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读刘国琼诗集《闲闲集》 (432900 湖北省孝昌县建设路2号教育局 周新超) 几个月前,我从一位朋友那里弄到了一本刘国琼先生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诗集《闲闲集》,全书共分《五七言句子》、《不知秋思落谁家》和《日常物语》三部分,共收录了律诗、绝句、古风、精短新诗等50余篇。 读过刘国琼先生文集《寂寂竟何待》的人大都知道,他的散文多有文化底蕴,风格类似林语堂、梁实秋、余秋雨的“学者散文”。其实,细读《寂寂竟何待》就不难发现,刘国琼的散文在文化底蕴背后蕴藏着深厚的诗意。也许他的人生没有太多的失意,但一定有不可或缺的“诗意”;也许他的人生很平凡,但一定有与众不同的“非凡”。 《闲闲集》的出版有着它独特的魅力,这种魅力源自生活,源自充满诗情画意的生活,源自对生活的热爱、体验与慧心的思考,更源自心如止水的平淡、低调的处世态度与高雅的人生追求。 首先,《闲闲集》的命名有特色。“闲闲”用刘国琼先生自己的话说“一则是闲暇时光里的涂鸦;二则是无意于用的抽屉文字”。与《寂寂竟何待》不同的是,“闲闲”并无出处。“寂寂竟何待”出自《留别王维》的“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孟浩然求仕不成失落离开了长安。当下社会正处于文化转型期,刘国琼先生的“寂寂竟何待”意在追求一种高雅的人生,弘扬传统文化,保持知识分子的脊梁。用“闲闲”给自己的诗集命名,并非为了表明自己玩世不恭,格格不入用文字愉悦心灵,而是为了表明自己一种“闲适”的心境。当然,这种“闲适”与陶渊明在乱世中“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顺适本性、无所扭曲的生活有着明显的不同。刘国琼的“闲适”是在和平年代积极入世,体验现实生活,崇尚高雅追求。陶渊明的“自然”是在战乱年代消极入世,远离尘世生活,追求宁静生活。《闲闲集》所展示的“闲适”与梁实秋《雅舍小品》所展示的“优雅”也不尽相同,梁实秋的“优雅”是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坚守旷达乐生、从容优雅、平和开朗的心境,具有一种通脱、豁达的情怀。 其次,《闲闲集》的内容特色鲜明。《闲闲集》的诗大都立足生活,或对故乡山村的热爱,或对寄情山水的眷恋,或对悠然田园的怡然,充满浓郁的生活情趣。《返乡记事》将一种由城市到故乡山村的“闲适”表现得娴熟无比,儿童抽陀螺、老人坐在家门槛、游山玩水等场景,情意盎然,让人读罢难以忘怀大自然的美、生活的美。《记三月三日小悟游戏作》、《春日漫兴》、《连日观音湖野钓,尝试竹枝词》等作品中都展示了作者享有垂钓的雅兴,有寄情山水的嗜好,有返璞归真的习惯,这些独特的内容与古代文人墨客追求自然、倡导天人合一的和谐理念是殊途同归的。《办公室即景》是对现实生活的一个真实写照,工作中疲于应酬,追求淡淡的“闲适”。 《闲闲集》还善于将理趣入诗,言简意赅,将简单的生活诗化、理趣化,特色鲜明。《花山之花》中“名字还是那名字/名字下的人不是那人”结尾升华主题,给人以一种物是人非的凄凉感觉,景物依旧,但是欣赏无名花和有名花(非洲菊)的心情不一样了。《记住了一个叫似水年华的地方》中“一个叫似水年华的地方/与这座城市的历史无关”深化主题,这种短暂的欢愉与快乐很快将会变成过眼云烟,这种浮华的生活没有任何意蕴与内涵。《史铁生走了》对史铁生的生平进行了诠释,寄予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生命的航船铁定要靠上死亡的岸”。《日常物语》、《动物短句——仿黄永玉<罐斋杂记>》、《短句子》、《新疆物语》词约义丰,用简短的语句将生活中的事物诗化、理趣化,继承和发扬了宋朝理趣诗“融形、理、趣于一体”的特色。 再次,《闲闲集》的表现形式多样。作为诗集,《闲闲集》的表现形式有律诗、绝句、古风、新诗等,然而这些五七言句“声律既未启蒙,兴味又不能释怀”,“聊以自娱耳”。作者用自由自在的形式将自己的生活情趣和理趣展示出来,难道纯粹是自娱自乐吗?不是,这些不是“无异于用的抽屉文字”,而是自己在生活中的“释怀”,用文字记录心灵,“以我手写我口,以我手写我心”,展示一种“闲适”的心境。《闲闲集》还尝试在诗歌创作形式上进行创新,《下雨的情人节》(外两首)中的《呐喊》试图创作阶梯诗,《日常物语》、《动物短句——仿黄永玉<罐斋杂记>》、《短句子》、《新疆物语》用富有理趣的诗句将生活中的事物诗化、理化、趣化,短小精悍,类似微型小说。此外,《闲闲集》还通过文言日记、电文等形式展示日常物语,形式丰富多样,读来朗朗上口。 《闲闲集》以其鲜明的主旨、丰富的内容、灵活多样的表现形式,让人掩卷遐思,回味无穷。此外,内容的丰富与作者细腻的情感是密不可分的,闲散多样的表现形式与作者“闲适”的心情是环环相扣的。与此同时,刘国琼先生一改“学者散文”的语言特色,采用质朴凝练的语言入诗,通俗易懂,富有生活情趣。读刘国琼先生的《闲闲集》,让我倍感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他用心体验文化转型期的生活,用心思考大千世界、品位世间百态,用心创作淡然、质朴的“闲适”生活。先生“闲适”的心境与高雅的人生追求,与世无争的泰然处世态度,不拘一格的灵活表现形式,历历在目,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2014年11月11日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