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修辞写作 LIULIANGHUA 学术论文的陈述不可避免地隐含作者的价值倾向,这使论文的写作总是不同程度地染上作者的感情色彩。但是,学术论文在表达自己的价值倾向时,需要尽可能保持克制、节制,尽可能少用“修辞”,尽量少用纲领性定义、口号和比喻等“实践教育学”的语言 [1],更不能“口诛笔伐”。哲学研究论文虽然不可能完全做到“价值中立”,但可以保持必要的“零修辞写作”(或称之为“零度写作”或“零度风格” [2])。这里所谓“零修辞写作”或“零度写作”,就是尽可能保持“不介入”、“不动心”、“不在场”的白描风格。 [3]“零度写作”所反对的是党派性的“政治式写作”、“革命式写作”、“战斗式写作”、“道义担当式写作”或“思想式写作”。 [4]第一,不使学术论文成为仇恨文学,少说狠话。学术论文可以表达自己的不同意、不赞成,但不必破口大骂、泼妇骂街,不必使用文字的暴力。比如,学术论文中宜尽量避免类似“无耻”、“反动”、“贩卖”、“叫嚣”、“狂吠”、“暴露”、“揭露”、“揭穿”、“戳破”、“陈词滥调”、“别有用心”、“随声附和”、“这无疑是一记响亮的耳光”等词语。 [5]此类修辞使学术论文迅速滑向“仇恨文学”。与之类似,学术论文最好少用或不用“鼓吹”、“宣扬”、“散布”等词语。这些词语看起来比“无耻”、“叫嚣”、“狂吠”更温和一些,但依然显示了作者的“漫骂”倾向。 第二,尽量避免媚俗、俗气、油腻的语言。学术语言虽不一定严格要求做到韩愈所追求的“硬语盘空”或欧阳修、苏轼等人追求的“禁体诗”或“白战体”,但至少要求做到“陈言务去”。尽量避免使用“陈词”、“俗词”、党派性或御用性的奉承词语、贴金词语。比如,最好少用或不用“精辟地分析了……”、“一针见血地指出……”、“深刻地揭示了……”、“无情地批判了……”、“旗帜鲜明地提出……”等带有强价值倾向的词语;最好不用或少用“蓬勃发展”、“高瞻远瞩”、“雨后春笋”、“伟大举措”等“大词”、“大话”。在叙事时最好少用或不用类似“不由得……”、“禁不住……”、“脑海里……”等俗词。 第三,说话尽可能留有余地,尽可能少使用最高级或最低级式的不留余地的修辞。学术论文可以表达作者对某个人或某个观点的赞赏或钦佩,但不必轻易使用“最高级”或“卓越”等修辞。最好少用或不用“最……”、“绝对……”以及类似的词语(“说有易,说无难”)。节制的语言比夸张的语言更冷静也因此更深刻或更有分量。尽可能少用“无庸质疑”、“毋庸讳言”、“不用怀疑”、“不可否认”、“无疑”、“显而易见”、“众所周知”、“不言而喻”以及类似的口水话语。在学术研究领域,几乎没有什么结论是不能怀疑、质疑的。动辄使用“无庸质疑”、“毋庸讳言”、“显而易见”这些词语,显得装腔作势、少年老成或倚老卖老。在学术研究领域,也很少有家喻户晓或不言语就可以容易看明白的知识,因此,最好少用“众所周知”、“显而易见”、“不言而喻”这类词语。 第四,尽可能避免“大口大气”地论断他人,尽可能少以导师姿态或法官姿态去教训他人。尽可能少说“我们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绝不……”、“我们要自觉抵制……”、“南辕北辙, 缘木求鱼”之类的导师姿态或法官姿态的话语。在对历史上的经典名著及其作者提出批评时,尤其需要谨慎和节制并保持必要的敬畏感。比如,尽量避免说,“虽然弗洛伊德提出了一些创造性的见解,但是,弗洛伊德极端夸大性心理的自然性,宣扬泛性主义的性力决定论,则是根本错误的”。 第五,避免“应该说”、“应该是”等口水话语言。把“应该”和“是”严格分开。要么表述为“是”什么(或“有”什么),要么表述为“应”如何,但不能出现“应该是”。“应该是”在日常语言中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它在学术语言中不具有合法性。 第六,尽可能少用或不用“我们认为”、“我们知道”、“人们普遍认为”、“大家认为”。当研究者说“我们认为”时,究竟谁跟他一起认为呢?当研究者说“我们知道”时,人们真的都知道吗?如无注释,最好少用或不用“有人认为”、“有研究显示”、“有学者提出”。不要急于提出“笔者认为”、“我认为”。尽可能“让事实说话”、“述而不作”(尽管不必做到“信而好古”)。相反,如果学术论文中频繁出现“我认为”或“笔者认为”,则说明该研究可能只是实践研究而不是学术研究。 第七,为了保护文章的语感,最好少说“值得一提的是”、“特别值得说明的是”、“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说法虽然是有意义的,它提醒读者注意后面的补充说明,但文章一旦使用了“值得一提的”,后面所提示的内容就需要显示出“值得一提”、“值得注意”的实力和分量。如果只是想做额外的补充而并无特别值得关注的内容,最好直接说直接以“此外”、“另外”的方式或以“脚注”、“加括弧”的方式做补充说明。 第八,避免过度使用“言证”(用某权威人物的言语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尽可能少用“朱熹说”、“马克思说”,“杜威说”,“孙中山说”等排列的句式作为论述。论证一个观点是否成立,需要提出证据或证词,列举有代表性的观点作为证词,但不必过度引证。论证一个观点是否成立,即便千万人说了相关的话,也不能说明该观点是正确的。把千万人的口水化的意见聚集起来,依然还是口水化的意见,而不是有根据的知识。无论某个名人说出了什么名言,他的名言都不能用来论证某个结论是否成立。论证是否有效,只能有两个路径:要么采用经验的归纳的路子,要么采用先验的演绎的路子。只有那些尚未入门的初学者才不断用名人名言来为自己做辩护。这样的话语方式不是论证,而是先把某个人“神化”,然后把自己的论文写成“神话”。一条假设是否成立,与马克思说了什么、杜威或孙中山、朱熹说了什么没关系。他们所说的话只是有待验证的假设。不必把某人“抬”出来压制读者。更不能轻易引用“政治人物”的话语。尽可能使学术与政治保持距离,保持学术研究的独立性和严肃性。学术论文若刻意引用政治人物的话语,则容易使学术研究“蒙羞”或“媚俗”。
[1] 详见:布雷钦卡.教育科学的基本概念:分析、批判和建议[M].胡劲松,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9.
[2] 这里的“零度风格”(zeros tyle)是朱光潜先生的说法。不过,朱光潜受当时的意识形态影响(该文写于1962年),对“零度风格”持否定的态度。朱光潜当时指出说理文有两条路,“一条是所谓零度风格的路,例子容易找,用不着我来举;另一条是有立场有对象有情感有形象既准确又鲜明生动的路,这是马克思在《神圣家族》,恩格斯在《反杜林论》,列宁在《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以及我们比较熟悉的《评白皮书》和《尼赫鲁的哲学》这一系列说理文范例所走的路。”详见:朱光潜.漫谈说理文[C]//王力,等.怎样写学术论文.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40.另参见朱光潜.漫谈说理文[C]//王力,等.怎样写论文.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6:48-49.
[3] 详见:巴尔特.零度写作[M].李幼蒸,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48.
[4] 详见:巴尔特.零度写作[M].李幼蒸,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18-19.
[5] 比如,最好不使用类似这样的话语:“巴枯宁甚至狂吠:‘强盗就是英雄、保卫者、人民的复仇者’。”详见:罗徽武.试论巴枯宁无政府主义[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