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后喻时代,你准备好了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6-21 23:31: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后喻时代,你准备好了吗?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6月13日

  哈尔滨日报
  王宏舟本报记者肖巍
  点击关键词:后喻文化
  二十世纪80年代,美国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在其《文化与承诺:一项有关代沟问题的研究》一书中,从文化传递的角度,将人类社会由古及今的文化传承分为三种基本形式,即:前喻文化、并喻文化和后喻文化。
  “前喻文化是指晚辈主要向长辈学习;并喻文化是指发生在同辈人之间的学习;而后喻文化则是指长辈反过来向晚辈学习”。
  哈尔滨市某事业单位的部门负责人宋先生最近有点烦恼,因为儿子忙高考,无暇帮助他清理笔记本的电脑病毒、下载工作软件、拷贝流行游戏。据宋先生讲,自从家里买了电脑,自己已习惯于用电脑处理文件、搜索信息、娱乐放松。可尽管电脑进家有近15年了,自己几乎还是个“电脑盲”。从最初的不会开机到现在的不会维护,他说,虽然自己也在不断“与时俱进”,可还是离不开儿子这个“小拐棍”。
  如今,像这种家长请教孩子的现象越来越多,这就是一种社会学中所说的“后喻现象”。在后喻文化时代,知识创新和信息的保有量成为衡量为师的标准,孩子、学生、青年在家庭中、学校里、职场上焕发出了无穷的活力和竞争力。在我们周围,后喻现象正以各种方式上演。
  【后喻现象 围绕身边】
  离开孩子也有“玩不转”的时候———“后喻”颠覆传统亲子格局
  现实生活中,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依赖孩子的知识与能力。某机关李女士一天在家里赶写材料,不巧WORD文档感染病毒不能使用,只好打电话向正在上补课班的儿子求助,在儿子的电话遥控下终于解决了问题。李女士说,更多时候,面对流行文化、新鲜资讯,自己懂的东西还没有孩子多,作为家长的权威受到极大挑战。以往“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可当下很多孩子的网络技术、信息获取能力等都远超父母,并且在文化消费和娱乐方式等方面影响着父母。
  老师也有不知道的东西———“后喻”为新时代师生标准重新定位
  南岗区某中学的刘老师面对来自学生的挑战越来越频繁。她说,现在学生借助互联网比书本上学到的知识还多,教师的信息量和信息提前量少,与学生获得信息的手段先进和信息超前构成了一对矛盾。当青少年在数字技术、流行文化、时尚休闲等方面具有特殊优势而拥有了超越前辈的话语权时,他们虽然仍会接受老师的教导,但同时却也在许多方面对老师进行着“知识反哺”。有一次和自己的学生闲聊,有一个学生说他想在网上当“闲客”。当时她因为不知道这个概念的含义,后来经过咨询和上网搜索才弄清楚。刘老师说,不得不承认,在现代社会中,知识更新、创新的速度太快,不知道的东西太多。现在我们是一天不学习,不敢上课堂啊!
  青年人懂的怎么这么多———“后喻”给职场中年人频设考题
  “后喻时代”的新生活使年长者的经验不可避免地丧失了其原有的价值,却激发了年轻一代前所未有的活力。一家销售公司最近新上了一套运营软件,老总要求大家在一个月内达到熟练应用的水平。由于新软件程序复杂,很多中年骨干犯了难,但单位里新来的大学生小灵是学计算机专业的,大家私下里都请她当“小老师”。面对这些职场新生力量表现出来的能力,一些资深职场中年人感慨良多。
  【众人评说 后喻时代】
  记者做了一个随机调查,对于“后喻”这个概念,被采访的50个人中,有49人表示没有听说过。但在记者讲解之后,他们都表示曾经经历过、或正在经历。
  学生:让我找到了自身的价值
  道里区某中学的高一学生小松说,在“教”家长的过程中有一种成就感,我挺喜欢这种感觉的,这进一步激发了我的求知欲,也让我看到了自身的价值。
  家长:父母的第二次学习时代
  中学生家长kabuji在论坛中发帖,不知别人家怎么样,至少孩子教会我很多东西。对这个世界,孩子是用好奇的眼光来观察的。我自以为成熟了,却每每被孩子问倒。后来,当我发现我们俩都不会的问题时,赶快向他提出,让他想办法给我回答。孩子给我的回答天马行空、无拘无束,我向孩子学会到了永远不要对世界失去好奇心。
  企业高管:应对年轻人的挑战
  在哈尔滨市某合资公司担任高管的中年人WINDOWS LIVE在网上偶遇几位“80后”的业界精英后感叹,“后喻时代的骄子们对新事物的学习和吸收能力比前辈们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他们的敏锐让我吃惊。这不仅仅是年龄的差距。年轻的他们能够面对一日千里的知识更新、技术进步而处变不惊,能够面对生活的挑战勇敢承受。有时候我会疑惑,步入中年,该以怎样的姿态重新面对生活,怎样化自己微弱的生命之音于新生代的成长洪流之中?”
  教育专家:“长者为师”向 “技者为师”、“能者为师”转变
  黑龙江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教授杨平认为,后喻时代的出现反映了社会发展的态势。在农工时代,社会阅历、经验、年龄等决定了“长者为师”;工业化时代,随着科技的普及和发展,技术的地位日益提升,出现了“技者为师”和“能者为师”的现象。在当今知识化、信息化的时代,掌握信息、知识的多少以及创新能力的高低又决定了新型社会的为师标准。谁拥有更多的信息,谁拥有更多获得知识的能力就可以成为老师。这种新的为师标准的确立,也促进了时代的进步和发展。
  网友:不过是粉饰的概念
  也有人对此不屑一顾,认为不过是对舶来概念的包装。一搜狐网友说,这原本是一个没有什么研究价值的“自然现象”,但现在却被某些专家学者们煞有介事地冠之以“后喻时代”的称谓。其实,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物质技术的每一次巨大进步总是起到决定性作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但我们却不应该将此作用绝对化,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活法,上一代人对下一代人的教育与训导并不因技术、知识等外在东西的变化而削弱。在塑造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方面,父母总是孩子的老师。
  【后喻时代 如何应对】
  面对“后喻”,每名被后喻的人心目中都是五味陈杂。家长的权威受损,教师的知识受到挑战。当长者的落寞和后辈的突显相互映衬,后喻进程中如何应对就显得尤为重要。
  家庭后喻主题———沟通交流与共同学习
  市青少年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纲说,从教育学角度讲,0~3岁之间,是父母对孩子的启蒙阶段,就是我们所说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阶段;而从3岁以后,随着孩子的认知能力的提高,其实在亲子间就步入了“共同学习阶段”。在后喻时代,家长面临的课题就是与孩子同成长、同学习。这种成长和学习是漫长的,也是必须经历的。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履行好家庭对子女教育的责任和功能。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家庭结构由多元向单一化的转变,对于孩子的教育任务责无旁贷的落到父母身上。传统家庭是多元化的结构,一个家庭的成员很多,如姑姑、阿姨、叔叔、舅舅等等,在这样的大家庭中,对于孩子的教育其实是一个家族集体进行的教育,由于成员众多,教育的元素比较丰富。而单一结构下的小家庭,如果家长知识结构欠缺、思想陈旧,就有可能在子女的教育中力不从心,甚至出现孩子反而在某些方面超越家长的情况,这其实是很正常的。我们在青少年的教育中一直主张父母要和孩子共同学习、共同进步,这种共同学习是漫长的,但也是在青少年成长中非常重要的。和孩子共同认识新鲜事物、共同学习新鲜知识、共同探讨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不仅能培养亲子之间的感情,还有助于将父母的经验和教训中有益的部分教授给孩子。
  杨平教授认为,学习是后喻时代生存的法则和永恒的主题。“后喻文化”社会是两代人同成长的社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在信息时代,不向孩子学习就无法教育孩子。
  校园后喻旋律———转变观念与终身学习
  黑龙江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教授杨平认为,不向学生学习就无法实现教育宗旨。教师要学习,家长要学习,老人要学习。现代社会是学习的社会,现代人的生存是“学习的生存”,后喻时代尤为如此。针对后喻时代悄然而至的现实,很多教师都在思索如何做好后喻时代角色的转换,如何培育后喻大环境下的新型师德、观念。杨教授说,首先,教师面对“后喻”要保持开放心态。要学会在没有权威的境遇中树立正确的师生观,要有勇于接受客观事实和社会挑战的开放心态,要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学习的促进者;由学生的管理者转化为学生的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者转化为教育“平等中的首席”;由被动的学习者转化为主动的研究者。要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树立“能者为师”和向学生学习的思想意识,努力实现师生之间的共同发展。其次,要不断学习。他认为,后喻时代对教师的教育权威提出了挑战,他要求新时期的教师要有职业能力,做一个研究者和不断学习的人。后喻时代对于教师来说,学习,终生学习尤为重要,要做到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只有如此,才能保持知识的更新和与时俱进,才能具备“传道,授业,解惑”的本领。同时要认识到,每一个学生都是教学资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要在教学中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他引用陶行知的话来作进一步的证明:“不愿向小孩子学习的人,不配做小孩的先生。”我们学习的不仅仅是儿童的天真烂漫,还有他们所掌握的知识。
  职场后喻启示———平和接受与努力奋起
  “后喻时代”在职场的凸显点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凭借自己出色的业绩或对某项专业技能的掌握而得到重视和提升。面对职场中的后喻,如何应对?杨平教授说,平和接受与努力奋起应是职场后喻的主题。这种平和与奋起是双方面的。在职场中,年轻人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他们对新鲜事物接受快、见识多,但是在阅历和经验上还有欠缺和不足。所以,职场中的后喻,要双方面做功课:年轻人要沉下心多学习和借鉴前人的经验和技能;年长者要有积极和向上的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3 04:16 , Processed in 0.171366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