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新社区的会议室里,居民、社区工作人员和记者认真交流。
老报人左大爷兴致勃勃地谈起多年来的读报感受。
厦门网-厦门日报讯(文/图 记者 张明蕾)社区中心的会议室里,开完会的老人们三三两两地翻阅着《厦门日报》——了解当前政策,关注社区新闻,还有的老人仔细瞧着健康新闻。谈起对办好报纸的建议,老人们娓娓道来,头头是道。昨天上午,莲新社区的老住户们跟记者聊起了他们心中的“好报纸”。
六年级小学生
加入读报大军
记者刚走进莲新社区的会议室,老人们就扬起手中的报纸,笑道:“赶紧坐下,我们有很多建议要说给你听。”虽然退休好多年,可几位阿姨都没闲着,为社区事务忙上忙下,所以平日里关注的也是报纸上的社区新闻。“社区新闻可以根据不同时间推出不同专题,重阳节快到了,可以做个关心老人的专题,肯定吸引人。”张阿姨说。
导读多放些读者关心的内容,新闻报道多弘扬正气,阿姨们纷纷表达着自己的看法。聊起谁家订报多,阿姨们笑指社区工作人员戴女士。“我家里订了三种报纸——《厦门日报》、《厦门晚报》和《海西晨报》,都是老公要看的。”戴女士笑道。
戴女士丈夫肖先生是自由职业者,每天需要了解最新的政策走向和社会变化,多看报就成了必然选择。肖先生喜欢通览报纸,戴女士则偏爱都市新闻。“都市新闻比较有趣,图片多,内容也丰富,我之前还给《城市副刊》投过稿呢。”戴女士说。在父母的熏陶下,小学六年级的儿子加入读报大军,“他下午放学回来,总会看报纸,也不知道在看什么,周末还抢着拿报纸呢。”戴女士说。
谈起办报建议
读者头头是道
得知记者要听听居民们对厦门日报改版的建议,张阿姨连说:“你一定得去问问老左,他可是铁杆粉丝,以前还是搞媒体的。”在张阿姨指引下,记者来到了左大爷的家。客厅的茶几上堆满了各种各样的报纸,电视上正播着央视的新闻。
“《厦门日报》和《人民日报·海外版》,他每天都要读,电视新闻也少不了。”左大爷的老伴陆阿姨说。用左大爷的话说,报纸是他的平面新闻,电视是他的立体新闻。“我之前在外地报社待过,当过记者,也做过编辑。虽然不是新闻专业出身,但看新闻已经成了习惯。”左大爷告诉记者。
在左大爷看来,省内的几家报纸中,《厦门日报》办得很不错。“从版面到文字都很活,耐看,不枯燥。”左大爷说,“日报去年改版过吧,版面稍有动静,我都知道。看得多了,就会留意嘛。”老报人谈起办报的建议,头头是道:要增加图片使用量,新闻配图的裁剪要更灵活;文字要更活,多讲故事,少摆道理。“报纸不能板起面孔,那就不好看了。”左大爷说。
【留言板】
读者陈黑牛:作为《厦门日报》十几年来一直自费订阅的老读者,我很期待《厦门日报》越办越红火。办报风格尽可能轻松清新;内容尽可能多,可以五花八门包罗万象。开辟更多版面发表读者的所见、所闻、所思,设立历史掌故、民间传说、民俗民风和微型小说专刊,全方位报道台湾等。
赵恒章:鉴于明年是《厦门日报》的《城市副刊》成立10周年,我建议可否精心出版一本《城市副刊十年作品选萃》以示纪念与庆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