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你为什么不能高贵一些(外一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7-20 00:32: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你为什么不能高贵一些(外一篇)
■江苏


“卑贱者最聪明,高贵者最愚蠢”,因为是名人语录,所以颇流行过很长一段时间,60岁以上的人也许不会忘记。“文革”前和“文革”中,“高贵”几乎是骂人的词。那年头,“脚上有牛屎”“三代讨饭”犹如今天开奔驰宝马车一样,政治上是很吃得开的。于是乎,如被称为“高贵”,就被隔离在工农兵及一切劳苦大众之外,并有可能入政治贱民另册了。
我们今天,就在享受着 “没有高贵”的报应。经济发展了,富裕了,似乎什么都不缺,然而日子过得并不如意。人生最大的痛苦在于感觉不到痛苦;没有痛苦,常常是因为没有思想,没有了追求。于是人们便很少再说“卑贱者最聪明,高贵者最愚蠢”了。
当今之世,常常把富贵强作高贵。有港式电影的粗野的哄闹,有清宫影视没完没了的灌输,有官僚阶层各种排场的推波助澜,有富豪新的烧钱方式的轰动效应,它们就这样指给群众:看,这才是高贵!
有了权,就“高”了;钱多了,就“贵”了。因为有权有钱,就不肯让子女和平民的孩子在一所学校读书;因为开了名车,眼里就没有了公共交通规则,不但敢超速闯红灯,还敢把车撞向未及时让道的人;因为成了名人,就敢把口香糖吐在别人递过来的名片上;因为升了官,就不肯和同僚使用一间办公室;因为做了“领导”,就不许属下喊自己的名字……这就是他的“高”和“贵”。
高贵绝对不是富贵。刘邦、朱元璋之所以富贵而没能高贵,并非因为他们出身流氓或讨过饭,而在于他们极其留恋自己的流气与本性,在于他们处心积虑地养育自己的复仇心理,羞辱他们曾经艳羡而未得的地位与荣耀。
然而,一旦触摸到权力,便自视高贵,是世俗社会展现“崛起”的形式。许多青年不正是这样去追求的吗?他们屈从于权势集团,匍匐权门,毫无个人尊严;而一旦得势,颐指气使,自以为贵,并希望有更多的人匍匐在自己的膝下。
权势者自身,也把权势当作高贵。
一个人不能正常地平静地走在人群中,一定要高高在上,一定要前呼后拥,他走路的时候便要剥夺别人的行走权,他开口说话的时候便要剥夺别人的发言权,他用自己的意志剥夺别人选择的学习权,所谓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是也。有一年某省语文高考要求默写这个“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许多教师纷纷指责,说这不是名句,不该考默写。这句话怎么就不是名句呢?在我们中国,这就是潜藏在人们内心深处的“文化”呀。人的内心隐秘世界往往都有过“我若为王”的幻想,就连许多小学生,不也曾写过“假如我是市长”的作文吗?那种统治万众,令百僚噤口不言的权势,那种轻挥玉指,令后宫冷寂白发的威仪,那种操生死大权,视万民如草芥的气度……在绝大多数底层百姓眼中,才算得上“高贵”。
所以才有了服从,才有了青年的失魂落魄……因为服从是走向“高贵”的第一步。当年听到一位青年大学毕业选择从政,说,我先侍候好局长,以后才有可能当上局长,才有可能实现抱负。这和中国社会的“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是同一个发展观。
然而,中国官场一如既往地缺少真正的高贵。一个素质不高的人,在获得高位之后,他的周围马上就会聚集起一群阿谀之徒。也正因为他素质不高而获得高位,只会报复而没有抱负,只会索取而不懂奉献,高官贪贿的胃口越来越大,已经从庸俗走向鄙俗,从无聊走向无耻,连中国传统社会一般富豪的处世之道也没有了。
我不能免俗,总在为这些掌握着党政大权的人们想:他们为什么就不能高贵一些?
如果我能看到真正的高贵,我思想的痛苦或许会少一些。然而,观察这个社会的主体追求中,我实在不敢有这样的指望。


怀旧的情结


怀旧是一种人生安慰。中国人的怀旧,除了作为安慰,也当作是一种享受。
首先是因为有旧可怀。五千年的文明史,虽说每个人所经历的不过是几十年,但祖宗的一切都得有继承者,祖宗的一切都得有评说者。有旧可怀,这是一种荣耀。越是久远的东西,“怀”起来越来劲。在这一点上,美国人就气短:两百年的历史,第一代祖宗的家什,放在我们这一头,连三级文物都算不上。他那里百年以上的房子,都要算重点文物,不准拆;而中国一些城市近年搞大规模的旧城区改造,百年老屋照样扒得一干二净。这些,自然是怀旧的资本。
怀旧的心态,是很复杂的。浅一点的,是“今不如昔”的思想。今天比别人,是比不过了,而先前一向是老子天下第一的,于是只好怀旧,用先前的荣耀去折损他人今天的成就。比如说先前家里阔气,家里开饭,仆役都要坐两桌;连老妈子上街采买也坐黄包车;搓麻将一晚上输掉十来垧地依旧面不改色,谈笑风生……这类的怀旧不过是要摆摆贵胄与富豪的谱,并无很厉害的心机,了不得是要嘲笑一下新贵或暴发户的稚与嫩。值得注意的,是他在怀旧的时候,并不以无力中兴承继为羞耻。
也有一种有心机的怀旧。他不满现状,想否定现状,过去他一向是既得利益者,而现状忽然不可能保证他的利益了,于是他便“我思古人”了。失势的公侯,色衰的嫔妃,既有怀旧的资格,又有怀旧的情绪,所谓“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那一类的感叹,自然是出于对“盛世”的怀念,更是因为自己在“盛世”中是既得利益者。过去他府上朱轮华毂门庭若市,而今天地保上门来向他收“清洁费”,明天里正要他去听计划生育报告传达,他怎么会不“我思古人”?
因而可以说,在中国,怀旧常常成为一种思想的腐化。
中国人的怀旧,有很大的盲目性,而并非是“思古之幽情”。“幽”者,隐远也。如月夜独步,想“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想月下屈原,想月下李广,想月下李白,想月下汉宫,想月下赤壁……这个思古可能还有一点价值,然而它只不过是中国文人的痛苦与快乐。而有些怀旧就很难说有什么价值。特别有意思的是所谓怀“五十年代”。因为在近几十年的历史中,相对而言,似乎“五十年代”风气最好,曾有民谣说“五十年代人爱人,六十年代人斗人,七十年代人骗人,八十年代各人顾各人……”,我一直不知那个“人爱人”的话有何根据;又如总有人说“五十年代”不腐败,也不知道他究竟在“五十年代”生活了多少年。
怀旧情结很难增添奋进的动力,往往倒是给自己背上更沉重的历史包袱,愚昧的“怀旧”则又给不善的动机所利用。怀“五十年代”尚带着梦幻式的臆想,怀念“文革”则极度可悲,有人动不动就在那儿起劲地大唱“样板戏”,让遍身伤痕的人们“作阴天”,但谁能否认有人的确在那个年代里红火过,谁能否认有人正是在那个年代里腾达的?
怀旧,有时也在于不够大度,包容新事物的雅量不够。动辄怀旧却又不能全面正确地认识旧有事物,不善于承继旧有事物所包含的优良传统。譬如怀“五十年代”者,有一部分确实是在怀念为理想奋斗的历史,但他却以唱“苏联歌曲”为永恒的理想标志,这就未免浅薄。当然,对一个善良正直的人来说,对一个纯洁的人来说,每个年代都是值得珍惜值得回忆的,如果这种善良正直没有受到任何伤害和玷污的话。
正因为不能正确全面地认识“旧”,所以“新”之磨难重重,创新的意识淡薄,新的时代也就总是姗姗来迟。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cf15800100vvnh.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4 11:37 , Processed in 0.066287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