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0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从教书匠走向专家型教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5-4 13:43: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从教书匠走向专家型教师
——谈优秀教师的基本素质
浙江省桐乡市高级中学    陆炳荣(314500)
容提要】
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要培养一流的人才,就需要一流的老师。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确立先进的教育观念,具有强烈的改革和创新意识,具有渊博的知识,掌握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教师职业专门化程度高,并具有较强的教科研能力和反思能力,能在工作中不断自我发展和完善。
关键词优秀教师    素质    研究    反思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要培养一流的人才,就需要一流的老师。教师被誉为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从教师在培养人才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来说,一点也不为过。有人把教师比作“园丁”,可园丁所从事的是简单劳动,根本没法和有“人类灵魂工程师”之称的教师相比;有人把教师比做“燃烧的蜡烛”,这仅仅强调了教师要有自我牺牲精神,而忽视了教师作为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也享有公民的各种权利,也同样该有显示其自我价值的主体取向;有人把教师比做“装满水的水桶”,所谓“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有一桶水”,这是对在知识储存方面提出的要求,但我们忘记了两千多年前孔子就说过“君子不器”这样话,在知识爆炸的年代,知识更新翻番的周期越来越短,仅仅满足于“一桶水”的教师迟早要被时代所淘汰……
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面对飞速发展的世界,怎样当一名合格的教师,怎样成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教师到底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担当什么角色,在为国家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发挥哪些作用,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深深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作为当代教师应该牢固地确立先进的教育观念,具有不断改革和创新的强烈意识,具有渊博的知识并能在工作中不断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技术,具有较强的反思能力和教科研能力。总而言之,教师必须从传统意义上的“教书匠”这一角色中脱胎出来,塑造一个全新的当代优秀教师形象。
教师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古今中外的先知有过不少的论述。
一、孔子论教师的素质
古今中外被誉为“万世师表”的只有两人,其中一位便是被清朝康熙皇帝誉为“万世师表”的孔子。孔子的人生经历或许能给我们些许启发,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孔子在谈自己的成长历程,意思是说自己十五岁有志于学问;三十岁懂礼仪,说话做事有分寸;四十岁时掌握了各种知识,不会再迷惑了;五十岁则得知天命;六十岁听到别人的话能分别真假,判明是非;到了七十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不越出规矩了。孔子提出要“敏而好学”,孔子说自己不是生而知之,“唯乎学也”,“人一能之,己十之;十能之,已百之;果能知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要不耻下问,不懂的方面虚心向别人请教,孔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子入太庙,每事问。”而且要向不同的人请教,“圣人无常师。”“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讼也。”教师要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特别值得强调的是孔子提出要学而不厌,学无止境,“有若无,实若虚。“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这一思想很先进的,跟我们今天提出的终身学习观念是完全一致的。我觉得孔子的这种积极的人生观和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
二、陶行知论教师的素质
我在上文中讲到古今中外被誉为“万世师表”的有两个人,另一人便是被国母宋庆龄誉为“万世师表” 陶行知先生。郭沫若先生有个题词:“两千年前孔夫子,两千年后陶行知。”郭老把陶行知与孔夫子相提并论,可见陶行知先生在我过现代教育史上的作用和地位。陶行知先生是我国现代教育史上最著名的改革家,
陶先生反对以三教为中心的教育:即以教室、教师、教材为中心的教育。陶先生把教师分为三大类:一类是教书先生:教书不教人,最差的教师;一类是传递先生:传递知识,不讲方法,不教会学生学习,不是好教师;一类是教学先生:教会学生学,交给学生一个点石成金的手指头,最好的教师。这使我想起了德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教育家第斯多惠说的话:“科学知识是不应该传授给学生的,而应当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掌握它们。”他还说: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两人的观点是何等地相似啊!!
陶先生指出要做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具备三种素质:农夫的身手,科学的头脑和改造社会的精神。“农夫的身手”是指教师也要有健全的体魄,所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科学的头脑”是指教师要有科学观念,掌握丰富的科学知识,并能把这种科学思想传递给学生,拿陶先生的话说:“我们要想创造新民族,只能提倡科学的看,科学的说,科学的听,科学的动!”“改造社会的精神”是指教师要具有改革创新的精神,“夫教育之真理无穷,能发明之则常新,不能发明之则常旧。”(《试验主义与新教育》)陶老还向全体教师发出号召:“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让我们至少走两步退一步,向着创造之路迈进吧。”(《创造宣言》)。
今天我们谈陶先生对教师的要求,还要学习陶先生“捧着一颗人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精神,敬业爱岗,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为国家培养优秀人才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三、国外对教师的素质要求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一个好教师应该具备“裴斯泰洛齐的热情,莱布尼茨的学识,苏格拉底的智慧,耶酥的博爱”。裴斯泰洛齐是瑞士教育家,终身从事流浪儿童教育的教育家,人们称颂他是“新式学校的创设者、为他人幸福而牺牲一切的”人;莱布尼茨是现代微积分的创始人,在数学、哲学、天文学等领域都有重大的发现;苏格拉底是柏拉图的老师,被认为是智慧的化身;耶酥是基督教徒所信奉的救世主,也叫基督。基督教的教义就是要倡导博爱。从这里可以看出在西方对教师的要求是何等之高啊!
美国教育家则认为一个好教师应具备25种素质:1、适应能力;2、仪表动人;3、广博的兴趣;4、细心;5、体谅他人;6、合作;7、可靠;8、热心;9、说话流利;10、有活力;11、判断力强;12、健康;13、诚实;14、勤勉;15、领导才能;16、有吸引力;17、整洁;18、虚心、坦白;19、创造能力;20、进取精神;21、敏捷的思维;22、文雅的举止;23、好学的态度;24、自制能力强;25、能自省自察。
当然这25种分类不是很严密,有的可以合并的。如“仪表动人”、“整洁”、“文雅的举止”就可合并成一条,都是对教师仪表的要求的;“广博的兴趣”、“进取精神”、“好学的态度”都是讲要自我提高的;“细心”、“体谅他人”、“合作”、“可靠”、“热心”、“诚实”、“虚心、坦白”、“自制力”等都是讲教师的人格要求的;而“适应能力”、“说话流利”、“判断力强”、“创造能力”、“敏捷的思维”、“能自省自察”等都是讲对教师的能力要求的。对一个教师来说这25条要全部做到也确实不容易的。
四、当代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对一位当代教师来说,要成为一名深受学生欢迎的优秀教师,到底应具备哪些基本素质呢?
(一)、优秀教师应具备的几种基本素质
1、具有深厚的文化修养;
2、具有自己的教育理念:学生观、学科观和教育观;
3、学会探究:对教学经验的理性思考;
4、具有有效的教学理念和策略;
5、熟练掌握和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
6、有强烈的自我更新源动力。
(二)、优秀教师应具备的四种魅力
(1)教师应具备的仪表魅力:
教师应该具有健康的体魄,端正的容貌;有整洁的穿着,安详的举止;有适当的礼节,愉快的表情,文雅的风度。
(2)教师应具备的人格魅力:
教师应该具有端正的情操和旷达的心胸,具有健康的心理与和谐的待人处事能力;具有温和耐心的性格和诲人不倦的热情;具有良好的生活方式和勤劳的习惯;具公正的态度和合作的观念。
(3)教师应具备的学识魅力:
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具有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正确的教育观念;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教师职业专门化技能;具有丰富的教学案例知识和策略知识;还应该掌握与本专业相关的知识体系;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面,并及时了解国内外时事等。
(4)教师应具备的教育教学能力魅力:
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具备很强的教书育人能力,具有很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能以流利的语言游刃有余地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来“传道、受业、解惑”;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能熟练地处理各类教学事务、家访并处理各种偶发事件等。
(三)、优秀教师可持续发展应掌握的两种源动力
1、研究的能力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要成为一名优秀教师必须注重两个字,那就是“研究”,学校是研究中心,课堂是实验室,教师即研究者。教育科学研究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教育现象和教育存在进行认识和发现的活动。教育科学研究的根本目的在于发现教育规律进而构建教育科学理论以指导人们的教育实践。中小学教师进行科研的目的就在于沟通教育科学活动与理论的联系。
这里我特别要强调的是教师要成为研究者,在教学中要重视“行动研究”!何谓行动研究?其实,行动研究不是一种具体的方法,而是一种研究的思路和方式。行动研究是“由社会情境(教育情境)的参与者为提高对所从事的社会或教育实践的理性认识,为加深对实践活动及其依赖的背景所进行的反思研究。”(《国际教育百科全书》)
行动研究的几个特点:
(1)、研究活动来自社会活动和实际工作;
(2)、在实际工作(即“行动现场”)进行研究;
(3)、研究以实际工作者为主;
(4)、以解决实际问题、改善社会行动为研究      宗旨;
(5)、研究所采用的具体方法和技术由研究者所要解决的问题而定。
因此有两点我们必须明确:①、教师研究的立足点在于解决教育中的实际问题;②、教师研究的着眼点在于沟通教育科学与实践的联系。
2、反思的能力
反思是教师从事教育研究的关键,也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必备条件。孔子说:“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意思是说君子在九个方面要经常进行反思:看的时候看清楚了没有,听的时候听明白了没有,脸色是否温和,表情是否端庄,说话是否忠诚,工作是否认真负责,遇到疑问如何向人家请教,发脾气的时候考虑后果,有利可图时想想是否该拿。可以说,这九个方面包括了做人的方方面面。假如能做到,即使不是十全十美,也是“九全九美”了!
要成为一名优秀教师还要经常思考下面这些问题:
我能提高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能力吗?
我能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吗?
我能改变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吗?
我能破除对学术研究和专家的迷信吗?
我能重新发现自己的潜能和价值吗?
假如你在教学中养成了反思的习惯,那么反思的过程便是你不断进步的过程,也是你走向专家型教师的基石。
文章写到这里,我想到了几个比喻:教师要教书育人,对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及价值观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应该是学生人生路上的向导;教师要传授学生知识,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所以教师是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播种机;教师的主要任务还在于培养学生的能力特别是思维能力,所以教师应该是点燃学生思维火花的一盏永不熄灭的神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1 23:29 , Processed in 0.117447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