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二次成长论——卓越型教师的成长规律与成长方式 李海林 当今教师现状存在三种类型:职初教师、骨干教师、卓越型教师。职初教师是指自己都做不好自己事情的教师;骨干教师是指自己能做好自己的事,不需要别人帮忙,也帮不了别人的老师;卓越型教师是指自己能做好自己的事,还能帮助别人,指导别人,让自己进步的老师。他说现在的普通老师,对校长的专业引领意图非常的抵制。校长如果每人发一千元,这个意图执行得很快,但这不是一个校长的专业。这样的事情,每一个人都会做,连傻子都能做的事情。 教师为什么强烈抵制校长对教师二次成长的专业引领呢?他到洋泾中学当校长后他才知,教师的成长是很奇怪的,必须是在全校老师基数大的发展后,老师个人才主动的去自发展,自成长。教师团队是呈金字塔式结构,以团队合作形式发展后,才能推出金字塔上的卓越型老师。最后他得出四条结论: 1、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至少需要两次成长构成。 2、一个教师要走向成功,仅有第一次成长是不够的,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第二次成长。 3、当前教师成长遇到的瓶颈,不是第一次专业成长,而是第二次专业成长。 4、某一些方式和途径,对教师第一次专业成长是有效的,但对二次专业成长则效果不大,或者无效。 他研究出教师二次发展论,存在着发展曲线图,即教师成长有三个阶段:第一次成长期、高原期、第二次成长期。 一、教师进入第一次成长期的标志: 1、熟悉教材。这是教师第一次专业成长最基础的内容。 2、对教学的基本步骤与方法的掌握。这是教师第一次专业成长最重要的内容。 3、对学生的关注。这个阶段的老师开始形成所谓学生观。 4、有与同伴合作的强烈愿望。其标志是校长和同伴的认可。 5、开始追求学生的考试成绩。有的甚至把学生的考试成绩当作最大的成功指标。 二、教师进入高原期的标志: 1、很难感觉到像前一个时期那样快速成长,相反,他发现自己很多事情都是在重复。 2、能保持中等状态的教学效果,但即使更努力,也没有明显的提高,不过一般情况下也坏不到哪里去。他打了一个比方,两块萝卜放在一起煮,萝卜还是萝卜,味道没有改变,但放进一块骨头,味道就不同了。 3、工作内容和范围长期没有变化,自己也不知道还有什么事情可做。偶尔有一些新的尝试,也看不见什么效果。 4、教师发现,自己从同伴那里不能再学到更多的东西,觉得同伴懂的自己也基本上都懂。 5、工作热情明显下降,但能维持着基本的工作状态;一部分教师感到工作疲惫。 6、开始关心教学理论,但没有哪一种理论完全说服自己,觉得这些理论都与自己切身的感受不一致。 他从这个高原期标志得出结论: 1、高原期对教师具有自蔽性,身处高原期的老师不能自觉到自己的处境。教师对同行引领心里不服,这个对教师的毒害最大。教师有问题自己不知道,你也不能抓住他说你现在处于高原期,你要进行第二次发展。这种话不好说,说了,老师会跟你急。 2、据观察,大约有二分之一甚至更多的教师,终身没有走出这个时期。这是教师专业的悲哀,教师每一天的工作都没有变化。 3、伴随着教师专业发展高原的,往往还有教师人生的一些际遇。如离婚、生病、生活困难等等,教师要走出高原期,格外艰难。 三、教师进入第二次发展期的标志: 1、原先不太关注或不感兴趣的事物,突然或者慢慢开始成为重要的生活内容和工作内容。 2、生活圈和工作圈开始突破原来的格局,向外扩展。 3、关于教育教学和人生事业方面的理解开始与同伴区别开来,甚至有明显的不同。 4、不仅对教学问题感兴趣,而且对教材、对课程资源、对教学评价、对师资队伍建设、对一定区域内的教学管理问题开始感兴趣。 5、开始对某一种理论有热情,甚至成为某种理论的追随者。 6、非常注意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产生的一些资料的收集,并且非常珍惜自己的这些资料。不注意收集自己的资料,说明教师没有倾注自己的心血。他举了一个例子,他在浙江师范大学时,有一位年轻的教师非常的刻苦好学。他觉得这位年轻人有培养的前途,就派他到日本去学语文1年,再派他到欧美学习两年,基本上这个老师对全世界的语文就了解得差不多了。这位年轻教师到日本去学习之后,日方安排他跟一位日本老教师学习语文。不幸这位教师去世了,政府方把老教师一生收集的所有教学资料存放在博物馆里珍藏,还划出一间七十多平方米的房子存放。年轻人与工作人员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都没有整理好老教师的那些资料。可见卓越型教师是非常注意收集自己的资料的。 7、对朋友或者工作伙伴开始有挑选,而且这种挑选不完全是因为与自己的亲疏。 8、在工作甚至生活中的一些方面追求与人不同的看法和作法,表现出对一些固定的看法和作法的不满意。 9、开始在内心怀疑自己过去的一些信念,开始能接受他人对自己的批评甚至否定。 10、更关注自己的内心,有时会像观察别人一样观察自己。 11、对自己常常有陌生感,感到自己变化很大。 12、既不象过去那样自卑,也不像过去那样自傲,能客观看待自己。 四、第一次成长与第二次成长比较: 1、第一次成长方式主要是模仿;在第二次成长中,教师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及效果这一环节不可或缺。 2、第一次成长主要靠经验的积累;第二次成长主要靠“用理论”来反思自己的经验。 3、第一次成长主要表现在行为方式的变化;第二次成长更重要的是看问题的立场方法的重大变化。 4、第一次成长很多是自然开始的,第二次成长则有很多是受到较大挫折后开始的,或者是在受到外力的强力推动后开始的。 5、第一次成长所依靠的外部支持主要是同伴的示范;第二次成长所依靠的外部支持则主要是专家的指导。 五、第一次成长与第二次成长有效性调查表 从调查情况表得出以下五条结论: 1、读书、读书是二次成长的必经之路; 2、教学反思是二次成长的关键; 3、课例研讨是二次成长最有效的途径; 4、参加研讨会是走向成熟的重要契机; 5、论著是教师专业生涯的重要台阶。 他接着给我们分析以上五条结论: 1、为什么说读书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要有从生活的最底层崛起的勇气和力量; 勤奋刻苦是每一位成功教师的必由之路; 读书、读书是教师专业发展永恒的主题。古今中外所有专业人士最经济最直接最快速的民展就是读书。 读书有三种: 读书以消磨时间叫休闲式读书; 读书以认识事物叫学者式读书; 读书以解决问题叫问题式读书。 而教师问题式读书有五步法: 一在身边找问题;二带着问题来读书;三在读书书中获取某种观点、立场与方法;四用这种观点、立场与方法来反思;五在反思中改善行动。 他说,世界上没有一本书是处方,不能解决你所有的问题。他就跟我们聊起他在洋泾中学“逼”老师读书的趣事。一开始,他在语文组里介绍老师读那些书,然后中午吃饭的时候就去语文老师那里交流读书心得。有一些老师没有读书,或没认真读书,在校长面前一问三不知,显得没有学问,非常丢面子。他问到的语文老师脸都胀红了,过几天,他午餐时又去问老师,没有读书的老师非常怕校长走到他的面前,都低下了头,心里在想,中学里怎么来了一个“逼”人读书“令人讨厌”的教授?他说,读书是一件美好的事情。为了鼓励教师读书,他用学校经费在杭州西湖中包了一艘大船,让老师们在船上跟他读书二天,谁都不准下船。多么好的校长呀,用心良苦的校长,竟然用这样的方式来促使老师读书,促使老师进行第二次发展。他还说老师是非常讲面子的,讲面子也是一种资源。他就想出了一个办法,提前一个月让学校的语文老师读一本书,然后邀请了书的作者,还有他带过的8位博士生,建平高级中学的5位语文教师,集中来讨论他们读的那本书的内容,最后是洋泾中学的语文老师最出风头,发言非常有深度,有见地,使他们学校的语文老师获得了读书的成就感,从爱上了读书。瞧,多可爱的校长,多有趣的校长。 2、教学反思是第二次成长的关键。 反思:自己看自己; 条件:首先把自己分离为“现实的自我”和“理想的自我”; 前提:建构一个“理想的自我”; 操作:用“理想的自我”观察、判断和评价“现实的自我”; 教学反思的四个层次:一普通的:备课,上课,自我评价,修改。二更专业的:备课,上课,反馈,修改,再上课,对比,总结。三较高级的:教学诊断。记录、观察、切片、描述症状、同类相并、病理分析、同类病案检索、治疗。四最高级的:课案库建设。教学分类-指标体系-课案-课案原理说明。 3、课例研习最有效。 他认为,企业管理者最有效的培训是撰写企业个案;工程师最有效的培训是项目实习;医生最有效的培训是病人会诊;律师最有效的培训是案件调查;教师最有效的培训是课例研习。 上课评课:上课评课的焦点在教师;教师作为上课者,它的作用是磨炼上课的技术;教师作为评课者,它的作用是对课堂技术的模仿。 观课评教:观课评课的焦点在教师、学生、教材之间的关系;教师作为上课者,它的作用是帮助教师发现自己的问题;教师作为观察者,它的作用是从他人的课上受到一些启发。 析课评理:析课评理的焦点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之间的关系;教师作为上课者,它的作用是帮助老师领会到上课的道理;教师作为评析者,它的作用是实现从经验到“意识”的飞跃。 4、参加学术研讨会是重要契机。 专业成长的五要素: 学:学问(这是一个人的底子);识:见识(决定一个人的态度);才:才华(决定他人是否认识到你的价值);胆:胆略(能否把握住机遇);德:品德(能把事业做得多大)。他写了一篇文章,题目是《论学识胆德》,在他的博客中发表。 见识决定态度态度决定气度:陌生化情境为教师提供逼近自我的外在条件;在现场体验中获得巨大灵感;在一个平台上迫使自己承认己不如人;有利于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帮助教师体验成功;扩大自己的工作圈与交际圈,成就自己的发展舞台。 5、论著是教师成长的重要台阶。 教师写作的实质:由默会知识向明言知识转化 由默化知识向明言知识转化的意义:一固化经验:经验因固化而不断积累。二促进反思:明言的过程就是反思的过程。三提升知识层次:明言就是由个到类的转化。四强化教师的成就感:明言就是“立言立说”。五有效传播:意会是手把手,明言是“心贴心”。六形成共同体:明言可以寻找到学习共同体。 教师写作的“三个面向”:面向自我(不是面向专家)—写给谁看,写出来作什么用;面向问题(不是面向命题)—思考程序;面向事实(不是面向理论)—理论与实践的矛盾。 而戴帽子的研究文章为:某某理论是怎么说的(复述理论);你们看,我就是这样做的(举例);哈哈,我做得多么好(结论);证明:学生成绩进步很快呀(论证)。 老师要应该这样写文章: 1、我在实践中遇到什么样的问题?(观察); 2、这个问题的实质在哪里?(用理论来思考); 3、从我对问题的实质的理解出发,我从哪一个方面入手开始对实践的改善(行动); 4、改善的结果(观察); 5、对这一过程的反思及初步的结论(思考); 6、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前瞻); 然后,再来一回观察——用理论来思考——行动——观察——思考——前瞻,这样就进步了。 教师写作:临床教学研究 1、从个案出发:具体的研究。 2、行动研究方式:行动者研究如何改善行动。 3、用理论反思:不是研究理论。 4、聚焦任务:我的工作任务是什么。 5、综合性的视角:不是单纯的认知视角。 6、问题意识: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新加坡中小学教师培训的经验与启示
双城市教师进修学校 刘正生
今年5月,有幸参加哈尔滨市首批教育家型教师培养对象境外培训班,目睹新加坡教育的新气象,感触良多,受益匪浅。在新加坡教育众多成功的范例中,有一项我特别关注,这就是中小学教师的在职培训。
一、新加坡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的经验
(一)培训途径多级化
新加坡为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提供了不同级别、不同层次的培训机构,以满足各种不同培训的需求,让培训更具针对性。
1.国立教育学院的培训
主要是为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提供高一级的学历进修课程培训和每个学校的科目主任、部门主任、校长上岗前脱产专职培训。
2.教育部教师培训中心的培训
他们根据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设定合适的培训课程,每年初印发一本培训课程册寄到各校,每个教师根据自己的需要以及时间上的配合,选择三至四个课程。
3.以校为本的培训
新加坡每间学校在年底会计划来年的全校性培训目标时,会视学校短期或长期发展目标的需要,让全体教师接受两个至三个培训。此外还会根据每个教师个人的需求量身定做特别培训课程,满足不同需求。为确保培训的实效性,教育部为每所学校分配一位“教师指导员”。教师指导员由科目主任或资深教师担任,他们了解学校的目标和教师的需要,负责为教师制定培训和专业发展计划。分为四步:以师为本的课程需求分析——设置培训的课程——安排培训的课时、时间和授课教师——课程检讨和反馈。
(二)培训内容多元化
新加坡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的内容丰富多样,供教师自由选择。课程内容设置丰富,尤其重视沟通能力、交往能力、理解他人、认识自我等自我发展机制方面的培训。
1.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专业培训
根据教师在职培训的第一需求是为教师提供提高教学水平的培训课程。因此在职培训课程的第一大方面是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专业培训。以华文为例,会根据华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为华文教师开设的听力与说话技能教学、作文教学法、创意教学法、课文的编制和教学策略等,为教师提高教学能力水平提供专业帮助。
2.与工作有关的非专业学习
除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培训课程外,还开设了外语、学生心理、课堂管理、团队协助、教学技艺、电脑培训等非专业培训内容。这些培训内容具有实用、应急的特点,也是教师在职培训的一部分。
3.与自我人格发展有关的学习
新加坡的教师在职培训还特别重视教师人格完善的培训。开设人际沟通、交往方面的课程,让教师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正确认识自己,理解他人,不断超越自我,为教师形成终身学习提供支持。
4.与专业、学校活动无直接关系的个人爱好与兴趣
学习唱歌、跳舞、插花、绘画、瑜珈等艺术、健身活动,也是新加坡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的内容。因为新加坡政府认为个人修养可以影响一名教师,兴趣爱好可以丰富一名教师,这些非专业的课程学习可以修炼教师的人文精神,增加教师的文化底蕴。
(三)培训方式的灵活有效
除了我们熟悉的报告和讲座,新加坡中小学教师的在职培训还有更多灵活的方式,无论那种培训方式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特别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为了给老师提供更方便的学习,还开展了网上教学。例如,一个一次围绕“如何帮助学生养成写作业的好习惯”这个专题开展培训活动。操作程序是这样的:
1.首先讲明为什么要进行这门课程的培训?从理论上帮助老师认识这个问题对孩子发展的重要性。
2.接下来会给老师提供很多如何帮助学生养成写作业的好习惯的案例,教老师们在实践中如何去具体操作。
3.中途请老师们小组讨论,上面方法的实用性。然后每个人填写一份行动计划书,结合这次培训的内容,有哪些知识是可以回去有用的,自己对这个问题有什么新的认识和好的办法。最后自然形成了一个学习结果的汇报单,紧密结合自己的教学教育实际。如此培训方式让老师们觉得有实用价值,才会有培训的兴趣。
二、启示
新加坡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以其实效而深受老师欢迎,为教师的职业提升带来很大的支持和帮助,给我市的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带来很大的启示。目前,我国教师待遇不算高,其专业水平、师德修养也都需要不断加强。虽然我市教师培训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但与新加坡相比还有相当大的距离,比如一些区县研培部门和基层学校虽然也开展了各类培训活动,但缺少规划,针对性差,手段单一,各校各自为战,浪费人力资源,加之教师缺少内驱力,评估不能同步,实效性还不强。要解决这些问题,除了政府要采取措施不断提高教师的待遇和社会地位,落实各项强制性培训外,研培部门和学校也应该重视教师的个体需要和自我教育,采取自我提高等方法来改善教师的心境与态度、专业与技能,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学习机会与发展机会。
1.建立校群和教师指导员制度
开放办学,打破校与校之间、中学与小学之间的界限,在区域内建立若干学校组群,把一些位置靠近的学校组成一个学校群组,每一个校群中包含几多所不同类型的学校,校群内学校的校长轮流做群主,定期会面,互相交流与分享,加大学段间教师教学的联系和沟通。同时,选拔资深教研员及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为教师指导员,减少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班级授课时数,使他们有时间有精力深入实际,了解学校的目标和教师的需要,与教师协商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和专业发展计划,并定期指导校群教学分享活动。
2.培训的课程内容要有针对性和丰富性
培训的内容,要突出现实针对性,以“问题”为中心,即从学校实际出发,根据需要组织相关的知识与技能进行培训,切实解决学校所面临的问题。教师培训的内容应更加丰富,密切结合实际,除了专业学科和教师教育知识的更新和深化、教育技术的掌握、一般文化素养的提高外,还要包括对学校、家庭和社会所面临的最紧要问题的研究和探讨。目前我国教师出现严重的职业倦怠,在某种层面就是缺乏个人心性的修养,不能正确地认识和调整工作的压力,应该加强教师的人文修养,怡情养性有利于教师更好地面对自己的工作。
3. 培训手段与方式、方法可以多种多样
改变单一的讲座式培训,将个人自修法、集体充电法、师徒结对法、观摩听课法、骨干示范法、案例剖析法、合作研讨、校群分享等结合起来。不管采用何种方式方法进行培训,首先应该是态度、观念转变的培训,其次是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培训的方式要更灵活,将理论结合实践,注重实效。
4.拓展网上教学方式,为教师培训学习提供便利条件
如今现代化技术教育环境成熟,不管市区还是乡镇,QQ群、uc聊天室等的使用已经较为普及,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一有利优势,进行网上在职培训,设计好适合网上培训的课程,为教师提供便利的学习。目前国内的博客互动平台的教学研究也是一个很好的思路。区域教师共同组成群组,进行博客联盟,大家在这里可以自由交流教学感受,共同探讨教学问题。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这种培训方式的灵活性、互动性、集优势资源于一体,丰富教师的专业成长所需,是值得借鉴的一个好办法。
5.建立一套监控教师培训效果的评估制度,保障培训的效果
有关部门从培训课程的设置到培训的过程,以及培训的结果都有全程的跟踪,在不断的检讨中保障培训的效果。坚持“以教师发展为本的理念”,把评估与教师个人未来的成长和发展、与学校的生存和发展紧密结合,突出过程性评价,实行多元评价,着力点放在人的内在情感、态度的激发上,尊重教师在评价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