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33|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南昌张国功先生2000年旧文:故纸里的人生温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8-2 11:51: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故纸里的人生温度

张国功

     尽管我记得当今的藏书大家姜德明先生在书话文章中曾经追忆说,早年他有幸在南昌淘到过不少扫叶山房出版的好书;尽管几年前有缘在藏书家王咨臣先生书香氤氲的“新风楼”里,看过令我等后辈叹为观止的旧籍珍藏。但文化鼎革,风生水起,就像到处拆迁的繁华城市常常无法宽容地存留下一片过往朽物一样,缕缕旧年书香也都在世事变迁之中无可奈何地长沟流月,花果飘零。在今天的好书者看来,南昌这座千年古城里,可以淘猎旧书的地方实在太少了。也许是因为在人文日新的时代旧书市场本来就该僻居一隅的命运,也许是因为许多不法书商常常假旧书之名而行兜售盗版之实的不良口碑,南昌的旧书市场近年来在管理部门的约束之下,数度搬迁转徙,零落流散,最终寄居于城东的文教路,也算是与路名“名归实至”了。加上处于省图书馆与师范大学之间,更是读书人经常顺便路过的一方天地,有着得天独厚的便利。
     说来自己远远算不上有闲有钱的书虫蠹鱼,更无法做一个以百宋千元为目标的藏书家,但不知道自什么时候起,也患上了一点旧书之癖。每到周末或下午闲暇,我就推开手边的纷纭琐事,偷得浮生半日闲,信步走向与自己居处紧邻的文教路,在那处散发着旧书霉味的僻静之处,消磨起自己生命里的如水时光。当身边的市井喧嚣如涌潮般掠起阵阵风浪,冷摊负手对残书,我却在一方自我陶然的天地中,品味着一种难以为他人言宣的书生之乐。小小的幸福之中,有着一种人生的大满足。
      故纸堆中有新发现,自然会使人高兴莫名,欣喜不已。但旧书毕竟是历经沧桑的人间旧物,更容易惹人思旧伤怀。在旧书中留连久了,连自己年轻的心也会变得恋旧起来。近些年,南昌的旧书摊里陆续可以看到一些钤有一个“胡”字阴文印章的旧书散出,规模不小,内容极广:有薄薄一册的《中华活页文选》,也有厚如砖头的《梁启超年谱长编》;有原价三角而今却被书贩高抬至三元的吴晗著《灯下集》,也有被书贩视为无用僻书的郑子瑜先生著《中国修辞学史稿》;更有大量的西方美学理论译作,如1980年代风行一时的李泽厚主编的“美学译文丛书”;还有诸多乐理方面的论著……与书友们摩挲一番,我窥出是南昌大学“甘末居”主人胡彬陶先生的旧藏。胡先生出身书香世家,父亲胡莲舫先生与现代著名学者朱光潜一同留学英伦,后来是国内的名教授。胡先生本人毕业于南京大学。如此世家学养,却甘于“末居”,倒并非完全是传统士大夫庄玄一派无为思想的影响所致,而是历经人世劫难后的一种无奈。先是分配在国家教育部的胡先生,由于狷介而不善全身,在“反右”中首当其冲,被打成“右派”,先是去“北大荒”,而后被遣送回江西,据闻是在街道里弄做苦工。及至苦尽甘来,承平时节有机会重回菁菁校园,昔日意气风华的胡先生,已近于幡然一叟矣。他自然从心所欲,不争不求,无拘无滞,唯以图书与音乐为嗜乐。从磁带到激光唱盘,其人对音乐的迷恋可谓走火入魔,在当年的南大校园里是广为人知的“发烧友”。对书的痴爱,记得当年有名士之风的林一民老师曾经在一篇文章记录下胡先生书房里的对联可以为证:“一生不负溪山债,百药难医史书淫。”这就与陆放翁所说的“人生百病有已时,独有书癖不可医”味道近似了。在他收藏近万册的“甘末居”里,几乎日日高朋满屋,听乐论书。余生也晚,读大学时先生刚退休。有机会经过先生门口,师友们常常指点说这就是胡先生的居处,南大的人文一景。先生一生对著述似乎并不上心,因此并不像时下的许多著书匠那样人人“著作等身”,更没有留下名山大业,但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那种翻书听乐一往情深的佳妙风景,在平静如水的学校自是一处令人神往之地,直到学子走出校园仍是心中一厢历久弥新的记忆。尤其是在举世滔滔逐利,连象牙塔中人也无法幸免的时代,这样的“畸人”,无异于是一道隔世的旧年风景。只是读书听乐,快则快矣,但毕竟难以疗疾。天道不公,常妒高华,我参加工作没两年,就听到有消息突然传来,说先生以癌症不治。随后又有师友们说可惜先生的一屋珍籍庋藏,尽被嗅觉灵敏的书贩贱价售去。痴人书卷,一时俱沓,这份伤心,当然只有惺惺相惜的读书人内心晓得。缥缃书香,风流云散,目睹地摊上的零落旧书,我仿佛窥见读书人千古同悲的一种宿命。我所在办公室的老编辑李春林老师,与胡先生是多年知交,常以因时在外地而未能参加胡先生的追悼会为憾。有时在办公室里聊起胡先生的旧事,说着说着就是读书人一声长叹。
       人间伤心事之一,即是聚散别离。藏书者莫大的悲哀,就是一生苦心经营的书卷,一朝散佚流亡。前些日子,弥漫在南昌书友中的一桩心事,就是王咨臣先生身后那一楼藏书的去向令人担忧,藏书界的朋友每每说起它,好像牵挂着一桩与自己息息相关的事情。世事纷纭,不知新风楼今日是否无恙了?作为一个读书人,尽管还能通达地理解“楚弓楚得”的道理,但我还衷心希望自己不要有一天在地摊上邂逅散落的王先生旧藏。清风可以祀百世,要存好书在人间,这是一个读书人微末如芥的心愿。寒士精神故纸中,那种带着体温的藏书人生,虽然是不合潮流大道的“另类”,但实是一座现代城市深处不可或缺的人文风景。至于旧书市场,常常听说有关部门要加以取缔。我抱着一个读书人的私心,总以为这是不该的——卖旧书多少有碍于市容,但旧总有旧的道理,有旧的趣味,借用一个诗人的话来说,对于读书人而言,“只是旧日子才能带给我们幸福”。
2#
发表于 2013-8-2 19:49:19 |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3-8-2 21:01:36 |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3-8-3 03:25:43 | 只看该作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5 19:59 , Processed in 0.128159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