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7|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全民阅读媒体联盟第一次代表大会举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2-4 16:25: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全民阅读媒体联盟第一次代表大会举行

    本报讯(记者吴娜)来自全国数十家媒体读书栏目的编辑记者日前齐聚北京,出席全民阅读媒体联盟第一次代表大会。大会选举了联盟第一届常务理事会,并通过联盟章程。全国人大教科文卫主任委员、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柳斌杰被推选为名誉理事长,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董事长姜军当选第一届理事长。
    柳斌杰表示,作为一个新事物,全民阅读媒体联盟聚合多家媒体力量来推动阅读,营造书香氛围,非常有意义。他希望联盟的规模不断壮大,各类媒体平台都能积极介入,同时还对联盟搭建更大平台推介和引导公众阅读,发挥对出版市场的监督作用等方面提出殷切期盼。
    “一为读者提供信息,二为读者指出问题,”资深出版家、韬奋基金会理事长聂震宁认为,由于加入媒体的广泛性,全民阅读媒体联盟将会对改善我国阅读状况起到重要作用,使大众读书真正读有所得、开卷有益。
    此外,新京报书评周刊主编萧三郎、中央电视台《读书》栏目制片人兼主持人李潘、中国移动阅读基地内容总编傅晨舟等媒体代表,先后在大会上畅谈了自己的工作体会。
    全民阅读媒体联盟由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联合本报以及人民日报、经济日报等78家媒体,于今年4月共同发起成立,目的是聚合媒体力量,更好地发挥媒体在全民阅读活动中的宣传和引导作用。
2#
 楼主| 发表于 2013-12-4 16:26:27 | 只看该作者
传媒随笔:当新媒体成为阅读的生态

邵文杰
    旅居上海的印度工程师孟莎美近期在一篇文章中感慨:“中国是一个有全世界最悠久阅读传统的国家,但现在的中国人却似乎有些不耐烦坐下来安静地读一本书。”对于“不阅读的中国人”,她深感“忧虑”。其实很多国人也同样“忧虑”。大家都知道:这几年来传统媒体一直唱衰,一些报纸、杂志多挣扎在生存线上;部分出版商虽然坚持在做纸版,但对于未卜的前途也时常感到困惑;独立书店的纷纷倒闭更是不忍多提。而对于读者来说,确实有许多人在过着放下书籍、拿起鼠标和手机的生活。
    问题是,我们是否就因此断定,中国人不读书了吗?或者说,中国人真的已经丢弃我们骄傲了几千年的阅读文化吗?
    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现在70岁以上的老人中有很多不识字。在他们最好的年纪,中国人正经历着严峻的生存考验。但他们坚守着敬惜字纸的传统,对于家里子女孙辈的书都非常爱惜,甚至会把我们读小学时的练习册都完好地保存至今。这种虔诚,稍往深处想就能找到逻辑依据:他们只是失去了读书条件,但灵魂与阅读的沟通并没有断裂。敬畏知识、尊重读书人的文化传统一直都在国人的心灵深处蛰伏。
    无独有偶,前些天新浪微博的热门话题排行榜上,有一个在列的热门话题是“新书推荐”。超过285万人参与了这一话题,大家都在热情地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媒体官V、知名大V、无名草根基于不同的立场、高度,空前和谐。如果中国人尤其是网络时代的中国人真的已经不读书,那么怎么分享,又分享给谁?
    也有人说,你看,现在到处都是“物质控”,年轻人的话题离不开购物、时尚、电影、音乐、美食、旅游、游戏……难道刷刷微博、看看电子书、浏览浏览网页新闻就算“读”了吗?其实,之前我也有过类似的想法。但此后的一些新经验逐渐更新了我关于现今人们阅读生态的想象。往更深处讲,理解现在阅读生态的前提是,必须了解它所处的社会生态。
    从亲子阅读开始梳理吧。年轻的父母和年幼的儿童其实是有着迫切需求而数目稳定、可观的阅读群体——问题只是,目前国内出版市场是否能及时提供质量优良的少儿图书。对于学生阶段的读者,无论从汲取知识还是个人兴趣的角度,阅读都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主题——问题在于,应试条件下教育者如何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阅读习惯,如何帮助学生释放更多的阅读时间。北京西单图书大厦里每天都有席地而坐的流浪者,固然不排除有人是在“蹭”空调和暖气,但是如果你看到他们读书时那专注的样子,你一定愿意相信,这些流浪者在那一刻因为读书而心灵不再漂泊。还有在拥挤的公交、地铁上那些选择用手机阅读的年轻人,在上下班和上下学的路上,如此便可以有效地利用起点滴的闲暇。
    因此,我们更该忧虑的问题不是中国人不读书,而是如何去营造更好的读书环境。比如,图书产业该如何应对新的阅读形势发展,写作者该如何去贴近时代的心理需求创作,传统媒体和书店该如何提升读者的阅读购书体验……所有这些,都是在新的阅读生态下不可忽视的内容。
    林楚方的《壹读》杂志做得很好。他在最近一期的卷首中如是说:“我们要在各种新媒体渠道上玩,不是因为那玩意流行,而是因为传统媒体用户都在手机上,所以必须开发适合移动平台的产品和渠道……《壹读》的所有内容,文字、影像、声音,都按照移动阅读的习惯重新整理发布过,已经收获了不错的效果。”同是媒体人,笔者深以为然。《壹读》的经验同样可以推广到整个媒体界和图书产业界,因为新的社会形态、新的阅读形态、新的媒体形态需要这样积极的思考与尝试。
    中国人不是不读书,而是还在适应新的读书方式,寻找新的读书方向,重塑理性的读书习惯。阅读不会消失,只是换了一种形式。文化中国也不会消失,而是正在“中国梦”的向往中重绽复兴的活力。
    (作者为《书摘》杂志社社长、主编)
3#
 楼主| 发表于 2013-12-4 16:26:54 | 只看该作者
也说阅读的艺术趣味

杜浩
    无论是在实体书店还是网络书店,卖得最好的书通常是有关人际关系、升学升职、投资理财、养生保健、家庭教育等实用类书籍,而文学、哲学、史学等滋养心灵、奠定文化基础的书籍则少有人问津。某权威网站的一项调查显示,72.7%的人认为“人们注重现实利益,功利化阅读明显”;56.7%的人认为“人们偏重书籍的实用性”;54.2%的人“认为社会发展快,对个人专业化要求越来越高”;28.7%的人认为“无暇阅读陶冶情操的书”,反映出当下国人阅读的功利化、技术化现状。
    对图书出版方、图书策划人、图书经销商而言,他们基本上是以市场导向为主,商业利润唯一,什么畅销出什么,什么赚钱出什么,赶时尚,抓热点,追浪头,彻底滑向了功利化的、实用的、浮躁的出版,对整个社会的功利化阅读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再来看当今大众阅读的趣味和倾向。跟风阅读,是目前大众读者越来越表现出来的随大流的阅读趣味。什么书热销,什么是热点,就追捧什么、阅读什么,也不管它的内容是抄袭还是来自烂俗的剧情。悬疑、玄幻、青春、爱情这些类型作品,基本上成了热销图书,包打天下,畅销无阻,也曾掀起阅读热潮,但很快一阵风般过去。我们身边那些在行政职场上拼杀如杜拉拉般的朋友,拥有高学历的技术白领,在职场上过五关斩六将,但对于读书却是很少有时间问津。因为从当下流行的经济观点来看,读书也是一项经济活动,读不读书则是人们基于经济考虑的自然选择,既然阅读不能给人带来直接的经济利益,没有功利所得,不再阅读自然很好理解。
    我们也必须看到的是,当今这个功利性社会种种阅读生活的目的化、实用化、功利化,已造成了种种与阅读有关的问题,公民读书率下降,网络动漫打败经典名著,当代人无暇读书,名著阅读缺失,人文类阅读出现危机,大众的精神状态日趋浮躁,整个社会的文化底蕴被削弱,这似乎已经是一个社会文化问题、精神问题了。我们正是在这种全社会功利化的阅读倾向中,逐渐背弃了阅读的文化实质、精神实质,逐渐舍弃了阅读对于我们的生命和灵魂的意义,逐渐忘记了阅读给我们心灵带来的美好、崇高和神圣。我们已经没有了阅读的艺术,没有了阅读的幸福。
    但是,即便是这样的阅读现实,我们也仍然要追问:什么是真正的读书艺术?怎样才能拥有真正的读书趣味?阅读带来的是心灵的无穷快乐、轻松、清净和超逸,没有这样的真正的阅读,生命将失去希望之光。读书需要有一种优雅、轻松、自由的阅读境界。在这种读书境界中,至少包含了这样几个因素:一是读书的艺术性,二是读书的精神性,三是不受技术化的实用目的影响。具体讲就是,读书是一种率性而读的乐趣。一个人在读书时,心灵应该是自由的,生命应该处于和谐的状态,这种读书时的心境使阅读本身成为了生命的享受和乐趣。这是一种纯然的、无功利性的、诗化的阅读生活,臻于这种读书精神的境界,就是阅读的趣味,读书的艺术,就是文化的无用之大用。而令人忧虑和叹惜的是,当下,我们很多人的读书生活中,已经丧失了这种读书的艺术精神的观念和阅读的艺术趣味。这难道不是我们的一种文化的悲哀、精神的悲哀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2 11:55 , Processed in 0.100498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