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2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老上海的消夏记忆 昔日公共泳池的那些事儿喜欢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8-3 15:25: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老上海的消夏记忆 昔日公共泳池的那些事儿
2013年07月19日
老上海泳衣美女
  上海第一个游泳池是由游泳总会于1892年,建在上海跑马厅内,为外国人的私人会所,不对外开放。1907年公共租界(英、美两租界合并后的名称)工部局在北四川路底,建成上海第一家公共游泳池,虽说是“公共”,却不对华人开放。1909年上海青年会健身房内建了一个游泳池,供会员使用,这是华人接受现代游泳技术训练的先河。
  1922年工部局在今虹口公园建造第二个公共露天游泳池(即现在的虹口游泳池),也不对华人开放。英美租界当局的这种歧视华人的无耻行为,激起上海人民的愤慨和抗议。工部局被迫于1928年宣布,其所属的二家公共游泳池对中外人士开放。
老上海泳衣
  此后,游泳运动得到普及和提高。中国游泳会和女子游泳会相继在上海成立。由于这二个游泳池人满为患,国民党当局也在华界建造游泳池。到1937年全市已有露天游泳池14家,遍布各区。90年过去了,随着城市化变迁,国营泳池数量在减少,与公共泳池一起减少的还有泳客的数量,虽然掩饰不住对过往热闹场面的留念,但虹口游泳池副经理贾志裕坦言,“来我们这的人少了,这是好事,说明大家日子好了,选择更多了。”
  作家程乃珊曾写过,“从晚清到上世纪30年代,是上海游泳运动全盛时期,上海的游泳池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一类为公共游泳池,即为由租界当局或政府办的向社会公众开放的游泳池;另一类游泳池为会所性,实行会员制,属高层次小圈子内的,如游艇总会游泳池,清一色都为洋人所享受,中国人根本不能进去,哪怕高等华人假洋鬼子也不可以进去;第三类上海游泳池就是学校开办的,如设在圣约翰大学、交通大学沪江大学等教会院校内的游泳池。说是学校办的游泳池,其规模设施一点不输给当年世界一流的游泳池;第四类游泳池由私人投资所建,也向公众开放,设施较公共泳池自然豪华得多,收费也要昂贵得多。”
虹口游泳池始建于1922年,是上海最早开放的公用泳池。
  今天的上海公共游泳池
  作为历史见证的虹口游泳池,依旧保留了当年的“四大原貌”。首先便是机房,这是泳池的心脏。虹口游泳池现在的水循环处理系统依旧是初建时英国人建造的机器,采用类似沙滤水原理的水处理方式。“虹口游泳池保留下来的池水处理方式可能在全中国已经是独一无二的了。”张业端说,“机房里的阀门、马达都是当年留下来的。”
  除了机房,中央游泳池、1931年增建的跳台(现已不再使用)和一根滑水梯也被完整保留下来。上世纪90年代末和2003年,虹口游泳池经历了两次大修,在2003年的大修中,泳池增添了大型游泳遮阳棚并改建了滑道。但总体上看,虹口游泳池与初建时并没有太大改变。
今天的虹口游泳池,建于1931年的跳水台仍然保留原本外观。
  毫无疑问,虹口游泳池是幸运的,而更多的游泳池已先后成为上海城市建设的“牺牲品”。70年代曾红极一时的新成游泳池、复兴路上的上海跳水池都伴随着大上海的发展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鲁班游泳馆
  躲在一条弄堂里的“鲁班游泳馆”,从外观上看毫不起眼,仅在弄堂口铁路售票处的招牌下写着“鲁班游泳馆”几个字样。该馆的内部跟外部一样“低调”,全馆只有一个泳池,长度不过25米,但庄泳、熊国民、蒋承稷等一批昔日叱咤国际泳坛的名将,最早都是从这里游向世界的。
  鲁班游泳馆每天只开放三场,每场1~2小时,其他时间都用于训练。穿过长长的弄堂,不时有大人领着训练的孩子出入。家长们聚在门口一边等孩子一边闲话家常,卖茶叶蛋的老奶奶静静煮着一锅鸡蛋,仿佛正等着这座设施并不先进的游泳馆走出下一位泳坛名将。
变迁:泳客多老幼 少见年轻人
  变迁:泳客多老幼 少见年轻人
  游泳普及是否出现断层,尚无结论。但市民对游泳热情的消退,却是上海城市变迁中的一个缩影。
  “现在游泳的人少了,即使是夏天,来游泳馆的散客也明显减少了。”上海市敬业游泳馆馆长吴龙珠表示。敬业游泳馆位于黄浦区尚文路,因为隶属教委,该游泳馆自1994年建成以来,一直是上海青少年游泳培训基地。吴龙珠在敬业游泳馆工作近20年,他回忆称,上世纪90年代,每逢夏季,游泳馆门口都会排着长队。“那时候游一个小时两块钱,黄牛还在队伍里面卖票,最高能卖20块钱。”
  上海确实是一个对游泳运动有着特别热爱的城市。1915年,第二届远东运动会在上海举办,中国队在游泳项目比赛中获得团体冠军。1929年,上海还成立了“中国游泳会”,对学习游泳者进行义务指导,当年会员就达500余人。
  群众对游泳运动也有着自发和原始的喜爱。“我小的时候,天气热起来,我们弄堂里的孩子就跑到董家渡口,在黄浦江里游泳。”吴龙珠告诉早报记者,“当时政府也禁止游黄浦江,但游泳馆里都是人,你想游泳也没办法。”
  基层群众对游泳的热爱,自然在竞技体育领域展现出优势。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20岁的上海姑娘庄泳以54秒64的成绩夺得女子100米自由泳金牌,实现中国游泳奥运金牌零的突破。同一届奥运会上,另一位上海姑娘杨文意获得女子50米自由泳金牌。
收费难以维持泳池运营
  收费难以维持泳池运营
  业内人士认为,如今上海公共泳客的减少也许确实是源于市民生活的改善,但对于那些在城市化建设中保留下来的国营性质游泳馆,却未必是个好消息。“我们每天的运营成本大约是7000元,包括设备运转和人力成本。”虹口游泳池副经理贾志裕透露,由于上海市卫生监督局对游泳场馆有着严格的标准化要求,游泳馆的运营成本也在增加。“运营成本高,所以我们游泳池每年只有7、8月份开放,其余时间都不运营,因为其他时间游泳的人实在太少。”贾志裕说。即便如此,35元每小时的收费仍然无法维持游泳池的正常运营。“游泳的人少了,所以我们游泳池的运营主要不是靠游泳的收费,而是靠周围商铺的租金。”
  让市民找回“水里的乐趣”
  类似的运营压力也出现在敬业游泳馆,敬业游泳馆馆长吴龙珠透露:“散客游泳的收入只占总收入的很小一部分,游泳馆的运营主要靠学生的教学培训。”2009年开始,上海市教委在全市中小学推广“人人运动,学会游泳”计划,并将游泳项目引入中考体育测试中。
  该教育规定的出台,彻底改变了现存上海游泳馆的生存环境。在黄浦区敬业游泳馆外,墙壁上贴满了游泳培训班的日程安排。馆长吴龙珠称,7月份该游泳馆每天至少接待学生900人,“小学、中学都有,都是来学游泳的”。目前读初二的刘杨也是该教育规定的影响人群。“我以前不用游泳,是学校要求以后才学的,后来我才发现原来把身子泡在水里是这么舒服,现在越来越喜欢游泳了。”刘杨笑着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4 08:52 , Processed in 0.070668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