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非常教师栏目复出第一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6-20 16:47: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原文地址:非常教师栏目复出第一期作者:褚清源
非常教师:
“非常教师”关注具有非常之思想和非常之实践的草根教师。20095月本报推出这一栏目时,先后有6位教师走进这一栏目,他们成为“非常教师”栏目第一批嘉宾。从本期开始,《教育家周刊》继续发现并推介躬耕于教学田野的“非常教师”。对于“非常教师”的入选要求,我们主要关注两点:一是热爱教育,有职业理想,深受学生喜欢;一是对教育教学有独立思考,且在实践上有所突破。欢迎读者自荐活推荐身边的“非常教师”。
本期我们再一次走近“非常教师”栏目推出过的几位教师,重温他们的非常思想,重读他们的非常之举,期待有更多的一线教师能从中读出共鸣、读出自我。
常丽华:让孩子“体验”童年的味道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金茵小学老师)
    几乎在每个“黎明”,常丽华都会带着孩子们读童谣、儿歌,她认为,在童年的浪漫期,这是属于这个年龄的最佳营养。
    待到孩子们再大一些,她与孩子们一同行走在“农历的天空下”,从立春到冬至,中国的古典诗词被他们从一个个节气里唤醒,自己也被诗词“驯养”——这些有温度的诗词是被常丽华放在四季的天空下,让孩子们慢慢向它靠近,一天又一天……一年的时间,孩子们就在这小小的教室里,走过春夏秋冬,穿越唐诗宋词,感受着诗词的温暖和气息,触摸着诗词背后一颗颗伟大的灵魂——一年的时间,孩子们就这样和诗词建立了关系。
   每天,她坚持给家长和孩子写便笺,写下了近10万字。没有特殊情况,一天不落。因为这些便笺,她、孩子和家长真正生活在了一起,成为一家人。每周,她给家长写一封信,从教育学心理学的角度讨论孩子的成长,引领家长做一名懂教育、懂孩子的家长,写下了十几万字。每个学期,她只用三周左右的时间学习语文课本,其他时间都在课程的引领下进行经典阅读。两年的时间,课堂上共读了50多本书,学生的平均阅读量达到了400册(大部分是图画书)。二年级下学期,每个学生完成了200万字的阅读量,学生的阅读理解和书写能力远远超过了同龄孩子。
    她在入选第二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奖评选候选人推荐词中所言,在有了一堆的荣誉称号后,仍然对教室情有独钟:做一名班主任,一名语文教师,坚守住自己的教室,让最美好的教育、最卓越的教育,在她的教室里成为可能!
徐虹敏:给孩子一个美丽的世界
浙江省建德市明珠小学教师
徐虹敏是一名美术教师,她常说,不论是语文数学,还是音乐美术,任何学科都是为了孩子将来生活更加幸福。
    平时,她会寻找一个晴朗的日子,带领孩子们来到操场上,和他们一起静静地躺在草地上,呼吸着清新的空气,仰望着湛蓝如洗的天空……天真的很美,美得让她和孩子们早已忘了此时身在课堂:“孩子们,望着美丽的天空,你们会想些什么呢?”
    她的课堂就从营造诗意、进入情境开始,让孩子们参与游戏,尝试挑战,学会读大自然之“图”,建构起孩子们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总之,她尊重孩子,视课堂为学生生命的起点。她让每一节美术课都展现出迷人的光彩,让孩子们有所收益,让孩子们从小热爱艺术,学会审美,长大成为一个高尚的人。
她是一个心灵世界特别丰富的人,具有强烈的理想主义色彩和坚忍不拔的毅力。美术教师和其他学科教师相比,还有一项特殊的历史使命,就是要建构起孩子们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一个孩子长大成人,如果缺失审美心理结构,就不能称其为一个人格健全的人,那是一个社会的最大悲哀!徐虹敏就是要做那个建构起孩子们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的人。

正如有专家评价她说,相信很多年以后,有的孩子会模糊了徐老师的样子,但他会记住那儿时的幸福时光。当徐老师把这份执著与真诚的爱融入到教育的时候,必然会收获生命中最具价值的财富和更多的美丽。
徐华燕:在教学中找回自我
浙江省诸暨市实验小学教师
1991年参加工作的徐华燕,先后经历了初中教学、师范教学和小学教学三个不同阶段。她说她教书的心态也是“三重天”:最初为了“跳农门”无奈选择了教师职业,然后在日复一日的压抑麻木中虚度光阴,再后来,接触了心理学,从了解自己开始,慢慢了解学生,了解英语教学,竟然发现教学“别有洞天”。
她编写了一套“唱游式”校本故事教材,摸索出一套“拼读”、“诵读”并重的故事教学模式,让每个孩子在小学毕业时轻轻松松掌握词汇3000多个。她自诩现在是“一个平凡的幸福教师”。
徐华燕是一个善于内省的人。这几年她一直学习心理学,边学习,边反省,边调整,渐渐找回了失去多年的自我。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你一生中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成为你自己。”因此,成为自己才是人生存的最根本的动力。她说,一个内心依赖的人,怎能谈及独立;一个不独立的人,怎能谈及自由;一个没有自由的人,怎能谈及拥有内心的安全感;一个没有内心安全感的人,怎能谈及一个成熟圆满的生命!而徐华燕自己潜意识里一直依赖着“他人”,但这一切被独立的外表所掩盖。“直到我开始从模模糊糊的似知非知,到越来越清晰地意识到我为自己所建构的心理层面的基本安全感时,我的生命也在同时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此刻的我,已经明了,自己正走向自由之路”。
扈永进:给学生更多元的课程
广州市外语外贸大学附设外语学校老师
扈永进一直致力于校本课程开发。在他的讲座菜单里有很多内容,其中包括国际理解课、世界观与方法论、经济与金融、美国宪法修正案的案例解读等。我们切来看看他的国际理解课菜单。
    国际理解课——希腊:古代城邦民主;英国:光荣革命,王权与民权的妥协;法国:从孟德斯鸠到卢梭;美国:三权分立制度的确立;日本:明治维新,向西方学习;德国:二战后如何洗心革面;以色列:2000年的复国之路;印第安:美洲大陆本来的主人;印度:甘地与非暴力运动;南非:种族歧视制度的终结;俄罗斯:普京新政;芬兰:诺基亚,一个企业与它的国家;中东:石油政治与大国利益;奥运会:奥运史话;联合国:地球本是一个村;节日:世界节日与民族节日。
    不止一个人在看过扈永进的课程提纲之后,质疑说,学生能听懂么?他的回答是,能抑或不能,有些能有些不能。他说,另一个设问足以回复所有此类质疑——耗费学生最少一半作业时间的数学,他们都懂了么?
    于是,在一些课程上——比如文化专题课,他便给了学生以选择的自由。十数位教师同时开课,学生自由选择。选课会上,他和同事们卖力推销自己与自己的课程,学生们根据自己本有的兴致趣向及现场受蛊惑程度填写课程菜单。在扈永进看来,就学习问题,爱不爱听与能否听懂之间,前者更为致命。
    而这来源于扈永进的底气,他的底气源自于:其一,课堂上学生们跃动的眼神;其二,他童年少年以来的阅读史。
    扈永进认为,教师并不活在象牙塔中,因为,这个世界本来就没有那玩意儿。教师的成长,首先是一个公民的成长,仅此而已。他的愿望就是,让精英思想成为大众常识。
纪现梅:生命化写作探路
山东省莒南县筵宾中学的老师
纪现梅以写作为载体,实现学生生命个体的自我教育。他认为,学生写出来的文字,无论它多么稚拙,都是一株需要呵护的小苗。如果因为它不够碧绿不够端正而这里掰掉一个叶,那里削去一段茎,那么它很快就会宣告死亡的。因此,她的作文讲评课,要做的不是削减那些旁逸斜出的枝叶,而是搭建一个平台,让学生在这个平台上展示自己的作品,因展示而被肯定,这成了孩子们的一个写作动力。
    对于写作,“观察生活”是一句耳熟能详的话语,纪现梅作了一个比喻,“如果妇女肚子里没有孩子,那是任凭助产士如何进行科学的指导也是生不出娃娃的。”因此,在她所任教的班级,孩子们是要写“温馨提示”的。全班同学,轮流值日,每天一则,内容不限,可以是所见所闻,也可以是所感所想;可以是长篇大论,也可以是三言两语。课前三分钟,大家评评议议说说。无它,培养孩子们用心生活的习惯,并美其名曰:用我温馨的提示,唤醒你沉睡的心灵。
    在班里,纪现梅还设了一个“老纪信箱”,孩子们可以随时给她写信,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完全是原生态的。学生还可以在周六周日给她发短信或者打电话;而且,每天中午,纪现梅和学生还有一次半小时聊天。纪现梅以为,只有真正走进孩子们的世界,才能知道他们在看什么想什么做什么,也好在选择作文题目时有依据,有方向,真正实现写作与生活融合在一起。
    纪现梅深知“打铁还须自身硬”,因此,教师要经常写作,除了要帮助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外,还要帮助他们进入写作状态。“真正的写作状态是一种生命思想的流淌,是物我两忘的境界。”所以,纪现梅就通过一段文字,一曲音乐,几幅画面,或者学生的口头自由言说,帮助学生进入写作状态的。她认为,读书也罢,课堂也罢,说教也罢,都是外在于生命的被动的他人教育。唯有生命化的写作,才是生命个体自身通过思考表达,实现生命主观的内在的自我教育。
管建刚:我的作文教学革命
江苏省吴江爱德双语实验小学老师
管建刚近年来专心于小学作文教学的实践与研究,“我的作文教学革命”“我的作文教学主张”系列讲座、文章,引起广泛反响。他的作文主张是让学生明白,写作就是写自己的生活,写自己的“心”,用自己的话说自己的事,用不着“活动”,用不着“生成”,用不着“指导”。
    对于教学,在管建刚看来,教学应该是学生在前面小跑,教师在后面跟着,当学生遇到坑坑洼洼的时候,要摔跤、要跌倒的时候,上前去扶一把,告诉他应该注意什么。而不是,教师在前面按照自己的想法跑啊跑,让学生在后面跟啊跟。
因此,以“指导”为中心的作文教学,就是教师跑在前头,跑啊跑,学生脱鞋带帽地在后面跟啊跟。但管建刚所实践的作文教学,以“讲评”为中心,就是学生在前面一路欢快地小跑,教师在后面跟着,看着,看到美好的表达方式,告诉学生,写得真好,大家一起来分享;看到学生的表达出了点问题,或没把握好火候,过了头,摔了跟头,教师见了,喊停,包扎一下,调整一下。
管建刚始终认为,要相信学生,发展学生,他认为,学生生活并不像一些人所说的,两点一线,生活枯燥,没东西写。“一个人只要活着,就有生活;只要有生活,就有写作素材。”教师要想方设法让你的学生有写作兴趣,这需要组织,需要激励,需要引导。每一个语文老师都必须清楚,让你的学生对作文有兴趣,这一系列的组织、引导、激励,本身就是作文教学,而且是最重要的作文教学。
“写作本质上是一种公众的言说。作文的生命活力在于获得说话权,在舆论的平台、与读者见面的载体——报刊上获得说话的权利。离开发表,也就离开了作文最本质的实用功能,离开了作文最能召唤人写作冲动的激励功能。”管建刚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22 04:37 , Processed in 0.110949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