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76|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考语文全真模拟试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4-23 13:24: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常州市中考语文全真模拟试题(一)
命题人:孔
本试卷分三部分,共8页,计26题。总分值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题号
(一)
(二)
(三)
(一)
(二)
(三)
(四)
得分
注意事项:1.答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规定的位置。
          2.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直接写在试卷上。
友情提醒:请认真阅读,仔细审题,冷静思考。
得分
评卷人
一、积累运用(共24分)
(一)积累(共11分)


1.阅读下面文字,把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依次写在文后方格内。(2分)
爱是父亲站台上那种chàng然若失的长长tiào望,爱是母亲在儿女临行时那féng在棉衣上的密密针线,爱是一杯默默无语的老酒,爱是相对无语却舍不得离开的那一丝情sù。
(选自《时文选粹》第10辑)
2.按要求默写((1)—(4)任选两题,(5)(6)两题必做)。(6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君子好逑。    (2)最是一年春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自缘身在最高层。
(5)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中,没有写一“月”字,却无处不见皎洁的月光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国苏南地区乡镇企业发展迅猛,势如破竹,真可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诗句填写。)
3当一位英国记者问作者为什么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为书名时,奥斯特洛夫斯基回答说:“钢是在烈火与骤冷中铸造而成的。只有这样它才能成为坚硬的,什么都不惧怕,我们这一代人也是在这样的斗争中、在艰苦的考验中锻炼出来的,并且学会了在生活面前不颓废。”
请以小说中的某个故事情节为例,以“保尔就是这样炼成的……”为开头写一段话来回答英国记者的提问。(3分)
                                                                                       
                                                                                       
得 分
评卷人
(二)运用(共10分)


4.下面是一个学生的作文片段,根据文后要求,用规定符号在原文上直接修改。(3分)
换用号:                         调位号 :            删除号:                                
王明同学是一个乐于助人、关心集体的优秀学生。身为班级的卫生委员,他每天扫完地,都要检查卫生,关好门窗才离开。平时看见地上有纸削,他总是悄悄捡起来。有时,他还主动帮助宣传委员出黑板报,协助组长收作业。他穿着朴素,做事有条有理。每当有同学生病时,他总是无时无刻不嘘寒问暖,有时甚至陪同学去医院看病。所有认识他的人,没有一个不夸赞他的。
要求:(1)片段中有一句与该语段表达的中心意思不一致,须删去。
(2)片段中至少还有2处语病,请选出来加以修改(不超过3处)。
5.下面是一位作家对一副对联的赏析,请模仿这种写法,赏析另一副对联。(3分)


吉林上联:车轮飞转东西南北追风去
辽宁下联:钢水奔腾春夏秋冬入眼来
赏析】吉林是汽车工业大省,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为全国首家汽车制造厂家;辽宁则是钢铁生产的大省,鞍山钢铁公司为全国最早的钢铁生产基地。读此对联,两个重工业大省的豪情溢于言表。
浙江上联:饮龙井茶,品江南丝竹
江苏下联:登虎丘塔,论天下园林
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图是一幅漫画,请仔细观察后,按要求答题。(4分)

(1)请根据这幅漫画反映的内容,写出一个恰当的成语。(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给这幅漫画配了一句画外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请依据该漫画的立意,以画中主体的口吻,运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写一段自然连贯的话,不少于50字。(3分)
(作文:暑假见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 分
评卷人
(三)综合性学习(共3分)


7.“传承长征精神,彰显青春魅力”是今年纪念红军长征暨遵义会议70周年城市青年论坛的主题。根据下面关于毛泽东的诗词,用简要语言说出“长征精神”的含义。

       材料一:忆秦娥·娄山关

     (1935年2月)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材料二:七律  长征
     (1935年10月)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材料三:清平乐《六盘山》
     (1935年10月)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两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 分
评卷人
二、阅读理解(共46分)
(一)阅读下面赵丽宏的光明的心曲完成8-12题。(14分)
傍晚,最后一抹斜阳穿过窗外的绿叶,幽幽地照到我写字桌旁的白墙上,开始是许多斑驳的橙色光点,恍若一片微波荡漾的湖泊,然后暗下来,暗下来,光点由橙色转为暗红,并且奇怪地凝成两个椭圆的光团,无声无息地闪烁着……
无意中见到的新鲜的形象,总是会引起我的遐想。对着墙上这两团闪闪烁烁的夕晖,我发愣了,总觉得它们像什么。闪着火苗的、深沉的、在幽暗中执着地透出亮色的——它们,像什么呢?
蓦地,我的眼前闪出一双眼睛来,一双小姑娘的小眼睛,一双黯淡的眼睛,一双燃烧着希望之火的眼睛……
也是在一个晚霞似火的黄昏,从街心花园的林阴深处,飘出一阵优美的歌声,唱歌的是一位小姑娘,在手风琴的伴奏下,她唱着:“在那遥远的地方,清泉在流淌,阳光在歌唱,心儿啊,飞向那遥远的地方……”歌声像清泉,丁丁冬冬地在暮色中流;歌声像阳光,洒在浓浓的绿阴深处。看见唱歌的小姑娘了,一件白色的连衫裙在晚风里飘拂,一只天蓝色的大蝴蝶结,随着歌声在她头顶飞舞。她唱得那么动情,我迎面走去,她竟仿佛没有看见,依然优美地唱着:“在那遥远的地方……”
看清她的眼睛时,我不由倒抽一口冷气:一双多么漂亮的大眼睛,然而,又长又黑的睫毛下,覆盖着一层灰色的阴翳——啊,竟是一个盲姑娘!
我站住了,心头一阵震颤,这样美妙、这样无忧无虑的歌声,怎么可能从一个盲姑娘的口中唱出?
“……清泉在流淌,阳光在歌唱……”
歌声依然在飘来。盲姑娘,陶醉在她的歌声里。她两手合抱成一个拳头,紧紧地贴着胸口,头微微昂起,仿佛在遥望着远方:那流着清泉、飘着阳光的远方,那开满了五彩缤纷的花儿的远方……从她的清脆而又纯美的歌声里,从她的幸福而又神往的微笑里,我似乎也看到了她向往的那个光明灿烂的远方。我知道,在她的憧憬里,这远方决不是虚幻的,它足以驱散她眼前的黑暗。
唱吧,盲姑娘,有一颗热恋光明、向往光明的心,你的生命之路,是不会黯淡无光的。
拉手风琴的是位年轻的母亲,她凝视着自己的女儿,手指轻轻地在琴键上移动。也许,女儿直到现在,还不知道母亲是什么模样,还不知道阳光是怎么一回事。然而,从这位母亲抿紧的嘴角上,从那闪着泪光的眼神里,我知道了她的心思,她要用一颗母亲的心,为女儿点燃希望之火。她满怀深情地拉着琴……
我慢慢地走了,盲姑娘的歌声却久久地跟随我,环绕着我:“在那遥远的地方……”周围那一片悄然飘落的夜色,仿佛被她的歌声照亮了。我的眼前,只有丁冬作响的清泉,只有新鲜灿烂的阳光,还有一对向光明的天空奋力扑腾的柔嫩的翅膀,还有一双燃烧着希望之火的眼睛……
墙上的夕晖早已消失,夜色在我的小屋里弥漫,盲姑娘的那支闪着光芒的歌,却又在我的心头响起来……                                             (选自《语文报》 2004.4.26)
8.请模仿下面的概括,用一句话对盲女事迹加以简要概括(答案不超过方格限定的字数)。(2分)
 
 
 
 
 
 
 
 
 
 
 
 
 
 
 
 
 
 
 
 
9.在整体理解全文的基础上,说说文题“光明的心曲”的含义。(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盲姑娘所向往的那个光明灿烂的远方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请发挥合理想像,用优美的文字描写这番景象(至少运用一种修辞)。(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下面三首歌词哪些比较贴近替换文中的歌词,哪些不能,请逐一回答并阐述理由。(3分)
(1)我不知道困难有多少,我只相信我能做得到,我相信我的眼睛,心里的信念永远不改变,愿望都会实现。
(2)在这无尽的大海外面有个世界……鸟儿在自由歌唱,在阳光里喜悦飞翔;闪耀的美丽星空,好象灯盏照亮的心,有彩虹在原野和鲜花在风里绽放。这世界好象光明,就深藏在他的心里。
(3)我曾经幻想,拥有穿越一切的翅膀,在虚拟世界大声歌唱,在真实世界凌空翱翔;我多么渴望,拥有跨越无穷的力量,在无限空间略过苍伤,在有限时间一路奔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读了本文后,有人写了一段赏析,请抓住其中的某一点,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自己的理解。(3分)
文章虽然只写了一位母亲,一个盲姑娘,一首歌,看似单薄,但经过作者的巧妙安排,作品的内容就显得很丰富:母亲教给女儿光明的歌曲,盲姑娘以光明的心境,带着真情实感从心里流淌出这首光明的歌曲,以此写人叙事,揭示出了健康向上,催人奋进的深刻内容。文章的语言优美,描写有意境,抒怀有激情,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 分
评卷人
(二)阅读下面《解码蜜蜂的舞蹈一文,完成13-16题。(共10分)


蜜蜂经过几千年的进化,实现了相当高级的社会性生活方式。个体分化成几种生理和职能均显著不同的类别,有一类雌峰专司育幼及采集食物等职能,称为工蜂。当工蜂的“先头部队”外出觅食找到食源之后,会飞回蜂房,通过一种复杂的近似舞蹈的运动形式将食物的方位距离等信息传递给同伴。这在相当程度上承载了语言传递信息的功效,称之为“舞蹈语言”并不为过。
蜜蜂的这一奇特行为早在两千多年前就为人类所观察到。直到20世纪初,奥地利的动物行为学家弗里施的工作将这一研究大大推进。
他的研究认为,蜜蜂以一种精密编码的舞蹈为手段来告知同伴哪里有食物。这一舞蹈是在蜂房的垂直面上表演的。如果它找到的食物很近,那么很简单,它就急促地兜小圈圈,同伴们就会争先恐后地飞出蜂房,在四周寻觅。
真正的通讯发生在食物较远的情况下,这时,跳舞蜂必须把食物的方位和距离相对精确地告诉大家,才不至于让同伴迷失方向,保证蜂群采食的效率。这一对于人类轻而易举的行为对蜜蜂而言却显得有些困难,但我们随后将看到自然赋予了这一小昆虫以相当的灵性。蜜蜂在回到巢后,吐出花蜜,接着就跳起8字形的摆尾舞:先爬半个圈,然后爬一个直线,回到起点,紧接着向另一方向再爬半个圈,完成一个“8”字形。舞蹈隐含的秘密在于爬直线时,它的腹部会左右摆动,仿佛在提示同伴要注意观察了。如果蜜源位于太阳的同一方向,它就头朝上爬直线;如果蜜源位于太阳的反方向,它就头朝下爬直线(我们需要注意的是,蜜蜂跳舞的平面是在蜂房的垂直面上,所以这条直线指的是重力线)。当然,多数情况下,蜜源与太阳的方位是存在一定夹角的,于是跳舞蜂也会同样爬一个夹角来表明蜜源的方位。它们仿佛在说,嗨,这个方向有好吃的。
    仅有方向是不够的,跳舞蜂还以舞蹈的速度来表示食物的远近:距离越近,舞蹈过程中转弯越急、爬行越快;距离越远,转弯越缓,动作也慢。这也颇合常理,试想,蜜蜂从较远处飞回的话,必然会累一些,所以动作也慢一些。
    其他的蜜蜂随后来到蜂巢门口,观察太阳的方位——这是指太阳在水平面上的方位角。然后,它们就沿着给定的方向直线飞去。有趣的是,如果原来那只蜜蜂为了寻找食物而飞了弯路的话,它向同伴们指引的方向,不是它所飞过的弯路,而是调整过的直接飞向食物的方向。
                                              (摘自《科学世界》2005年第8期 有删改。)
13.用简明的语言归纳跳舞蜂远距离传递信息的要素。(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文章说“弗里施的工作将这一研究大大推进”,依据文章内容,概括写出“大大推进”的具体内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文中画线的句子,根据文章内容推测“它能调整直接飞向食物的方向”的原因。(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对文章介绍的知识,你有什么看法或疑问?请用简要的语言表述出来。(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 分
评卷人
(三)阅读《利导思维》一文,完成17-20题。(共10分)


有一位盲人,性格十分开朗,生活十分愉快。有人问他:“作为盲人,你不感到痛苦吗?”盲人笑着回答:“我痛苦什么呢?和聋子相比,我能听见声音;和哑巴相比,我能说话;和下肢瘫痪的人相比,我能行走。”眼睛瞎了,却不觉得丝毫痛苦,这就是由于他调整了比较的对象和方法,用自己的优势去比人家的劣势,用自己的长处去比人家的短处,凡事从有利于自己的方面思考。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所看到的东西就不同。同样一件事情,如果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和思考,就会有迥然不同的结果。因为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既可以从正面理解,也可以从反面理解。从辩证法的观点看,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好事,也没有绝对的坏事。好事中潜伏着坏的因素,坏事中包含着好的成分。正如老子所说:“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这就要求我们在观察和思考问题时,把一切思考导向对自己有利的方面,从不利的事情中寻找美好,提取美好,放大美好。这样不仅能使自己在不利的境遇下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激励自己克服困难,战胜挫折,而且也有益于身心健康。
人的思维有利导思维和弊导思维之分。所谓利导思维就是遇到对自己不利的事情时,把思考导向对自己有利的方面,即从积极美好的方面去想。所谓弊导思维就是凡事往坏的方面想。日本学者春山茂雄在《脑内革命》一书中说:“想好事,好事降临;想坏事,坏事敲门。”他又说:“人在生气发怒的时候,大脑分泌大量肾上腺素,这是一种有害的荷尔蒙,……它使人疾病丛生,加速衰老甚至早逝。”因此,我们应该倡导利用利导思维思考问题,杜绝用弊导思维思考问题。
学会利导思维,不只是一个思考的技巧问题,还涉及到人的心态、人的性格和人的生活态度。一个人性格开朗,乐观向上,心情舒畅,往往就能正确面对现实,正视事实,能够协调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遇事从积极和美好的方面考虑问题。反之,一个人如果心胸狭窄,自惭形秽,缺乏自信,甚至悲观绝望,往往容易陷入弊导思维的泥坑不能自拔,甚至会导致自我伤害、自我折寿。我们学会利导思维,就要掌握唯物论和辩证法,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价值观。
                                     (作者:赵化南 选自《中国剪报》 2004.6.7,有删改。)
17.“利导思维”是一种思维方式,请依据文章内容给“利导思维”下一个确切的定义。(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请用简要的语言归纳出作者提倡利导思维的两点理由。(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文章最后一段就学会利导思维涉及的心态、性格和态度方面提出了两种观点,请用一句话准确概括其中的一个观点,并举一事例加以简述。(3分)
观    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事例阐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根据你对“利导思维”的理解,分析下列诗句或俗语。(3分)
(1)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2)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 分
评卷人
(四)阅读下面《岳阳楼记》选段,完成21-25题。(12分)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2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在上文中的意思。(2分)
(1)连月不开(               )             (2)薄暮冥冥(                )
(3)长烟一空 (               )               (4) 把酒临风(                )
2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2分)
                                                                                       
23.根据上文有关内容,写出能直接体现“悲”、“喜”之情的词句。(2分)
                                                                                       
                                                                                       
24.仿照示例的形式,概括写出你对第2段的理解。(2分)
示例:第1段,写物暗己悲,为下文议论“不以己悲”伏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阅读下面短文,结合上文内容,完成文后问题。(4分)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饘(zhān)粥(稠粥)不充,日昃(日过中午渐渐向西方落下)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选自《宋名臣言行录》)
(1)用简要语言概括上文的主要内容,不超过12个字。(2分)
                                                                                        
(2)《岳阳楼记》选段主要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因景而异,请仅根据上文所体现的范仲淹的思想,分析范仲淹对“迁客骚人”的态度。(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分
评卷人
三、作文(共50分)
26.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


顾城在诗中写到,走了那么远/我们去寻找一盏灯/你说/它在窗帘后面/被纯白的墙壁围绕/从黄昏牵来的野花/将变成另一种颜色  走了那么远/我们去寻找一盏灯/你说/它在一个小站上/注视着周围的荒草/让列车静静驶过/带走温和的记忆  走了那么远/我们去寻找一盏灯/你说/它就在大海旁边/像金橘那样美丽/所有喜欢它的孩子/都将在早晨长大  走了那么远/我们去寻找一盏灯
生活中我们都需要寻找一盏灯,请以“寻找一盏灯”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55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若写诗歌则不得少于25行),要有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不能抄袭,文中也不可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题目                                    
2#
 楼主| 发表于 2014-4-23 13:25:11 | 只看该作者
常州市中考语文全真模拟试题(二)
命题人:孔  建     邮箱:tjbkj@sina.com
本试卷分三部分,共8页,计26题。总分值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题号
(一)
(二)
(一)
(二)
(三)
(四)
得分
友情提示:请认真阅读,仔细审题,冷静思考。
得分
评卷人
一、积累运用(共24分)
(一)积累(共12分)


1.阅读下面文字,把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依次写在文后方格内。(2分)
人文荟cuì,古风蔚然。cháng徉在红梅公园的林荫花径,芬芳的气息在耳pàn轻拂,一幕幕风景pū面而来,数不胜数的人文历史景观,使红梅公园独具mèi力。(摘自2006.9.28《常州日报》)

2.按要求默写[(1)—(4)任选两题,(5)(6)两题必做]。(6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 (2)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柳暗花明又一村。  (4)足蒸暑土气,___________________。
(5)前天,王某在人民公园看到这样一副对联:“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不禁想起陶渊明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目前,班级仍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但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要我们不遗余力地进取、完善,这个班必将出现新的飞跃! (用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诗句填写。)
3.阅读下面文字,按文后要求答题。(4分)
鲁达等三人到潘家酒楼喝酒,听到隔壁阁子有人啼哭,便询问原因。听了金家父女对镇关西强媒硬娶,虚钱实契,强占翠莲,又将她赶出,还向金家追要典身钱的血泪控诉,鲁达勃然大怒。第二天一早,鲁达亲自保护金家父女逃出虎口。然后径自到状元桥郑屠肉案前,先借买肉故意刁难郑屠,激怒他,挑起打斗,继而打死郑屠,奔出南门出走。
陆虞候再次设计陷害林冲,曾被林冲救过命的店主人李小二向林冲报告了消息,林冲怒寻陆谦不遇。管营派林冲管草料场,欲烧死林冲。林冲借宿古庙杀死了差拨,富安,陆谦。林冲在一庄上烤衣讨酒,打散庄客,醉倒雪地,被庄客捉住。
(1)用一副对联概括上面故事的主要内容。
上联:                                       
下联:
(2)从上面文字中任选一个人物,结合你所积累的名著知识,作一简要评价(至少运用2个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 分
评卷人
(二)运用(共12分)


4.下列句子都有1处语病,请仔细阅读后,任选4句,用规定的符号(不必全使用)在原句上直接修改。(4分)
①换用号:           ②增补号:         ③删除号:        ④调位号:        
(1)由中医药研究治疗中心、中西医结合医院专家组历经六年的潜心研究与临床实践,成功地研制出治疗脑萎缩、痴呆的系列新药——“健脑增智丸”。
(2)科学家急于对兰花在最有异域色彩的热带物种标本完全消失之前进行研究。
(3)一篇议论文观点正确,论据充分,结构完整,是衡量其好坏的重要标准。
(4)夕阳的余辉映红了天目湖,抹红了从湖的那边漂来的几艘船只,好一幅诗意般的图画呀!
(5)春天的江南鸟语花香,桃红柳绿,是一个美丽的季节。
5.仔细揣摩下面语段的内容和写法,再仿写一个100字左右的语段。(不得引用本试卷中的有关内容作为答题材料。)(3分)
一个人就是一本书。
有的人,在你辛勤播种的时候,他袖手旁观,不肯洒一滴汗水,而当你收获的时候,他却毫无愧色的以各种理由来分享你的果实。
——你读他时,千万别反感他。因为有人肯分享你丰收的喜悦,不管他怀着什么样的心态,都应该持欢迎的态度。你做出一点牺牲,却成全了一个人的业绩欲,慢慢地,会让他学会一些自尊和自爱。
有的人,注重外表的修饰,且穿着显示出一种华贵,而内心深处却充满了空虚,充满了无知和愚昧。那种文化的形态,常常不自觉的流露在他的言语和行动中。
——你读他时,千万别鄙视他。因为他不懂得服装是裁剪制作的,仅仅是货币的标志,而人的知识、品德和气质,才是一个人真正的人生价值。对于庸俗的人,你可以反观一下自己的行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综合性学习。(5分)
某校开展“走进青果巷”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下列是三组学生搜集的有关资料,请仔细阅读并揣摩表中信息,将其他空格补充完整。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主题
千果巷OR青果巷
历史名人和文化环境
活动过程
1.翻阅常州地方志,了解青果巷的范围。
2.查看青果巷石碑,了解其历史文化价值。
3.走访青果巷绿地,了解“千果巷”背后的故事。
1.
2.
3.
1.上网查找资料,了解青果巷建筑风格及其城市规划中的地位。
2.走访青果巷民居,了解当地居民的居住环境。
3.查找相关城建资料,了解其他城市处理古老建筑的方法。
搜集资料
青果巷,东起和平南路,西至南大街,西瀛里.此地为名宦巨绅所居,旧时巷头两边栅门关闭.始建于明万历年(1581年)前,当时运河由文亨桥入西水关,经东西下塘,穿城后出东水关蜿蜒向东.青果巷面临城区运河段,当时船舶云集,是南北果品集散地,旧有"千果巷"之称.《常州赋》云:“入千果之巷,桃梅杏李色色俱陈”。后运河改道,巷名仍保留至今。
青果巷为名人巷,仅长数百米的小巷,明清两代居然走出进士近百名。如乾隆十年状元钱维城,唐顺之,三杰之一的瞿秋白,还有语言学家赵元任、小说家李宝嘉、画家汤贻汾、书法家张志证、工商业开拓者盛宣怀等等,他们叱咤中华大地,扬威大洋彼岸。
巷内深宅大院,星罗棋布;流水人家,相映成趣,为江南独具风貌的古街巷。
只有400米长的青果巷西段有市级文物故居5处,明清时期民居一批,西段单独都够得上历史文化老街的条件,时至2003年,西段1/3已被拆除改成绿地,另2/3即将被改成停车场和绿地,赫赫有名的青果巷历史文化老街西段将遭灭顶之灾。
苏州城市建设过程中,老城区的建筑一律以苏式建筑为主,高楼大厦全都建在新城区,老城区保持江南水乡特色。
活动感言
得 分
评卷人
二、阅读理解(共46分)
(一)阅读下面《满族荷包》一文完成7-10题。(14分)
    许多民族都有荷包,满族的荷包不但具有自己的民族特色,而且许多满族人都喜欢佩带。
满族曾是一个以狩猎和游牧为主的民族,满族的先人女真人常年出没在深山老林,同飞禽走兽打交道,因饮食无定,便在腰间挂一个用兽皮做成的囊袋,里面装着食物,袋口用细细的皮带子抽紧。有了这样一个装满食物的皮囊,便可以在山林中随时充饥。斗转星移,随着社会的发展,满族的先人走出了山林,开始了农耕生活,皮囊也演变成了布囊,演变成用绫、罗、绸、缎等织物缝就的精致而小巧的佩饰,上面绣了花鸟虫鱼的图案,这就是后来的荷包了。
    形式变了,内容也有所改变,一些荷包里不再装着充饥的食物,取而代之的是一些一饱口福的小零食。在曹雪芹的《红楼梦》中,贾宝玉的荷包里就装有梅花饼儿、香雪润丹等小吃。
    而另有一些荷包。则装着香料、烟草。装香料的荷包又被称为“香荷包”,是满族青年男女的定情之物。一对男女相爱了,女方往往要送给男方一个荷包,那个荷包,一定是那个少女满含深情一针一线亲手缝制而成的。古往今来,一只只精美的小荷包,不知见证了多少满族青年男女的爱情。
    装烟的荷包,称为“烟荷包”。有的是皮制,有的是布缝,布缝的荷包都有刺绣。烟荷包有的是待嫁少女做给未婚夫的,有的是出嫁以后给丈夫做的。有趣的是,每个烟荷包上都拴着一个烟荷包疙瘩,其形状如同传说中老寿星拐杖上的葫芦,只是比那葫芦要小许多,长只二寸许,一般为木制,上面刻着各种各样的装饰图案,十分精美。也有用布缝制的,布上也精心地绣得红红绿绿的,里面塞满碎布等物。烟荷包疙瘩的作用是防止烟荷包失落。
    在满族人中,过春节或某人某家有了喜事,都有送荷包的习俗,以此祝愿吉祥平安。满族人喜欢荷包,男女老少都佩带荷包,但其佩带的方法和位置却是不同的。男人的荷包和解食刀、扇套、火镰等必备的小物品一起挂在腰带的两侧,女人的荷包一般挂在旗袍上边的第二个纽扣上,年轻的女人或孩子在挂荷包的同时,还常常挂有小怀镜、香串儿、玉牌之类的物件。只是每年到了端午节,荷包就要更换一次,更换后的荷包里面要装雄黄和艾草,有些人还把小梳子、小篦子以及核桃、枣木等和雕刻的小“五毒”配成一串挂在腰间,据说可以辟邪。
    小小的满族荷包不仅是青年男女的定情之物,而且还是亲友间相互的赠品,在宫廷中也广为盛行。在每年的旧历年前,皇帝都要将荷包例行赏赐王公大臣,那些荷包被称为“岁岁平安荷包”。
满族荷包从莽莽的山林中走出,带着吉祥和祝福,走过了数百年的岁月,走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在丹东这片古老而年轻的土地上,又闪烁出迷人的光彩。如今,满族荷包在传统的个体缝制、刺绣的同时,还有了专门的加工工厂,不论品种和款式,都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满族荷包不再仅仅是民间的赠品和青年男女的信物,它已经成为旅游者青睐的纪念品。
(作者:张涛  选自《读者乡土人文版》2006.11  有改动。)
7.依据文章内容,将下列相对应的信息用直线连起来。(3分)
皮  囊              香料              传递亲情
香荷包              烟草              充    饥
烟荷包              食物              见证爱情
8.荷包的制作是十分讲究的,请根据上文内容,分别用四个字短语概括讲究的具体方面。(3分)

9.下面是我国北方广泛流传的一首情歌《绣荷包》的歌词,请仔细阅读,并结合上文内容,简要归纳满族荷包承载的文化内涵。(3分)
初一到十五/十五的月儿高/那春风摆动/杨呀杨柳梢/三月桃花开/情人捎书来/捎书书带信信/要一个荷包袋    一绣一只船/船上撑着帆/里面的意思/郎你要自己猜/二绣鸳鸯鸟/栖息在河边/你依依我靠靠/永远不分开    郎是年青汉/妹如花初开/收到这荷包袋/郎你要早回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有人认为:“当满族荷包由专门工厂加工,成为旅游者青睐的纪念品,成为一种商品的时候,其经济价值日益凸显,而其民族文化特色和内涵必然日趋失落,让人觉得黯然神伤。”你同意这一说法吗?请谈谈你的理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 分
评卷人
(二)阅读下面《默契一文,完成11-16题。(共10分)


⑴默契是无字的阅读,是无声的交流,是无言的配合。
    默契是事物与事物的自然呼应。高山巍峨,流水明秀,刚柔相济,大千世界才风光旖旎,参差美丽;春绿夏红,秋黄冬白,寒暑更替,大千世界才色彩纷呈,气象万千;草原宁静,骏马奔腾,动静相伴,大千世界才生机盎然,充满活力。所以,默契是万物的相互弥补。
    默契是事物与事物的相互依存。蓝天为雄鹰敞开胸怀,大海为游鱼贡献浩瀚,树林为百鸟构建家园,雨露为禾苗洒降甘霖。于是大自然生态得以平衡,众生得以兴旺。如果狼赶走了,鹿的体质必然下降;树砍光了,沙尘必然泛滥。所以,默契是万物的和谐共处。
    默契是心灵与心灵的相互感应。当你难堪时,有人给你一个台阶,这也许就是改变你命运的一个契机;当你怯懦时,有人投你一个鼓励的眼神,这也许就是一把披荆斩棘的利剑;当你困惑时,有人给你一个示意的手势,这也许就是一盏指路明灯;当你成功时.有人给你一个赞扬的微笑,这也许就是一双高翔的翅膀。所以,默契是潜移默化的沟通,它蕴藏着无穷魅力。
    默契是意念与意念的无约投合。像黄钟大吕、阳春白雪之间的配合,像“有容乃大”,“无欲则刚”之间的偶对。你没有画完的图画,我能为它锦上添花而无雕凿之痕。我没有结尾的文章,你能使它妙趣横生而无牵强之嫌。所以,默契是英雄所见略同。它产生融洽,产生和谐,产生亲密。
⑹默契是感情与感情的自然流露,是真情的传递,是诚意的倾吐,你等车遇雨,一位学生伸过伞来,半边伞,在你心里顿时能变成一片晴空;你拉车上坡,一位长者助你一臂之力,一点帮助,在你心里顿时能涌起一股热流;你口渴难忍,一位大嫂递来一杯水,一点清凉,在你心里顿时能化作一泓泉水。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⑺人与人之间,多一分默契,就多一分友爱,多一分快乐,少一点隔膜。
    人与大自然之间,多一些默契,就多一些祥和,多一些平安,少一点灾祸。
⑼默契是美好的,伤害默契就是伤害自己。    (作者:傅弘岩  摘自《思维与智慧》2006.11)
11.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本文的主要观点(不得超过方格限定的字数)。(2分)
 
 
 
 
 
 
 
 
 
 
 
 
 
 
 
 
 
 
 
 
12.联系上下文,揣摩语境,将第⑹段的空格补充完整(直接写在下列横线上)。(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文章就“默契”这一话题提出了很多观点,请选择其中一个观点,并举一事例加以阐述。(3分)
观    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事例阐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本文语言极具特色和感染力,请仿照示例另举一例,说说该句的妙处。(3分)
示例:“蓝天为雄鹰敞开胸怀,大海为游鱼贡献浩瀚,树林为百鸟构建家园,雨露为禾苗洒降甘霖。”——运用拟人修辞手法,生动地证明了默契是事物之间相互依存的观点;运用排比,读来气势磅礴,增强了说服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下列名言哪些与本文的观点一致,哪些不一致?请逐一说明理由。(3分)
(1)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
(2)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正直的严正朋友。——爱因斯坦
(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 分
评卷人
(三)阅读《踩生》一文,完成16-21题。(共10分)


二十年前,一个湿漉漉的端午节早晨,我正在村边麦地里用露水洗脸(据说这样可以使人一年都神清气爽),母亲在地头喊我,让我去周大嫂家借把镰刀。
“一大早借镰刀干啥?”我疑惑地问。母亲微笑着不语,在湿润的晨光中,她的脸上溢满神秘而幸福的光彩。
我一路小跑来到周大嫂家,刚迈进外屋的门槛,就听到屋里传出一阵婴儿清脆的啼哭,屋里的人们低声欢呼着:“生了,生了!”周大嫂的婆婆从里屋出来,满面笑容地摸着我的头说:“贵人踩生,这孩子的命不错……”
我终于明白母亲为什么急急忙忙一大早就让我来借镰刀了。按照我们那里的风俗,婴儿落地时,谁正巧无意中跨进这家的门槛,听到孩子的第一声啼哭,谁就是这个孩子的“踩生人”,而他往往能决定这个孩子一生的命运。踩生人是位“贵人”,孩子将来也必定能成为“贵人”;踩生人为“贱人”,孩子将来也必定成为“贱人”。因此,谁家的媳妇将要临产时,这家是不欢迎闲杂人随便登门。显然,我的这次“踩生”有着母亲极大的“预谋”成分。同时我也很清楚,村里人是把我当“贵人”看待的,因为那时我正在县城读重点高中,我去踩生这似乎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
可是这非但让我高兴不起来,反而感到给我一种沉重的压力,让我在小小的年纪里,就有了一种无法推卸的责任感。从此,我身上不仅凝聚着全村人希望的目光,而且我的命运还决定着另一个幼小生命的命运。
我学习更加勤奋刻苦了。后来,终于没有辜负人们的期望,我考入一所师范大学。毕业后,被分到外地,当了一名中学教师。
生命的轨迹按照固有的方式在不停地运转:我娶妻、生子,转眼便人到中年。为人师、为人夫、为人父,琐碎的生活,疲惫的身心,几乎让我把曾经踩生的事忘却了。
前不久,妻子下班回家,兴冲冲地告诉我,她已给我联系好一份到一家广告公司搞设计的工作,月薪很高。这和我当教师的工资相比,不能不说是一个巨大的诱惑。
我的心开始动摇了。
一个月圆的夜晚,我站在窗前,望着遍地的月光,突然想起了二十年前的那个早晨,仿佛又听到了那声清脆的啼哭。那是一个新生命对这个世界的宣言,清脆、透明而又激越。接着,这声音又幻化成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
我舍不得这个清纯的世界,可又不忍心辜负妻子的那片热心。也许,为了让我踩生的那个生命活得更好,我应该去接受那份高薪的工作。
就在犹豫不决的时候,我意外地收到一封署名“端端”的信。信中写道:“我就是二十年前被您踩生的那个女孩,因为我生在端午节,母亲便唤我为‘端端’。现在,家乡踩生的习俗已经不多见了,但我永远也忘不了您。从小到大,妈妈经常提到您的名字。您是咱们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现在,每当村里人提起您,仍是赞不绝口。虽然‘踩生’有着很浓的迷信色彩,但我一直把您作为我成长的楷模,并从小立志,将来也要像您一样当一名教师,不怕清贫,耐得住寂寞,用文化知识的阳光雨露,为千千万万的孩子们‘踩生’……今年我就要从师范毕业了,我已申请回故乡教书。衷心感谢您,二十年前,您为我踩生……”
端端还随信寄来一张照片,是一个亭亭玉立的女孩子,像二十年前的那声啼哭一样清纯动人。
我的心震颤了。
月光下,我把“踩生”的故事讲给妻子听,又让妻子看端端的来信和照片。妻子沉默了,眼里闪动着晶莹的泪花。
很快,我给端端回了信。信中说:“二十年前的那个端午节,我为一个女孩‘踩生’,可我没想到,二十年后,这个长大的女孩又来为未老先衰的我‘踩生’了。我多么希望能有一天回到故乡,再用故乡麦田里的露水洗把脸啊……
把信投进邮筒的一刹那,我的心就像走进了绿色的春天,豁然开朗了。
(作者:李聿钟  选自《读者》 2006.11)
16.请分别用一句话概括本文叙述的两件事。(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文章开头写道“我正在村边麦地里用露水洗脸”,结尾写道“我多么希望能有一天回到故乡,再用故乡麦田里的露水洗把脸啊……”请用简要的语言分别说出“我”两次“洗脸”的意图。(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文章第二段写道:“母亲微笑着不语,在湿润的晨光中,她的脸上溢满神秘而幸福的光彩。”此时的母亲一定心潮澎湃,请发挥合理想像,以“母亲”的口吻,写出当时的心理活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在“高薪的工作”和“清贫的教师”之间,“我”并没有直接作出明确的抉择,那么,你认为“我”会作出怎样的抉择?请根据文章内容,作出回答并简述理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阅读下列材料,结合上文,谈谈你对“踩生”的理解。
踩生,或称踩门,是流行全国的民间生育习俗。江南地区多视踩生为能给新生儿带来好运的吉庆之事。民俗学家仲富兰曾回忆少年时代应邀替邻家踩生的往事,其原因便是这户人家妇女有喜时,他曾去拜年,祝贺“早生贵子”,结果当真生了一子。做父母的坚信这是祝福的灵验,在选择踩生人时,便向他发出了邀请。(《现代民俗流变》,上海三联书店)
和主人家欢迎踩生的现象相反,还有很多地方流行着拒绝踩生的种种禁忌。如清康熙《隰州志》记载,“初生子,禁生人入室,(门上)插稻,男二,女一”。这样做的缘故有多种解释。一说是怕踩生者“踩断”或“带走”产妇的奶水,使婴儿难以存活。一说是怕“外鬼”趁机闯入,勾走新生儿弱小的灵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 分
评卷人
(四)阅读下面《曹刿论战》选段,完成21-25题。(12分)


公(鲁庄公)与之(指曹刿)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在上文中的意思。(2分)
(1)公与之乘(               )             (2)公将驰之(                )
(3)既克     (               )               (4) 望其旗靡 (                )
20.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2分)
                                                                                       
21.根据上文有关内容,发挥合理想像,在“齐师败绩”前简要补写出战斗的经过(可以运用文中原有的字词灵活组合或用自己的话叙述)。(2分)
                                                                                       
                                                                                       
22.“一鼓作气”流传至今已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成语,但却有人常常把它误写成“一股作气”、“一鼓足气”等。想一想,你怎样运用文中的知识来帮助人们避免这些错误。(2分)
                                                                                       
                                                                                         
23.阅读短文《用兵八法》,结合上文内容,完成文后问题。(4分)
   用兵之法:高陵(山头)勿向(仰攻),背丘(高地)勿逆(迎击),佯北(假装失败)勿从(追逐),锐卒勿攻,饵兵(用来诱敌上钩的部队)勿食,归师勿遏(è 阻击),围师(包围敌方部队)必缺(让条出路),穷寇(走投无路的敌军)勿迫(逼迫)。此用兵之法也。(选自《孙子今译》)
(1)在长勺之战中,曹刿两次曰“未可”,各与短文中哪一条法则相吻合?(2分)
                                                                                        
(2)结合“长勺之战”,对“用兵八法”目的加以深入分析,试从中归纳出战场上所应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2分)
                                                                                       
得分
评卷人
三、作文(共50分)
26.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


生活中我们都需要寻找一盏灯,请以“寻找一盏灯”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55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若写诗歌则不得少于25行),要有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不能抄袭,文中也不可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题目                                      
3#
 楼主| 发表于 2014-4-23 13:25:39 | 只看该作者
常州市中考语文全真模拟试题(三)
本试卷分三部分,共8页,计24题。总分值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请认真阅读,仔细审题,冷静思考。
得分
评卷人
一、积累运用(共20分)
(一)积累(共10分)


1.阅读下面文字,把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依次写在文后方格内。(2分)
在常州延陵西路文化宫广场旁县学街至小营前的北侧街区,车水马龙的道路旁,行道樟树枝繁叶mào、高楼商铺鳞次zhì比、巨型广告chù立、行人比肩接zhǒnɡ、夜晚灯璧辉煌、一片繁华似jǐn的景象,前后北岸就隐在这后面。                   (摘自2007.10.1《常州晚报》)

2.按要求默写。[(1)(2)必做,(3)(4)(5)任选两题。](6分)
(1)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将磨洗认前朝。
(3)《使至塞上》中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写出与歌词“夜色茫茫/罩四周天边新月如钩……人隔千里路悠悠/未曾遥问星已稀/请明月带问候/思念的人儿泪常流”意境相近的连续的两句古诗词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初中阶段学过的,你最喜欢的描写春天景色的连续两句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名著阅读。(2分)
结合《汤姆索娅历险记》中的一个故事情节,对汤姆作一简要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 分
评卷人
(二)运用(共10分)


4.下面是某同学写的作文片段,仔细阅读后,用规定的修改符号(不必全使用)在原文上加以修改,不得超过6处。(3分)


(1)换用号:        (2)增补号:       (3)删除号:      (4)调位号:      
第二天,我早早地起床,就在拉开窗帘的一瞬间,我不同寻常的看到了美丽风景——它,开花了。
小小的身躯还那么纤弱,两片豆瓣已慢慢展开。原先小小的花骨朵正在慢慢撑开,底下绿色的一层苞衣也在扩大。
我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这一切。粉色的花瓣如同伸懒腰似的,慢慢地,那花瓣一层一层向里向外全都撑开了,如同新娘粉色的婚纱,那么轻盈,那么飘溢,让人喜爱。一瞬间,我仿佛听到了生命的歌唱——那是一朵花开的声音。
5.仔细揣摩下面语段的内容,将空缺处填写完整。(2分)
铅笔在面世之前,有智者给他几条忠告:
第一,只有容忍别人把你握在手里,你才能完成自己的使命。
第二,只有经过被削尖的痛苦,你才能发挥自己的才能。
第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的一生就如一支铅笔,要想成就自己的生命,也请你牢记以下几条忠告:
第一,只有能容忍在别人的手下做事,你才有可能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第二,只有经过生活的磨难,你才能拥有坚强的意志和高超的技能。
第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综合性学习。(5分)
(1)仔细观察右边的这幅漫画,设计一段能体现主题的简短对话。(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江南常州,绿影婆娑,百里春稠,是龙城人对绿色常州的畅想。为了实现“让城市走进森林,让森林拥抱城市”的目标,2008年我市将再实施城乡绿化工程。请根据下列材料,用简要语言归纳出实施城乡绿化工程的具体措施。(3分)
材料一:2008—2010年,要在沪宁高速公路、沿江高速公路、宁常高速公路以及S239省道现有绿色通道的基础上,两侧各增加 100米生态林,形成“环城花卉苗木产业示范圈”。
  其中,2008年将重点组织实施沪宁高速公路总长40.8公里的生态林工程。通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市场化运作机制,建成以苗圃为主要形式的生态林。这将为常州新增绿地面积579.1公顷。
    材料二:2008年将重点组织实施太湖流域水系生态绿化工程和市区生态景观河道绿化工程,可新增绿地590.82公顷。其中,太湖流域水系生态绿化工程,将重点实施“一环五带”绿化工程。“一环”,即环太湖滨湖生态林带;“五带”,即太滆运河、漕桥河、武进港、雅蒲港、百渎港。市区生态景观河道绿化工程则重点实施澡江河、浦河、潞横河、凤凰河、横塘浜以及金坛尧塘河、溧阳芜申河等七条河道两侧的生态防护林或景观林带的建设。
材料三:明年我市将新建、改建“四公园一绿地”,即新建东经120公园、西林公园、桃园路绿地(二期);改建东坡公园、圩墩公园。可为常州新添绿地38.83公顷。届时,市民可见龙城再添亭台,借瑶台春色入园中。
材料四:2008年完成5.8万余米围墙透绿工作。其中,天宁、钟楼、戚区将完成4.2万余米围墙透绿,武进区内近1.1万余米的围墙将透绿,新北区则完成5千余米的围墙透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 分
评卷人
二、阅读理解(共40分)
(一)阅读下面《简约之美》一文,完成7-12题。(14分)
⑴悠悠万世,何为至美?非姹紫嫣红,非桃红柳绿,非气象万千。简约之美,乃为至美。姹紫嫣红,逞一时之芳;桃红柳绿,逞一时之盛;气象万千,逞一瞬之奇;而简约之美,万古不废。
⑵人类精神硕果之一的文字,就是从繁芜走向简约的,其中,尤以汉字为最。然一味泥古,我们将裹足蹇行。千百代人的化繁为简,千百代人的去芜存菁,千百代人的美妙化育,形成今日雪白纸面上的美丽符号。文字的简约、便捷,是人类攀登文明高峰的阶梯;文字的简约之美,是人类进步的标志。
⑶在我们追求文字的简约之美时,也在不懈地追求着语言的简约之美。古有欧阳修只用六字便记述一则故事,他的“逸马球杀犬于道”也成了经典。无数文人墨客更有“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两句三年得,一吟又泪流”的执著。他们追求的是“辞约而简达”,讲究的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所以韵味隽永、流传千年的精美散文和诗词能让人百读不厌,陶醉迷情。这是什么力量?是简约之美!如今的白话文,并不是不要简约,一作家将他200万字的小说压缩成40万字,就是追求简约;反过来说,若有人将40万字硬弄成200万字出版,人们肯定不买账,那是“注水猪肉”,像黑心商贩在坑蒙拐骗。大凡“沈浸浓郁,含英咀华”之作,无一不是简约之美的典范。
⑷南宋时有一画家,姓马名远,他的《寒江独钓图》非常有名。画中一叶扁舟漂浮水面,一渔翁船上独自垂钓,寥寥几笔微波,其余大部分皆为空白,登峰造极的简约之美有力衬托出江面空旷寥廓、寒意萧条的气氛,给人留下意蕴无限的想象空间。齐白石的虾,无比简美,炉火纯青的艺术造诣,使他寥寥数笔,就把生灵活现又意趣盎然的虾呈现在人们面前。现代的抽象派、印象派画作,也是把简约之美用到极致,让人观赏后遐想无限。
⑸自然科学更具有简约之美。自然科学的意义,就是从纷繁复杂的现象中看出简单的规律,将其一步步简化,最后得到一组最简单的定律。自然科学家都是简约之美的魔幻大师!
⑹生活在物欲横流的今天,我们更应该追求心灵的简约之美。____心灵的冗赘和臃肿,____心灵的无谓羁绊,____心灵的名缰利锁,____心灵的尘埃污浊,什么繁文缛节,什么浓妆艳抹,什么矫情伪饰,什么仰人鼻息,什么艳羡奢华,什么斗富摆阔,统统见鬼去吧!保持内心的散淡和简明,活得淳朴、自然、本真、笃定,比什么都好。就是有些大款、大腕们,被名利二字压得喘不过气来时,不也想返璞归真吗?其实,追求心灵的简约之美,应是所有人的追求。“上善若水”,脸上充满阳光,心底一片纯净,是人生之最高境界。
                                 (作者:王如明   选自《思维与智慧》2007第13期
7.概括上文的主要观点,不得超过方格规定的字数。(2分)















8.根据上文内容,用简要语言归纳“简约之美”的具体方面。(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文章第⑹段的空格,所填词语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清除    剔除    斫除    扫除      B.剔除    清除    扫除    斫除   
C.清除    剔除    扫除    斫除      D.清除    斫除    剔除    扫除        【    】
10.本文作者也特别追求语言的“简约之美”,试结合具体语句,作简要分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下列材料均可以作为论据来论证本文的观点,请任意引用下列一个材料,选择文中合适的位置写一段论述,并使上下文自然连贯。(3分)
⑴清郑板桥书斋有联,“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⑵“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⑶北伐战争时,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在广州邀请瞿秋白向全军政工人员作报告,与会者都准备详细记录,瞿秋白登上讲坛,说:“宣传关键是一个“要”字,鲁智深三拳打死镇关西,拳拳打在要害上。”说完走下讲坛,全场愕然,沉寂几秒种后,全场突然爆出雷鸣般的掌声。      
具体位置:第______段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处。
简要论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有句广告词说:“简约而不简单”。请依据对本文的理解和自己的积累,说说“简约”和“简单”的关系。(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 分
评卷人
(二)阅读下面《漫步青果巷一文,完成13-18题。(共14分)
到常州不久,我就急切寻找探访青果巷。
一个细雨濛濛的日子,我撑着伞,骑着自行车在龙城搜索。路上我想,“青果巷”,这名字多么富有诗意。遥想当年,小巷里肯定是枝繁叶茂,青果累累,如苏东坡词中道“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这个诗情画意的风水宝地,不知诞生多少名流大家:明朝抗倭英雄、文学大家唐荆川,清代艺术大师汤贻汾,近代著名红色资本家、“纺织业巨子”刘国钧,被称为“汉语言学之父”赵元任等,都居住在青果巷;“常州三杰”之一的瞿秋白诞生在青果巷的八桂堂,语言文字学家、“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也诞生在青果巷,给胡锦涛总书记讲历史的钱乘旦教授也来自青果巷……我想到龚自珍赞美常州的诗句“天下名士有部落,东南无与常匹俦”。
我找到了青果巷。
默默地站在巷口东侧,看到小巷黯然逼仄地缩在高楼大厦之下。三幢金融大厦如三座大山矗立在小巷东口,而“常州市历史文化保护区——青果巷”的水泥碑已被自行车、杂物掩盖。我推着自行车,沿着三米见宽的青石小路,边走边细细察看:挨着“漫联动漫”商店的17号房子古味犹存,木门、门窗、石门楼以及布满的灰尘和蛛网,无言地诉说着历史的沧桑;27号门上依稀可见“文革”时的标语:“大海航行靠……”门墙上的青砖叠法,可以感受到明代民宅的建筑特色。顺着仅可容一人的窄弄,我走进小巷深处,和一位卖开水的老奶奶攀谈了几句。她说着常州土话,我听不太懂,却感受到古城古朴的韵味。走到弄道尽头,就是京杭大运河的入城支流。浑浊厚重的运河在细雨中静静躺着,看不出水的流动,而这水却通向外部世界,连接大江南北。我在想,或许正是这条运河,给了艺术大师们以创作灵感,给了政治家、历史学家们以投身社会激情。遥想当年这里船舻云集,商贸兴盛,为南北果品集散地。清乾隆年间的《常州赋》有“入千果之巷,桃梅杏李色色俱陈”的话。“青果巷”、“千果巷”也许就是这样得名的。
    过了雪洞巷,看到有排房子修葺一新,粉墙黛瓦,可能是刚整修不久。一问才知是刘国钧故居,也是瞿秋白诞生地。我轻轻叩开厚重的赭色大门,想进去看看,被看门的老妇告知不可以进来,我只好悻悻而退。听说赵元任的故居就在后面。前几天我在《光明日报》上还看到李岚清的文章《博学多能的著名音乐家赵元任》,提到著名的爱情乐曲“教我如何不想她”就是赵元任谱的曲。我绕过去,穿过小弄,蹩进侧门,里面有个天井院,据说里面住有八户人家。我想和他们说说话,他们都疑惧地离开。我看到斑驳的粉墙上一块块暗绿色的青苔,听到阁楼嘎吱作响摇摇晃晃的声音,屋顶上暗灰色的瓦松和野生青绿的泡桐树闲闲相对。
小巷里,有一个小书店。我走进去,里面有很多我们小时候看的连环画,一捆捆的,翻开看看感觉像是回到童年时代。颇感意外的是,书店主人是位92岁的老人。他坐在门边,一手拿着芭蕉扇,一手在捧读《参考消息》。和店员聊天得知,老人的子孙或是博士,或在政府机关工作。难怪常州号称“千古读书地,现代创新城”,正是这连绵不绝的读书风气,才使古城、小巷人才辈出。同为常州人的清代历史学家赵翼说过:“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出了小巷,西口临街的房子上翘起的脊檐上各刻有两字:“万事、如意”。不远处建行的大楼扑面而来,著名商业中心南大街也近在咫尺,浓郁的现代气息很快淹没了这个小巷。青果巷就像“大隐隐朝市”的高人雅士,不管外面的世界多么喧嚣、浮华,他总是以恬淡宁静悠闲的姿态,坚守自己的精神家园,听任“一蓑烟雨”,保持“独钓寒江雪”的高洁清迈……
(作者:刘强  摘自《常州晚报》2007.10.13)
13.依据文章内容,仿照示例,用恰当短语依次填写下列空格。(2分)

14.联系全文,揣摩下列加点词语,用一句话说说作者漫步青果巷的思想感情。(2分)
⑴到常州不久,我就急切寻找探访青果巷。一个细雨濛濛的日子,我撑着伞,骑着自行车在龙城搜索。路上我想,“青果巷”,这名字多么富有诗意。
⑵不远处建行的大楼扑面而来,著名商业中心南大街也近在咫尺,浓郁的现代气息很快淹没了这个小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文章结尾写道:“青果巷就像‘大隐隐朝市’的高人雅士,不管外面的世界多么喧嚣、浮华,他总是以恬淡宁静悠闲的姿态,坚守自己的精神家园。”请说出“精神家园”的具体含义。(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仔细研读文章有关内容,探究并用简要的语言归纳古城小巷人才辈出的原因。(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本文编入《常州晚报》时,删去了最后一段。你认为这一段应该删去吗?请仔细阅读下列被删去的语段,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看法。(2分)
雨还在淅淅沥沥地下,我来到仿古的明城墙,站在著名的文亨桥上,看运河中南来北往的运沙船,心情沉浸在往事的烟雨朦胧中。真希望能永远留下这条穿越历史的小弄道,让我们可以行走,让我们可以观瞻,让我们可以抚摩,让我们可以怀想……准备一个晴天朗日,再来青果巷。很想说一句:青果巷,“教我如何不想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阅读下列资料,结合上文内容,就“现代城市建设与传统文化保护”这个话题,向常州市城市规划局提一些合理化建议。(3分)
据资料记载:只有400米长的青果巷西段有市级文物故居5处,明清时期民居一批,西段单独都够得上历史文化老街的条件,时至2003年,西段1/3已被拆除改成绿地,另2/3即将被改成停车场和绿地,赫赫有名的青果巷历史文化老街西段将遭灭顶之灾。
而苏州城市建设过程中,老城区的建筑一律以苏式建筑为主,高楼大厦全都建在新城区,老城区保持江南水乡特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分
评卷人
(三)阅读下面《出师表》片段,完成19—23题。(共12分)


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虑,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等之任也。
19.解释下列短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1)夙夜忧虑(               )            (2)不以臣卑鄙(                )
(3)庶竭驽钝(               )               (4) 斟酌损益(                )
2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1.仿照第一段概括的形式,概括写出你对第2段内容的理解。(2分)
第一段:
第二段:
22.诸葛亮率军出师的目标是什么?(2分)
①奖率三军  ②北定中原  ③庶竭驽钝  ④攘除奸凶  ⑤兴复汉室  ⑥还于旧都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③④⑤⑥   C.③④⑤⑥   D.②④⑤⑥   E.①②④⑤⑥ 【    】
23.阅读下面短文,结合上文内容,完成文后问题。(4分)
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选自《三国志》)
(1)“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在《出师表》片段的第二段和上面短文中,“大事”的具体内容分别指什么?请摘录文中语句回答。(2分)
                                                                                    
(2)读完《出师表》片段和上面的短文,请用一个成语概括诸葛亮的高风亮节。(2分)
                                                                     __________         
得分
评卷人
三、作文(共60分)


24.请以“为自己准备一把船桨”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要有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不能抄袭;④不少于550字;⑤文中不可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为自己准备一把船桨
4#
 楼主| 发表于 2014-4-23 13:26:11 | 只看该作者
常州市中考语文全真模拟试题(四)
命题人:孔  建     邮箱:tjbkj@sina.com
友情提示:本试卷分三部分,共8页,计22题。总分值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请认真阅读,仔细审题,冷静思考。
得分
评卷人
一、积累运用(共20分)
(一)积累(共10分)



1.阅读下面文字,把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依次写在文后方格内。(2分)
心驻芳华,纵是身处北风呼xiào、万木diāo零的数九寒冬,心中洋溢的也是生机àng然、朝气蓬勃的阳春三月;心驻芳华,把梦想当成一粒种子收藏 ,悄悄地yùn育生命的律动,最后zhàn放一段惊艳的风华。                 
(摘自白茂霞《心驻芳华》)
2.按要求默写。[(1)(2)必做,(3)(4)(5)任选两题。](6分)
(1)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将磨洗认前朝。
(3)湛蓝的天空下,延绵起伏的沙丘错落有序。大漠瀚海气势恢弘,偶有骆驼悠然走过,悦耳的铃声敲醒沉睡的旷野。大漠落日中的驼影,仿佛在诉说着大漠的一段历史,倾吐着跋涉者的一段故事。那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景观摄人心魄,几条线路,几片剪影,便构成了镜头里的一种令人震撼的美景,一种令人痴狂的情愫。
(4)别离在时间的流逝中悄然而至,毕业时的骊歌又一次飘飞在我的耳畔,回旋、升腾。月光淡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月的骊歌依然传唱,只有它才能诠释我心中的思念。三年的学生,今日的朋友,如同宝石般晶莹剔透,泪花闪烁在晶莹的目光中,这动人的毕业骊歌将永远流传。
(5)初中阶段学过的,你最喜欢的描写春天景色的连续两句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出对《格列佛游记》内容表述不准确的一项。(2分)                        【     】
A.格列佛在小人国的利立浦特遇到皇宫失火,就撒了一泡尿浇灭了大火。这使皇后十分反感,加上海军大臣嫉妒他的功劳,于是国王召开了一次密谋会,要给格列佛定叛国罪,并把他的双眼剌瞎。格列佛得知后,慌忙逃到不来夫斯古国。
B.格列佛在大人国住了两年。有一次,他和国王出外旅行时,装他的箱子被老鹰叼到半空中,然后又掉到海里,幸好遇见一只英国海轮搭救了他。于是他在一七0六年六月回到了伦敦。结束了他的大人国旅行。
C.格列佛第三次出游乘坐“冒险号”到了飞岛国,在这里他看到了奇特面貌和服饰、会见了亚历山大、参观了宏大的宫阙、欣赏了绳上跳舞等。
D.格列佛出外航海,当了船长。他的部下共谋不轨,把他抛弃在不知名的陆地上。举动理性、观察敏锐的一匹灰色斑马和一匹栗色马把他领进家里,他得到主人的帮助和教导,专心学习马国的语言。
得 分
评卷人
(二)运用(共10分)



4.下面是一位学生写的新闻稿件,根据文后要求,用规定符号在原文上直接修改。(4分)

(1)换用号:        (2)增补号:        (3)删除号:       (4)调位号:      
(本报讯)                                             。11月25日,2008年常州市教育局直属单位教职工排球比赛在常州高级中学降下惟幕。我校教职工排球运动队在比赛中发扬了顽强拼搏,力克群雄,李珊老师被评为最佳运动员称号,荣获常州市教育局直属单位教职工排球比赛第三名。校领导和学生代表去常州高级中学迎接了凯旋而归的运动员。我们热烈祝贺我校教工运动员在比赛中的优异成绩。
要求:
⑴这则新闻稿件缺少导语,请在原文横线上补出。(1分)
⑵稿件在语言表达方面存在问题,请选择3—4处加以修改。(3分)
5.下列语段是关于“等待”话题的,请仔细揣摩其内容和写法,在一、三两段之间再写一段,并在文后横线上写出你的感悟。(3分)
姜太公80岁高龄在磻溪垂钓,乐此不疲,留下了“愿者上钩”的千古佳话。他等待的是辅佐文王,施展抱负的机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布鲁诺在地牢里受了6年折磨,面对宗教裁判所的火刑,他毫无畏惧,至死不屈。他等待的是真理必将战胜邪恶。
原来,等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综合性学习。(3分)
“打包”原专指“用纸、布、麻袋等包装物品”。后在人们日常生活中频繁使用。如:人们在外用餐,吃完后剩下了饭菜,又舍不得浪费,于是就“打包”带回家。请根据下面材料,归纳“打包”的含义。
材料一:2001年1月,沈阳欧亚集团将荷兰村的农业项目和在国内投资的6个农业基地打包,在百慕大注册成立欧亚农业(控股)有限公司。为欧亚农业上市的产权结构和资本结构铺平了道路。2001年7月,欧亚农业在香港上市,共筹资近7亿港元。成为当时的金融巨鳄。                                                      
(选自 2003年6月26日《中国经济快讯周刊》)
材料二:南京秦淮区政府用了5年时间,将属下的几个旅游公司重新整合,组成了南京夫子庙旅游集团,并以餐饮、百货、特色小商品、工艺品等城隍庙所有资产打包入股上市。从而使南京夫子庙旅游成为南京市旅游市场的拳头产品。   (选自2007年5月16日《江南时报》)
材料三:据经济学家分析,为了挽救股市的疲软,深圳可能在十月份恢复新股的发行,“打包”发行小盘股的可能性更大。即以筹资数额为依据,将几只单个筹资额不大的新股捆绑在一起同时发行。                                     (选自2008年8月30日《环球时报》)
                                                                                      
                                                                                      
                                                                                      
得 分
评卷人
二、阅读理解(共40分)
(一)阅读下面《奶奶的吊筐》一文完成7-11题。(14分)

在我的印象里,奶奶没有独属于自己的东西。一个大字不识,没文化是肯定的了。因为没进过学堂,所以连自己的姓名都没有。她娘家姓冯,据她回忆,家里人和街坊邻居都喊她四丫。嫁给爷爷后,姓氏随夫,她便成了赵冯氏,一直到离世,灵牌上也是这么写的。
奶奶甚至没有爹妈兄妹。奶奶到我们赵家那一年,辽西大旱,十三岁的她骑上一头小毛驴,由一个叔伯哥哥牵赶着,颠簸了一天,到我们赵家当童养媳。两年后,便成了我爷爷的媳妇。到家的隔日清晨,她醒来时,叔伯哥哥已杳如黄鹤,据说走时驮走了两斗高粱。此后七十余年,奶奶再没回过娘家,娘家也没来人看过她。问她爸爸叫什么名字,她摇头;问她娘家还有什么人,她也摇头;问她家乡的屯子叫什么,有什么特征,她眼里便是久远的迷茫,摇头说记不得了。
    准确地说,在我的记忆里,只有老家房梁上挂着的那只吊筐是独属于奶奶的。昔日的辽西乡下人家,几乎都有那么一只吊筐,细细的荆条编成,悬挂在房梁垂下的一个挂钩上。吊筐的用途与功能类似于我们眼下带锁的冰箱,既防腐,也防鼠。家里有点什么特别的嚼货(食品),比如粘豆包、炒花生或特意留给老人或家里主要劳动力的白面馒头、不掺糠菜的玉米饼子之类,为防馋嘴的孩子,便都放进那里去。吊筐悬于通风处,便可多放一两日,诡诈灵巧的耗子也难以得手。小时,寒暑假我常回老家,爸妈让我带去面包糕点,奶奶都放进筐里。我在外面疯野,饿了,满头大汗地跑回家,奶奶便搬只木凳,跷脚摘下吊筐,或抓一把花生,或递给我一只煮熟的鸡蛋。少年时代的我,奶奶的吊筐就是聚宝筐啦。
    前几年,叔叔将老房扒了,盖起了水泥框架宽敞明亮的平房。搬进新居那天,奶奶抱着她的吊筐,在屋里四下踅摸。叔叔问,妈,找什么呢?奶奶说,找个地方把筐挂上。叔叔苦笑,说屋顶连根房梁都没有,挂哪儿呀?你老要是想放什么舍不得吃的嚼货,家里不是买了冰箱嘛。奶奶固执地说,我不管你什么冰箱不冰箱,你把这筐子给我吊上。
    叔叔没法,只好在屋顶锤进两根水泥钉,再悬根绳子下来,算是又给奶奶的吊筐找了个安身之处。过年时,我回老家拜年,见新居里当头吊个旧筐,怪怪的,很不协调。便悄悄问婶婶,奶奶的筐里还有什么宝贝呀?婶婶讪笑说,谁知道?吊筐在她头顶上悬着,谁想半夜拿下来看看都难,老太太在这事上犟着呢,随她吧。
那年秋天,奶奶以八十八岁的高龄驾鹤西去。临终前,奶奶用生命中的最后一点力气对我说,去,把筐拿下来。我摘筐在手,奶奶指着一个裹扎得紧紧的小布包,示意我打开。原来布包里只裹着两只鸽蛋大的板栗,已经飘轻,我摇了摇,便觉栗壳里已干硬板结的栗肉在哗啦啦地晃动。奶奶要到另一个世界去了,要这两个板结的栗子干什么呀?在众人的环视下,奶奶将栗子一手握了一个,安然一笑,喘息着叨念说,当年……⑴我从娘家出来,妈翻出家里的最后一捧栗子,是八个……⑵塞进我怀里。路上,我饿,吃了六个,这两个我留了下来……⑶
奶奶走了,握着两个存放了七十多年的板栗,从此阴阳两界。在漫长的一生中,我们几乎从没听她叨念过自己的母亲,可谁知,在她的心灵深处,却一直将母亲与她的生命如此紧密地牵挂在一起。唉,奶奶的吊筐啊……⑷            (作者:孙春平  选自《天池小小说》2008年第2期)
7.本文围绕“吊筐”主要叙述了三件事,请用简要的语言分别概括在下列横线上。(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结合语境,揣摩并用简要词句分别写出“叔叔苦笑”、“婶婶讪笑”、“奶奶安然一笑”时的具体心理特点。(3分)
叔叔苦笑
婶婶讪笑
奶奶安然一笑

9.省略号的用法一般有:①表示语意未尽,让人思索;②表示说话断断续续;③表示引文内容的省略;④表示思维的跳跃性;⑤表示语言中断。请揣摩语境,选择对文中省略号的用法理解完全正确的一项。(2分)                                                            【     】
A.⑴—②  ⑵—②  ⑶—⑤  ⑷—①    B. ⑴—⑤  ⑵—⑤  ⑶—③  ⑷—①
C.⑴—④  ⑵—④  ⑶—⑤  ⑷—③    D. ⑴—②  ⑵—②  ⑶—③  ⑷—③
10.研读文章相关内容和下列一段文字,归纳在那个时代“吊筐”的作用。(3分)
记得,奶奶家和姥姥家都有这样的吊筐,奶奶和姥姥是不轻易拿下这个吊筐的,只有她们认为有高贵的客人和我们这些孙辈前来,才拿下来,取出一些东西分给大家。因为过去多是砖石结构或土垒成的房子,房顶也都有椽子和房梁,这样,屋内中间房梁的中间部位,就成了悬挂吊筐的好地方,这个中心位置也是不能随意移动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读了这篇文章后,有人感悟道:“在吊筐中,我也真切体会到了在物质并不丰富的年月,它给人们的那种吸引和追求的力量。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个吊筐也不知道什么时候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但在我的心中,似乎仍然高悬在我的头顶,盛满了希望……”请结合文章有关内容,谈谈你对这段感悟中加点部分的理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 分
评卷人
(二)阅读下面《人生如“0”一文,完成12-16题。(共14分)



数字中有一个“0”,作为一种存在,“0”是最简单的数字,但其独特性在10个阿拉伯数字中显得特立独行,十分奥妙,体现了人类一种极高的智慧。
远在数千年前,创造人类先进文化的美索不达米亚人和尼罗河一带的埃及人,以及墨西哥的“玛雅人”,都将“0”这个特殊数字发挥得淋漓尽致,令人赞叹。
在中国,道家认为“0”是宇宙的“虚空”,是不可捉摸的无极。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如果不断演变,由空虚不可见,而成为诸多可见的实体,然后一切又都归于太虚不可见,循环往复,生生不息,没有尽期。
这个神妙无比的数字,竟一变成为“0”的哲学。“0”的写法,只不过是一个圆圈,但从哲学观点看,非常了不起,这个形象构思的圆圈代表着无休止的循环往复。
无穷无尽的宇宙,乃至生命的个体,都在受“0”的规律操纵。只不过许多人身处错综复杂、纷纷扰扰的红尘浊世,无法看清这个圆圈永恒地不断在变,以为获得了权势,便可永远掌握,获得了财富,便可永恒地拥有,以至于这个错觉使许多人长醉不醒。
这个不变的圆圈,构成了宇宙的内涵。我们这些微末的生命,永远被迫在“0”的轨迹中被推动着,人一切都在这个圈子里,不能为所欲为。了解了“0”的这个作用,世间便会减少许多不幸与纷争。
“0”本身虽然没有可数之处,却能带动其它数字,而且变化万端,神效无穷,创造万事万物。“0”有一个与其它数字显著不同的运算法则,当它位于数字首位时,没有任何意义,多少个“0”排列起来依旧是零。当它位于数字末位时,每加一个“0”,数字就是原来的十倍。
把“0”放在一个小数点后边,起不了多大作用。若放到一个整数、大数后边,数值就会十倍百倍地增加。“0”饱含着许多人生哲理,人生如“0”,数学的“0”只有和实数在一起才有意义,人的思想只有和行动在一起才能发出光辉。
“0”找不到合适的位置就等于“0”,拥有再多的“0”也毫无意义。当“0”处在正确的位置上时,就发生了惊人的变化。生活中要恰当给自己定位,找准努力的方向才能有自己想要的结果。
美国国务卿赖斯刚进入大学时主修音乐,她发现当一名出色的钢琴家并不是自己的最终目标,便告诫自己:“我不能就成为酒吧里的琴师”。于是她选择了放弃,转学国际政治,终于成为当代杰出的女政治家。
在一些人眼里,“0”意味着没有,象征着终结,代表着一无所获,甚至是失败的代名词。其实“0”意味、象征和代表什么,完全取决看问题的角度。如果换一个角度去看,“0”完全是另一番风景,另一个全新的起点,另一片全新的天地,另一个更大的空间。
爱迪生试验灯丝经历了无数次失败,当试验一千多次仍无结果时,有人问他:“是否因为白费努力而感到沮丧?”他回答说:“怎么会呢,至少我已发现了一千多种不适合做灯丝的材料了。”别人看来是一件“0”价值、“0”结果的事,在伟大的科学家、发明家眼里却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0”还意味着自身的初始性,大而无外,随时与“他物”保持互动。小而无内,保持着自身的完整性。从“0”点快乐地出发,准确地找到属于自己的路,义无反顾地向前,不怕一路丛生的荆棘和密布的乌云,总有一天,会到达胜利的终点。
(作者:白辛 选自《思维与智慧》2008.3.15)
12.仔细阅读全文,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观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文章开头说,“0”是最简单的数字,但其独特性在10个阿拉伯数字中显得特立独行,十分奥妙,体现了人类一种极高的智慧。请依据文章内容,归纳出“0”的奥妙。(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根据文章观点,仿照下列示例,以“人生如‘0’……”的句式,写一段话。(3分)
示例:“0”饱含着许多人生哲理,人生如“0”,数学的“0”只有和实数在一起才有意义,人的思想只有和行动在一起才能发出光辉。
人生如“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作者认为:“如果换一个角度去看,‘0’完全是另一番风景,另一个全新的起点,另一片全新的天地,另一个更大的空间。”请联系自身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关于“0”的思考,文章涉及到很多观点,请简要概括其中任一观点,并列举一个事例加以分析阐述(文中已有的事例除外)。(3分)
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阐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分
评卷人
(三)阅读下面《送东阳马生序》片段,完成17—21题。(共12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览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
(1)余幼时即嗜学(                 )  (2)益慕圣贤之道(               )
(3)色愈恭,礼愈至(               )  (4)未尝稍降辞色(               )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19.根据选段内容,完成下列对联。(2分)
上联:幼  时  求  学  手  自  笔  录
下联:
20.摘录文中有关词语,分别归纳出余“遍览群书”和“卒获有所闻”的原因。(2分)
                                                                                     
                                                                                    
21.阅读下面《读书忌“二物”》,完成文后问题。(4分)
予少时读书,一见辄即能诵(记诵)。暗疏(默写)之,亦不甚失(差错)。然负(依仗)此自放(放任自流),喜从饮酒滑稽(巧言善辩)者游。旬朔(十天为一旬,每月初一为朔,此指一个月)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记忆力很强)之力,而常疲于不勤。
比(近)数年来,颇发愤惩艾(惩戒),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只怕)不如囊时(以往,从前)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反复)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有勤苦之劳,而常疲于善忘。
嗟夫!败(损害)吾业(学业)者,常此二物也。            ——选自秦观《精骑集·序》
(1)作者认为读书忌“二物”是指哪“二物”?请用文中有关词语回答。(2分)
                                                                                 
(2)请以《读书忌“二物”》一文的故事为例,或引用一句恰当的名言(俗语),写一段文字来告诫“东阳马生”。(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分
评卷人
三、作文(共60分)



22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相册,它记载了自己成长过程中精彩的画面;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看不见的相册,它烙印在记忆的深处,同样记载着成长的轨迹……
请以“成长的相册”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要有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不能抄袭;④不少于550字;⑤文中不可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成长的相册
5#
 楼主| 发表于 2014-4-23 13:26:41 | 只看该作者
常州市中考语文全真模拟试题(五)
命题人:孔  建     邮箱:tjbkj@sina.com
友情提示:本试卷分三部分,共8页,计21题。总分值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请认真阅读,仔细审题,冷静思考。
得分
评卷人
一、积累运用(共20分)
(一)积累(共10分)

1.阅读下面文字,把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和加点汉字的拼音分类填在方格内。(2分)
英雄的血肉nínɡ成中国军人的铮铮铁骨,英雄的精神聚起人民军队的chì胆忠魂。光荣传统,世代相传,人民军队,威名远扬!时光流转,岁月如suō,人民军队的英雄气概是奔腾不息的江河,激越澎湃,浩浩荡荡!                                (摘自《国庆60周年大阅兵解说词》)
2.按要求默写。(6分)
(1)无丝竹之乱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正一帆悬。
(3)“遥看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同是评点赤壁之战,杜牧的评论则截然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说得真好,岳飞、文天祥、杨靖宇……这些人都为了国家不惜牺牲自己的性命,多么令人敬佩呀!
3.选出对《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内容表述不准确的一项。(2分)                        【    】
A.该书以俄国十月革命前后(1915年至20世纪30年代初) 这一段历史时期为背景,描绘了当时的社会变革、阶级斗争和各阶层人物的心态。  B保尔出生于贫困的铁路工人家庭,早年丧父,全凭母亲替人洗衣做饭维持生计。他因同学往神父的面粉中撒烟灰而被神父冤枉被学校开除。12岁时,母亲把他送到车站食堂当杂役,在那儿他受尽了凌辱。
C.在筑路工作要结束时,保尔得了伤寒并引发了肺炎,组织上不得不把保尔送回家乡去休养。
D.1927年,保尔已全身瘫痪,接着又双目失明,肆虐的病魔终于把这个充满战斗激情的战士束缚在床榻上了。保尔实在忍受不了肉体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产生了自杀的念头,并以此结束了自己的一生。小说《暴风雨所诞生的》是她的母亲和妻子根据保尔生前的口述整理而成的。
得 分
评卷人
(二)运用(共10分)

4.下面是一位学生写的新闻稿件,根据文后要求,用规定符号在原文上直接修改。(3分)
(1)换用号:        (2)增补号:        (3)删除号:       (4)调位号:      
(本报讯)                                             。据动物专家介绍,对温度最为敏感的是长颈鹿、河马、狒狒、黑猩猩……等非洲动物。由于气温急剧骤降,从昨日起,长颈鹿馆已经开始用上暖锅炉了。至于河马花花,已及时更改了自己的作息时间。也是从昨日开始,工作人员就在花花的笼舍内设置了水循环加热系统,保证水温在5度左右。照料成年的非洲动物相对简单一点,只要保证适当的温度,调整饮食,增强它们的免疫力和抗寒能力就行。国庆长假出生的小狒狒,没吃过母乳,自身免疫力较差,照料这个小家伙,真得仔细点。
要求:
⑴这则新闻稿件缺少导语,请在原文横线上补出。(1分)
⑵稿件在语言表达方面存在问题,请选择3—4处加以修改。(2分)
5.老故事可以咂出新滋味,请揣摩示例的内容和写法,从下列几则老故事中任选其一,咂出点新滋味,并写在下列横线上。(2分)
示例:孟母三迁的故事告诉我们:居住环境固然重要,但有个好儿子更重要。如果儿子不成器,搬一百次家也是枉然,搬到月球也成不了嫦娥。老百姓说得对,驴子吃再好的草也成不了马。
老故事:铁杵磨成针  三顾茅庐  龟兔赛跑  武松打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综合性学习。(5分)
1)仔细观察右面两幅漫画,按要求答题。(2分)
①为“漫画一”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为“漫画二”中高处的“学生甲”设计一句答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漫画一)



(漫画二)
(2) 阅读下面的材料,结合以上两幅漫画,用简要语言归纳减负的具体内容。(3分)
材料一:据报道,在对东北76所学校万名学生进行的心理检测中发现,35%的中学生具有心理异常表现;近30%的小学生心理素质处于不及格水平;优秀或良好者仅占8.2%。全国中小学生学习与发展大型调查则表明,因为喜欢学习而上学的小学生仅有8.4%;初中生仅有10.7% ;而高中生仅有4.3%。许多学生处在紧张压抑的心理状态中,缺乏自信心和进取心。对学习、学校、教师、家长产生了逆反心理,甚至酿成一些悲剧。
材料二:据最新资料显示:近半数教师的心理健康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29.4%的教师有轻度心理障碍,9.7%的教师有中度心理障碍,3.5%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58.1%的教师感到压力大,经常出现焦虑情绪、强迫症状。还有的老师出现了过敏、多疑、抑郁、精神不振等症状。尤其是毕业班的教师,升学压力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要质量,要成绩,过重的压力,使得部分老师睡眠不足、身心疲惫,从而导致大多数老师的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
                                                                                      
                                                                                      
                                                                                      
得 分
评卷人
二、阅读理解(共40分)
(一)阅读下面《一根撑船篙》一文完成7-11题。(14分)

父亲常年在串龙河上行船。世上三样苦,行船、打铁、磨豆腐。那时,行船一靠纤绳拉,二靠竹篙撑。有句老话:“抹得鳗鱼篙,百样苦吃得消。”数九寒天,篙子上结着薄冰,上下来回抹,犹如抹着带刺的鳗鱼,撑船之苦,列为三百六十行苦之最,也不算过分。
  一天,旧篙坏了,父亲带我去小镇上买新篙。离轮船码头不远的河滩上,有一个专门卖撑船篙的地方,长的短的都有,一排好几堆,一堆有几十根。我一堆堆看过去,挑选了一根:长长的,滑滑的,没一处弯曲,没一处雀疤。记得旧篙子上有一个雀疤,曾把我的手划破过。这根多好,漂亮极了,不知是哪片林子里出的帅哥、小白脸。
  父亲接过篙子看了看,摇摇头说:“这根不行,还差过两个冬天,撑顺水船马马虎虎,撑顶风船逼不住船,底下逆流一打就弯,竹篙多经一分严寒霜雪,会增一分硬劲、韧劲。”父亲重新挑一根,  青皮里带着黝黑,越向下竹节越粗壮,只是中间一段有点歪,根部有点弯曲。我没好气地说:“这根好什么?歪脖子、罗圈腿,难看死了。”父亲说:“我家屋后那棵歪脖子树,木匠几斧子一砍,不照样做屋梁?这根篙子拉直了,说不定能当破头篙。”明朝年间,这一带常有倭寇骚扰,各村庄组织船队杀敌,十几个人一条船,每人一根长篙,行船时一齐撑,碰上倭寇,篙子便是武器,砸得倭寇脑浆迸裂。破头篙是撑船篙中的英雄篙。
  场地上有个火炉,呼呼冒着火苗。父亲和卖篙子的人一起,将篙子长歪的一段放火苗上来回烤,然后“嘿”的一声,正反一拧,“脖子”拧正了。我用手抚摸,热烫烫的,心想刚才被拧的那一刻,篙子肯定不好受。两个人又将弯曲的一段放火上烤,青皮被火燎破,发出“嗞嗞”声。烤一会儿,篙子被平放在案子上,来回拉、压,“噼啪”作响,似乎是哪处筋骨断裂了,似乎又是坚强的呻吟。折腾一阵,放冷水里一激,待拿起,弯曲不见了,火烤的地方,留下黑黑的火痕。
  回家路上,我扛着篙子,父亲似有所感,出一个谜语让我猜:“想当年绿叶婆娑,现如今青少黄多,经历多少风波,承受多少折磨,不提起倒也罢了,一提起泪洒江河。”竹篙在我肩膀上晃荡,我说:“你说的就是撑船篙。”父亲说:“能受天磨真铁汉,好男儿当做劲竹强篙,不做朽竹废篙。”
  串龙河有个黑鼋口,据说底下有只老鼋,经常兴风作浪。一天,船行到那里,遇上顶头风,父亲上岸拉纤,我在船上用篙撑。浊浪一排排打来,漩涡一个个卷来,纤绳勒进父亲的肩膀,绷得紧紧的,船还是不动。
  “靠船下篙,直戳河底,用劲!”父亲大声喊。
  我奋力举起篙子,对着一个漩涡猛扎下去,篙头在河底挺住,激流撞击着篙竿,发出铮铮的声音,它没抖动,没被打弯。父子两人喊起行船号子:“船行黑鼋口,顶头风常八九,不打外甥不打舅,一篙一浪头。船过黑鼋口,十八里到万人庄,一篙撑船三里长。”船出黑鼋口,我扬起篙子,阳光映照一串串水珠,闪耀着七彩光芒,洒落河里,那是磨难的泪、痛苦的泪,也是成功的泪、欢笑的泪。
人生如船,风浪常随,长长的撑船篙,给我力量,给我希望。           
(作者:方群  选自《思维与智慧》2009年第24期)
7.本文围绕“撑船篙”主要叙述了两件事,请各用一个词语概括故事的主要情节。(2分)

8.研读文中有关文字,用自己的语言分别归纳“我”和父亲的选篙标准,并说出给我的启示。(3分)
                                                                                      
                                                                                      
9.阅读下面句子,联系上下文,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1)“我用手抚摸,热烫烫的,心想刚才被拧的那一刻,篙子肯定不好受。”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我奋力举起篙子,对着一个漩涡猛扎下去,篙头在河底挺住,激流撞击着篙竿,发出铮铮的声音,它没抖动,没被打弯。”揣摩加点的词语,说说其表达效果。
                                                                                    
10.选出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有错误的一项。(2分)                             【    】
A.开头通过对比描写,并引用一句老话,生动地表达了撑船之苦,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
B.文章引用明朝年间破头篙的故事,旨在表现那个时代倭寇的猖獗,更体现了村里人的英勇无畏的杀敌精神。
C.一根撑船篙是文章结构全篇的线索,也是作者感情寄托的载体。父亲是希望“我”能像劲竹强篙一样,经得起打磨,抗得起风浪。
D.本文没有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却有撼人心魄的场面描写;没有华丽的词藻,却用细节描写刻画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生动展现了搏击风浪、搏击人生,积极而又超然的生活情怀。
11.“船出黑鼋口,我扬起篙子,阳光映照一串串水珠,闪耀着七彩光芒,洒落河里,那是磨难的泪、痛苦的泪,也是成功的泪、欢笑的泪。”该句与文中哪一句相照应?揣摩该句并结合全文,说说长长的撑船篙又是如何给我力量,给我希望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 分
评卷人
(二)阅读下面《门槛儿》一文,完成12-16题。(共14分)

门槛儿是门框下部挨着地面的横木或长石,是门系统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在门系统中占有显著位置。
古时,门槛儿的最初作用是遮挡污物和避邪,迷信传说鬼腿不会打弯,走路直着向前蹦,古人认为修个高高的门槛儿可以防鬼,后来门槛儿变成了守护神的化身。
门槛儿是家的一道关口,是家里家外的分界。外出归来,迈进门槛儿,会顿生一种回家的温馨。行人在门洞里避雨,只要没越过门槛儿,主人就不理会。
传统习俗认为,门槛儿极为神圣,不能站或坐在门槛儿上(有的地方可以坐),尤其是外人不能踩门槛儿。据说,有人误踏了皇宫门槛儿,要被处死。
旧时,门槛儿高低是显示主人尊贵与否的标志,所以封建贵族或富贵人家,门槛儿都高大气派。那些最有钱有势的大家族,门槛儿还要包上铁皮,希望千年不朽。后来“铁门槛儿”便被用来代指荣华富贵,如宋朝诗人范成大有两句诗:“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清朝宣统皇帝溥仪为在宫内骑单车玩耍方便,锯掉了骑车线路上的部分门槛儿,遭到大臣们反对,认为他锯掉了皇家富贵,会导致清朝覆灭。
看破红尘的人称“槛外人”,《红楼梦》里的妙玉拜帖给宝玉,宝玉不知其解,适逢岫烟,道出了天机,说:“妙玉自称看破生死,才故称‘槛外人’。”
封建迷信中的门槛儿还代表所犯罪行,为了赎罪,要到庙里“捐门槛儿”,把象征罪孽的门槛儿烧掉、埋掉或给庙里,所犯罪过就减轻了。鲁迅小说《祝福》中的柳妈就劝祥林嫂到庙里捐个门槛儿,让众人踩踏,消灾解难。
门槛几分有形与无形,人生有许多无形门槛儿,如金钱、权利、名誉、地位等。时下,有形门槛儿越来越少,离我们越来越远,无形门槛儿越来越多,而且越来越高。白领与民工,富翁与贫民,官员与百姓,城里人和乡下人……中间都隔着一道道高高的门槛儿。为跨过这一道道门槛儿,有人世代奋斗,有人卑躬屈膝,有人洋相百出。
人一生要过许多道门槛儿,从家里门槛儿跨出来,又从学校门槛儿跨过去,再跨进了社会这道大门槛儿……门槛儿经常绊倒人,有时人跌得很重很痛。对于聪明人,每跌倒一次,就醒悟一次,成熟许多。跌倒次数越多,跌得越重,人越聪明。面对各种社会门槛儿,就再也不怕,能从从容容地过去了。
于是,门槛儿便成了一种人生阅历、社会经验和生存本领,如著名作家巴金在评论电影《望乡》时说,自己是75年的门槛儿;茅盾在《子夜》中称社会阅历丰富的人是“老门槛“;林淡秋在《马逢伯》中说老角色“门槛儿很精”。
在怯懦者眼里,门槛儿是一堵高墙,跨越就要碰壁;在勇敢者眼里,            。人生变化起点,皆源于跨进门槛儿的瞬间。跨越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痛苦脱俗。
数年前,邻居家有个两岁多男孩儿,刚能扶着墙走路。母亲一忙就把他放在堂屋里。堂屋门槛儿很高,孩子爬不过去,母亲很放心,一忙就是老半天。一次,母亲回来发现孩子在地上哭,头上流着血,原来他翻过了门槛儿。母亲抱起孩子说:你长大了,能过门槛儿了,以后要注意,不小心要跌跤,付出血的代价!
这位母亲似乎道出了门槛儿的真谛。
(作者:三月草  选自《新晚报》2009.3.30)
12.根据文章内容,用简要的语言归纳“门槛儿”的文化内涵。(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词一般有本义、比喻义等几种情况。本义是词的最初意义;比喻义是以词的本义比喻另一事物,由两者之间的相似点相沟通而产生的新义。结合语境,选择对下列句中“门槛儿”的用法理解正确的一项。(2分)                                                    【    】
①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
②门槛儿是家的一道关口,是家里家外的分界。
③门槛儿经常绊倒人,有时人跌得很重很痛。
④据说,有人误踏了皇宫门槛儿,要被处死。
A.①比喻义  ②比喻义  ③本义   ④本义   B.①本义  ②本义   ③比喻义 ④比喻义
C.①比喻义  ②本义    ③比喻义 ④本义   D.①本义  ②比喻义 ③本义   ④比喻义
14.文章横线处删去了一段文字,请揣摩语境,在下列横线上补写一两句话,使上下文语意连贯。(3分)
在勇敢者眼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作者认为:“人生变化起点,皆源于跨进门槛儿的瞬间。跨越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痛苦脱俗。”请联系自身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文章结尾说:“这位母亲似乎道出了门槛儿的真谛。”请根据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说出“门槛儿的真谛”的具体内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分
评卷人
(三)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17—20题。(共12分)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为清绝: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袁宏道《晚游六桥待月记》,有改动)
注:①罗纨(wán):丝织品。②午未申:指午时、未时、申时三个时辰,相当于现在从上午十一时至下午五时的这一段时间。③夕舂:夕阳。
17.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分)                    【    】
A.①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②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B.①猿则百叫无绝  ②月景尤为清绝
C.①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②皆在朝日始出          D.①梅花为寒所勒  ②歌吹为风
18.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5分)
⑴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3分)
                                                                                    
⑵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2分)
                                                                                    
19. 选出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2分)                                 【    】
A.甲文作者抓住山水特征,把动与静、声与色、光与影巧妙结合,为读者描绘出一幅充满生命力的山水图。
B.“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抒写江上放舟,对景色陶醉的那种自由解脱的情态。
C.从乙文内容来看,作者独赏西湖之春的“月景”、“朝烟”与“夕岚”,这和“午、未、申三时”游春的“俗士”迥异其趣,显示出独特的个性和审美观。
D.两文写景详略适宜,轻重有度。甲文从“青、清、急”三个层次,详写了“水异”的特点;乙文详写湖光水色,尤其写月景更是不惜笔墨,大肆渲染。
20.甲、乙两文描写的对象各不相同,但是两位作者都流露出相似的思想感情。请从对待风景和世俗社会两个角度写出作者的思想感情。(3分)
                                                                                    
                                                                                    
得分
评卷人
三、作文(共60分)

21.请以“给生活一缕阳光”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要有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不能抄袭;④不少于550字;⑤文中不可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给生活一缕阳光
6#
 楼主| 发表于 2014-4-23 13:27:39 | 只看该作者
语 文 模 拟 试 题
注意事项:
1.       试题共三部分,6页,计21题。总分值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       本卷有试题卷和答题卡两个部分。考生须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的一律无效。考试结束,试卷、答题卡一并上交。
3.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填写在试卷上,并填涂好答题卡上的考生信息。
一、积累与运用(共20分)
(一)积累(共11分)
1.阅读下面文字,把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和加点汉字的拼音分类填在方格内。(2分)
拥有年轻的人就好像一尊不xǐu(▲)的神灵,一半的生命已经流走,但蕴藏着无尽宝藏(▲)的另一半生命还没有明确的下限。这时,我们会觉得好风景应接不xiá(▲),如果往前走的话,还会有更多美不胜收的新鲜景zhì(▲)。我们觉得自己风光无限,精神高涨(▲),可以与宇宙并驾齐驱。
              (摘自《读者》2010年第8期)
2.默写(7分)
(1)大漠孤烟直            。         (2)          ,决眦入归鸟。
(3)半卷红旗临易水,         。     (4)出淤泥而不染,          
(5)          ,赢得生前身后名。
(6)亚里士多德曾说过:人生的价值不只仅仅在于学习,还必须有思考的能力。这句话跟孔子《论语》中的“                                       ”有异曲同工之妙。
3.选出对《格列佛游记》内容表述不准确的一项。(2分)                        【     】
A.格列佛在小人国的利立浦特遇到皇宫失火,就撒了一泡尿浇灭了大火。这使皇后十分反感,加上海军大臣嫉妒他的功劳,于是国王召开了一次密谋会,要给格列佛定叛国罪,并把他的双眼剌瞎。格列佛得知后,慌忙逃到不来夫斯古国。
B.格列佛在大人国住了两年。有一次,他和国王出外旅行时,装他的箱子被老鹰叼到半空中,然后又掉到海里,幸好遇见一只英国海轮搭救了他。于是他在一七0六年六月回到了伦敦。结束了他的大人国旅行。
C.格列佛第三次出游乘坐“冒险号”到了飞岛国,在这里他看到了奇特面貌和服饰、会见了亚历山大、参观了宏大的宫阙、欣赏了绳上跳舞等。
D.格列佛出外航海,当了船长。他的部下共谋不轨,把他抛弃在不知名的陆地上。举动理性、观察敏锐的一匹灰色斑马和一匹栗色马把他领进家里,他得到主人的帮助和教导,专心学习马国的语言。
(二)运用(共9分)
4.下面是一位学生写的新闻稿件,根据文后要求,用规定符号在原文上直接修改。(4分)
换用号:          增补号:             删除号:            调位号:
(本报讯)                                             。5月25日,2010年常州市教育局直属单位教职工排球比赛在常州高级中学降下惟幕。我校教职工排球运动队在比赛中发扬了顽强拼搏,力克群雄,李珊老师被评为最佳运动员称号,荣获常州市教育局直属单位教职工排球比赛第三名。校领导和学生代表去常州高级中学迎接了凯旋而归的运动员。我们热烈祝贺我校教工运动员在比赛中的优异成绩。
要求:⑴这则新闻稿件缺少导语,请在原文横线上补出。(1分)
⑵稿件在语言表达方面存在问题,请选择3—4处加以修改。(3分)
5.请根据下面的材料内容对出下联(2分)
京杭大运河在常州穿城而过,千百年来,古老的运河是常州的母亲河,人文资源丰富,名胜古迹众多,是一部承载常州历史文化的宝典。当今的常州古运河,正成为一条融风景名胜和历史人文景观于一体的旅游景观走廊,沿岸有亭台楼榭,有近水人家,座座都别有风韵。
青果巷,是常州古老街巷之一。明万历九年(1581年)前,这里尚在运河岸边。当时船舶云集,为南北果品集散地。沿岸开设备类果品店铺,桃梅杏李色彩艳丽,街巷到处是水果飘香,故人称 “千果巷”。后运河改道,巷名仍保留至今。
(摘自《常州晚报》)
上联:游大运河,亭台轩榭座座皆妙   下联:            
6 2010414上午7497.1级强震又击中了青海玉树。灾害发生后,引起各级政府和人们群众的高度关注。请阅读下面的几则材料,请写出你的探究结果。(3分)
材料一:青海系经济发展较落后地区,而玉树则是该省最偏僻、最贫困、最落后的“三最”地区。经济落后导致当地基础设施薄弱,房屋多系土木结构,抗震性较差,倒塌严重;救援设备奇缺,众多群众被掩埋,救援者却只能用手刨;医疗设施和人员严重不足。这无异于“二次灾难”,可能使灾情进一步扩大。
材料二:除了政府机构的快速反应,此次地震同样牵动了亿万中国人的心,虽远隔千里,但感同身受,无不鼻头发酸、心头发沉。看着那些残垣断壁,那些鲜血淋漓,那些奋不顾身的抢救,那些永无知觉的死者,中国人自发的行动已经开始。“这个月要少花钱,浙江人民为同胞捐点”、“广西人们一起来捐款”、“汶川地震我去了,打点一下我想去玉树。兄弟们,收拾收拾我们救人去”互联网上,类似的帖子比比皆是。汶川大地震中那种万众一心、共担大灾的热血场面又回来了。
材料三:地震后数小时,副总理回良玉已赶往现场,民政部准备将应急预案由4级上调至1级,铁道部全力保障铁路救灾物资运输畅通,国家地震救援队110人前往玉树机场。而空军的3架大型运输机紧急起飞,空运救援人员和物资;1500名空降兵和100名伞兵准备随时出发,青海上千武警官兵正火速开进;广东300武警乘包机驰援青海。各省份的救援人员、医护人员、救援物资也在源源不断前往灾区。
                                                                       
二、阅读理解(共40分)


(一)阅读短文《东方之冠》,完成7~8题。(共4分)
    世博园位于黄浦江两岸,南浦大桥和卢浦大桥之间的滨江地区。走进世博园工地,一股紧张忙碌的气息扑面而来。远远望去,贯通园区南北的世博轴像一条腾空而起的巨龙。我们登上世博轴,但见中国馆傲然屹立在世博轴的东边,俯视着整个园区。
    中国馆的建筑外观采用了中国传统建筑中的“斗冠”元素,以“东方之冠”的构思主题,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和气质。中国馆由国家馆和省区市馆、港澳台馆三部分组成。国家馆居中升起、层叠出挑;地区馆水平展开,稳稳托起中间的国家馆。
    国家馆如同雕塑高耸于上,宛如华冠高耸,天下粮仓;地区馆如同基座延展于下,寓意社稷泽神州,富庶四方 为了更充分地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和气质,中国馆借鉴、运用了很多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元素。
    根据挑梁所在的位置,其檐口用叠篆文字刻上的分别是“东”、“西”、“南”、“北”四字。地区馆的建筑外观上也用叠篆拼出了农历二十四节气的名字。
    此外,地区馆的平台设计也参考了中国的园林建筑。地区馆屋顶平台的面积达到2.7万平方米,其花园设计参考了圆明园“九州清晏”,取名为“新九州清晏”,以碧水环绕的9个岛屿象征疆土之辽阔,以分布于上的不同景观代表山河之瑰丽。
    不过,人们津津乐道的还是“中国红”。根据中国馆层叠出挑的斗冠造型,“中国红”从上到下有一个由深至浅的渐变过程。何镜堂院士风趣地说,“中国红”起初只是一个概念,设计团队考虑过故宫红、五星红旗的红,甚至是中华牌香烟的红,但都不是一种理想的表达。后来,中国美院副院长宋建明带领色彩研究所团队在研究了故宫的“红”之后一语道破:中国馆所要表达的中国红不是一种颜色能够体现的。大家的思路豁然开朗。经过半年多时间的选择比较,最终形成了由7种(国家馆外部四种、内部三种)红色组成的“中国红”。                                      
(摘自《新民晚报》)
7,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中国馆由国家馆和省区市馆、港澳台馆三部分组成,国际馆在中间,地区馆水平展开。
B.中国馆的建筑外观采用了中国传统建筑中的“斗冠”元素,体现了中国文化特色。
C.世博园位于上海的浦东地区,世博轴贯通园区南北,像一条腾空而起的巨龙。
D.中国馆以中国红为主色调,有七种红色形成有浅至深的渐变过程。。     【 ▲ 】
8.对文中横线句分析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运用作比较的方法具体清晰地说明了国家馆和地区馆的外形特征。
B.运用打比方的方法形象生动地说明了国家馆和地区馆的外形特点和位置关系。
C.运用打比方的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国家馆和地区馆的位置关系。
D.运用作比较的方法具体清晰地说明了国家馆和地区馆的外形特点和位置关系。
                                                                       
(二)阅读《东方之冠》,完成9~11题。(共10分)
    1雅量是海,宽阔无边,深不可测;雅量是山,高耸入云,深邃辽远;雅量是水,纤弱绕钢,以退为进。
    (2)哲人云:“必定要有容人的雅量,道德才会广大”。雅量是一种情操,雅量使人平和宽容地面对世间的一切。在雅量人的心中,无论温暖的春,炎热的夏,飒爽的秋,冷酷的冬都是道法自然。
    (3)雅量使人睿智,善待自己。有雅量的人懂得气大伤身的内涵,能够从容地对待曲解中伤之事,他人的怒火常常面对雅量会无声无息地自灭。
    (4)雅量让人“    a      ”。在雅量人的眼中优点总可以遮掩缺陷,雅量的人总会赢得他人的尊重和敬仰。
    (5)拥有雅量,就会善待他人,雅量之人即使受人讥讽恶骂,仍会自我检讨,从不正面的反击对方。雅量是“     b    ”最有效的武器。
    (6)雅量并不是一味地迁就、忍让。雅量的人只是在小事上不会太过与人斤斤计较,但是在大是大非面前,雅量的人从不糊涂,真理是雅量人心中无可替代的鲜活旗帜。
    (7)雅量是一种胸襟,能够纳百川,容万溪。只有气量狭小的庸人才会妒贤忌能。雅量的人懂得欣赏别人的优点,从来都不会发出“  c    ”的人生感叹。
    (8)佛经云:“心包太虚,量周沙界。”雅量能够让生命的外延得到无限的伸展。
(9)当一个人拥有了一分雅量,便拥有了一分气质;拥有了一分气质,便多了一分人缘;拥有了一分人缘,他便拥有了美丽丰饶的人生。  
9通读全文,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3分)
                   
10文中画横线处依次引用的名言正确的一项是(3分)  
A.a.见其一善,忘其百非 b.化干戈为玉帛,化腐朽为神奇 c.既生瑜,何生亮
B.a.化干戈为玉帛,化腐朽为神奇b.见其一善,忘其百非c.既生瑜,何生亮
C.a.既生瑜,何生亮b.见其一善,忘其百非 c.化干戈为玉帛,化腐朽为神奇
D.a.见其一善,忘其百非b.既生瑜,何生亮 c.化干戈为玉帛,化腐朽为神奇
                                                            
11.一个有雅量的人应该具备哪些条件?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4分)
                
(三)阅读《月光流过的夜晚》一文,回答12~16题。(共14分)
把自己的心情清空,掬一捧皎洁的月光放在心口,任天国带来的那一楼清馨轻柔地流淌在心间,那是一种多么柔美的惬意,是一种多么美妙的陶醉,是一种多么神秘的关怀。
这柔软的月光从古代文人墨客的心里流淌出来,流成了一片洋溢着浓厚的古典韵味的绮丽的诗词。有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狂欢,也有            ,有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洒脱,也有            
采撷一楼古典诗词的余香,在飘满古典韵味的丽江古城的怀抱里赏月,那是一份不可言状的赏心与悦目:良辰和美景在此完美地邂逅,望之澄怀息虑,读之幽情暗生。
你看,古城和月光小心翼翼地编织着神秘与浪漫的传奇色彩。溶溶的月光和丽江古城轻声细语,变成一道流动的风景,一串跳跃的音符,一幅斑斓的画卷,一首缠绵的情诗。月光下的古城像一位沐着清辉的少女,高雅而圣洁,还带着几分的神秘;又像一位笼着薄纱的少妇,浪漫而多情,还有几许的妩媚。
不知是秋美了月,还是月美了秋,还是秋月美了我的情思,今夜的月光在我的心里流淌,流成了一片淡然,淌成了一袭恬美。
月光在心里流淌的声音犹如一曲曲天籁,有清脆的琶音,有哀婉的琴音,有缠绵的笛音,也有空灵的筝音,让人如痴如醉,千回百转,百转千回。如果说这是一个梦境,我情愿长留在这个梦境中……
月光在心里流淌,除了声音,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是淡黄色的,那是金秋丹桂的余香栖息在其中。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让我尽情地吮吸着月光给予我的似水的柔情,真有点“意似痴,心如醉,未饮心先醉”的恬美。假如说这真是个梦境,我宁愿在这个梦境中永不醒来……
月亮在茫茫的夜空中轻轻地、静静地漫步,意恐踩碎了月光的柔情、赏月者的温情、中秋夜的诗情……
我沉醉在笑盈盈的月光中,才发现这与蒙娜丽莎的微笑有着惊人的相似,这使人略感不安的美丽恍惚的笑,像是一刻也留不住似的,即使在我努力注意之际也滑了开去,使人无缘无故觉得怜爱与期待。
倏地,月亮那美丽的脸庞飞上了几片云朵,像不胜娇羞的水莲花,给人一种“犹抱琵琶装遮面”的神秘美韵。月光也暂且轻轻地打盹在柔柔的云朵上,枕着轻轻的风,开始着一个轻轻的梦……
我抚摸着沉淀在心底的月光,真有点“你撇下半天风韵,我拾得万种思量”的感慨。不同的情怀,不同的审美情趣,不同的心理背景,在同一月光下有着不一样的赏月情思。这或许是张若虚的“千江有水千江月”的一种诠释罢了,抑或是这柔和的清辉沁润着我们内心需求的差异。记得有一个词,叫做“光而不耀”,这应该是对月亮最为精美的概括,她柔和地散发着平淡与从容的光辉,恬美地书写着淡然与隽永的内涵。这是一种多么淡然的为人境界,做到内心有光辉,但不一定是光芒万丈,自己要通亮,但是不刺伤别人。
月光轻柔着蒙胧的睡眼,悄悄地作别云朵,继续弹奏着一首令人惬意,使人陶醉,让人迷魂的月光曲。
啊,月光流过的夜晚,不妨让心灵在里边打个盹……
选自《思维与智慧》
12.在作者笔下,月光有怎样的特点和品格?(4分)
特点                 品格:                
13.这篇文章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2分)
                      
14.根据上下文语境,在文章第二段划线处再续写两个句子。(4分)
                                           
15.文章语言优美,富有诗情画意。请选择文中的一个句子做一点简要赏析(2分)
句子:                      。赏析:                     
16.作者在文章结尾处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啊,月光流过的夜晚,不妨让心灵在里边打个盹”请结合文中有关内容以及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作者发出这样感慨的原因。(2分)
                      
(四)阅读《黔之驴》(节选)和《日喻说》(节选),完成17~20题。(共12分)
【甲】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
,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乙】生而眇(miǎo,瞎)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扣盘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摸)
(yuè,像笛子的管乐器),以为日也。日之与钟、龠亦远矣,而眇者不知其异,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 17.解释下列词语和加点的词。(2分)
(1)蔽林间窥之          (2)稍近益狎          (3)驴不胜怒,蹄之   ▲      
(4)烛而得其形        (5)以为日:      
18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两个划线句子的意思。(5分)
(1)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2分)                    
                   
(2)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3分)      
                   
19.选出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2分)                                 【
A.甲文细致地描述了虎的心理变化过程:以为神——莫相知——以为且噬己也——觉无异能者——终不敢搏——技止此耳   B.甲文中包了两个成语,庞然大物:形容虽然形体较小,但是实际有很强大的力量。 黔驴技穷:比喻仅有一点本领也用完了。  C.乙文中的眇者有好奇心,盲了还仍能对世界的未知进行探索,这一点还是应该肯定的
D.甲乙两文中共有四个句子含“者”字,其中一个“者”的意思和用法与其它三个不同。
20节选的【甲】【乙】两文老虎和眇者对陌生事物有不同的认识过程和结果。说说你从中得到了哪些启示(3分)
                   
三、作文(共60分)
21.请以“得意”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 题目自拟,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② 要突出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
      ③ 不少于600字;
④ 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7#
 楼主| 发表于 2014-4-23 13:28:10 | 只看该作者
语 文 模 拟 试 题
注意事项:
1.       试题共三部分,6页,计21题。总分值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       本卷有试题卷和答题卡两个部分。考生须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的一律无效。考试结束,试卷、答题卡一并上交。
3.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填写在试卷上,并填涂好答题卡上的考生信息。
一、积累与运用(共20分)
(一)积累(共11分)
1.阅读下面文字,把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和加点汉字的拼音分类填在方格内。(2分)
看到一个大气的人,好比行走于莽莽(▲)野草之地,忽然撞见一棵森林大树,当下的喜悦,是带着感动的。不独在烈日之下找到一处凉yīn(▲),可以qī(▲)息;也在微风习习中,聆(▲)听了千叶万叶互相的交谈。一个大气的人,也是一个稳若泰山的人,不必夸耀其臂膀厚实,自然生出令人向往的信任感,犹如众鸟归cháo(▲)。
          (摘自《青年文摘》2010年第8期)
2.默写。(7分)
(1)          ,却话巴山夜雨时。     (2)          ,浅草才能没马蹄。
(3)角声漫天秋色里,         。     (4)无丝竹之乱耳,          
(5)无可奈何花落去,         
(6)请写出古诗文中表现送别的两个名句:
                                          
3.选出对名著《西游记》人物介绍有错误的一项。(2分)     【 ▲ 】
A.孙悟空——法号行者,是唐僧的大徒弟,会七十二变、腾云驾雾。一双火眼金睛,能看穿妖魔鬼怪伪装的伎俩;一个筋斗能翻十万八千里;使用的兵器是如意金箍棒。他占花果山为王,自称齐天大圣,因大闹天宫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多年。后来经观世音菩萨点化,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一路上降魔斗妖,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取回真经终成正果。他嫉恶如仇,英勇无畏,取经后被封为斗战胜佛。
   B猪八戒——法号悟能,是唐僧的二徒弟,原来是玉皇大帝的天蓬元帅,因调戏嫦娥被逐到人间,错投猪胎。他会变身术,能腾云驾雾,使用的兵器是九齿钉钯。八戒性格温和,但又好吃懒做,爱占小便宜,贪图女色,经常被妖怪的美色所迷,难分敌我。他对师兄的话言听计从,对师父忠心耿耿,为唐僧西天取经立下汗马功劳。
C.白骨精——白骨精又叫白骨夫人,是唐僧西天取经途中遇见的少有的女妖精,使用双剑,武艺出色,善于变化,诡计多端。她想吃唐僧肉,先变成十六七岁的漂亮少女,再变成一个八十岁的老婆婆,后变成年迈力衰的老翁,均被孙悟空识。
D. 红孩儿——红孩儿号圣婴大王,住在号山枯松涧火云洞。红孩儿是他的乳名,是牛魔王的孙子,铁扇公主养的小妖怪,使用一杆八丈火尖枪,武功非凡,又在火焰山修练三百年,练成三昧真火,口里吐火,鼻子喷烟,十分了得,经常与人赤脚打斗。
(二)运用(共9分)
4.下面的语段有好几处语病,请根据文后要求,用规定的符号直接在原文上修改。(4分)
换用号:          增补号:             删除号:            调位号:
①我爱爸爸的坚强和幽默,他像一棵高大的树苗,伟岸,挺拨、坚强有力。②小时候,一家人走在大街上,我常常怕累耍点小聪明,说脚疼,肚子疼,爸爸便会把我扛到背上。③现在长大了,不再让爸爸背了,但他宽阔的肩膀仍是我避风的驿站。④我告诉你一个强壮的秘诀:洗冷水澡,即使冰天雪地也要照洗不误!⑤爸爸的勇敢,坚强,在他面前没有刻服不了的困难。⑥如果把爸爸的这种精神用在学习上,我会更出色,更优秀!
要求:(1)文中有一句话与全文主题不吻合,应删去(1分)
(2)片段在语言表达及标点使用上有毛病,请选择3~4处加以修改。(3分)
5.请根据下面的材料内容对出下联。(2分)
本报讯 如同“飞碟”轻盈地落在绿色基座之上,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永久性建筑“一轴四馆”中的最后一馆——上海世博文化中心上午竣工。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韩正,市委副书记殷一璀,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杨雄,市委常委、副市长屠光绍,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振武和6名建设功臣一起剪彩。
位于世博园核心区的文化中心,历时2年3个月建成,设计很有特色,因角度不同或时间不同,整座建筑会呈现出不同的形态。白天看,如“时空飞梭”,又像“艺海贝壳”;夜晚看,似“梦幻城堡”,又若“浮游都市”。她追求的是形态、功能与周边环境自然共生,漂浮的碟形与绿色基座柔化天际线,轻盈灵动而又时尚,彰显未来建筑个性。
(摘自《新民晚报》)
上联:昼如飞碟来                      下联:            
6.最近一段时间来,在网络和媒体上频频出现“被xx”这样的说法,如“被增长”“被自杀”“被时代”等等。请阅读下面的几则材料,请写出你的探究结果。(3分)
材料一:2009年7月,一位应届大学毕业生在网上发帖爆料,他在某市人才中心办理档案关系转接时才想起来要看看自己的材料。他赫然发现其中有一张盖满大红戳的《就业协议书》。看着上面的内容,“我顿时惊呆了,天哪,我居然已经就业了,协议书上面白纸黑字的就业单位名称,还有就业单位大红的印章”,就业单位是××工业公司,他甚至没有听过这个公司。他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学校已经替他签好了“就业协议书”,于是网友发明了“被就业”的说法。
材料二:2009年2月,江苏省对南通市辖下各县市的小康达标情况进行随机电话民意调查。当地政府要求受访群众熟记事先统一下发的标准答案,如家庭人均年收入农村居民必须回答8500元,城镇居民必须回答16500元,“是否参加社会保险或保障”必须回答“参加了”,“对住房、道路、居住环境是否满足”必须回答“满意”。于是,那些原本在小康达标水平之下的群众,一夜之间就“被小康”了
材料三:河南邯郸县数百位老人的户口在十多年前就被按“死亡”注销,原因是村里要截留按人头上交的提留款和集资款,这些被“死亡”的老人得知情况无不感到啼笑皆非。某部门为“网瘾”定了一个标准:每周上网40个小时以上就被判作是网瘾。消息一出,舆论哗然。如果按照40小时界定,办公室白领岂不大部分“被网瘾”了!
                                                                       
二、阅读理解(共40分)


(一)阅读短文《话说“低碳”》,完成7~8题。(共4分)
2010年1月25日的《新闻晨报》上,打出一条横跨两个版面的通栏大标题:“低碳、宜居、人性化  上海版图将崛起嘉定、南桥、青浦三大新城”。据报道,那儿将成为上海人买房安家的新选择,三座新城规划人口合计将达到200万。“低碳、宜居、人性化”七个字是新城规划所坚持的理念。有了“低碳”,才有“宜居”的环境,而“宜居”又是“人性化”的必备条件之一。显而易见,“低碳”是第一位的,“低碳”成了新城建设链中的首要环节。今天,“低碳”不仅是上海人关注的话题,而且是全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关心的重大话题。
“低碳”,译自英语“low car-bon”。这是1997年12月诞生的新词。当时,《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缔结方,14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在日本京都开会,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议定书文本中,首次使用了“low carbon”这个新词。
所谓“低碳”,就是降低二氧化碳排放。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它是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气候变暖,已经危及人类生存环境,威胁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因此倡导“低碳”,践行“低碳”,人人有责。
2009年12月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前后,在世界范围内又一次掀起了“低碳”
浪潮,“低碳”成了全世界的流行语。从某种意义上说,“低碳”意味着“环保”,体现了“绿
色、健康”。                例如:
(1)“发展低碳经济”是正在举行的重庆市政协全会的热门话题。
(2)气候变化是全球性问题,这意味着一项有效的低碳技术可以在世界各国推广应用,新技术在广泛应用的过程中将获得较高盈利。
(3)住宅“零排放”,公交“零换乘”,杭州率先打造“低碳城市”。
(4)在哥本哈根,“低碳生活”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渗透进市民的骨髓。
2010年是中国“世博年”,我们要让低碳思维、低碳理论渗透世博会,将“低碳”作为世博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核心内容。上海世博会将成为倡导“低碳”的阵地,践行“低碳”的样板。让我们一起期待吧。     (选自《咬文嚼字》2010、3,有删改)
7,对文章内容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                          
A“低碳”一词来自英语,它首次出现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中。
B.“低碳”就是指二氧化碳,“低碳”就意味着环保,体现了“绿色、健康”。
C.目前,气候变暖正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环境,甚至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D.“低碳”技术在广泛应用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不一定有较好的效果。
8文中横线处填入的过渡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我们要发展低碳经济,打造低碳城市,推广低碳技术,体验低碳生活。
B.我们要发展低碳经济,体验低碳生活,打造低碳城市,推广低碳技术。
C.我们要发展低碳经济,推广低碳技术,打造低碳城市,体验低碳生活。
D.我们要发展低碳经济,推广低碳技术,体验低碳生活,打造低碳城市。
(二)阅读《除去心中的杂草》,完成9~11题。(共10分)
一个青年到庙里进香,眼露凶光,面带杀气。一个冷眼旁观的老僧拦住他说,施主,你心中有杂草。果然,经交谈知道,这青年交往多年的女友近来移情别恋。因为失恋,他由爱生怨生恨,想到庙里上一次香,就回去实施报复。在老和尚苦心劝说、一番点化后,青年终于幡然醒悟,放弃了复仇计划。
  我们的心就像一块肥沃的土地,所以又称心田。心田可以长鲜花,也可生杂草,全看你撒的是什么种子。心里长着鲜花的人,善良正直,乐观向上,热爱工作,乐于助人,富于进取精神,大家都愿意和他在一起。而心里有杂草的人,终日心情郁闷,心理阴暗,看谁都不舒服,干啥都没劲,自己一事无成,还嫉妒别人,甚至会干出种种违纪犯法的事。
  贪婪是心中的杂草。①好财喜钱乃人之天性,无可厚非,但一要取之有道,二不能贪得无厌。君不见,古今中外有多少人为满足贪欲,不择手段,铤而走险,最终身败名裂,果然是“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嫉妒是心中的杂草。②他人有出类拔萃之处,遇喜庆欢乐之事,可羡慕,可赞扬,可奋起直追,见贤思齐,但绝不可心生嫉妒。法国作家巴尔扎克说:“嫉妒潜伺在人的心底,如毒蛇潜伏在穴中。”这条毒蛇会咬伤别人,也会咬伤自己。
  仇恨是心中的杂草。③如果不是不共戴天的国家仇民族恨,就不要让仇恨轻易在心中扎根。邻里纠纷,同事龃龉,误会和争执在所难免,达人智者善于化解,宽人严己。切勿使升级激化,更不能酿出祸端。
  懒惰是心中的杂草。大哲程颐说:“惰意一生,即为自弃。”懒惰,等于慢性自杀。一个懒惰的人,无所事事,得过且过,游手好闲,坐吃等死,算是白活了。
  骄傲是心中的杂草。骄傲的人,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故步自封目中无人,心狂气浮自高自大。骄傲发展到极点,离失败就不远了。“骄遭损,谦受益”实乃千古经验之谈。
  禅宗大师神秀云:“身是菩提树,心是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我们的心田也应时时勤耕耘,除去杂草种上鲜花,心灵才会充满生机,生活才会充满阳光。
(摘自《思维与智慧》2010年第9期)
9通读全文,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3分)
                   
10“我们的心田也应时时勤耕耘,除去杂草种上鲜花,心灵才会充满生机,生活才会充满阳光。”请结合文章简要说明“杂草”和“鲜花”所指的具体内容。(4分)
                   
11.选择文中三处画线的观点句中的一句,提供一个事实论据,用简要的语言概述。(3分)
                   
(三)阅读《不错过冬天》一文,回答12~16题。(共14分)
  瘦骨嶙峋的朔风在萧瑟的树林里狼嚎,冬天的冷就好像一匹闪着暴牙白光的狼,随时在远处用眼里的绿光窥视着人。冬天,仿佛一个没有温度的词汇,拈在手上,就如握着一块冰,除了通红直至淤青的颜色和麻木的感觉,就一无所有。当我们裹紧衣服,呲牙念出这个词的时候,身体不自觉地打了寒战,就有一种叫鸡皮疙瘩的东西从皮肤里钻了出来。
似乎没有多少人喜欢冬天,刺骨的寒风中,瑟瑟发抖的人仿佛温顺而软弱的绵羊,用惊恐的目光怯怯地看着冬这只饥饿凶猛的狼,生怕自己被饕餮。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冬与阴冷、叹息甚至绝望连在一起。他们更多的时间都用来嗟叹、抱怨甚至诅咒,但是他们跺脚并不能把寒冷跺掉,空洞的凝望眼神并不能盛来春天。他们念叨着“冬天如果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的诗句,安慰在暗夜中呻吟的心灵。他们很少去想,冬天也是一个季节,没有冬天,哪来的春天?即使能够四季如春,少了季节变换,这样的春天是否太单调。在冬天里等待春天,自然没有错,但如果只是等待,只有等待的焦急和盘桓,冬天就会在凄厉的风声中消失,仿佛乐音少了低音部,怎么能够有雄浑的生命交响曲?与其等待春天,不如静下心来享受冬天。
冬天如果来了,春天还很远。就如面临挫折和苦难,成功和幸福没有那么快就降临。挫折是人生的一部分,冬天也是。没有人能够把季节割裂,也没有人能够摒弃挫折和苦难。挫折可以丰富我们的人生,冬天能够让我们静下心来,平旷的原野犹如心境,更适宜沉思。法国作家乔治·桑就在《冬天之美》中说:由于人们能够沉静下来思索,精神生活变得异常丰富。
冬天如果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这个名句来自雪莱的《西风颂》。雪莱没有在冬天到来时消沉,而在西风中捕捉到生命的激情:“像你以森林演奏,请也以我为琴,哪怕我的叶片也像森林的一样凋谢! ”屋外凛冽的风,我们为什么不能像雪莱一样也把它当做弹拨的琴呢?
“我若是一朵轻捷的浮云,能随你同飞,
我若是一片落叶,能为你所提携,
我若是一重波浪,能喘息于你的神威,
分享你雄强的脉搏,自由不羁……”
冬天并没有完全抛弃激情,雪花纷扬,腊梅怒放,甚至一块冰凝固得比石头还坚硬,都是激情的极致。“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没有激情的河流哪有这样磅礴的气势?在北风呼啸之中,我们为什么不强劲自己的脉搏,去做自由不羁的浮云、落叶和波浪呢?
冬天冷,就让它冷彻骨,只要激情不冷却,血液不凝结。在冬季里,“大自然在冬天邀请我们到火炉边去享受天伦之乐,而且正是在乡村才能领略这个季节罕见的明朗的阳光”。这是乔治·桑的体会,我特别欣赏“邀请”一词,冬天并不是畏葸的我们想象的那么冷漠,万木萧条的大自然永远张开着手等着我们去握。我们头顶还有阳光,暖暖地覆盖住我们,然后进入我们的每个毛孔,进入我们打开的心灵,进入我们思绪的每一个角落。夜晚,我们可以同家人围炉而坐,用亲切的交谈相互温暖。
冷,也可以用酒来取暖,像白居易邀请朋友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在红泥小火炉上温一壶友情,足够陶醉整个严寒的冬天。用享受的心态来面对冬天,时间似乎也能听从我们使唤。
有一句歌词是这样的:“冬季怎么过,在心里面生把火。”这火是久违的激情,是葱茏的诗意,是丰盈的生命。                                                      
(选自《王清铭博客》)
12.选出理解与分析有错的一项。(2分)                                  【 ▲ 】
A.文章运用欲扬先抑的写法赞美了冬天所具有的独特韵味,呼吁人们不要错过冬天。
B.文中两次引用了雪莱《西风颂》中的名句“冬天如果来了,春天还会远吗”,都是为了用来表现人们对春天的渴望。
C.联系上下文,文中加点的“饕餮”和“畏葸”意思分别为“吞噬”和“害怕”。
D.文章表面上写对冬天的喜爱和赞美,实际上希望人们要从容面对生活,要充分接受生活的磨练,享受生命的激情。
13.联系上下文,说说划线句的含义(2分)
                   
14.联系全文内容和主旨,为文章结尾空白处补上恰当的句子。(40字左右)(3分)
                   
15.作者呼吁人们不要错过冬天,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说说作者的理由。(3分)
                   
16.在许多作家的笔下都有对冬天的描写,请认真阅读下面的几段文字,结合本文内容,说说你有什么发现。(4分)
材料一: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象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这样慈善的冬天,干什么还希望别的呢。
老舍《济南的冬天》
材料二:秋意尚浓,恍然就到了初冬,月亮也带着秋温,走进了冬的夜空。感谢生活感谢大自然的赐予,我的生命之舟放逐了喧嚣、污染和拥挤,泊进了这一汪月色,际遇了这处明丽如梦的风景。陶醉在月华天籁中,我甚至忘记了我是什么时候是怎样进入这月色的,也没有想到要走出这月色,走出这个恬静和悦的梦境。      陈国华《初冬月》
                   
(四)阅读《曹刿论战》(节选)和《孙子军争篇》(节选),完成17~20题。(共12分)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故三军①可夺气,将军可夺②心。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③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⑤者也。无邀⑥正正⑦之旗⑨,勿击堂堂⑧之阵,此治变⑩者也。
注释:①三军:部队。  ②夺:打击。  ③治:治理。 ④说:念shuì,劝说,说服。  ⑤力:力量。  ⑥邀:要。  ⑦正正:号令整齐。  ⑧堂堂:阵容整饬。  ⑨旗:队伍。  ⑩变:变化。

17.解释下列词语。(2分)
(1)公将鼓之            (2)既克            (3)彼竭我盈     
(4)以逸待劳            (5)是故      
18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两个划线句子的意思。(5分)
(1)夫战,勇气也。(2分)                    
                   
(2)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3分)      
                   
19.选出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2分)                                 【
A.甲文中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B.甲文中鲁庄公的“鄙”表现在“既克,公问其故”这个语句中。
C.乙文中的中心句是:“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
D.乙文中“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与甲文中“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表达的意思是一致的。
20节选的【甲】【乙】两文在阐述用兵方面相同的观点是什么?这些观点对我们今天的学习和生活有怎样的借鉴作用?(3分)
                   

三、作文(共60分)
21.请以“责任”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 题目自拟,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② 要突出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
      ③ 不少于600字;
          ④ 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5 21:56 , Processed in 0.111097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