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教师之友网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网管记事:本站战略合作互链友盟网站增至23家!2014。4。18。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4-5-4 06:46:40 | 只看该作者
网络研修方式

1.电子集体备课(教学设计分享)
  
   2.视频教学案例研究  

   3.主题学习资源网站和校园网站建设
  
   4.个人或集体教育博客(网络日志)
  
   5. 信息定向搜索和网络求助
  
   6.网络主题论坛活动

   7.利用QQ或博客开展在线交流

   8.建设网络教育资源库  

   9.网络选修课程
原文地址:网络研修方式    原文作者:夜听雨
12#
 楼主| 发表于 2014-5-4 06:49:03 | 只看该作者
中小学教育科研方式之“教育网态式”
  进入21世纪,人类步入信息化社会,教育改革与发展面临着许多重大挑战与机遇。在信息化的环境下,促进广大中学教师不断提高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切实让现代信息技术为教育教学和教改科研服务,构筑区域性教师学习研究资源中心,让教师在网络大学里实现专业发展,应该说是当务之急。为此,特向大家介绍伴随着信息化而诞生的“教育网态式”。
  1、定义:就是在互联网上免费申请一个教科研博客(包括教师博客、校长博客和地方教育科研博客等),并以WEB网面方式发布和传输教案、案例、课件、教学反思、研究论文等;还可设置“教研沙龙”、“互动在线”等栏目,与校外内教师进行网上互动研讨;同时可建设地方和学校的“统一的教科研平台、区域同行合作、课题库、资源库、论文库、名师库、专家库”等,实现区域网络教育教学资源的集中式管理、查询、浏览、开发和展示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解决资源孤岛障碍,推进区域教育教学合作交流,提高地方和学校教育科研的整体水平。
  2、特点:博客(Blog)的诞生评称为“个人媒体时代到来”,一个博客就是一个网页,它通常是由简短且经常更新的帖子所构成;这些张贴的文章都按照年份和日期排列,所以又称为网络日志,它能将过去以书面为载体的叙事研究报告等架构在现代信息技术平台上,实现了教育叙事研究的新发展。教育博客具有个性表达、更新简单、链接便捷的基本特征,具体表现为:①页面形态很像个人Web网站,可以免费申请;②页面容易生成,能够不断地保持更新,不需要专门网站维护,点击提交就能发布刷新内容,简单易操作;③以时间为序组织每天的内容,还可以通过网络留言、引用跟踪等,构建起以个体自主学习为中心的网络虚拟学习社群;④简单易用的多种文档归类和探索查询功能,完全可以充当简单的个人知识管理器、个人教研信息中心。
  3、发展:①全球现在已有1000万以上博客,而且每4秒钟就会诞生一个新的博客;②许多人认为博客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新的工作方式、新的学习方式、新的研究方式和新的交流方式,是“互联网的第四块里程碑”;③很多中小学教师已经开始在自己的教学和研究中运用博客,教育科研人员已利用博客开展协作研究;④类似于博客的软件被称为“社会性软件”,博客具备的“分享”功能(即出版和公布),让学习者更上一个层次,把自己的学习研究与周围的群体交流结合在一起;⑤博客在中小学教育应用中可以作为一种记录教师、学生成长的“电子档案袋”。
  4、方式:运用网站便捷、快速、无时空限制的特效,切实发挥指导、服务、研究的工作职能,开展“网上案例研讨活动”(教师通过发帖的方各抒已见、互相交流,实现同伴互助)、“课堂教学网上沙龙研讨活动”(将优质课片段上传在线网站,通过视频栏目展播,教师以此为沙龙研讨的对象),搭建教师交流、互动的平台。
  “网上教师三部曲”:我当教师时,认为教研员就是专家。于是,踏上教研工作岗位伊始,我就想当然把自己当作教研活动的主体。可是,每次教研活动,精心准备的理论讲座、备课辅导、案例评析,换来的却是教师的木然与等待结束的焦急,我为此而困惑、失落,甚至产生过畏难情绪。就是一筹莫展之际,我初涉网络,注册了自己的电子邮箱,开始通过邮箱与教师互相传递文件,其快捷与高效给了我灵感,何不借助网络这一现代信息技术平台,通过E-mail,在网络的方寸之间奏响了网上教研的三部曲:
第一部曲:通过E-mail向教师征集教研活动内容。
  如果说我初任教研员时,曾以专家的身份自居,那么随着工作的深入开展、教研重心的不断下移,在E-mail“邮”来“寄”去的互动中,我逐步认识到,其实真正的专家是一线教师。于是,我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从教师中来,到教师中去,做教师专业成长的伙伴。
  于是,我通过E-mail向教师征集他们需要的教研活动内容、喜欢的教研活动形式。有的教师认为,在学习某一新课程教学理论后,如能配以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或案例分析会更有助于理解和运用。有的教师提出集中教研活动费时、低效,能否减少集中教研活动?
  为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提高教研活动的效率,满足教师的需求,我在组织“课堂教学研讨课”活动中,充分利用了网络这一现代信息技术——通过E-mail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实录及评析大赛。教师们一改往日的沉寂,都主动、积极、踊跃地参与。教师们在反思、评价和对比中,参与意识在增强,理念在转变,课堂教学模式在变革。
第二部曲:建立资源库,实现网络小组资源共享。
  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E-mail实现了我和教师之间的交流,教师之间的研讨却无法在“邮箱”里展开。为了加大网上教研的力度,经同事指教,我在www.smiling.com.cn网站建立了自己的小组:EnglishGarden,并将小组宗旨描述为:文化——发现——共享——互动——发展。
  我首先组织教师以课时为单位,开展了教材分析、“任务型”教学活动设计、课件制作、素材搜集与积累的活动,并将每位教师的成果分类挂到小组消息、小组书签、共享图片中,相应类别的资源库就这样建立了。
  为使这一活动顺利、高效、优质地完成,我为教师提供了一些相关网站。教师们经过搜集、选择及创作,提供给网站小组中的备课材料思路广、创意新、资源丰富,不仅为教研活动提供了素材,也为课堂教学提供了共享资源,尤其是教师将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意识与能力不断提高。很多教师从资源库中恰当地选择素材,为学生创设生动、鲜活的语境,达到了激情引趣、情境呈现、意义操练的目的,实现了学用结合的教学目标。例如,一位教师在教授Seasons一课时,从网站小组资源库中下载相关的影音素材,北方四季秀丽的风景、不同的天气画面和地道的原声配音,使学生在体验与感悟的过程中轻松愉快地理解并掌握了四个季节名词spring,summer,autumn,winter和表示天气的形容词warm,hot,cool,cold。可以说,教师和我的进步都得益于网络资源的"发现"与"共享"。
第三部曲:以论坛活动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和困惑。
  教研活动的最终脚点就是课堂教学。那么,如何进一步利用网络这一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教师之间相互交流体会,并通过交流与研讨点燃教师心中“善于发现、善于思考、善于总结、善于创新”之火,进而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呢?于是,我带领我的学科教师,在网络这一平台上开始了新探索。
  为了帮助教师解决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我在smiling小组,通过发帖子的形式,开展了网上论坛,以此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技能,使教研活动的落脚点回归课堂教学。
针对教师在课堂教学热身环节滥用chant(歌谣)的问题,我组织教师讨论:“用chant热身,给你的课堂带来了什么?”论题一发出,老师踊跃参与,各抒已见。
  有的教师认为:“chan能激情引趣,把学生带进愉快、活跃的课堂氛围中。”“chant节奏明快,能培养学生的语感。”有的教师则进行反驳:“chant的确能活跃课堂的气氛,但有的时候又使课堂太‘闹’,课堂中应以语言交际为主,应少用chant。”教师们各持己见,在交流中不断思考,在思考中不断澄清认识。在了解教师们的思想后,我发出了我自己的帖子:“我们设计课堂教学环节及活动时,是考虑教的需要,还是考虑学的需要?”教师们一致认为:学的需要。于是我又进一步引导:“如果chant的内容与本课所学无关,是否意味着,学生的兴趣无法得以延续或无法顺利转移到新知?”教师们纷纷回复帖子“如果学生在操练时遇到困难,就通过chant进行趣味性的强化训练,而且内容一定是本节课所学。”“如果热身时运用chant,一定要选择或创编既能复习旧知又能导出新知的歌曲。”经过一周多的“唇枪舌剑”的讨论,教师们终于达成了共识:chant可以用于课前热身,也可以用于课堂教学中的操练环节,但要根据需要,进行恰当的选择或必要的改编。可以说,网上论坛就像一首交响乐曲,我和教师之间的思想在反思、质疑、互动中产生共鸣,并促进了彼此的发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6 16:18 , Processed in 0.07901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