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诗歌:真情比写作技巧更重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5-8 13:48: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诗歌:真情比写作技巧更重要                 ——读微雨含烟《对抗和不朽(组诗)》
                             刘亚明

  微雨含烟是一位有艺术个性的诗人。
  一段时间以来,一直在阅读她的诗歌,特别是阅读了2013年她参加诗刊社29届青春诗会以来发表在各大诗刊等媒介上的诗歌,感受着她诗歌的品位、审美标准和创作风格。而今天读了她的《对抗和不朽(组诗)》,我愈发觉得,她的诗歌深沉纤柔、内敛细腻、朴实哲理,具有独特的艺术光彩。值得一提的是,在真情写作方面,她身心投入,甚至忽视了写作技巧的存在。正如她在一篇随笔中写到:“我所要守护的不只是自己,家人,更重要的是来自于冥冥中的指引。跨过植物的茎秆,筑造自己的巢穴,并在巢穴里养马,放牧,只为照见我们自己。”

    1.
  事物的周围弥漫着真情。
  我们不能否认,微雨含烟的诗歌有时痴迷于语言的奇峻、戛然而止与细节的铺陈,痴迷于对个人小资情感以及日常生活琐碎的记录。如此,我们也从侧面读出她的为人喜好、脾气秉性,等等。这种由小切口向大纵深的诗歌写作方式,让我们拂去脸上的阴晦与愁苦,附着以个人思想,使得真情像一股撞开冰闸的春水,缓缓向我们扑来。
  她的《日常的一天》仿佛潜意识地渗透着什么:
  
  很难突破词语限制,就如很难
  从成规中生动的活一次
  
  在周末,你的四轮车满街飞跑
  我在电脑上画出那些轮毂
  
  平常的一天,没有意外
  制造者低头写沧桑的评语
  
  你一定认为我将时光浪费得一塌糊涂
  像在水中漂选过的水草,也像任一片树叶
  
  我安静地坐在这里,没有浪费词语
  只有想象,跟着你的四轮车,跑得飞快。
  
  我以为,微雨含烟在这里将“你”“我”的生存状态做了一个“小结”。其中,不乏时光飞逝、淡然处之和生命相随思想的流露。一方面体现了微雨含烟善于运用诗歌的语言来展示自己独特的精神世界;另一方面表现了她歌唱生活、赞美劳动,不以说教的口气来写作。“很难突破词语限制,就如很难/从成规中生动的活一次”“我安静地坐在这里,没有浪费词语/只有想象,跟着你的四轮车,跑得飞快。”富有一种动感,暗喻岁月的周而复始和涅槃。岁月流逝,本是我们经常涉猎的诗歌题材,但微雨含烟如此巧妙地以情感构筑诗歌的主线,把自己的真情一以贯之地投入日常生活,取得诗意,赋予了这首诗新的、不俗的意味。当然,这是一种好的态势,也使得满目阴霾的人忘却生活的烦恼,见到世界的多彩多姿,用情感架起一道绚丽的彩虹。
  在微雨含烟看来,事物具有灵性,即使草木也是有情的。她在《一个小小的剧变》中,以一只青蛙的口吻谈及事物之变,力图诠释人生、鞭挞阴暗:“从现在开始消失怎样?一只青蛙开口/‘一个小小的剧变’——/你见过有类似的么?名叫夜光杯的酒/一夜卖光,引出迷醉的生活//你难道不抗拒?思想的陡峭绝壁/蕨草显现坚忍/已经是春天,积雪覆盖着故事//小小的青蛙从鼓胀的气泡里跳出来/距离成就恒久,棉花/膨胀欲望,众多女子趋向妖媚//想要在裂变中找到唯一?/悬崖已成,不能评论消失/不能提到曾经的迷恋。”我们不难看出,微雨含烟在这首诗中的思想压抑和情绪愤懑。“名叫夜光杯的酒/一夜卖光,引出迷醉的生活”,一语中的,简约地把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生活刻画了出来。接下来的诗句,尽管有的有些晦涩朦胧,但我们还是能够顺理成章地体会到了“已经是春天,积雪覆盖着故事”的内涵。当然,《一个小小的剧变》映射着小生活,大道理。所谓的沉沦、糜烂和拯救,也只不过是用一只青蛙的话语,说出了人们身边熟视无睹的社会丑恶现象……
  
  2.
  诗歌是一种境界。
  可以肯定地说,诗歌这个文体所表达出来的精神境界和思想感受,正在成为人们心灵沟通的媒介。这也使我们深切地体会到,把握好诗歌的意义,不仅需要诗歌的阅读,也需要沉入诗歌所构建的意境,心领神会,实现诗歌的“价值和使用价值”。这过程的本身,也体现了微雨含烟诗歌的真情流露和深切感悟。
  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不同习惯,带给人们心灵的感悟也不同。“对抗和不朽”是微雨含烟这组诗所要表达的重要主题。这首《对抗和不朽》的诗歌,蕴涵哲理,理性而自然地张扬了真诚与美好:
  
  对抗和不朽,是为此夜
  所有抛向你的光束。
  在波光中,感念你黑色的速度
  和平原般的无物可睹
  
  在当下,骤寒的夜
  替你驱逐病痛,低烧者恢复全知全能的
  预言。
  黑天羽和黑屋脊
  是我此刻罗列出的参照之物
  
  所有对抗都在最后妥协
  风声代替了雨火
  这坚冰,总要化去
  在最后的时刻
  替我拔出内心之刺,扯出绿色的蕾丝面罩
  以挡住白雪皑皑的冬之萧瑟。
  
  在辽北这片土地上,微雨含烟在此带着对事物的感悟和认知,极力炫示着一种恒久的信念和哲学的宗教精神。我猜想,这个冬日的夜晚,微雨含烟一定有些心绪不宁,一定为逝去的和即将到来的岁月而思索。多么奇异的想象——“在当下,骤寒的夜/替你驱逐病痛,低烧者恢复全知全能的/预言。”这其中,“对抗”和“不朽”这两种词意的存在形式,即动态和近乎静态的表达,又是从抽象的词汇中不断地扩展繁衍的。其实,不论我们承认与否,这个世界并没有因为诗歌而改变什么。但微雨含烟却在用诗歌的真情打动自己,冠以生命的灵动,幻化着一片神奇的境地。在“平原般的无物可睹”的黑夜中,微雨含烟千方百计地寻找着“黑天羽和黑屋脊”,并作为“我此刻罗列出的参照之物”,满含深情地大声疾呼,感受岁月的嬗变。此时,“这坚冰,总要化去/在最后的时刻/替我拔出内心之刺”,写得多么的不凡、大气!相信,这样的境界,是来自自然怀抱的生动再现,惟有微雨含烟感受的最深。
  有人说,“没有诗歌的土地是贫瘠的,没有诗歌的人民是沉寂的,没有诗歌的灵魂是荒芜的”。如今,尽管诗歌已经没有了昔日的辉煌。但我觉得,诗歌在文学的领地功不可没,它让文学变得更丰美,更具个性,更具哲学的意境和反叛精神。至少,写诗和读诗的过程都是对诗歌进行一次缅怀。或许,诗歌正悄然地改变着我们。难怪,微雨含烟对诗歌偏爱有加——她以当代知识女性的情感立场和对生活的审美超越,表达着对生命、对爱情、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及感悟。她说:“在想象中发生。并不具体的某人/某地,当你坐下来/看到风吹枝条,此时叶子尚未发芽/一切在孕育中露出渴望的姿势//总有例外,比如想着想着便睡了/正当美梦忽然闹钟就响了/一个人渴望与自己相爱,同时/与另外的自己背离。如同月亮/始终绕着自己自转,并不与他人相逢//心情烦躁的时候,关掉一切/整理一些文稿,抻平内心的褶皱/那美,是对美的赞美/需要你由衷地进入”(《总有美好的事情》)。微雨含烟以诗歌的文体表达出爱的境界,展示着人心向善和对美好的想往。一切仿佛自然而然地发生,仿佛带有虚幻的味道,但却又是那么的真实。“在想象中发生”“并不具体的某人/某地”“一切在孕育中露出渴望的姿势”,等等,这样的意境,我们每个人都可能遇到过,充满人性与神性的召唤,又如袅袅的歌声呈现融入心脾的感悟和体味。也许,这就是对抗和不朽的神奇力量之所在吧!
  
  3
  每个人都有一个世界,安静而孤独。
  在微雨含烟的世界里,也有一个安静而孤独的领地。这安静而孤独的领地,就是诗歌的诞生地,掩映着一种内心的封闭和生存状态的自我陶醉。可以想象,微雨含烟近乎乏味的家与单位“两点一线”生活,让她自身安静的角落越发的宁静,而孤独的思绪却在漫漫的长夜不知疲倦地行走着。言为心声,我觉得,这首《宁静是一种旗帜》,径直地截取了微雨含烟的生活片段,反映了现实生活在她的内心世界里的状态:
  
  在我们没有抵达那里以前,那里是寂静的
  在我们说寂静而那里飞起焦急的翅膀时
  我们是寂静的。
  在我们彼此会意,说到馅饼
  那飞起来的是别人的兴奋和遇见
  
  在我们没有离开这里,这里是幸福的
  在我们说幸福很简单而不知幸福之所以
  我们为唯一的流逝说灵魂的迫不及待
  当一个人睡意朦胧,把下午时光大把浪费掉
  她知道距离产生的遗憾
  和在会议中被放在高处的帽子
  红色半圆形帽子,排列如同未知的密码
  
  当我们为某一次出发而计算
  那缓步到来的未知,我们为下一秒
  竖起风的旗杆。在季节交替的边缘
  我们没有渴求安慰,相对于可见之物
  希望那到来的,是时光中
  永不消逝的,能够回忆的
  众多日子中的飞翔,和在飞翔中徐徐下落的
  伞状、飘散状的蒲公英
  
  ——如同未来在大面积打开。
  
  微雨含烟的诗,也再次验证了一个道理,这就是现实生活是诗歌情绪产生的基础。深入阅读微雨含烟的诗歌,我们的内心也随之宁静了下来。当然,这并不是说诗人的思想情绪必须完全局限在自己的生存状态,也不是说困顿于寂寞的生活就会有新的诗歌情绪产生。事实远非如此,微雨含烟只不过在这里以“宁静是一种旗帜”为诗歌主旨,大张旗鼓地向我们展示“寂寥的状态”罢了。《宁静是一种旗帜》一诗,整体表现得很沉静,“在我们没有抵达那里以前,那里是寂静的/在我们说寂静而那里飞起焦急的翅膀时/我们是寂静的。”“在我们没有离开这里,这里是幸福的/在我们说幸福很简单而不知幸福之所以/我们为唯一的流逝说灵魂的迫不及待”,这样描写寂静的状态别出心裁、耐人寻味。“和在会议中被放在高处的帽子/红色半圆形帽子,排列如同未知的密码”“众多日子中的飞翔,和在飞翔中徐徐下落的/伞状、飘散状的蒲公英//——如同未来在大面积打开。”呈现了微雨含烟生活的诗意空间,她并没把自己只局限在个人的小圈子里,而是面向广阔的社会生活,是为“小我”与“大我”的片段展示。与此同时,全诗不乏浪漫的精神寄托和人生拷问。由此,我们也不难体会到,从寂静中走出来,融入普通人群和整个社会生活,进入到色彩斑斓的纷杂世界里,和普通生活面对面,走进平民百姓的精神世界里去,这样的人的灵魂是不孤独的。微雨含烟打开了诗歌的视野,使得她的诗歌向更高更远的目标迈进。
  经验证明,对于真正的诗人来说,生活和艺术是统一的。在诗歌创作中,除却一些写作技巧,诗人还离不开敏锐的眼光、深远的洞察力和诗歌的理性思维,而这些都离不开真情的投入。诗歌的情绪蕴藏在深厚的生活土壤中,就看我们怎么去静心地去领悟、捕捉和写意。那么,当你沉入“你什么都可以想,又什么都可以不想”的境地,在寂静与孤独的氛围中,任思绪的野马放纵奔跑,你就会感到一首诗正悄悄地向你走来。在微雨含烟的世界里,诗意无处不在,在树丛里习武锻炼竟也能成为自己诗歌着墨的一大景观:
  
  你在树丛里踢腿、腾空
  像似与不存在的某人比武,虚无的某人
  是一个假想敌,或者
  他就在我对面,作为你的参照
  
  叶子们哗哗鼓掌,寂静的
  树林,开始升向高潮
  多年前,我们只偶尔在这里
  看看飞起的蝴蝶
  模仿树们站立和静默
  
  当我们放下年龄
  和多年的盐水,发白的旧日时光
  使树们放下深碧,集体致脱帽礼
  我们挽手从它们之间穿过,仿佛
  是活着的另两株树
  替它们移动,观看河流,落日
  一首歌永恒地吹奏着。
  ——《观景》
  诗歌写作,需要静谧的氛围和缜密的思考。由此我们推断,诗人是思想型的,也是孤独型的。在诗歌《景观》中,微雨含烟给我们留下了思考。“像似与不存在的某人比武,虚无的某人/是一个假想敌,或者/他就在我对面,作为你的参照”,具有画面感,寓意对“我”的保护;“多年前,我们只偶尔在这里/看看飞起的蝴蝶/模仿树们站立和静默”,无疑是在寻找初恋的影子,委婉地叙述了“生活的感动”;“当我们放下年龄/和多年的盐水,发白的旧日时光/使树们放下深碧,集体致脱帽礼”,还原了一种生命状态,年轮、盐水(汗水)和逝去的岁月,不能忘怀,这些都成为难忘的回忆和生命积淀;“我们挽手从它们之间穿过,仿佛/是活着的另两株树/替它们移动,观看河流,落日/一首歌永恒地吹奏着。”由树到人,表明了积极的人生态度,暗喻忠贞不渝的爱情,这也回答了人类普遍的精神追求。从微雨含烟的这首诗里,我们看到她在默默地体验人生,她所获得的诗歌情绪是真诚的,而不是封闭孤独、自我情绪的宣泄。
  
  4.
  生活需要诗歌的审美超越。
  微雨含烟的诗歌给人的感觉凝重自然、毫无雕饰,真情实感的表达也十分讲究分寸。纵观这组诗歌,微雨含烟既特别注重“真”,又严谨地表达“情”。她打破了自己的惯性思维,为我们营造了一个超然的精神氛围,善于用诗歌最纯真的语言来打开时间的缺口,酿制一种独特的意境美。
  微雨含烟将诗歌创作中的审美超越不但放在了情感的把握过程,而且放在了事情的阐述和语言的整理过程。对于音乐,她情有独钟,《居于音乐制造的清晰里》《琴声如语》《有如竖琴弹起的时候》都从谈及音乐的角度升华着诗歌的美感。
  
  我喜欢在音乐里寻找
  鼓荡的潮声
  无形的欢喜,风穿过枝叶将我们包围
  多少个深夜
  我独自沉湎,留下
  守护的绳结
  
  熟睡的人在梦里
  摆渡生活,雨水跨过
  植物茎秆
  
  一张脸,转向火光来处
  对于如常照临的月亮
  每一日都是它
  每一日都有缺憾
  在距离制造的沉陷里,我们并不晦涩
  筑造我们的巢穴,并在巢穴里养马
  放牧,升起熊熊烈火
  只为照见我们自己。
  ——《居于音乐制造的清晰里》
  现实生活中,我们不乏一些只有自己才知道的、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也许,音乐是最好的解脱和寄托。微雨含烟把音乐作为心底最亲近的密友,然后,用诗歌来记录。微雨含烟直言:“我喜欢在音乐里寻找/鼓荡的潮声/无形的欢喜,风穿过枝叶将我们包围/多少个深夜/我独自沉湎,留下/守护的绳结”“在距离制造的沉陷里,我们并不晦涩/筑造我们的巢穴,并在巢穴里养马/放牧,升起熊熊烈火/只为照见我们自己”。音乐的感觉在诗歌里有了过程的美丽,这是微雨含烟对音乐的写意,更是她对生命、对音乐的崇拜和热爱。这种崇拜和热爱富有艺术张力,给我们留下了大片想象空间。
  不用说,微雨含烟诗歌中蕴含的内心情感绝不是其思绪的任意发挥,而是从亲身经历和现实生活中获得。尽管因为思想观念、文化修养和生活境遇的不同,人们可能对诗歌的意义有不同的理解,但是只要是真正的诗人,就无法拒绝现实生活在诗歌情绪生成中的决定意义。《琴声如语》契合了微雨含烟的内心情感:
  
  你和我都不专业于音乐,只是迷恋
  
  每个身体都是一架竖琴
  储藏多年的琴音有的继续禁声
  有的倾泻如流水
  作为调琴师的我们
  掀开岁月的蛛网,被禁锢的
  往往最先冲出囚牢——
  
  大屁股的蘑菇在雨后顶着枯叶
  衰败而后的新生,具有让消极速朽的本领
  齐刷刷奔向火焰,作为舌尖上的献祭。
  
  有人说,诗歌的创作需要饱满的情感。没有丰富的情感就不会产生优美的诗篇。然而,进入诗歌中的情感必须是以真善美为核心的。微雨含烟在真善美的表达中也在试图通过诗歌的作用“给人以力量,给人以希望,给人以美好的感受”。尽管这样的努力在有的诗歌中体现的不够明显,但她的情绪和感受是经过了审美方面超越的。珍惜诗意生活需要感情的滋润,真情的抒发更能体现诗歌的思考。“作为调琴师的我们/掀开岁月的蛛网,被禁锢的/往往最先冲出囚牢——”这样的诗歌构筑,实际上也是思想不断累积、叠加起来所形成的艺术之美。
  诚然,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情绪和感受,并不能全部进入到诗歌的创作中。经过诗人的审美加工,人们的真情实感不仅使诗歌语言的艺术化成为可能,而且也可以实现诗人以诗意化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生活情感,通过日常生活的语言和意象的排列与组合,表达了常人司空见惯却又难以言说的人生体验和情绪。我读微雨含烟的诗歌,其实还是很肤浅的。对于微雨含烟这样一位有艺术个性的诗人,我觉得通过一组诗来解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另外,一些诗歌的难懂,让人参悟不透和缺少共鸣是她诗歌的软肋。尽管这样,我还是谈了我最初的感受,就算是抛砖引玉吧……
  
  此文发于《香稻诗报》2014年春季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27 04:41 , Processed in 0.136247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