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化学的天地里书写传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1-15 14:33: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化学的天地里书写传奇2010-07-20
   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董少校

“老师在培养学生,反过来学生也在培养老师。老师对学生的悉心关爱、教导乃至敬畏在塑造着师者的个人形象,人们所乐于称道的名师,也正是这样在真诚的付出中炼成的。”     

26岁被破格晋升为一级教师,30岁成为高级教师,35岁获评特级教师,一个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上海市继光高级中学教师陈寅都做到了。在这背后,是他对育人工作的满腔热忱,是他在化学教学领域的过人智慧,还有他对师道品德的执著追求。自从与讲台结缘,陈寅就把教学当成了终身的事业,矢志不渝,孜孜求索,在化学的天地里书写着绚烂的人生传奇。

做扎根大地的“土专家”

2009年年底,上海市虹口区教育局推出首批名师工作室,陈寅作为其中最年轻的导师,主持化学名师工作室,许多高中教师慕名竞相参加,还吸引了不少初中教师。通常每个工作室容纳5至6名学员,陈寅化学名师工作室却破例招收了8名学员。

说起成为名师之后的身份定位,陈寅更乐意把自己当成一名“土专家”。一方面他在化学教学与研究领域有专长;另一方面这些成果都来自一线的实践,就像从泥土里自然生长出来的那样,有着扎实的根基。作为工作室主持人,陈寅带领学员从特定项目入手,对教材、学生、教学过程进行分析,摸索教学规律,提升教学质量,带动他们成为教学骨干力量。

今年4月,在上海化学特级教师论坛上,陈寅作了题为《对高一氧化还原概念教学的认识》的报告,与同行们分享他的最新研究。此前,他已对3所学校4个年级进行了详细调研,围绕氧化还原相关的知识点展开统计学分析。陈寅从单个题目的对错统计中发现共性,进而检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当之处。

“如果学生不能掌握某些知识点,那未必是他们头脑愚笨或学习偷懒,实际很可能是老师的教法出了问题。”陈寅说。这种从一线教学中发现问题、总结规律的做法,正是陈寅进行教学研究活动的一贯思路,由于贴合教学实际,所以有更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对于学生的学习成效,应该寻找一种科学的检验方法。”带着这种思考,陈寅自学了大量统计学知识,并从氧化还原知识板块入手,探索检验教学成效的科学方法。未来他的目标是把这种理念拓展到更多知识板块,进而建立一整套涵盖整个中学化学的测评量表体系,为广大化学教师提供检误纠偏的工具。




教师要兼备不同的视角

陈寅常说,教师不能把教学当成简单的任务,而应该深入教材和学科内部,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把知识更有效地传递给学生,并给他们带去更多的启发;教师应该具备宏观的视野,跳出教学看教学,心怀强烈的责任感,投身教育事业。

2007年8月,陈寅作为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受党中央、国务院邀请,到北戴河休假。陈寅感触最深的,是中央对教育的高度重视。他说:“人们常常议论教育中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实际上中央非常清楚,并一直在花力气加以改进。”陈寅从心底感到,中学教育承担着全社会的期望,不仅关乎学生个人的成长和家庭的幸福,而且对国家未来创新人才培养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北戴河归来后,陈寅对未来的目标更加明确,迈出的步子也更坚定了。他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进入高中以后,学习化学往往觉得很吃力。陈寅与工作室的学员们共同发起研讨初高中化学教材中的断档状况,把那些学生应该知道而实际还没有学过的知识点拎出来,编写一本包含两周学时的辅导教材,计划从2011年起在4所中学高一年级试用。陈寅还将率课题组收集反馈意见,对教材加以完善,并推出参考教案,向更多的学校铺开,帮助高中新生实现化学学习的“软着陆”。

“优秀的教师要胸怀宽广、视野开阔才能走得更远。”陈寅说,“一册衔接教材,说大也不大,它对两个阶段学习的桥梁作用却将是十分明显的。教师要兼具微观、中观、宏观的视角,勤于思考,努力谋求工作的新突破。”

关爱学生,更敬畏学生

除了在上海市继光高级中学担任科研室主任,陈寅还有许多耀眼的荣誉、职务和头衔:上海市第十三届人大代表,上海市中学化学学科教学研究中心组成员,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面对鲜花和掌声,他始终保持着清醒头脑,坚定为人师表的目标,心向学生,在育人的沃土里执著耕耘。

毕业后刚参加工作时,陈寅感觉学生似乎不买他的账,台上的他激情四射,可台下却冷冷清清。陈寅暗暗思量:“这是为什么呢?”直到他旁听了一位老师的示范课,与他交流探讨之后,才得到了答案,“教师不能只顾自己讲,要反过来考虑学生能不能接受。关键的不在于教师讲了多少,而在于学生理解了什么、得到了什么。”“学生是一切教学活动的最终落脚点,他们不仅需要关爱,而且值得敬畏。”陈寅说。

在十几年的教学实践中,陈寅对育人的理解也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他希望尽己所能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培养他们的兴趣特长,引领那些在化学领域有天分的学生进一步深造,最终学有所成,同时带去为人道理的熏陶。假如班上有特别聪明的学生,陈寅往往毫不吝惜赞美的语言,对学生独到的思路或解题方法给予公开的赞扬。他说:“遇到这样的学生是老师之福。”

陈寅仰慕像于漪那样的教师,人品好、学问高,而且心里装着学生,爱学生并懂得学生。陈寅的眼里没有差生,他说:“老师在培养学生,反过来学生也在培养老师。老师对学生的悉心关爱、教导乃至敬畏在塑造着师者的个人形象,人们所乐于称道的名师,也正是这样在真诚的付出中炼成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3 13:21 , Processed in 0.068432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