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1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莫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1-5 03:43: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莫言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d5f3060101768a.html


见到过两次,第一次是1992年11月18日,是莫言到北大来演讲。几天前三角地就贴出了广告:从《红高粱》到《酒国》——著名作家莫言来北大演讲。到了那天黄昏,天下起了小雨,室外一片濛濛雨气,但大家都不在乎,冒雨跑来,电教楼的报告厅里,黑压压地挤满了学生。莫言来了!欢迎的掌声从人群里响起。

莫言说,小的时候就渴望到北大学习,一直未能如愿,这么多年过去,终于来北大了,不过多年前没有料到,来北大是上讲台,坐在这里真是荣幸之至,云云。莫言好谦虚,北大学生的掌声好热烈,骄宠惯了的北大人最爱听这种开场白。人群创出了一个好氛围,莫言兴致益佳,他用宏亮的声音侃侃而谈,从山东高密的乡村说起,说到军队的生活、作家的生活,从文学上的起步说起,说到《透明的红萝卜》《红高粱》《红高粱家族》,说到刚写完的长篇小说《酒国》。说到佳境,作家的灵感临空闪耀,照亮了台下台侧人群的视野。于是掌声如潮,一波一波次第拍向讲台。后半部分时间作家用来回答大家的提问,于是不断有人站起来朗声请教,不断有人霍然而起质问责难。莫言好身手!三言两语皆击中要害,冰释了疑问,避开了矛锋。那些递纸条提问的更多,从后排向前排传递的纸片纷纷扬扬,像流水上漂荡的无数落花,蔚为壮观、幽美。一会儿,莫言桌前多了一小堆纸条,莫言一张一张展看,当众念题,当众游刃破题。我坐在台下,递上纸条也提了几个问题,比如:您对海明威的作品怎么看?莫言答:海明威自然是大作家,语言简洁有力,并获了1954年的诺贝尔奖,但我并不喜欢;我喜欢的作家是福克纳、马尔克斯。莫言的作品深受福、马两位的影响,又自成风格,中篇小说《红高粱》的绚烂辉煌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一如《喧哗与骚动》、《百年孤独》一样广为人知,难怪有学者做过莫言与福克纳等人的比较研究。

莫言的讲演获得了很大的成功,最后大家纷纷涌了上去,要求签名者蜂群般把莫言连同讲台围了个密密匝匝。我也挤近了要签名,但见众手穿空,汹涌张扬,题字本的扉页敞开,将落作家墨宝的空白暴露无遗。我忽然退出人丛,不签了,我走到楼外清凉的空气中去。莫言牺牲了一个晚上的写作时间,却也值得,他给几百学生留下了一个精彩的夜晚。我在微雨中漫步,回味着作家的演讲。

第二次见到莫言,是1993年3月14日。听教文学的老师在课堂上说,王府井新华书店这天有著名作家签名售书。我在这天上午赶到书店,一进门,就见左侧摆着好几位作家:莫言、刘毅然、刘恒。王朔本来说好来的,却缺了席,一些王朔的读者颇感遗憾。书店在卖一个长篇丛书,四位作家的作品分别是:《酒国》、《欲念军规》、《逍遥颂》、《千万别把我当人》。莫言坐在那里,神情平淡,不时有读者购其作品,请求签名留念。我也买了一本《酒国》,他写下“炽风”(我的笔名之一)两字,写下一个冒号,问我:“你想写句什么话?”我说随便,于是我见到这样一句:酒不醉人人自醉!后面是其大名和日期,我就试着和作家攀谈。

莫言老师,您去年到北大来演讲一回,我去听了,很精彩的。您没忘吧?

对,是有这么回事,快半年了。

很喜欢您的作品,尤其是《红高粱》,印象很深。

只聊了一会,后面要求签名的读者就涌了上来,我只好闪开,在一边的书架前翻书,我不时向那排作家望几眼:刘恒戴着一顶学者帽,很有风度,他微笑着给人签名,轻声交谈;刘毅然也是,他不笑,但面色诚恳,人少时,不时用有穿透力的眼神环视店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5 17:04 , Processed in 0.071119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