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教师之友网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书法教育不要沦为门面装饰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3-7-31 09:05:32 | 只看该作者
当下研习书法要技进乎道在当代,搞书法显然是很幸运的,专业的书法院校教育、丰富的资料和资源、发达的媒体、众多的国展平台资源,因此这也是一个容易促成少年成名的时代。可是,我一直认为,尽管当代是一个青年优秀书法家辈出的时代,但“早熟”却掩盖不了“青涩”,这也是当代书法存在的最大问题——技术不过关。很多书法家依仗自己的才气逼人,创作全凭才情,作品自然激情充溢、潇洒纵横。可是如果用一生的时间去考量一个书法家的时候,才情、才气总会随着年龄的变化而慢慢褪去。有人说,老了拼的是学养和功力。功力是什么?是技!“技进乎道”,这是一个尽人皆知的道理。在锤炼技术的寂寞之路上,林再成埋头去做了,这是一个书法家难能可贵的清醒认识。或许有人说,书法是艺术,是抒发心性的艺术形式。可是,技术不过关,如何能更好、更准确、更自由地承载一个艺术家的情绪和思想呢?在这一点上,林再成对于技术的锤炼是非常聪明和理智的,也只有这样,才有他的爆发。
林再成是一位以行草书创作为主的书法家,但是他的书路却非常宽。比如,他的大字行草书取法宋代诸家,尤以米芾为主,用笔雄强泼辣,线条粗壮挺拔,颇有“刷”字之神采,观之深有汪洋恣肆之感,酣畅淋漓。大字难做,能做到气势与精到兼备非常之难,很多人写大字用笔有粗糙之病,虽有气势,却失之荒率,不见笔墨。而林再成的大字行草书在用笔上十分讲究,点画精微,起承转合拿捏准确,足见其精湛的用笔技巧。通览林再成的小字行草书,你会惊讶于他对不同风格的驾驭能力。比如,他能作米家风格的小字行书,用笔提按变化很大,铺毫痛快而又于细腻处纤毫毕现,可谓风樯阵马、开合有度。他还能写一手沉静圆融的赵孟頫风格的小行书,只见笔毫在宣纸上婉转回环,一派萧散的“松雪味”的魏晋风度溢于纸上。而当你见到他的另一种小行书时,又会惊叹于那种规整谨严的法度在笔尖下快速地流淌,一点一画之间腕下自然生发出康里子山的神韵。我曾经纳闷,好几种风格截然不同的行书是怎么在林再成的手下生成的?他说,一个是源于技术的熟练和扎实,一个是对于古人经典的深刻理解。我想,能够清晰地分开不同的风格和“技术参数”,以上两点不是轻易就能够做到的。
书法家需要有自己的艺术主见,最可怕的是随波逐流,终将会被淹没在时代的长河中;最可贵的是有一个清晰的思路,能够深入地去挖掘被别人忽略的盲点。在当代魏晋书风笼罩的创作格局下,林再成十年如一日地瞄准宋元书风,去锤炼自己的技术、去与古人做着心手双畅的技术融合,最终他不与人同。学米者不乏其人,而能沉浸在米芾的手札中,从中提炼自己的技术语言,并由此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这是林再成的聪明之处。潜心赵孟頫的书法,这又何尝不是研习魏晋书风的另外一条通道呢?!而涉足康里子山并由此融合成为自己的艺术语言,这难道仅仅是独辟蹊径吗?我想,这或许又是林再成对于古代经典深刻理解与发现的体现。
一个书法家需要一辈子做临摹古人经典书法的事情,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反复锤炼技术的过程,也是不断强化对古人书法记忆的过程。我们的情绪、心性、思想、审美最终还是要通过笔墨线条传达出来,没有精熟、准确的技术表现手段,一切都是空谈。面对林再成的书法,我坚持认为,他对于技法的锤炼最终决定他会不断超越他人并超越自己的今天,也最终决定他的作品会不断趋于完美。一件艺术品也只有近乎完美的技法,才能决定它的艺术品质。没有绝妙技法的艺术品都不是好的艺术品,如同没有技术含量的书法作品一样,绝对不是高级的书法作品。书法的技术包含了用笔、结构和章法,现在,林再成完成了技术的熔铸,那么“道”就在他的眼前了。林再成现为文化部青联中国书法篆刻艺委会委员、中国书协会员、苏州市青年书协主席,我们希望他在“技进乎道”的道路上越走越好。
(齐玉新)
12#
 楼主| 发表于 2013-7-31 09:07:03 | 只看该作者
书法课缘何名不副实快报12月25日A8~A9版《课程表上是书法,学生上的是语文》报道了2012年初教育部公布的新标准要求毛笔书法进入中小学课程,但在港城多所中小学内,毛笔书法课只是进了课程表,书法课多变成了语文课。
书法课显然成了学校应付上级检查的标签,由此可见当下书法课在基层推进是多么艰难。为什么书法课有名无实?阻碍书法课推进的症结在哪里?
笔者认为原因归结起来有三点:一是科技发展削弱了书法教育。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尤其是电脑的普及,书法被进一步弱化了,不仅丧失了其艺术性,连传播信息的功能也退化了。那些润峭、徐缓的书法明显追不上快捷、简单的时代步伐。
二是畸形的应试教育排挤书法课。如今在家长、学生和老师的眼里,学书法既不能提高成绩,也不能成为升学的必要条件,与其慢腾腾练几个斗大的毛笔字,毋宁多做几道数学题。在畸形教育形势和功利求学思维下,书法也就从大众艺术滑落为小众艺术。
三是师范高校没有把书法课纳入必修课。当前高校书法教育仅仅停滞在对小部分人的专业教育上,别说纳入必修课,就是选修课也没份儿。再加上一些师范生整日忙于考研、考公,会写毛笔字的凤毛麟角,即便会写,能当老师的也少之又少,这导致了书法教育师资培养缺口太大,薪火难传的尴尬局面。
如何让书法课名副其实?要素也有三:一是细化书法师资中长期规划,将书法课纳入师范类院校的必修课,还要号召其他高校开设书法课,不是为了培养书法家,而是为了服务于基础教育。二是去除应试教育身上异化的功利主义“神皮”,加强对基础教育环节执行力的监督与惩罚 ,真正让书法教育回归应有地位。三是完善书法教育体系,对课程安排、教学管理、教师任职条件及资源配置等进行翔实地筹划。
不让书法课流于形式,不仅是传承传统书法艺术的历史需求,也是锤炼个性品质、纯净心境、提升个人文化修养的内在需求。
(杨红兵)
13#
 楼主| 发表于 2013-7-31 09:12:03 | 只看该作者
调查显示中小学书法老师多是"门外汉"2013-03-18中国文化传媒网


教育部要求本学期中小学恢复书法课,各学校紧急拼凑书法老师队伍———
[观察动机]一张小方桌,摆开笔墨纸砚,消失了二十多年的书法课重回中小学生课堂。根据教育部近期印发的《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从2013年春季学期起,书法教育将纳入中小学教学体系,学生分年龄、分阶段修习硬笔和毛笔书法。
然而,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缺教材、缺师资的现状让书法课“大打折扣”,目前本市1700多所中小学中,书法专职教师绝大多数是语文课、美术课老师紧急“转岗”而来,“书法专业毕业的老师几乎没有。”
调查
书法老师几乎是
语文美术老师拼凑的
记者通过调查发现,开学后,中小学普遍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开设了专业的书法课,然而,由于师资力量严重不足以及教材鱼龙混杂等问题,书法课的开展情况“不容乐观”,很多学校为了开设书法课,直接找来其他老师“临时帮忙”。一位学生家长表示,“有些书法老师写的字,还不如孩子写得好。”
石景山区一所小学书法课老师告诉记者,“过去确实没有学过书法,在示范写大字的时候,会有些心虚。”这位老师坦言,不仅仅是在他们学校请其他老师临时代书法课,目前很多学校都存在着这样的问题。记者了解到,教育部相关规定出台后,海淀区要求所有的小学要选出一名老师,由海淀区教委统一在假期进行培训。不少学校配不齐专业的书法老师,只好让其他科目老师“凑数”。一位曾经参加过书法培训的老师说,“大家一聊天,不是教美术的,就是教语文的”。
没教材没场地
书法课打折扣
除书法教师缺乏之外,对于书法课需要的相关配套硬件设施,目前很多中小学不是没有场地,就是缺乏系统的教材。知名书法家都本基表示,书法是一门需要学生动手来完成的课程,教师需要有演示的空间,学生需要有练习的场所和环境。“目前中小学校教室都配置了白板、大液晶屏等多媒体设备,有的学校连老式的黑板都没了,学生如何能够安下心来写字?”都本基认为,学生学习书法还需要有大环境的影响。
同时,目前,本市中小学书法课由于属于非考试科目,还缺乏统一的教材和配套用书。教育部也没有对此做相关规定,各个学校目前都是自己确定教材。一位小学校长表示,由于没有统一教材,学校只能找老师去临时买一些字帖,让孩子们临摹。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些学校尽管课表中安排了书法课,但实际上根本不是书法课,“美术、音乐都是副科,没有考试要求,更别提书法了,是副科中的副科,更不会受到重视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师表示,现在书法课的开展很多是以兴趣班的形式,面向全校几百人开展书法社团活动,真正要书法走进课堂,没有考试升学的压力,学校根本不会重视。
探因
书法老师为何这么少?
缘何书法专业老师这么少?记者了解到,目前本市设置书法专业的大学主要有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和中国传媒大学。由于书法研习需要深厚的国学底蕴和传统文化基础作为支撑,因此,高校中招收书法专业的学生都是在研究生阶段。首都师范大学学生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学校只在研究生阶段招收书法专业的学生,一年毕业人数十几人,毕业后几乎都被大学预定一空,“毕竟是研究生毕业,很多学生不愿意到小学去教授课程,更愿意选择大学这样的高门槛。”
吴老师是海淀区西四环一所小学的书法老师,而且是真正的“科班出身”。2005年,首师大书法专业毕业后,当时中小学对书法课不重视,吴老师一度面临就业难的问题。和吴老师一起毕业的15名同学,有的去了书法协会、文联、儿童中心等相关部门,多数书法专业的学生,选择在教育培训机构代课。最终愿意去小学教书法的只有他一人。
延庆第二小学校长刘明军坦言,目前学校仅在一、二年级开设了书法课,并且书法教师就是由语文教师转岗而来,主要原因是书法专业的老师实在太难找,“书法专业毕业的大学生难招,在书法协会内找一名专家,不是费用太高,就是时间上不能保证,毕竟孩子们上课时间是固定的,这一节课一定要有老师来上。”
对策
市教委将开设首批中小学教师书法培训班
为了应对书法专业老师奇缺的状态,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本市将在今年组织部分中小学的骨干教师进行书法专业的培训。据悉,这也是本市首次组织教师进行集体的专业书法培训。“书法培训在之前没有做过,书法蕴含的东西太多,不是仅仅学习写字就能做好的,初步的想法是想邀请一些知名的书法家对教师进行系统培训,不仅仅学习书法基本笔画、写法,还要学习书法中体现的传统文化理念。”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区县教委还会对所辖区域内的中小学书法专职教师进行培训,以进一步提高书法教授水平。同时,本市也正在研究是否对中小学书法教材进行规范。知名书法家都本基表示,“毕竟书法是一门艺术,需要有个性在其中,中国传统书法有很多派别,可根据学生的个性来量身定做不同的教材去学习。”
文/记者 安苏 赵媛媛 漫画/陈彬
14#
 楼主| 发表于 2013-7-31 09:31:38 | 只看该作者
书法教育不是培养“写字匠手”2010-12-20中国文化传媒网


王羲之 书法
还记得卫夫人教儿子王羲之写字时的场景吗?蒋勋在《汉字书法之美》一书中,笑称她不是在教写字,而是“在教物理学的自由落体”。写“点”时,她让王羲之感觉悬崖上石头坠落的力量,一句“高峰坠石”,便把书法教育延伸到了天地间,“对自然,生活有了记忆和领悟,才能对笔画、对书法有审美。”
而今,在中小学生的书法课堂,在高校的书法实践中,我们是否回归到汉字的本体,与内在的情感对话,在一笔一画间,心随笔动,而不只是刻板的形式临摹?
上周二,一场关乎高校书法教育现状与发展的“全国高校书法本科教育教学成果展”在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举行。令人惊叹的是,到目前为止,全国开展书法教育的高等院校已经多达120余所,而在20年前,这个数字仅为6所。
“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高等书法教育的发展可以用‘迅猛’来形容,从几所学校到100多所,这样的翻倍增长,确实是一件可喜的事情,然而这背后的重重问题,从师资,到教学,再到就业,其中充满了危机。如果我们对其没有分析透彻,那就会使它发展过度,甚至产生一些社会问题。”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系书记、副主任沈浩,向记者道出了举办这次书法展的初衷。
在目前开展书法教育的120多所高等院校中,不乏全国一流的综合性大学、艺术院校和师范类大学。由于学脉和学缘的不同,师资的差异,虽然都是以书法的名目招生,但各类高校培养的目标、方向、方法和展现的成果却不尽相同。沈浩告诉记者,师范类院校从培养初、中等教育师资的需求出发,往往着重从培养学生“写字”技能和书写规范的角度开展教学;综合型大学大都以研究生培养为重心,依靠院校自身文、史、哲的结构和生源,培养书法文化的研究人才;而艺术院校则将重点放在创作型人才的培养上。
然而,面对眼前的“繁忙”景象,沈浩也充满了担忧:“就近十年全国高等书法教育的发展来看,理论与实践在教学和研究中仍难以做到真正同步并进,紧密结合。国学素养的淡化、空洞理论、伪理论以及品格不高的创作实践仍在高等书法教育中不同程度的存在。”(文/马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7 13:32 , Processed in 0.06432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