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9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吴淡如:我愿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3-8 17:02: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吴淡如:我愿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来源:解放日报 徐蓓

吴淡如和女儿小熊。

  吴淡如是台湾知名作家和节目主持人,有“台湾畅销书天后”的美誉。近日,40岁之后才当上妈妈的她,在新书《最大的冒险》中,畅谈自己对女儿的教养心得。她说:“我愿意让她输在起跑线上,我不希望她比别的孩子强。”

  宝宝是妈妈最大的冒险

  解放周末:您的新书取名《最大的冒险》,为什么会取这个书名?

  吴淡如:《最大的冒险》来自我书里的一段话,也算是对我的教养心路历程的总结吧。宝宝当然是妈妈最大的冒险。我会一直做一个快乐的母亲,乐观地看待孩子的成长。不过我也不想为孩子牺牲太多,“牺牲”从来不是一个美好的字眼,意味着总要有人受损受难。我仍追求我的梦,我仍有义务每日活得兴致盎然。而且这份幸福也是我和孩子共有的。

  解放周末:通过这本新书,我们了解到您在生育女儿时所承受的痛苦,以及付出的心血。为了生下女儿小熊,您差点丢了一条命,也正因为如此,才会更倾注生命去呵护小熊吗?

  吴淡如:我爱孩子是肯定的,但我不想做一个神经兮兮的妈妈,因为孩子出生艰难,就对孩子溺爱。我知道我该给孩子的不是宠爱,而是陪伴;不是让她躲在屋子里当温室里的花朵,而是让她努力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幸福。所以我拟定了“放山鸡计划”,让孩子变得更活泼也更勇敢。有时候,精神上的溺爱比物质上的宠爱更可怕。当孩子渐渐长大,她一定要学会独立,所以大人有必要学会及时放手。

  解放周末:您是40岁以后生的女儿,您认为女人40岁再生孩子有哪些优势?又有哪些劣势?

  吴淡如:高龄妈妈应该是生起来比较困难,养起来更有针对性吧。比如我们的经济状况稳定,性情已经磨得圆润,处理世事与家事已有一套方法,面对孩子会更有耐心,更明白自己培养孩子的目标是什么,也会有自己比较成熟的观点。这是基础吧。至于孩子出生时的困难,也不完全是坏事。因为泪水在那段时间流光了,后来遇到挫折,我几乎未曾悲伤过,只剩下些许愤怒而已。很快地,我就会往好处想,往我觉得对的地方去行动。

  解放周末:很多妈妈常常对养育孩子充满了抱怨,而您的书中却满是幸福和享受。养育孩子给您带来的最大收获是什么?

  吴淡如:爱。有一个人,你可以无条件地爱她,而且必须爱她。有时候当然会很累,但最重要的是爱,爱是一种享受。

  孩子不该在比较中过活

  解放周末:您在书中说,“我愿意让她输在起跑线上,我不希望她比别的孩子强”。这是为什么?

  吴淡如:很多母亲很要强,但自己做不到,全推到孩子身上,要他(她)帮忙实现自己一生的梦想,使亲子关系紧张。孩子本身不该在比较中过活。

  解放周末:您在书中提到了一些您自己教养孩子的独有方式,比如您总是自己先吃饭,再喂给女儿吃;当孩子哭的时候,您会说“尽量哭喔”。这些做法似乎与传统背道而驰,您是否因此而受到过质疑呢?您又是如何面对的呢?

  吴淡如:我经常会遇到“传统女性”因为我没有先喂饱孩子而大惊小怪;但我这么做是有我自己的目的的。我最讨厌人家强迫孩子吃东西,除非是生病时不得已必须让孩子吃药。如果从小强迫孩子吃东西,那么,吃这件事情在孩子心里就会是个阴影,他们可能一辈子都无法愉悦地享受美食的滋味。食物是让人快乐的重要源泉,而用餐时的心情足以左右食物的美味。有了孩子以后,我更加注意自己平日的行为方式,因为孩子很会模仿大人的一举一动。我是在给孩子做示范。我希望,当女儿有一天变成别人的妈妈时,她也要懂得善待自己、满足自己,而不是做一个苦命的、永远牺牲自己、吃剩菜的女人。那可不是我生养她的目的。

  解放周末:您说“在小熊3岁以前,没有对她发过一次脾气”,这真的好难。您是如何做到的?

  吴淡如:小熊已经4岁了,到目前为止我也还没有发过脾气。主要原因是,我大她很多,而她是初生之犊,什么都不知道,也有权不知道。我们没有权利对一个什么都不知道的人生气。她从来不是个乱吵乱叫的孩子,睡前可能有点小脾气;但基本上都说得通。

  解放周末:您希望孩子将来成为怎样的人?

  吴淡如:将来,孩子要做什么,成为什么,我会让她自己选择,我只能旁观。如果她需要,我会在合理的范围内给她一些鼓励和帮助,这是我的承诺。我希望她永远有自己的主见。不要挤在乌合之众里,当点头应声部队的一员。我相信,有主见的女孩才能过她想要的生活,不会可怜巴巴地活。

  我听过这样一句有趣的话:在行列队伍中,如果有人坚持踏着不同的脚步,那么,他应该是听到了不同的鼓声。但愿女儿听得到自己的鼓声,勇敢地为自己的主见负责。别人要你走的路再平坦,都比不上在自己的路上感受风吹雨打来得畅快。

  我从鹰变成了鸽子

  解放周末:当了妈妈之后,感觉自己有怎样的变化?每天还有多少时间写文章?

  吴淡如:有了孩子之后,我变了很多,从天空任我翱翔的鹰,变成一只飞出去就急着飞回家的鸽子,从猛兽变成了家禽,从野马变成驯鹿。我以前肯定想不到现在过年最大的梦想是带一个小娃娃去迪士尼乐园。但我也体验到了发自内心的幸福,观看事物的角度也有了很大变化,这些也成为我新的写作素材和角度。当孩子静静睡着后,通常已经是十二点了,这时我才能打开电脑,处理五花八门的邮件、报表,或者拼命赶稿。至于时间总是有办法,重点在于做一件事时,别想另一件事。还有,不要花太多脑筋处理情绪问题。

  解放周末:有了孩子后,您的生活节奏是否有些调整,会不会像很多产后妈妈一样因为孩子而忽略了老公呢?您是怎样做到将事业、老公、孩子三者之间达到平衡的?

  吴淡如:我的先生非常理解我的工作。没有孩子之前,我们虽然都非常忙,也都会尽力抽出时间一起体验家庭之乐。有了孩子后,孩子就像一个纽带,让我们愿意挤出更多的时间回到家里来陪伴孩子、关心彼此。相较于以前,事业上并没有什么损失,只是让我们学会怎么更高效地利用时间,节奏更快,更充实,同时我们也更懂得去体验家庭生活的幸福。



2#
 楼主| 发表于 2014-3-10 22:10:36 | 只看该作者
向下扎根,向上成长

韩素静

儿子16岁了,16岁的他已长成一个小小男子汉。16年来,为了让那个小不点成长,我陪他读书,努力让他向下扎根;同时,我又尽量放手,给他一片天空,让他向上成长。

读书,是向下扎根的过程

我深知读书的重要性,所以,儿子还很小时,我就把他带进阅读的世界。读小学时,为了培养他的阅读习惯,我们设定了“家庭读书时”和“家庭读书日”——每天晚上7-8点,是我家的“读书时”,每周日则是我家的“读书日”。只要没有特别重要的任务,在“读书时”和“读书日”,一家人都要在书房安静地读书。这期间,我不写文章,先生不练书法,儿子不玩游戏。那段时间,读书成了一家人茶余饭后的必做之事。

慢慢地,儿子养成了读书的习惯。那年暑假,儿子和先生躺在大床上休息,我则在地上铺张席子纳凉。躺在地上好长时间也没听到他们父子任何一点声音,我很好奇,折身起来看他们在做什么,一看,才知道儿子和先生各抱着一本书读。看他们兴趣盎然地读书,本来准备睡觉的我,也不自觉拿起书读了起来。现在,晚上临睡前去儿子房间关灯,他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妈,等一会,让我把这几页书看完……”

为了培养儿子生命的厚度,我决定把儿子引到历史世界。12岁那年的暑假,我给他推荐阅读《明朝那些事儿》,果然,作者“当年明月”幽默风趣的语言形成一个“场”,强烈地吸引住了儿子,让他狂热地喜欢上了明朝历史。从此,凡和明朝历史有关的书籍,他见到都要买来。但这些还不能满足他,13岁那年的暑假,他郑重地和我商量,想购买一套《明史》系统阅读,我理所当然支持。于是,经过选择,我们购买来纵排本、繁体字、由中华书局出版的《明史》,后来,尽管因为看不懂而搁置了起来,但我相信,总有一天,儿子能够读懂。

就这样,在纷繁复杂的尘世中,我们用书开辟出一块独特的空间,供心灵自由徜徉。慢慢地,儿子养成了“随时随地读书”的习惯。

是的,读书不是只在“读书时”和“读书日”才读,读书也不是只在书房才读,真正的读书要随时随地阅读。平常的日子里,我和儿子外出随身都要携带一本书,准备随时阅读,哪怕时间很零碎。因为我们有很多时间都是在等待中度过:坐公交车,需等待;去理发店理发,需等待;开会,更需等待……这等待的空隙就可做一件事——读书。周末回老家,我们互相问的一句就是“你带哪本书啊”,带本书打发路上的时光,已经成为了我们的必须。

放手,为了更好地向上成长

16年来,我很少娇惯他,用儿子的话说:他是被“放养”长大的。

是的,儿子的成长过程基本是“放养”的。自他一岁生日的前两天学会走路那天起,我就开始放手,再也没有抱过他;上小学时,因为学校离家很近,所以,我仍然坚持让他独自走。在我的意识里,生活就是这样,很多路,只能独自走;很多事,只能独自承受。

8岁半,我带他第一次参加自行车户外俱乐部。那天,他骑着他的小童车,一天走了35公里,尽管累得气喘吁吁,但在“驴友们”的鼓励下,他最终胜利抵达目的地,光荣地成为最小的“驴”。就这样,他慢慢松开我的手,一步步走进生活,走进外面的世界。

2010年暑假,舟曲发生了特大山洪泥石流,在我的鼓励下,儿子决定利用唱歌的特长去中心广场卖唱募捐。在一番策划和准备之后,他带着募捐箱到了濮阳市最热闹的中心广场,尽管刚开始还有点羞涩,但在我的鼓励下,他还是大方地拿起吉他,唱出了第一声。那天,一个半小时,他挣了32.7元,第二天,亲自把钱送到了红十字会。这,也是成长路上的痕迹。那年,他还不到13岁。

2011年暑假,在我的建议下,他去书店做了半个月的义工。周末书店有讲座,儿子又主动承担起给听众端茶倒水的任务,那天,当儿子在众人面前大大方方端着茶盘出场时,脸上透露着从容和淡定。就这样,儿子把他从容而又淡定的神态展示在了成人面前,向世界展示了你挂着微笑而又充满稚气的面庞,亮出了一个虽幼稚但从容的自己……

2013年8月26日,我们一家人徒步22公里,这次徒步是我送给儿子的16岁生日礼物。尽管路上很累,但我们还是坚持了下来,徒步结束后,儿子总结了两点感受:第一,决定做一件事,一定要坚持,绝对不能半途而废;第二,遇到困难时,一定要告诉自己坚持,坚持一下,也许就能创造一个奇迹,因为人有无限的潜力。相信,这些经历和感受,已在一步步的行走中,融进儿子的血脉,成为他身体的一部分。

现在,儿子爱阅读,有修养;爱运动,有野性。周末,他要么在书房里随情随意地阅读,要么在卧室里自我陶醉地弹奏吉他,要么在球场自由挥洒汗水,挥洒青春和朝气。看着那个有朝气、有思想、有责任心的孩子一点点长大,我的心里,满满的都是幸福。

龙应台说:所谓父母、子女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是的,养育子女的过程就是看着他一步步远离的过程。为了让儿子的脚步更稳健,我陪着他阅读,努力让他向下扎根;我又尽量放手,给他提供更加自由的空间,让他自由地生发、成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8 17:11 , Processed in 0.102815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