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享,一席精神盛宴
文/文心 一直期待着这样的见面,终于在2013年11月27日,在二七区教育局的组织下,开展了《我们的教育梦——博客写作与教师专业成长论坛》主题活动,伴着冬日的暖阳,迎来了这难得的相聚! 许锡良、孙明霞、刘良华、管季超、方心田等各位专家、教授,给我们做了一次内容丰富、思想深刻、影响深远的培训,让各位教师在对专业成长的殷切中,尽享一席精神盛宴。徜徉其中,百感交集,众家之谈共鸣于我心,激励于我志,启发于我思,不禁写下一些思考,以此自勉。
“勿在自家田里转” 本次论坛中各位专家、教授在有关提高教师专业方面,无论是推荐书籍、影集,网刊、杂志,还是介绍一些名家大家,字里行间不离开一个主题“读”,读什么?读书,读人、读世。 读,即是学,是一种汲取新鲜养分的过程,进行知识流动的血液循环。一个不阅读的教师,拿什么教你的学生?一个不学习的教师,凭什么让你的学生学习?读,是写博作文的源泉,是教师成长的基石,亦是人生积极进取的不竭动力。 读书,作为一种普遍的、基础的学习方式,使得人人能随时、随心地学习,教师可根据自己的专业、时间、兴趣,进行选择性、分段性地学习,读书是知识的积累,可以增加思想的厚度。 读人,是阅读的第二层面,是一种深层次地阅读。“读死书,死读书”一话就是说明抱着书本只知其表,而非真正理解其中之内涵。这就要求教师们在读书的时候,不仅要学到其中道理,也要通过笔者的文字去寻找其思维模式,知道作者为何而写,他是怎么分析和得出这样的观点,如此而来,你会了解这个人。人常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位明者的一次对话。那么,如若你会读人,那么一本好书,就是与智者长期共处。 读世,是阅读的广度。作为教师,我们的眼光仅仅盯在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教参上是远远不够的,世界是多元的,教育是多彩的,教育的汲取面应该是全方位的。政治、哲学、历史;电影、录像、图画;网刊、报刊、杂志;新闻、社会、娱乐等都是教师可以去了解阅读的,当然,在阅读上面也要有选择,有目的,有信仰。 让阅读把世界开打,让写作把自己打开,思想需要碰撞,人生需要流动,勿在自家田地地打转转,开启“心眼”,会带来更多的收获。
“文字是做出来的” 刘良华教授说的好,做比写更重要。只有会做,才可能会写,不去做事,只在纸上谈兵,不去思考,只在表象漂浮,时间久了就暴露了弱点。文字是最不会欺骗的东西,有思想的文字,永远有内容,有色彩,有活力。当我们无暇去写时,就先去做事,把事做好了,文章也就写好了一大半。文字,无需华丽,无需尽在在辞藻中穿梭,只要有真、有实、有见地,哪怕大白话也没什么不可。正如一位教授所说,每位教师都会写,只要会做,就一定会写。
“一切与成败无关” 很多时候的我们,在别人宣判前,会先成为自己的裁判。做一件事情,总会产生很多的担心和顾虑,很好的一件事,也会因忧虑变的沉重。记得一位朋友,在临考前由于过度紧张而退出比赛,当时我就很不理解她的做法,既然准备了,到场了为何偏要白白失去这个机会?那个朋友的回答让我至今费解:我没有准备充分,不想丢人。而那次机会,是一生难以再有第二次的,面对“丢人”二字,我想是朋友过去紧张和在意的缘故吧! 一切无关得失,无关成败。我们工作、学习、生活,是一件顺其自然的事,不必太过于在乎别人的评价。在顺应大趋势的前提下,自我就是一个内在支撑的中心点。要有站舞台不怕无观众,坐考场不怕不及格,写文章不怕没人看,说笑话不怕人不笑,做最好的自己,足矣。
“心态跟得上行动” 很可惜错过了孙明霞老师的讲座,但从与同事们的交流中,得知孙明霞老师从自身经历谈起了对教师专业成长和职业倦态的有关话题。作为一线教师,工作任务较为繁重。做一个心态跟得上行动的教师至关重要。做一件事,要有做这件事的相应心态,才能把事情做好。有了心态,就有了动力,有了动力,有了动力就有了乐趣,有了乐趣就会把事情做好,至少做的开心。
为期两天的培训交流活动,给我带来的思考远不及当下所写,专家、教授们所传达的内容也只是其人生经历中的一个思考,而更多的需要自我挖掘。如刘教授所说的“参禅指月”,顺着手指的方向,看到天空中的月亮,我也从本次活动中,顺着手指的方向,看到心中的那轮明月。 愿我们的“阅读与写作基地”多姿多彩! 愿有机会再相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