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0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学中按需要和系统学习哪个更合适?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5-4 06:27: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学中按需要和系统学习哪个更合适?
――由福尔摩斯的知识面所想到的
    读了王竹立老师的新建构主义博文,谈到福尔摩斯的知识面,说明福尔摩斯并不是一个拥有系统知识的人,只能说他是一个知识实用主义者和经验主义者,说明人学习掌握知识主要还是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学习内容,根据自己的不同阶段工作需要、生活需要、个人的兴趣和爱好来选择,如福尔摩斯根据案情分析的需要对医学有需求就学习医学,想掌握土壤构成就学习地质学,并且每学一种知识目的明确,就是为了可以马上应用来解决问题。于是我想到课堂教学的一个问题:学生学习知识是以系统性为先,还是以实用性为主?两者如何平衡以求功效最大化?从大多数人的成长过程来说,学习完初中9年或高中12年后走上社会,对人的一生起作用的是系统性知识还是实用性知识,是系统性知识培养出的能力还是实用性知识培养出的能力?
    在国培班时了解到,高中信息技术教材(必修)的编写是考虑到知识的系统性并主要是以螺旋上升的方式组织教材,所以小学、初中、高中都有学习WORD、EXCEL、PPT,但在内容上是渐进式的,螺旋式的,如初中只学习到格式、排版,在高中可能会学习到目录编制、样式、表格修饰等等。但在实际生活中,我们成人工作后学习知识往往不是讲究系统性的,往往是从工作和学习的需要出发来选择学习内容,学习的知识也主要是用来解决问题的,如解决教学导入问题,师生互动问题,小组合作有效问题,问题有多难,学习的知识就有多深,并且有些问题可能涉及到多学科的知识。于是我想到中学教学的又一个问题:我们要让学生学习什么?我们要教什么?这个问题想清楚了,然后才是怎么教?学生怎么学?
    对螺旋式的教材处理,我一直有疑问:一是福尔摩斯学习知识是螺旋式的吗?二是现代信息社会网络如此发达,我们可随时上网找资料学习,还需要螺旋式学习吗?我们信息技术学科在发展过程中,是与其它学科一样采用以线性的纸质教材为主还是自主开发以超媒体形式组织的电子教材为主?哪种更适合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堂,更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能力?
    新课程以来,教材的地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原来的“教教材”到现在的“用教材”,突出了教师处理教材和编写教材的能力,突出了教师的地位。但怎样处理课本教材,如何编写校本教材,往往决定于老师的个人价值观和个人的教学能力素质,如有的老师FLASH技能很好,他就用FLASH为工具让学生学习多媒体制作,有的老师喜欢PPT,就以PPT为工具让学生学习多媒体制作。课程的设计和教材的编写究竟如何处理?我想需要考虑好两个问题:一是要教什么?是知识还是方法还是能力,哪个为主?二是怎么教?是以按需学习学以致用还是系统学习打基础,哪个更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王竹立老师认为:“对创新真正有用的,不是知识的总量,而是知识在个人头脑里是如何形成、如何组织以及如何利用的。只有根据个人需要和问题解决需要来组织、建构起来的个性化知识体系才是对创新最有利的。一味强调根据学科知识体系进行系统正规的学习,只会使人思维僵化,成为名副其实的书呆子。我国著名学术大师季羡林先生认为:‘我觉得,一个真正的某一方面学问的专家,对他这门学问钻的太深、太透,想问题反而束手束脚,战战兢兢。一个外行人,或者半个外行人,宛如初生的犊子不怕虎,他往往看到真正专家、真正内行所看不到或者说不敢看到的东西。’”   
   王竹立新建构主义:
    苏格兰作家柯南道尔在其畅销小说《福尔摩斯探案全集》中,曾对小说的主人公大侦探福尔摩斯的知识面有一段有趣的描述。
1文学知识——缺乏。
2哲学知识——很少。
3天文学知识——没有。
4政治学知识——浅薄。
5植物学知识——不全面,但对于莨蓿制剂和鸦片却了解很深,知之甚详。对毒剂有一般的了解,可对于实用园艺学根本一无所知。
6地质学知识——偏于实用而且有限。可他一眼就能分辨出不同土质。
7化学知识——精深。
8解剖学知识——精确,但没有系统。
9惊险文学——广博,似乎对近一个世纪内发生的所有恐怖事件都了解得非常清楚。
10提琴拉得非常美。
11善使棍棒,也精于刀剑拳术。
12英国法律方面的知识全面且实用。
如果按照某种流行的观点来看,福尔摩斯的知识面既不系统也不全面。我们长期被教导要按照某种学科体系进行系统全面的学习,要打好广博扎实的基础,学习一定要循序渐进、循序渐进、第三个还是循序渐进,每个人最好都是学富五车的学者。对某类知识,要么不学,要学就学全面。怎么能像福尔摩斯那样,对这个“不全面”,对那个又“偏于实用而且有限”呢?然而,福尔摩斯的知识体系恰恰符合笔者提倡的选择原则,即以个人兴趣为中心的原则和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原则。你看,福尔摩斯的知识面不恰好就是他那个时期的侦探所需要的全部知识吗?除了“提琴拉得非常美”属于个人兴趣爱好之外,其他知识对于一个侦探的问题解决来说,既不太多,也不太少,而是正好。
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最容易发生的情况是信息冗余,多余的信息不仅增大了我们的认知负荷,还分散了我们的注意力。因此,我们最应该遵循的原则是“少就是多”。比如,我发现,某一主题的论文看个十来篇主要的论文就差不多了,某一本书读过主要的章节就可以了。某一种理论我只关心它的核心观念是什么,而对那些细枝末节往往不太在意;对于那些核心理念不明,纠缠于一些细枝末节或玩弄文字游戏的文章,我会嗤之以鼻,甚至不客气地称之为“垃圾理论”。我看书或读文章,往往跳过前面的一般性介绍以及铺垫的环节,直接读最核心的部分。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如果没有一点新东西或者让我眼睛一亮的地方,我就觉得不值得读。一种新技术如果还没有成熟,或操作过于复杂不方便使用,我就不会去碰,因为这不是我的主攻方向,我不想在试验中浪费时间。当然,对真正的好书好文章,我会一字不漏地读、反复地读,还要写批注记笔记。我信奉简洁是美的原则,不喜欢复杂。该忘记的东西就尽量忘记,这样才能保证脑子里留下的是最核心的东西。因为只要掌握了核心的东西,其它的细节你完全可以自己推断出来。
我们不仅需要简化自己的知识体系,还应该简化我们的思维。简化思维是指把问题聚焦到最初或最终的目标上来,从目标反推,看看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采取哪些行动,而不要过多关注旁枝末节。
一次,我布置研究生们设计一个关于教师培训的调查问卷,以便对教师培训的内容和形式进行新的设计。结果两个星期过去了,他们还拿不出一份调查问卷设计。一问,才知道他们刚刚学过一门关于如何设计调查问卷的课程,觉得调查问卷的设计学问太多了,要考虑的方方面面的问题太多了,他们不知如何下手,刚讨论到第一个问题时就争论不休,意见统一不了,所以迟迟没有进展。这种情形以前几届学生也都有过。
我告诉学生,先不要管那些什么理论,你们先问问自己,你们这次调查的目的是什么?他们回答,改进教师培训的教学设计呀。那好,以前的培训课程存在哪些问题?他们想了想,说出了一些,但还有很多不清楚的地方。我又问,那谁清楚这些问题?开展培训的教师和参加培训的学员。我说,那好,你们先访谈几位教师和学员,看看他们提出了哪些问题。然后加上你们想知道的问题,需要调查的项目不就有了?结果很快,问卷初稿就设计好了。我又让他们拿这份问卷在部分参加培训的教师和学员中进行初步调查,看看问卷中存在哪些问题,然后做了修改和补充,不到一个星期,正式问卷就出炉了。
还有一次,一位开展培训的教师发现,报名参加培训的老师越来越少,一问,才知道,大家觉得培训班的结业考试太难了。来参加培训的教师计算机和信息技术水平差别很大,而培训班采取统一的教学内容和考试要求,对一些基础好的学员觉得太容易了,吃不饱;而对一些基础差的学员则觉得太难了,跟不上,考试也通不过,只好放弃。我跟负责培训的老师交换意见,他坚持说他是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来安排内容和考试要求的。我问他,我们开展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根本目的是什么?他回答,是提高教师的教育技术水平,促进教师利用技术改善自己的教学。我说,对呀,关键在于“提高”和“改善”两个词。教师培训和正式的学历教育不同,学历教育要求学生达到同一个水平要求,才能授予相应的学位;而教师培训属于非学历教育,只需要学员在原有的基础上有较大的提高,将来能够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不断进步就行了,对不对?他点头表示同意,但又说,那考试总得有个统一的标准吧。我建议他在学员入学时先做一个问卷调查和前测,了解他们的起点水平和需求,然后给他们提供相关的培训,结业时再进行一次考核,看看他们在各自原有水平上提高了多少,以“提高分”作为考核能否通过的标准,这样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也许有人会担心,如果我们学习的目的性太强,会不会失去“意外发现”的机会?完全可能,这就需要我们通过兴趣爱好来弥补。一个人的兴趣爱好应该尽量多一些,这样才会引导你涉猎一些平时不太关心的领域和知识,说不定会获得意想不到的启发和帮助。但这不意味着我们对什么都平均用力,而是有所倾斜、有所侧重。对于兴趣爱好方面的知识,应重在获得启发和灵感,而不是为了记忆与炫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31 20:57 , Processed in 0.112086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