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率先编写《全球华语词典》明年在中国出版 | [2007-11-22] |
| | 上海语言文字网讯 2004年从新加坡率先编写的《全球华语词典》,将在明年北京奥运会举行前由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面世。
中国语言专家认为,词典收录了中港台和新马泰等地的地方性华语词汇,一方面体现了大华语圈日益成熟的“多言多语”语言观念,也为《现代汉语词典》起了补充作用,促进对地方性华语的认识。
新加坡倡导中国当局立项支持
中国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副司长王铁琨日前在本地举行的全球华语论坛上受访时说,汉语的使用与丰富,需要与时俱进,“在语言规范上向中国靠拢,并不等于得摒弃自己的语言特色”,《全球华语词典》的出版即体现了这个求同存异的语言观念,意义重大。
他说,特别是这部词典的倡导是来自新加坡,后来由中国当局立项支持,这过程本身就体现了标准语与地方特色语言并存的有容乃大语言观。
中国暨南大学副校长、教授贾益民也说,词典的出版是对华语现状的描述,也是适应当前全球华语热的需要,毕竟标准语和地方特色语言有它们的共同性和差异性。词典的出版因此在语言学上意义大,对规范华语及促进地方华语所存在差异的交流认识有很大作用。
《全球华语词典》学术顾问、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中文系教授周清海日前在全球华语论坛上介绍编写与出版这部词典的意义。他说,语言本身出现变异,或出现区域的变异是免不了的,因而语言的推广,规范工作十分必要。“但在全球化的情况下,华语的规范,必须既注意交流的需要,也要顾及各个区域相对的自主性。而从华语走向世界这个新的视角观察,华语的应用与规范,不可能、也不应该只从中国国内的需要或角度思考。我们应该更注重华语区之间的交流。”
周清海形容《全球华语词典》将是一部“既注意普通话的语法规范,同时指出不同语言变体的语法现象”的词典。而编纂词典的目的之一是让各地华语在交流中自然融合。
编写词典的构想在1999年前产生。2004年6月,周清海率先在新加坡成立新马部分的编写组。前年3月,《全球华语词典》的编写计划获得中国国家语委科研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立项,列为国家语言文字应用的科研重点项目,并拨出研究费,另由北京商务印书馆承担印刷及其他费用,使词典的编撰工作总算正式落实。
周清海透露,到目前为止,参与词典编撰的学术单位有12所高校及相关单位和学术团体,包括中国的教育部、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北京大学、暨南大学、深圳大学、厦门大学;澳门的澳门大学;香港的中文大学、岭南大学、城市大学、中国语文学会;台湾的国立中山大学;新加坡的南洋理工大学和属下的国立教育学院。
除了周清海,词典的另一名学术顾问是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主任、世界汉语学会会长陆俭明教授。中国教育部语言信息司司长李宇明教授是主编。
来源:《联合早报》 作者:林妙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