴,来把他雕琢打造,变成各种样子,各种形状。饼干先生还交待,为感谢大家,边角料可以让大家吃,你想想塑什么就塑什么,越有个性越好。工具会使唤吗?同座互相看看,看看我们这张嘴,内外部都有哪些器官?哪些部件?
(生互相张嘴观察)
生:有牙齿。
师:有没有牙齿没长齐的?(众笑)
生:还有舌头,再用上牙齿。
师:还懂得综合使用。
生:用嘴唇。
师:牙齿有没有不同?
生:旁边的牙叫犬牙。
师:也叫什么牙?
生:狗牙。(众笑)
师:其他动物可称是狗牙,人可不好这么说,它还有个名字叫“虎牙”。
生:还有门牙。(学生边说边露出门牙)
师:说得好。长在最后面的又叫什么?
生:大牙
师:刚才,这么多的工具大家都记住了吗?有没有办法记下来?
生:写下来。
师:好。老师和你们一起写。你们要写得又快又好。
(师板书:“唇
舌
牙:虎牙、犬牙、门牙”
学生记录)
师:该怎么使用这些工具?
生:门牙能咬。
生:虎牙能磨食物。
师:虎牙能磨吗?再看看。
生:虎牙可以撕,大牙才是磨食物的。
师:门牙除了咬食物,还可是用来干什么的?
生:还可以啃。
生:还可以挡东西,不让东西漏下来。
师:观察细致。舌头呢?
生:可以卷舌。
师:吃东西时呢?
生:尝出味道。
生:舔嘴唇。(做动作)
师:那嘴唇呢?
生:嘴唇可以抿。
师:这么多功能你们记下来了吗?(生听后记笔记)
师:(巡视)练习一种边听边记的本领,长大后非常好用。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就是这个意思。
师:准备好了吗? 来,每人原材料一块。(师发饼干)工具自备!我喊一、二、三,你们就开始!可不能犯规哦。
生:好。
【简评】相声之所以吸引人,主要因为相声有“包袱”。受人欢迎的相声,一定有着高超的“设包袱“和”抖包袱“的技巧和时机。这一环节的教学,颇有点“抖包袱”的意趣和成效:正在学生为如何改变饼干的身材而犯嘀咕时,教师逮准机会,“抖”出改变饼干身体的特殊工具——牙、舌、嘴唇。吃饭的家什何时也具有了雕刻的功能了,真是闻所未闻、令人捧腹之事啊!于是,学生的好奇心再次被强化,潜意识里觉得这节课一定好玩、刺激,一定别有一番情趣。如此,他们如何不格外用心投入呢?
三、妙设“机关”,强化刺激
师:准备。一——,二——,停!
(生张嘴,把饼干放在嘴边,听到老师“停”后,都笑了。)
师:同学们,我们呆会儿就要让饼干先生变身,有可能是件艺术品,也可能体无完肤。饼干先生从千里之外的福州来看你们,那么相信你们,多么有情有意啊,你们是否再仔细看看他,记住他先前的样子,记住他原先的香气,看清他们脸上或者身上的特征,还可以跟他说句悄悄话,摸摸他。再像刚才那样记下关键词。
(学生看,闻,说悄悄话,并认真记录)
(师板书:“原样”后巡视)
师:谁来说说自己记的关键词。
生:它的形状像太阳。
师:说关键词。
生:圆圆的。身上有许多小洞。
师:再简洁明了些。
生:圆圆的,小洞。它身体的旁边有一圈像花瓣一样的东西。
师:关键词——
生:花瓣。
师:对了,这就叫记关键词
师:有没有记录味道?
生:香。
师:不够准确,太一般了。
生1:奶油,芝麻香。
生2:淡淡,葱香。
师:还观察到什么?
生:他的身上凹凸不平的,有葱花和芝麻
师:像什么?
生:像que斑和青春痘
师:想象力非凡。
师:谁记了跟饼干说的悄悄话。
生1:我说,我要把你雕成一艘船。
生2:我对他说:“你放心,我会很小心的……”
……
师:大家用上了手,眼睛和鼻子还有脑子。要观察,少他们可不行。好,准备开始。一,二——停!为什么停?
生:不知道。
师:老师看见同学们想雕饼干的样子十分可爱。谁上台把刚才的样子让大家看看。
(一生上台,张嘴“啊”的一声)
师:慢点,定住!(生定格)你们观察到了吗?仔细观察记录下来。
(生记录)
师:记了哪些关键词?
生:眼睛、嘴巴、鼻子。
师:观察较细致,但没有把握住特点。看仔细他的动作,神态。
(师板书:动作
神态)
生1 :大大的
山洞
师:这下观察得细致了,还用上了打比方。生动!
生2:迫不及待
师:这个词形容得特别准确,这是大家的心理活动。
(师板书:心理活动)
师:谁还有其他的关键词?
(生交流
生记)
师:好!预备,一,二——
生:停。(众人笑)
师:老师可没想停,你们想停下来干什么?有没有人又发现什么?
(生笑,回答不出)
师:可以看看同学的表情、动作,还可以把周边的环境记下来。
(生又观察记录)
师:真的要开始。请大家集中注意力,边创作,边观察体验,把自己的创作过程,感想,体会……用简单的关键词记下来。预备,1,2,3——开始!
(学生开始创作,老师巡视,发现学生记录得较少)
师:现在有一个同学在纪录,两个了,五个了……
(听了老师的话,学生陆续开始记录)
……
【简评】“饼干课”虽然好玩,但决不能上成游戏课,还得把精力和重点落实在学生的书面表达上。而这一切的前提就是要让学生获取有效的习作素材。如果纯粹地指导学生看饼干形状、闻饼干香味,说心理想法和看同学如何观察,也是无可厚非的,只是由于内容的陈杂和步骤的繁复,容易造成学生的视觉疲劳和厌烦心态,影响观察效果。为此,陈老师巧设“小机关”,即在学生想咬未咬饼干的当口,喊了声“停”,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从咬饼干身上转移到观察上。更见匠心的是,每次“停”之后,都要求有不同的观察任务,或饼干的外形特点,或同学的表情动作,或自己的心里想法,并引导一一记录,目标明确,有序有效。这样,虽然观察的对象较多,但有了“停”这个“小插曲”,就把原本枯燥乏味的观察成了情趣盎然的娱乐活动,学生当然乐此不疲,从而为有话可说打下坚实基础。
四、对话指导,妙趣横生
师:时间到。谁上来展示一下作品,请把作品和记录本带上来。那么大家该做什么?
生:当裁判。
师:裁判是否也要适当纪录,待会儿判决才有依据,这叫不打无准备之战。好词句也可以学习借鉴。另外,提醒大家要仔细倾听选手的介绍,如果觉得好,可以伸出大拇指夸奖他,鼓励他;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或者觉得不妥的地方,可以用表情,手势提醒他。比如,皱眉、摆手等,但不要叫出来打断他的发言,好吗?
生:我想把饼干变成一条船。
师:介绍作品,首先要介绍自己。
生:我叫杨洁。我的作品是一只熊。我觉得饼干很好吃。
(众大笑,学生有的皱眉,有的摆手)
师:各个评委,给个分数。
生:一百分。负的。
师:没听说还有负的一百分。
生:五十分吧。
师:为什么?说理由
生:因为他雕得不像熊。
生:他介绍得不具体,是怎么雕的要说一说。
师:你接受大家的意见吗?改改吧!
生:我本来是想把他雕成小狗的,先咬一口,饼干太脆,裂了,小狗的头没了,我看了半天,觉得更像狗熊,就又要了一小口,把它的脚咬了出来。
师:改一个字。
生:雕出来。
师:“雕”用上引号就更准确了。
生:我又用虎牙把它的头慢慢啃出来,一只狗熊就雕成了。
(学生有的竖起大拇指,有的想鼓掌)
师:小狗变狗熊。有意思。这回可打多少分了?
生:91分。
师:说说理由。
生:他想象力丰富。
生:他说得比刚才有进步。
生:他不怕失败,不怕困难。
师:勇气可嘉,还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奖励你一枚饼干勋章。
(生鼓掌祝贺。第二个同学上台)
师:说说创作过程。用上记录的关键词。
生:我先看它,用指甲先划出一条船的样子,再用牙齿把咬掉多余的,就成了一条船。
(生竖拇指,)
师:评委打分?
生:99分
师:理由
生:雕得很像,说得很清楚。
师:一分扣在哪里?
生:比刚才同学说得详细一些,但还没有说具体。
师:用什么工具?
生:用牙齿、口水和嘴唇。
师:怎么用的?
生:我先用舌头舔了舔,没想到饼干一下子就“趴”(四川方言,“软”的意思)了。(众笑)
师:顺序听懂了没有?过程说清楚了吗?
生:还没有。
师:回忆一下,你开始想做什么,怎么做,后来呢?
生:我先捏着饼干看,突然想把它雕成一只船。于是,我用指甲在饼干上划出一条船的样子,再用牙齿小心地咬着饼干多余的部分。这样慢慢地咬着,眼看大功告成,没想到,用舌头舔的时候,唾沫沾上了饼干,饼干一下子就“趴”了,“小船”成了“麦霸”(众笑),没办法,只能这样了。
……
师:从大家的展示情况看,我们班有未来的艺术家、发明家……,因为你们都具有艺术家、发明家特有的东西,敢于想象,敢于创造,不怕困难。
【简评】学生学习语文是“接受信息——处理信息——输出信息”的一个过程,接受信息主要指看、听两个方面,这是储存阶段;处理信息包括思考、感悟两个方面,这是加工阶段;输出信息包括说、写两个面,这是运用阶段。作文教学也离不开这三个环节。有了前面教学的接受信息(看、听)和处理信息(思、悟),运用信息(说、写)自然就水到渠成了。这一环节的关键,也是最显教师教学功力的,就是如何现场指导学生把话说清、说顺、说好。陈老师显然对此是上心的:当学生的表达限于简单的“我的作品是一只熊。我觉得饼干很好吃。”和“我先看它,用指甲先划出一条船的样子,再用牙齿把咬掉多余的,就成了一条船。”时,教师通过与同学们展开对话,引导学生发表看法,提出意见,这样,说话的同学自然就明白自己的话简单在哪里了,还懂得该如何补充、修改。由于有了切实的指导,学生再说时,明显有了较大的提高。
五、畅谈感受,引发回味
师: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我们要说再见了,我想问问大家,大家下课之后还会记得我吗,还会记住这节课吗,还会记住这催人奋进的获奖感言吗?能记住的举手?
(全班学生都举手)
师:一年后能记住的举手?五年后?十年后?
(学生举手人数逐渐减少)
师:怎么办?
生齐答:写下来
师:对,课后请大家写下来!要可以选取印象最深的人,最有趣的事,记录下快乐的,又让人感触深刻的瞬间,还可以根据内容取一个充满魅力的题目。
师:其实,我们身边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创造,缺少行动。希望以后不管做什么事,都要想——多观察,多思考,多创造。相信聪明,好学的你们一定会变,变得更可爱,更快乐,更有智慧。——就像这间教室里墙上的这句话“每个人都来带来变化!”下课!
【简评】作文教学必须努力落实“作文即做人”的教育教学观。课末,引导学生回味愉悦的学习过程,强化成功的情感体验,并送出美好的祝愿,使得课堂教学飘荡着浓浓的人文关怀和生命成长的气息,令人回味无穷。 如果你亲历这堂作文指导课,你不能不为学生的忘情投入、兴趣盎然而拍手叫好,不能不为教师的精妙构思、激情演绎而赞赏不已。究竟原因,就是教师全力落实三个“关注”: 1、关注情感的激发。赞可夫说过:“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中,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可见,兴趣是写好文章的基础,要让学生写出好文章,首先就要让学生乐于动笔。因为兴趣与自信心是写作成功最重要的“内驱力”,而这恰恰是写作课中情感态度目标达成的重点。过分强调技巧训练与材料搜集而忽视这一“内驱力”的激发,是写作教学中的常见病与多发病,没有内驱力,学生就不会更不愿去主动思考,去主动挖掘生活经历中的素材,这正是学生把作文视为畏途,大量产生千人一面平庸之作的根本原因。纵观整节课,从出人意料的导入到制作工具的亮相,从引导观察的“定格”到片断指导的热情评价,学生的习作兴奋点不断被触发和调动。就在这种愉悦的情境中,内心的情感与积累的语言碰撞,激活了学生的情感,使得表达成为学生的心理需求,进入了不吐不快的境地。 2、关注思路的开拓。上海举办首届WTO培训班时,一位老师的开场白是:“我们无法告诉你们怎么做,但我们愿意同你一起探讨该怎么想”。这节课就在“同学生一起探讨该怎么想”上下了功夫。我们一向认为,一个人能写出好文章,首先得有思想,而后才是占有材料,具有一定的写作技巧。叶圣陶曾经说过:“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作文作为一种创造性的脑力劳动,一篇习作的完成必须经历从思维到表达的过程,想好是写好的前提。而我们平时的很多作文教学,往往与之相反,老师常把大量的时间用于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技巧训练上,忽视了让学生想——思维训练。陈老师则致力于学生“想”的训练,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对饼干的外形就有了不同的想法,又对如何给饼干变身有了不同的思考,又对片断写法进行指导和整理,得出大致的写作思路。如此一来,学生“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写出一篇篇文情并茂的小文章也就不足为奇了。 3、关注个性的表达。《课标》指出:“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为了实现这一理念,这节课在多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一是选材打基础。作文是一种带有个性特征的创造性劳动,需要有较扎实的生活基础作后盾。“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只有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他们才会积极地去关注。这节课,陈老师独具慧眼,让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平常之物“饼干”玩起变身术来,这不正对学生爱玩的胃口吗,于是,不同的学生就有了自己不同的“变”法,就为个性表达创造了条件。二是导说做保障。教师通过片断引导,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引发,并且通过“温馨小提示”启发学生把想要写的情节说具体。这样一步一步地展开思路,放飞了学生的思想,彰显了学生的个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