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黑白木刻版画研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6-24 17:43: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黑白木刻版画研究

http://www.qqwwr.com   2010年03月08日     来源: 《文艺生活·文海艺苑》   
摘要:本文通过介绍黑白木刻版画的工具、绘制方法、黑与白的控制技巧等基本问题,对中国黑白木刻版画的研究做一简单探讨。

  关键词:黑白木刻版画 绘制方法 黑与白控制技巧
中图分类号:J2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09)09-0013-01
  
  一、黑白木刻版画的工具及绘制方法
  
  学习黑白木刻应该具备的工具有:勺,宣纸,刻板,油墨,油墨磙子。玻璃板,灰刀,汽油,废报纸等。木刻,最好的是梨木,其次是柏木、桦木、锯木为常用。凡表面光滑,木质细腻的木版都可以使用。刀,现用的是西方传过来的,分为圆口,三角,平口,斜口。圆口有厚,朴素的特点;三角比较理性,现代;斜口和平口的特点是偶发性,有残刀,破刀之美。
制作时,在相应的版面上,画上画稿,刻去无用部分,留下有用部分。这些留下的点、线、面便呈现出凸起的痕迹,然后敷以油墨、水墨或颜料,反印在纸上,便成了版画。

  黑白木刻版画的“白”是指被刀刻在木版被刻掉的部分;而“黑”则指凸在木板未被刻掉的地方。黑白版画是具有抽象性视觉现象的符号表达方式,画面中的黑白是其生命线,丢掉生命线,就丢掉黑白木刻的一半。所以最重要的是要把握好黑白关系。它最常用的技法就是分割的手法,具体分为:白多黑少:有以线条、色、曲线、直线、灰色为主的白多黑少;也有以点、面为主,且互相穿插的白多黑少。
黑白均衡:有些木刻画中,虽然分割黑白的方式各有不同,但黑白分割有种均衡度,或以线为主,或以点为主,或线面结合。黑多白少:与白多黑少相对,手法近似。区别在于分割的尺度及黑白关系的布局。
一版多印是版画的一大特点,木味、刀昧、印味构成其特有的艺术风格。在整个制作过程中,遵循严谨的方法步骤:绘稿、上稿、刻制、印刷。将画面的黑白灰组织恰当,刀法运用巧妙,同时将所学到的造型、构图、明暗、色彩、作品主题的突出等相关美术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使画面丰富多彩,刻制中显现出乎意料的变化效果以及一版多印等特点。
  
  二、黑与白的控制技巧
  
  木刻的原色只有黑与白,木刻的灰色在仔细分辨中,可以看到仍是由不同形式的线与点组成的黑白关系。所以严格的讲木刻没有灰色。黑白就是木刻最基本的色值。要发挥木刻的个性与特点,首先就是要发挥黑白变化的节奏。黑白的控制可以从位置、量、性质三个方面进行调节。
第一,黑白位置的安排:创造画面的不同焦点与倾向。位置的安排与运动力量空间占有诸方面有密切联系,不是孤立的存在。把大小不等的黑色斑点,不均匀的放置画面上,图像产生了聚、散的变化节奏,我们的眼睛跟着这些黑点跳动,不断移动从开始到结束反复无尽。这种不为改变方向的前进与移动造成视觉的兴奋与乐趣。

  在黑点的大小对比中,掺杂了量的变化,表现了空间占有的方式。大黑点向前,细小的黑点向后退,无疑画面三度空间已被利用了。
从点的发展轨迹又暗示了线的运动想象与凸凹的想象,如根据点的连结可以发展为形象的想象。
第二,黑白量的控制:黑白量的对比构成木刻作品的基调,直接关系到情感的表达。这里所指的量是针对作品中的黑白对比强弱而言,非指色块的大小。木刻中所表现出来的虚实、刚柔、疏密,以及多样错综的关系,是通过黑白的不同对比所产生的。黑白的量变使画面中的物象得以加强或减弱。
第三,黑白变化应注意到形的性质对比。画面中不同性质的线、点、色块等对比,要达到呼应、均衡、变化统一的效果。研究不同质物体的黑白关系上的均衡,应作为黑白艺术处理的重点内容。
  
  三、版画的前景
  
  中国黑白木刻艺术在传统优势的主导下,一直在向多维度、多层面的整体方向发展,这是由社会的进步所决定的。对现当代社会意识的理解、多维度审美的研究,在观念上的突破和技术语汇上的拓展,如何来深刻表现当代中国社会在转型时期所呈现出来的前所未有的生动局面,以及各阶层人士在社会属性的转换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复杂内心世界,这一系列的课题正是当代黑白木刻艺术家所面临的巨大挑战。
在当代中国版画不断推进的态势下,中国的年轻黑白木刻艺术家将会版画带来新的血液,他们的参与和集聚所带来的创造活力,将使中国黑白木刻艺术充满新的生命力。他们作品中既有被传统浸染的元素,又更多的是现代观念和知识所赋予的时代品质,作品的内涵和面貌更具时代特征,让人耳目一新。他们的学术锋芒将预示着中国黑白木刻艺术必将会有新局面的开创和更加美好的未来。  

编辑:   作者: 邹丽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24 20:19 , Processed in 0.103389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