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界的巅峰对话(下) 梁恕俭(速记整理) 刘堂江:非语文教师成为教育家的,难一些,像于漪、霍愗征、李吉林……语文教师更容易成为教育家,你们三位也都是语文学科的。请问非语文教师如何成为教育家? 写作并非语文教师的专利 李希贵:跟学科没有多大关系,能写文章,更容易让别人知道。有一大批教师,不会写文章,但他们真是教育家,只是不被人知道罢了。我们十一学校,就有几十个教师,达到了教育家的境界,学问很深,造诣很高,深受学生爱戴。更多的无名教育家,没有时间写文章,也可能不太会写文章,或写了文章没碰到刘堂江老师,发表不了(会意笑)。如果能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口若悬河,讲得非常棒,影响自然会扩大,没有影响力也就没有知名度。写作能力挺重要的,尽管不一定是语文老师。 冯恩洪:教育是研究人的,文学也是研究人的,二者有相通之处。不能说语文教师才能成为教育家,今天来参会的上海建平中学的杨振锋校长,是我在南京师大引进的人才,中学生物高级教师,公认的教育行家。还有来自重庆的,未来教育家学员(名字没记住),美术老师,进入了未来教育家的行列。前不久,我在铜仁收的最后一个关门弟子,徐洋,22岁,教数学的。不管哪个学科,都要研究教育规律,遵循学习之道,给学生创造自主发展的平台,多搞问题探究式教学。合作是能力的平台,展示是生成的关键,导学是教师的指标,按照我这三条标准评课,徐洋都能达到95分。所以不能以偏概全。 魏书生:像希贵说的,勤写作,能力提高得快。把问题当课题,研究研究,写一写,看看别人是怎么处理的,商量商量怎样解决……把研究过程写下来,这样成长进步比较快。不写,在头脑里印象不深刻,逻辑关系不严谨,一写下来模糊的事情会更清晰。我提个建议,把问题当课堂,高高兴兴地写。 刘堂江:不是语文老师也可以成为教育家,比如希贵学校的王春易老师,教生物的,绝对是教师队伍中走出来的教育家。各科教师都有踏上红地毯,迈进教育家殿堂的机会。只不过写作很重要,语文教师更擅长一些。 责任·担当·智慧 刘堂江:什么叫教育家办学?请为教育家办学下一个定义。 李希贵:在上世纪80年代,国家教委柳斌副主任讲过,一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在那个时代,校长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优秀校长对改革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今天,从课程的开发,到国家课程校本化,生生有特长,校校办特色……没有办法。实现教育家办学的梦想,只有在一所学校里,有一大帮志同道合的人,怀有教育家的担当、责任和智慧,影响学生发展,推动学校进步。教育家应该是一个群体,在自己熟悉的领域,不断产生思想的火花,引领周边的同伴,追求百家争鸣,百花齐放……那个时候,这所学校才能实现教育家办学。 冯恩洪:我从来不下定义,只是经常解释概念。现代教育强调多元智能,肉眼看得到的差异容易识别,如身高体重不一样;教育工作者要紧紧盯住肉眼看不到的差异,如强势智慧、心理情感。教育的真谛在于实现人的社会化与人的个性化的和谐发展。发展学生的强势智慧,要打破“课程”与“时间”僵化的组合,减少“圈养”学生的时间,增加“放养”学生的时间。大数据时代,能力比知识重要,情商比智商重要。顺应学生的发展,同时顺应时代的发展,才是教育家办学。 魏书生:我觉得(像是自言自语)——校长、教师和学生,共同寻求心灵深处求真向善崇美的那种感觉,不断强化,不断发展,追逐真理,务实工作——也就是提高追求的层面吧。 管办评三权分开 刘堂江:有网友提问:我国目前教育管理的体制机制中,哪些方面是不利于教育家办学的,应如何改革,劳驾讲一下。 魏书生:人财物吧,给学校更多的人事权、招聘权、中层干部的任免权。财呢,这也不是咱教育口自己说了算的事(众笑),反正,“财政部”要相信“教育部”能把钱管好。只要透明公开,谁管都无所谓。干部选拔、提拔,“体检”的同时也来个“德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好多事一公开,拿出来晒一晒,一项项全说清——只要公开,全都没问题。政府采购,全都不信任。对教育本身,特别是技术的管理,别管那么紧……当然国家也正在放开,需要一个过程。希望能有个更宽松的环境,校长对教师也是如此。教师有了宽松的环境,搞个实验,做点研究,乐乐呵呵地,更容易百花齐放。个人一点儿看法。 冯恩洪:我在全国各地都遇到了一个复杂的课题——教师职业倦怠,唯独上海不明显,为什么?早在1995年,上海就打破铁饭碗,施行聘任制,年终要接受学生的考评……这种最优化管理,不是经济问题能解决的。机制上,要释放教师的潜能。上海的普教战线,教师珍惜工作机会,珍惜讲台,把工作当成了事业,这恐怕和机制有关系。简单地说,管、办、评三权分开,采取校长负责制,教师聘任制,社会监督制。 李希贵:2009年,我与哥德学院谈合作,定好了时间,对方却狐疑地问了三遍。问到第三次的时候,我问他为什么这么不放心,他说他约过三个校长,最后全都变卦了。我苦笑着解释说:“你不了解中国,你们的校长只有一个上级,中国的校长碰到的全是上级。”到国外,校长陪你一天,一个电话没有,没人找,没有那么多上司。中国校长应该有的权力被没收,被要挟,不可能以学生为中心。怎样减少上级,把学校的权力还给学校,我呼吁制定《学校法》,呼吁了十几年,明确政府学校各方面的关系,用法律明确关系,学校生态会更加健康。 好学校有“家”的感觉 刘堂江:办好一所学校,最关键的因素是什么,其他因素也说两条。 冯恩洪:至上个星期五,我听了4675节课。我觉得,中国教育要反思两对关系,课堂三个要素——教材、教师和学生,传统课堂由这三大要素组成,不管你是卓越课堂、三生课堂,还是幸福课堂、生本课堂,都离不开这三大要素。两对矛盾没有解决,就是“书”和“人”的关系。人的强式智慧是不一样的,不同的学生却要面对相同的教学目标,相同的教学过程,相同的教学进度,甚至连测评都是相同的,大一统,书和人的关系无法协调!鱼和熊掌,不可得兼。第二,人和人的关系,即师生关系,怎么教,怎么学?要提高教育质量,就必须关注课堂教学方法的变革。要走出讲授,走进合作,或者走出讲授,走进差异发展。哈佛大学研究表明:讲授式、被动的学生是低效的,合作的、探究的课堂是高效的。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撬起教育质量的支点是变革课堂。我知道答非所问,在偷换概念,却是肺腑之言。 李希贵:“谁”认为这所学校是好学校,这个判断主体很重要!从外部看还是孩子在学校的感受,如果是学生的在校感受,最重要的是关系,即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美国,有一大批教育工作者,在研究同伴关系,研究结果是,在孩子眼里同伴关系是最重要的。孩子到校不是为了学习,是为了寻找同伴,寻找好的同伴。同伴关系是好学校最重要的标准。这个关系的主导是教师,判定是学生。没有优秀的教师群体,就不会有良好的同伴关系。用陶西平的一句话概括,好学校就是“好的教师实施的教育”。 魏书生:三个条件。第一,在校师生有主人翁责任感,很舒服;第二,科学,符合人性的,互相尊重的,习惯养成的;第三,好的物质条件。或者说好学校是互助的,友好的,大家在那生活学习很幸福。刘老师让我去掉两项(为难的语气)民主科学,去民主和科学,都很疼,不可去。非要去,可以把制度去掉,这是咱家,老师同学是咱兄弟姐妹,老师年长是咱父母……在这种氛围里幸福,有家的感觉,在家里,当然要研究过日子,好日子就过出来了。总之,一是民主,二是科学,三是钱。 做人做事都要坚守 刘堂江:校长如何引领教师踏上教育家成长的红地毯。 李希贵:我们学校处于转型期,4100多学生,1960个教学班,有的是一个学生一个教学班,没有平行班,没有班主任,这样的学校没法管理。领导就是服务,为每个岗位上的教师去服务,解决困难。校长要让教师有前进的动力,给他平台供他打拼。在十一学校,每个教师学生都有想法,却有共同追求的价值观,那就是求真务实,不断创新。我初到十一,前三年没干事,就和教师讨论学校的文化。讨论十一学校60年的成功基因,规划未来的进取方向。共同的文化追求,共同的价值判断,个性的文化展示,个性的行为方式,使得教师的发展成为一种自觉,一种自愿,一种自主。没有内在的动力,仅靠校长的引领,想成为教育家型的教师,是远远不够的。 冯恩洪:中国教育幅员辽阔,全世界发达国家抓提高,发展中国家搞普及。而中国很特殊,要一手抓提高,一手抓普及,还要抓教育软件的提升。怎样集中有限的资源,满足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的不同需求?不管学校的区域、文化、现状如何,要引领教师的精神成长,都在关注教师的钱袋子是否富裕起来了。像北上广这些区域,钱袋子富裕了,脑袋里是不是也富裕了。引领精神需求,来到地球上,不能白白走一趟,要建功立业。我们还处在第一阶段,这一阶段是一部分先“富”起来,不可能是大部分人。 魏书生:校长引领什么?引领大伙享受幸福快乐。我在盘锦当校长局长,工作计划年年印发,人手一册,每页上都印着“学习、工作、尽责、助人是享受”,每天都看到这句话,年年都是这一句话,页页都是这一句话。人,都需要学习,做点事,尽点责,帮助别人——只要你活着。我到监狱给犯人做报告,也强调把这种观念守住,守不住,不就进来了(众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苦乐观,否则越陷越深。守住,不动摇,不折腾,不懈怠;做深,做细,做大,做强。守住,我们就能高楼住得,茅屋居得;高官做得,百姓当得;顺境处得,逆境受得;表扬经得,批评听得。教育的责任就是要引导受教育者,也包括教育者本人抓住机遇,坚守自己内心深处学习、工作、尽责、助人是享受的阵地,坚守坚守再坚守。 为谁办学,拷量校长 现场校长一:尊敬的四位教育家……魏老师用最朴素的语言,宣扬了“尽责、互助”的价值观,我也提过“成人、成事、成己”的处世主张,却没有被干部教师所接受,您能为我指点迷津吗?再问冯校长,(客套话略)作为校长,您选拔师资时,专业和情商,哪个排第一?我豪华一回,再问李希贵校长一个问题,十一学校的课程建设,全国一流,请在课程建设上做一点指导。 魏书生:成人成事成己,坚持下去,解释得更符合每个人的心理需要,人都希望成人,成就别人,成就自己。办成客观条件允许的一件事,不怕慢就怕站,说了算,定了干,脚踏实地,多做换位思考,相信更多的人愿意接受(你的观点)并随你同行。行吗?谢谢! 冯恩洪:大兴的校长厚道,问我的(问题)相对简单,不至于让我出汗。哈佛大学研究表明,21世纪的幸福,与智商的关联度下降到21%,与情商的关联度却上升到70%,这说明情商比智商更重要。把简单的事情重复做就是专家,把重复的事情用心做就是赢家。分数并不重要,热爱生活,富有情趣,与人为善——做好了人,做事不会出问题。 李希贵:我研究英国泰晤士报,发现他们的招聘广告中,没有学历要求,却要求有激情,有幽默感……我的问题——谢谢你关注十一学校的课程改革。我们的改革是为学生,而不是为学校。为谁办学,出发点不同决定了道路迥异。“为了每一个学生”,不是挂在口头上,是刻在心上的宗旨。为了每一个学生,就要提供最大限度的选择性,这无疑加大了办学难度,也要多付出许多精力,但不如此就不是真正办学。人生是一枚硬币,最大限制提供选择的时候,学生的表现超出我们的想象。怎样把国家、地方和学校课程进行整合,系统化的思考,很重要。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 现场校长二:我们的基础教育有没有问题?各位如何看待2012年国际PISA测试,中国学生再夺第一?还有如何看待名校办分校,有没有稀释效应? 冯恩洪:PISA组织由68个国家,15岁的青少年参加,不是整个国家,我们参评的是上海市。施行的绿色评价体系是和学生的负担挂钩的。相同成绩的取得,上海是9200学时,芬兰是5800学时,高耗低效,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我这儿有张环球时报,其中有篇文章《近距离观察旧金山天才学校》,文章的末尾是这样写的:为孩子量身定制适合的教育,侧重培养能力,而不止是传授知识。引进名校办分校,集团化办学,有两种声音,有的说“稀释效应”,有的说“放大效应”。咱可换个角度看这个问题:一流的学校出标准,二流的学校出品牌,三流的学校出劳务。大多数学校办分校,是扩大,不是稀释。像建平中学,在上海有八个校区,没有稀释。 刘堂江:我只能打住了。请三位教育家每人用一句话给在座的校长以勉励。 冯恩洪:深切地祝愿各位校长,把普通的事情做得不普通,有激情,有智慧,带着激情,带着智慧,让平庸离开,去开创卓越! 魏书生:守住——自己内心深处“学习、工作、负责”是享受的原则,做深,做细,把平平凡凡的小事做好,做一个简简单单、快快乐乐的人。 李希贵:我用一本书的名字——“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为了教师学生能有更多的自由空间,自由呼吸,我们共同努力,一点点地把问题和障碍清除掉,让每位校长也有自由呼吸的快乐。 刘堂江:分享智慧大餐,智慧无价,情谊无价,以热烈的掌声谢谢三位校长。我也说一句:教师兴则教育大兴!祝愿各位校长踊跃踏上教育家成长的红地毯,走进中国教育的理想殿堂,本次论坛圆满闭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