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本课程与教师的个人成长 2010年01月29日 作者:扈永进 来源:中国教师报 扈永进,广州外语外贸大学附设外语学校教科室主任。1981年毕业于甘肃庆阳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1989年毕业于中国文化书院比较文化研究班。1995年南下广州,进入广州市广外附设外语学校,曾任语文组组长,校刊主编。
早在1996年,便在班里开设校本课程《文学欣赏》课程,后被推广至全校。2004年,策划、设计、推动全校范围内的校本课程工作。
时至今日,“校本课程”已经被广东省教育厅认定为学校的办学特色之一。学校总计开设了文化专题课、国际理解课、科学发现史话、趣味物理、趣味化学、环境人口和可持续发展(EPD)、世界文化巡礼系列活动等数十门校本课程。2009年,任广东省教育学会校本课程专业委员会理事。
多年来,发表文章数十篇,主编《培养走向世界的现代人》,出版教育随笔集《未经编辑的声音》。2005年,开博子虚教育天空http://blog.edu11.net/?16。
QQ闪烁,企鹅跳跃,中国教师报编辑茅卫东约稿。
茅卫东敲字说,我有个“非常教师”栏目,你写写讲座的事?介绍一下,你为什么要弄这么些个讲座,说说缘起、困难、效果以及其中好玩的故事。
我说,试试哦。
1.晒晒自己的课程菜单
尊茅卫东旨,先晒晒自己的课程菜单。
国际理解课——希腊:古代城邦民主;英国:光荣革命,王权与民权的妥协;法国:从孟德斯鸠到卢梭;美国:三权分立制度的确立;日本:明治维新,向西方学习;德国:二战后如何洗心革面;以色列:2000年的复国之路;印第安:美洲大陆本来的主人;印度:甘地与非暴力运动;南非:种族歧视制度的终结;俄罗斯:普京新政;芬兰:诺基亚,一个企业与它的国家;中东:石油政治与大国利益;奥运会:奥运史话;联合国:地球本是一个村;节日:世界节日与民族节日。
世界观与方法论——支配现代世界的观念;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世界;耗散结构理论下的世界;爱因斯坦与相对论;作为人文学者和社会活动家的爱因斯坦;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宗教与文化——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世界人权宣言;品牌定位:广告的奥秘;摇滚神话;在不确定的世界里;太平天国:谁的天国?四大发明对人类生活和历史发展的影响;游戏里的经济学;王石:符号与表征;超限战;美学多棱镜;做一回项目经理。
经济与金融——金融常识:钱途无限;索罗斯打败英格兰银行;亚洲金融风暴面面观;赵牧:告诉你中国经济真相;美国次贷危机:渊源与现实;冰岛:一个政府的破产;创意时代:阿里巴巴,芝麻开门;创意经济:分众传媒与携程网;垄断国企的壮大或非好事;海珠桥事件之后:各方声音;东莞民工荒问题的本质;FDI对中国的负面作用;贫困源于不合理的体制设计。
美国宪法修正案的案例解读——从收银机的故事说起;美国媒体如何将政府逼疯的;米兰达规则;水门事件:总统大还是法律大?辛普森案:程序正义与世纪审判;当爱国主义碰上宗教和言论自由;布朗诉教育委员会案;星条旗保护焚烧它的人;美国政府为何总跟微软过不去?三K党居然赢了官司。
为做足博大精深状,说一句,这些,仅只部分菜单。呵呵!
2.能否听懂或许是个伪命题
不止一次,有人看过我的课程提纲之后,质疑曰,学生能听懂么?我的回答是,能抑或不能,有些能有些不能。表象上看去,并没有回答任何问题,但我有我的说辞。我想,另一个设问足以回复所有此类质疑——耗费学生最少一半作业时间的数学,他们都懂了么?
差异乃学生群体的本质属性,所谓多样化是也。或许,琢磨能听懂与否本来就是一个伪命题,还不如给他们以选择的可能。于是,在一些课程上——比如文化专题课,便给了学生以选择的自由。十数位教师同时开课,学生自由选择。选课会上,我和我的同事们卖力推销自己与自己的课程,学生们根据自己本有的兴致趣向及现场受蛊惑程度填写课程菜单。在我看来,就学习问题,爱不爱听与能否听懂之间,前者更为致命。
我并不想强调我的课程如何如何受学生欢迎。我的底气源自于:其一,课堂上学生们跃动的眼神;其二,我自己童年少年以来的阅读史。
课程不考试,但考查。小论文是考查的载体之一。不过,我更多地喜欢使用小随笔这个称谓。下面,节选一篇小随笔片段,或许也算能对质疑者一个交待。
坐在电脑前想这个问题的时候我的思路又飘远了,我感觉我好像回到了从前(这应该涉及到了时间)。初中的时候,我似乎在同样一个秋天(又一个时间词语)同样一个夜晚对着电脑,愉快地听着歌,在网上看一篇我感兴趣的文章。甚至我有点迷糊了,撇开我正在做的事,我与两年前的我,那个夜晚,有什么不同?答案是我长大了,那年我13岁,现在我15岁。这中间隔着一段时间。
生活中不可避免地出现时间或关于时间的词,人们表现出对它似乎很熟悉的样子,那是存在的,那是自然的,那是真理。真的吗?我不知道。课堂上老师曾谈论过时间,并且又一度让我们陷入了混乱,它真的存在吗?是的,有些人这样告诉我,凭感觉。那么请原谅我的感觉迟钝。如果时间这个词,英文中是“TIME”,写成“TIEM”,它是不是就不是时间了?它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吗?曾经一度我认为是的。可是,那又是什么让人类衰老,让一切不复回到从前?生命细胞的死亡以及能量、物质的变换?他们发生是由于某个原因,那么,时间在其中又是什么?一段间隔?至少它不像是不存在的。想想看,时间不存在了,会停在一个瞬间?不变?继续变?它比女人的脾气更令人难以捉摸,总觉得它不在了似乎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爱因斯坦有勇气去面对这个问题,说时间空间有始有终,在某个空间内,时空会变化。如果时间有始有终的话,那么它确实是存在的了?是一个过程?空间的标记?我想起我在数学练习册右下角看到的一句名人名言,伽利略说的:给我时间空间以及对数,我就能创造整个宇宙。也许这是为了让我们引起对对数的足够重视(天知道)。不过,似乎有人曾经这么说过,可否理解成时间为宇宙组成的一部分?我觉得我的解释似乎太简单了。当然它是真理的可能性几近为零,不过我仍然愿意相信这句话:真理往往并不复杂。
那么,真理又是什么?上帝啊,饶了我吧,我不想在原地打转太久。尽管这是事实。我试图在我打这段话的时候能沾到时间的一点点边,可惜我失败了。我除了说我打这段文字用了W分钟我无话可说,时间是个狡猾的家伙。我正在努力中。
这是2002级ZYF同学提交的考查随笔节选。现在,此人在香港科技大学就读。原文长度应该是节选字数的五倍左右,标题是《关于时间、理性与感官》。
我欣喜的是,一个16岁的高一女孩子开始注视和抚摸自己的感受了,已经在自己的感受史里寻觅时间的色彩和形状了。我想,这也就够了。在这段话中,并不能发现她提出什么了不起的创见。如果让我来猜测她的收获,或许,正在于满心满眼的困惑——美妙的困惑。如她所言,“那么,真理又是什么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