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9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卓越型教师的成长规律与成长方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3-22 03:25: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原文地址:卓越型教师的成长规律与成长方式----教改探讨(506)作者:新视野
     卓越型教师的成长规律与成长方式
    当今教师现状存在三种类型:职初教师、骨干教师、卓越型教师。职初教师是指自己都做不好自己事情的教师;骨干教师是指自己能做好自己的事,不需要别人帮忙,也帮不了别人的老师;卓越型教师是指自己能做好自己的事,还能帮助别人,指导别人,让自己进步的老师。他说现在的普通老师,对校长的专业引领意图非常的抵制。校长如果每人发一千元,这个意图执行得很快,但这不是一个校长的专业。这样的事情,每一个人都会做,连傻子都能做的事情。
  教师为什么强烈抵制校长对教师二次成长的专业引领呢?他到洋泾中学当校长后他才知,教师的成长是很奇怪的,必须是在全校老师基数大的发展后,老师个人才主动的去自发展,自成长。教师团队是呈金字塔式结构,以团队合作形式发展后,才能推出金字塔上的卓越型老师。最后他得出四条结论:
  1、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至少需要两次成长构成。
  2、一个教师要走向成功,仅有第一次成长是不够的,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第二次成长。
  3、当前教师成长遇到的瓶颈,不是第一次专业成长,而是第二次专业成长。
  4、某一些方式和途径,对教师第一次专业成长是有效的,但对二次专业成长则效果不大,或者无效。
  他研究出教师二次发展论,存在着发展曲线图,即教师成长有三个阶段:第一次成长期、高原期、第二次成长期。

  一、教师进入第一次成长期的标志:
  1、熟悉教材。这是教师第一次专业成长最基础的内容。
  2、对教学的基本步骤与方法的掌握。这是教师第一次专业成长最重要的内容。
  3、对学生的关注。这个阶段的老师开始形成所谓学生观。
  4、有与同伴合作的强烈愿望。其标志是校长和同伴的认可。
  5、开始追求学生的考试成绩。有的甚至把学生的考试成绩当作最大的成功指标。

  二、教师进入高原期的标志:
  1、很难感觉到像前一个时期那样快速成长,相反,他发现自己很多事情都是在重复。
  2、能保持中等状态的教学效果,但即使更努力,也没有明显的提高,不过一般情况下也坏不到哪里去。他打了一个比方,两块萝卜放在一起煮,萝卜还是萝卜,味道没有改变,但放进一块骨头,味道就不同了。
  3、工作内容和范围长期没有变化,自己也不知道还有什么事情可做。偶尔有一些新的尝试,也看不见什么效果。
  4、教师发现,自己从同伴那里不能再学到更多的东西,觉得同伴懂的自己也基本上都懂。
  5、工作热情明显下降,但能维持着基本的工作状态;一部分教师感到工作疲惫。
  6、开始关心教学理论,但没有哪一种理论完全说服自己,觉得这些理论都与自己切身的感受不一致。
  他从这个高原期标志得出结论:
  1、高原期对教师具有自蔽性,身处高原期的老师不能自觉到自己的处境。教师对同行引领心里不服,这个对教师的毒害最大。教师有问题自己不知道,你也不能抓住他说你现在处于高原期,你要进行第二次发展。这种话不好说,说了,老师会跟你急。
  2、据观察,大约有二分之一甚至更多的教师,终身没有走出这个时期。这是教师专业的悲哀,教师每一天的工作都没有变化。
  3、伴随着教师专业发展高原的,往往还有教师人生的一些际遇。如离婚、生病、生活困难等等,教师要走出高原期,格外艰难。

  三、教师进入第二次发展期的标志:
  1、原先不太关注或不感兴趣的事物,突然或者慢慢开始成为重要的生活内容和工作内容。
  2、生活圈和工作圈开始突破原来的格局,向外扩展。
  3、关于教育教学和人生事业方面的理解开始与同伴区别开来,甚至有明显的不同。
  4、不仅对教学问题感兴趣,而且对教材、对课程资源、对教学评价、对师资队伍建设、对一定区域内的教学管理问题开始感兴趣。
  5、开始对某一种理论有热情,甚至成为某种理论的追随者。
  6、非常注意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产生的一些资料的收集,并且非常珍惜自己的这些资料。不注意收集自己的资料,说明教师没有倾注自己的心血。他举了一个例子,他在浙江师范大学时,有一位年轻的教师非常的刻苦好学。他觉得这位年轻人有培养的前途,就派他到日本去学语文1年,再派他到欧美学习两年,基本上这个老师对全世界的语文就了解得差不多了。这位年轻教师到日本去学习之后,日方安排他跟一位日本老教师学习语文。不幸这位教师去世了,政府方把老教师一生收集的所有教学资料存放在博物馆里珍藏,还划出一间七十多平方米的房子存放。年轻人与工作人员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都没有整理好老教师的那些资料。可见卓越型教师是非常注意收集自己的资料的。
  7、对朋友或者工作伙伴开始有挑选,而且这种挑选不完全是因为与自己的亲疏。
  8、在工作甚至生活中的一些方面追求与人不同的看法和作法,表现出对一些固定的看法和作法的不满意。
  9、开始在内心怀疑自己过去的一些信念,开始能接受他人对自己的批评甚至否定。
  10、更关注自己的内心,有时会像观察别人一样观察自己。
  11、对自己常常有陌生感,感到自己变化很大。
  12、既不象过去那样自卑,也不像过去那样自傲,能客观看待自己。

  四、第一次成长与第二次成长比较:
  1、第一次成长方式主要是模仿;在第二次成长中,教师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及效果这一环节不可或缺。
  2、第一次成长主要靠经验的积累;第二次成长主要靠“用理论”来反思自己的经验。
  3、第一次成长主要表现在行为方式的变化;第二次成长更重要的是看问题的立场方法的重大变化。
  4、第一次成长很多是自然开始的,第二次成长则有很多是受到较大挫折后开始的,或者是在受到外力的强力推动后开始的。
  5、第一次成长所依靠的外部支持主要是同伴的示范;第二次成长所依靠的外部支持则主要是专家的指导。

   五、第一次成长与第二次成长有效性调查表
调查情况
第一次发展
第二次发展
听课评课
非常有效
无效
开公开课
非常有效
无效
集体备课
非常有效
无效
在校内师徒结对
非常有效
无效
到大学或教育学院脱产学习
一般有效
一般有效
读书
无效
非常有效
参加由专家组织的课案研讨
无效
非常有效
教学反思
一般有效
非常有效
听专家报告
一般有效
非常有效
由专家个别指导
一般有效
非常有效
撰写论著
无效
非常有效
参加校外学术组织
无效
非常有效
开展课题研究
无效
非常有效
参加名师工作室的培训
无效
非常有效
撰写教师个人博客
一般有效
一般有效
制定个人发展规划
一般有效
一般有效
参加校内外教辅材料的编写
无效
非常有效
参加教学管理活动
无效
非常有效
从调查情况表得出以下五条结论:
  1、读书、读书是二次成长的必经之路;
  2、教学反思是二次成长的关键;
  3、课例研讨是二次成长最有效的途径;
  4、参加研讨会是走向成熟的重要契机;
  5、论著是教师专业生涯的重要台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28 13:22 , Processed in 0.148092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