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丁钢:教育信息化带来的教育改革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8-1 15:52: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丁钢:教育信息化带来的教育改革
演讲者|丁钢
时间 | 2010-05-14    地点 | 中山大学 教育与中国未来30人论坛2010年会现场



   
我们以前说没钱办教育,现在我们有钱了,我们真的能办得好教育吗?我们的发展前路在哪里?随着经济方式的转变,教育方式的转变可能也是迫在眉睫。现在我们已经处在信息时代,我们在新时代成长起来的中小学生主体,早就已经在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现在我们有条件了,学校可以办这些设备,但是没有用足。中小学生的现实状态和学习状态是分离的,这也是我们教育要考虑的事情,不考虑这样的事情,我们将枉对这个信息化的新时代。


基于信息技术的学习认知和环境的可变性问题,可以了解学习与环境间复杂的交互作用。另一方面,研究这个问题对于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的关系认识,也能为如何促进儿童发展和成人学习提供科学依据,因而也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我们现在正在转向一个新的教学生态系统。作为反映认知的网络和学习之间本质的联系,我们在学校里使用技术的方式应该从“技术作为教师”转变为“技术作为学习的伙伴”。简而言之,媒体不仅可以在传授型的课程中呈现信息,或者替代教师的讲解,更重要的是,媒体也可以作为一种认知工具。还有一个是成长无所不在的教育意识,现在所有的行动装置都具备可移植性、无线性和移动性等三个特征。我举这个例子是想说明现在的发展非常迅速,无所不在的学习必将渗透入整个社会,且变得越来越重要,并创造新的学习环境。再者,需要改变学习过程当中的认知方式,我们现在的中学实验都是真实的实验,它与真实的科学产生过程是不一样的,我们有必要重启证伪理论。因此,推进虚拟仿真技术在科学学习中的具体应用,使科学知识与技能的实验不仅可以进行真实实验,更可以在虚拟现实技术支持的学习环境下进行证伪和试错的实验。现在有一些知名大学正在做这些事情,运用VRDVRAR等信息技术推进教与学两方面的变革,这将是一场真正的革命性变革。没有一个很好想象力的人,说他很有创造力你也不会相信,一个很有创造力人绝对会具有很强的想象力。这次的上海世博会上充分展示了国际上现在最新的科技,如用AR技术做成的,一个很小的芯片,所捕捉的影像就是立体的,有很多的变化,学习状态可以说也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最后讲一讲新技术对教学创新的冲击,从2010 年的Horizon Report来看,该委员会从近百个新技术和众多新趋势中体现出6个特点,将其技术可能在学习型研究机构的实际性运用按时间分为:移动计算、开放课程、电子书、简单增强现实、基于动作的计算、可视化数据分析。在未来五年内,这些技术都有可能在学习型研究机构中广泛用于教、学及其创新。现在我们的教育可以说是没有很好体现时代特征,我们一直以来都非常传统,甚至现在的办法不会比五六十年代进步多少,这样的改革是令人怀疑的。


比尔盖茨曾经提出:“基于技术的教育”的思想,提醒我们思考在技术发展的今天,究竟能给教育带来什么。这在我们来讲通常可能是难以接受的,但这样的方式正可以支撑我们的教学变革,从而真正地去改变我们的教学方式。




现场问答


听众:刚才丁教授讲的是微观问题,我也提一个微观问题,教授的话题是有关于教育信息化的,我们也提一个教育信息化的问题。明天起广州市小学开始招生,但是据我们所了解,招生地段没有在网上公布,只是私底下贴在校园。而且我们采访中也发现,广州市很多学校没有网站,花都一个示范高中的网站居然有病毒。对于教育信息化,我觉得不是做不到,而是根本就不去做,你觉得怎样才可以做到信息化?


丁钢:这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不是做不到,而是不去做,由此可见我们的观念已经到什么程度了。我可以告诉大家,我不是理科出身,也不是搞教育技术出身,但恰恰是我在呼吁这个问题。你说没有网站,这已经是一个非常低级的问题,在这样的状况下,我们口口声声都在做教育改革,但在做什么样的改革?


雷颐:你说的这些都很美好,但是不许上外网能实现吗?


丁钢:这些学生聪明的很,用各种各样的代理都能解决这些问题,网络是永远关不起来的。


听众:丁教授您好,我们都知道现在科技发达,互联网信息时代的来临,我们应该怎么样对这些信息进行筛选,这种筛选的方式是依靠我们的技术、政府、教师,还是学生自己来筛选呢?
   
丁钢:你这个问题是非常实在的问题,对于教师来说,我们还要建立一种开放性的以学生个性为特征的资源增长,在学校来说,是一种知识的整理与整合,然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丁钢: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科评议委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29 04:15 , Processed in 0.114931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